四年前的「粵澳駕駛執照互認計劃」雖然被推翻,但隨著去年擬推行的「內地澳門兩地駕駛執照互認計劃」重新出台,再次引發社會上另一輪熱議。對於有傳媒質疑當局以方便部分本澳居民到內地工作為由,銳意推行「駕照互認」,卻漠視了幾十萬澳門人對制度衍生的交通壓力的憂慮。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於昨日立法會會議後受訪時反駁,根據數據顯示,連續兩年每年均有逾5,000多名澳門市民到內地考取內地駕駛執照,加上全澳有超過24萬名市民持有輕型車輛駕駛執照,反映政策需求大,實施後令大部分澳門居民受惠。 林衍新又指,香港特區政府早於2004年已與內地實施粵港駕照互認制度,隨著澳門與內地聯繫日趨緊密,為方便本地年輕人到內地工作及旅遊,融入國家建設發展,因此認為澳門有必要實施「澳門與內地駕駛執照互認計劃」。
兩名分別12歲及13歲的本澳中學生,日前在氹仔葡京花園空置地盤內玩耍拍照,因為被螞蟻咬傷,竟萌生放火燒螞蟻窩念頭,兩人買來火機,在蟻窩上放火隨即離去,沒 想到火勢竟引發火警而登上新聞版面,良心不安的兩名少年,隔日隨即向警方自首。除兩人外,警方又在同一荒廢地盤內,發現另外三名中學生涉嫌縱火,目前五人均依涉嫌縱火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女方大男方28 歲,叫一聲「姑姑」都不為過,但禁不住女方提供每月5,000 元零用金,再加上一張澳門身份證的「現實」誘惑,讓年僅21歲的內地「小鮮肉」心一橫、牙一咬,娶了下去。十年之後,這對相差28 歲的「神鵰俠侶」,卻因男方申請居留權,被身份證明局揭發涉嫌假結婚。59 歲的女方與現年31 歲的「小鮮肉」,雙雙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年輕 技術好時光回到2008 年,已與前夫離婚的本澳林姓婦人,在珠海拱北鄰近關口的一間髮型屋遇上年輕、俊俏,會理髮又會按摩的21 歲湖北小伙楊某。兩人迅速發展關係,隔年在湖北結婚,小楊在林婦安排下持探親簽證來澳,長期居住在林婦位於氹仔的髮型屋內,不但包吃包住,老闆娘林婦每月還發放5,000 元零用金,讓小楊十年來「又食又拎」。 互指對方追自己直至去年底,小楊向當局申請澳門居民身份證,兩人年齡差距引起身份證明局懷疑,隨後在今年1 月將案件轉介治安警調查。本月18 日治安警登門拜訪,卻發現小楊與林婦未住在同一單位,小楊住髮型屋,林婦則另有住處,兩人的口供也前後矛盾。小楊面對警方問話支唔以對,最終供稱是林婦瘋狂追求自己,又承諾幫助申請澳門居留權,才答應結婚來澳,且每月收取林婦5,000 元, 至今合共已收取約60 萬元。林婦則反指是小楊追求自己,至於為何幫助小楊、月付5,000 元是為了單純的「按摩服務」?又或是為髮型屋聘請平價勞工,仍有待警方調查。 兩人從相識到被捕,都在髮型屋發生,這段「髮型屋之戀」的男女主角,最終被警方依偽造文件及僱用罪移送檢查院。
文化局澳門博物館觀音蓮花苑去年在8.23「天鴿」風災中內外嚴重損壞,維修工程已竣工,將於下周三(31 日)起重新對外開放。 文化局昨日表示,去年8.23「天鴿」風災,觀音蓮花苑內外嚴重損壞,為確保公眾安全,經對建築物進行全面評估,進行一系列維修工程。觀音蓮花苑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五休館,相關資訊可查閱網站www.macaumuseum.gov.mo。 觀音蓮花苑位於澳門半島新口岸,背臨大海,面向宋玉生公園,周圍景色宜人,是澳門其中一個旅遊熱點。(互聯網圖片)
位於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二樓的身份證明局櫃台,由即日起提供所有身份證明範疇的證明書申請服務。惟居留權證明書申請人,在該櫃台進行申請後仍需到位於南灣中華廣場的身份證明局領取證明書。 新增的申請服務包括個人資料證明書(當中包括鑑證證明書及在澳門無子女證明書等)、親屬關係證明書、居住證明、居留權證明書及國籍證明書。 此外,自助服務區亦增加自助辦理個人資料證明書的服務(該服務不適用於正在換領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的人士,亦不適用於辦理鑑證證明書及在澳門無子女證明書,以及證明曾持有或曾遞交其他證件的人士)。(身份證明局圖片)
氣象局表示,本澳昨(22)日受較弱偏北風影響,且珠三角地區空氣污染物積聚,不利擴散。在昨日下午3時30分至6時45分之間,空氣質量實時指數更一度「亮紅燈」,指數超過200,當局發出「不應該」戶外活動建議。 另外, 氣象局預測, 今(23)日路邊監測站、高密度住宅區監測站、一般性監測站的空氣質量指數均介乎130至160之間,屬不良水平,呼籲患有呼吸系統毛病及心臟病人士應減少消耗體力,及避免戶外活動。
行政長官崔世安感染流感,在家隔離休息五日後已痊癒,昨(22)日銷假上班視事。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日發出新聞稿稱,經醫生確認,行政長官接受治療和休息後,已基本痊癒,毋須繼續在家隔離,昨(22)日已結束休假,如常上班工作。 行政長官誠摯感謝社會各界對其身體健康予以關心和慰問,同時也呼籲廣大居民遵守衛生局的健康指引,採取預防感染流感的措施。
去年底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北京述職期間罕有地預告短期將為樓巿「加辣」,至今澳門街對「加辣」的聲音周街都是,甚至有傳今個禮拜或月底會推「辣招」。無奈澳門人多地又少,加上基本上人人都是地產經紀,居住及賺錢均與樓巿息息相關,到底能否買到樓、到底層樓價格會否受影響等問題,驅使每個人都想快一點知道如果「加辣」會是怎樣的。 鄰埠香港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19.4倍,數字是歷來最高,即是香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而本澳亦相信好不了多少,相信隨便在街上問任何一個年輕人,十個有七、八個都可能是活生生的「買唔起樓」個案。 有地產業者認為,再「加辣」可避免樓價大上大落,有利樓市持續健康發展。一路以來的「辣招」著力點主要在透過增設特別印花稅、限制非首置樓宇按揭等需求管理層面上,但單靠需求管理措施成效有限,業界指出縱使再有「加辣」措施預料半年就會被巿場消化,明年如無意外,經濟環境續改善,甚至預料今年下半年樓價升5%。 而是次政府預告「加辣」或影響調控部置的成效,並會令巿民得到「加辣是因為樓價升勢加快」的訊息,動機雖然好,但實際幫助不大。將來倘若「加辣」乃是再次收緊按揭成數,相信想要「上車」的年輕人及自住準買家必定難上加難。如果政府從房屋空置稅或累進稅等方面著手,力度不足則作用有限,太勁卻會影響本澳的營商環境,實在「兩面不討好」。故希望政府施以長遠房屋規劃及短期措施並行政策,「加辣」措施必須經過綜合深入研究會否影響澳門經濟和業界生計才實行。 事實上,想更有效地解決本澳住屋問題,在供應面著手應是最好,透過同時增加公屋、私樓供應,減低供不應求及炒賣現象。昨日政府宣布皇庭海景傍興建遊艇會的剩餘用地3.8萬平方米會歸還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向傳媒表示,已計劃用作興建公屋,預計合共有 2,000個單位。雖然未知何時可以動工,但至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一件實際的事情。
政府將毗鄰蓮花海濱大馬路及東亞運大馬路一幅面積十萬零7,573平方米土地以租賃方式批給國際遊艇會(澳門)娛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用以興建包括54,121平方米遊艇會在內的商住及酒店項目,但政府要收回當中約38,000平方米土地,運輸工務司司
本澳上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11.08,通脹率按年上升2.04%,為去年各個月份中最高升幅,同時亦是2016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去年全年通脹率則為1.23%,較2016年的2.37%進一步下降。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上月的按年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費用和男女裝鞋售價上升,以及公共泊車咪錶收費、門診費用和學費調升所帶動。各大類價格指數中,醫療、教育和家居設備及用品大類按年分別上升4.38%、4.25%及3.77%,通訊大類則下跌5.40%。 上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51%。冬季成衣應市,帶動衣履的價格指數錄得3.25%的升幅;旅行團收費及家傭工資上調,令康樂及文化和家居設備及用品的價格指數分別上升1.82%及1.22%。另一方面,酒精飲品售價下調,致使煙酒的價格指數按月下跌0.94%。 全年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為109.56,較2016年上升1.23%;外出用膳收費、學費、男女裝鞋售價及門診費用上調,合共推高全年通脹率0.92%。按大類劃分,指數升幅較大的為教育(+6.32%)、醫療(+4.42%)及交通(+3.75%),通訊和住屋及燃料的價格指數則分別下跌4.68%及0.79%。全年的甲類(109.66)及乙類(108.73)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分別上升1.20%及1.43%。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物價變化對本澳整體住戶的影響。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約50%住戶,其每月平均開支在10,000至29,999澳門元之間;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約3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30,000至54,999澳門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