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定最低工資水平保障基層生活需要

政府建議將最低工資制度推行至各行業僱員,有僱主隨即表態指進一步訂立最低工資會令中小企失去競爭力。最低工資涉及僱主、僱員及廣大市民利益,諮詢過程出現反對聲音是意料中事,但一行業兩工種的最低工資實施近兩年,一直有意見希望推行至大部分行業,相信社會對全面推行不會有大太異議,關鍵是最低工資金額如何釐定,保障弱勢人士獲得足夠生活的薪金報酬。 澳門在2016 年1月1日實施物管業清潔及保安兩個工種最低工資保障,最低時薪30元,政府打算進一步在各行業全面推行最低工資,目前正諮詢公眾。 在首場公眾諮詢上,不少僱主一面倒反對,認為政府若實行最低工資,會推高通脹、令高齡和弱勢僱員被解僱、擔憂掀起中小企倒閉潮等; 有工會則認為, 澳門原本已大量輸入外勞,故必須要訂立最低工資制度,才可保障基層勞動力,收入不會長期處於不合理水平。 事實上,根據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本澳失業率只有1.9%,澳人月收入中位數更達到1.9 萬元,經濟數字成績亮麗,居民不愁無工開。但澳門物價高漲,不少薪金偏低的人處於在職貧窮,諮詢文本提及,若不計算家傭,低薪僱員主要從事飲食業、批發、零售業、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等行業。澳門兩年前已走出第一步,現時再逐步擴展一些薪金偏低的行業,相信方向是正確的。 最低工資另一爭議點是工資水平,新的諮詢文本對此並未有訂定。鄰埠香港的最低工資已調升至每小時34.5 元港幣,消費指數港澳低的台灣,今年8月亦審議通過最低工資時薪為140 元台幣,即若澳門幣37.5 元,然而澳門仍維持在30元,相對明顯落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決定物業管理行業清潔及管理員最低工資維持時薪30元,即月薪只有6,000多元,算起來只是澳人月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一,金額似乎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政府建議將最低工資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各行各業,是希望讓所有僱員均獲得最基本的工資保障,防止工資過低。僱主期望在人資上少付成本無可厚非,但澳門表面風光,貧窮問題易被忽略,政府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科學施政的態度,制定出一個最合適澳門的最低工資金額,並擴展到其他工種,確實需要更深入思考。

30/11/2017
15570

跨境客運通車服務

兩種准照有限批出

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跨境客運服務未來會分為採用重型客車的「定期服務」和預約輕型客車的「非定期服務」兩種准照,澳門與內地,或澳門與香港的陸路跨境客運服務提供者,必須先得到跨境對方的主管當局許可,牌照亦會作有限量批出。 特區政府鑑於《陸路跨境客運》行政法規及其核准的《陸路跨境客運規章》生效至今已逾13年,為配合本澳社會及陸路跨境客運持續發展及考慮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跨境交通需求,認為有需要適時對規章進行修訂。為此,特區政府制定了《修改陸路跨境客運規章》行政法規草案。 行政會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梁慶庭稱,草案建議將申請陸路跨境客運准照的服務分為「定期服務」及「非定期服務」兩種。提供「定期服務」的車輛類型需為重型客車;「非定期服務」的車輛須為預約形式的輕型客車服務。草案建議,提供澳門特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之間的陸路跨境客運服務,提供服務者須預先經所涉地區主管當局許可,並遵守澳門特區與該等地區協定的經營條件。草案建議,獲交通事務局發給陸路跨境客運業務准照的實體,方可從事相關業務,交通事務局須將發出准照的卷宗送交治安警察局、海關、消防局及旅遊局發表意見。此外,草案建議更改准照式樣。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現時有四間巴士公司經營跨境巴士服務,新規定主要目的是完善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面臨的交通需求,並配合內地及香港的跨境出租車服務,待法規公布後會與內地及香港商討陸路跨境服務的經營條件,並定出牌照配額,林衍新補充稱,牌照會作有限量批出。

30/11/2017
1895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