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達港交所發公告

要求澳門政府賠償損失

擾嚷多時「海一居」事件昨日有了解決方案,而發展商保利達洋行母公司保利達資產控股,昨(24)日晚間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出公告,指根據法律意見,董事會認為澳門特區政府對「海一居」項目發展所需之審批及許可有所延誤,導致該項目在到期日前不能完成,因此保利達有強烈法律依據和理由,要求澳門政府賠償損失,保利達洋行法律代表將盡快提出申請。基於集團去年12月31日經審核財務報告表,集團於該項目權益約港幣78.4 億元。 除了公告將向政府求償外,保利達並未對購買「海一居」樓花的小業主做出任何回應。昨日一早,多名「海一居」小業主來到保利達集團,要求與負責人見面,惟現場只有數名保安人員,相關負責人並未出現。 保利達曾揚言「唔會退錢」有小業主表示,政府前日提出的解決方案「冇辦法可接受」,不但公布前未有公開諮詢,公布後也未說明何謂「置換房」,究竟是私樓還是公屋都沒有闡明,如果是公屋,「點會用700萬去買」。有業主認為,政府應優先解決積供業主的銀行供款問題,並要求發展商馬上退錢,才有能力考慮是否買政府的房屋,因為如今「兩餐飯都成問題」。早前曾有小業主在法院勝訴,可向保利達收回預約買賣合同款200多萬元,但有在場業主指,保利達至現時仍未退款,更揚言「唔會退錢」。 宋碧琪:發展商應主動退錢立法會議員宋碧琪昨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在小業主角度當然想「上樓」,而現時政府的方案與小業主的想法有落差,需要先與發展商解約,才能再去購買置換房,當中涉及多個法律程序,而發展商應付最大法律責任,主動將錢退回小業主。她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已經釋出最大善意解決事件。 何潤生:盡快公布方案細節議員何潤生則在受訪時表示,政府應該盡快公布方案詳情,釋除小業主疑慮,同時為了推動都市更新,應馬上進行相關規劃。他認為,置換房是公屋項目,但近年本澳的公屋質素有落差,小業主自然有一定的憂慮,他建議政府透過不同渠道聽取持份者的意見,平衡各方利益。

25/05/2018
37711

政府轉軚接納互換機制

「奇怪」細節車主須注意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日第二次審議「天鴿」風災中損毀車輛《取得機動車輛特別稅務優惠》法案。一常會前日建議設立互換機制,雖然政府回應稱會積極考慮,但也指出在行政程序和工作執行上存在較多困難。詎料事情僅過一日,政府作出180度重大讓步,昨日接納「互換機制」方案。 一常會主席何潤生(圓圖)稱,政府接納委員會建議設「互換機制」,將來車主買新車不用只買同一類車才獲退稅。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期間註 銷的是電單車,即使新買的是汽車,退稅的金額是以電單車作計算。然而,若註銷的是汽車,重新購買的是電單車,但退稅金額卻是以電單車作計算! 至於法案的退稅金額建議不變,在法律生效兩年內,購買新車可獲扣稅,私家車稅務優惠最低扣減金額為8,000元,最高為14萬元,電單車方面,最低為2,000元,最高為5,500元。建議金額跟今年4月19日於立法會大會一般性通過的優惠一樣。 何潤生稱,委員會曾建議不買車亦可退稅,以及延長損毀車輛註銷期限等,但政府為免混亂,也考慮到當時已進行了不少的呼籲,故決定維持去年9月18日或之前在交通局事務局註銷的車輛,才符合資格。 由於政府接納設「互換機制」,因此法案部分條文需要修改,待政府提交替代文本後,一常會爭取在今年8月15日(即立法會休會期)前交上大會審議。 然而,由多個停車場水浸車車主組成的「澳門維謢水浸車權益聯盟」早前認為,居民因風災及政府失責導致的財產損失,跟他們往後是否重新購車、購入的是否同款車種或環保車無關,促請政府應承擔風災責任,無論車是否另購新車,一律可獲直接退還水浸車原已預繳的車稅。

25/05/2018
24160

了解從江縣扶貧現況

記者走近當地貧困群眾

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結束訪問貴州省行程,昨日下午返抵澳門。崔世安總結,這次訪問考察讓澳門政府代表團認識到貴州省在「扶貧脫貧」上的整體部署,有助澳門特區未來與貴州省從江縣實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那麼從江縣貧困戶的生活現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呢?本報記者為了解從江縣的貧困戶的現況,到從江縣貫洞鎮美娥「易地扶貧」——貧困戶的搬遷安置點進行實地採訪。 之前在從江縣下轄秀塘村貧困地區住茅房的楊先生表示,帶一家三口搬到安置點已一年多的時間,認為在安置點生活過得比以往好,目前在這邊打工,在經濟及生活條件上也有改善。 來自侗族的寧先生以往居住在下江鎮,去年搬到美娥安置點。他表示,「在家不如在這裡,以前在家生活條件太差了!」以前在鄉下的屋子只是以毛草及沙土建成,每天只可以種田,難以掙錢。現在被安排在社區內做保安人員,一個月有人民幣1,000多元的工資,搬到安置點可以說是脫貧了。他更希望孩子將來可到城裡打工,可以掙更多錢但寧先生的親戚寧女士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雖然搬過來之後是可以找到工作,但掙到的錢也不夠吃飯,難以維持生計。她稱「孩子上學也要錢、食也要錢,正準備搬回下江。」寧女士指,以前在家鄉自己種田,可以自給自足,用自己力量生活還比較好一點。

25/05/2018
17436

崔世安:發揮澳門所長

幫助從江縣「脫貧攻堅」

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政府代表團昨(24)日結束訪問貴州省行程,下午返抵本澳。行政長官認為,這次訪問考察從扶貧的意義進一步提升,為澳門特區和貴州省的兄弟情誼和今後的長久合作開啟了新篇章。 行政長官及代表團一行昨日在貴陽市進行最後一天的貴州訪問行程,上午在貴州省省委書記孫志剛陪同下參觀了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了解貴州在著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的政策中,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現況。 參觀期間,行政長官聽取了關於貴州發展大數據的頂層設計、優勢、未來規劃、發展方向和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介紹,其大數據的應用案例,包括在遠程醫療、交通管理和公務人員執勤的應用上,以至應用科技手段協助實踐貴州省脫貧攻堅任務。據介紹,貴陽市的大數據發展成就,位處國內城市的前列。 行政長官總結這次訪問,認為對澳門特區和貴州省均具有深遠意義。 從啟動扶貧工作的層面來說,經過了三天在省會貴陽市和從江縣實地考察、學習,並與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省長諶貽琴的交流,讓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認識貴州省在扶貧脫貧工作上的整體部署,讓特區政府學習並更新對扶貧的概念,有助澳門特區未來與從江縣合作實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切實服務國家的脫貧攻堅工程。下一階段,特區政府將通過本身的產業優勢,以「從江所需」和「澳門所長」作原則,有序帶動社會各界參與,並將組織青年實地投入扶貧工作,繼續弘揚和傳承澳門社會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

25/05/2018
25230

海一居

有前世冇今生!

「爛尾樓」這極度讓人厭惡的名詞,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廣東省一帶孳生及蔓延,到了1997年金融風暴颳起,樓花一族全變了樓蟹,想不到事隔多年,在澳門經濟一片好景之際,卻爆出「海一居」這「爛尾」長達25年的「爛尾樓之王」!冰封三呎,造成如今的局面,無論是發展商、小業主、澳葡及特區政府,都脫不了干係,問題是「共業」已發生,如何解決這爛攤子,以及汲取教訓,不讓歷史重演,方為上策。 首先,發展商必須負上較大責任。人稱「澳門李嘉誠」的柯為湘, 旗下保利達洋行1990年承諾投資二億元,獲澳葡政府以「超筍價」撥地興建紡織廠,但保利達沒有兌現承諾,而是「屯地」養草16年至2006年,這當中不用畫公仔畫出腸吧! 到了2010年,保利達在地盤甚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出售樓花。由於其時經濟熱火朝天,保利達只須印製一張精美「藍圖」,標示18幢50層高豪宅這一美好願景,就迅速將3,000個樓花售清,以當時平均樓價600萬元推算,單是樓花已60億元,若加上「即供」已付款項及轉售樓花的金額,業界推測,「海一居」這概念樓花的銷售額高達10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土地煉金術」! 事情的關鍵是,倘若保利達在2015年12月25日前完成樓盤,那當然甚麼事都沒有,可惜當中涉及政府的批出圖則及准照、環評報告等一大堆程序,短短五年又豈能成事? 誠如終審法院日前的終極判詞指出,承批人在長達16年沒有發展土地的前提下,是怎樣也說不過去的,無論是新舊《土地法》都規定,過了期限而沒有完成批給的土地,政府有權收回,遂判保利達上訴失敗。 其次,是購買樓花的人士,不排除被炒賣樓花賺快錢的念頭蒙蔽了理性,一來是「洗濕」了頭,二來是不太了解特區政府的行政程序及效率,豈能單憑保利達一句2015年底可交付物業,就聽之任之?其實,2013年時任的運輸工務司司長及工務局局長,已作出有警惕性的「溫馨提示」,呼籲居民買賣樓花要小心,意思是叫居民「執生」! 好了,目前的情況是,按照法例,發展商無法按合約向業主交樓,須賠償雙倍訂金(御海南灣就很有承擔付出賠償)。但若保利達不賠償,這一場官司又不知拖至何時。另外,平情而論,政府優先讓小業主購買置換房,的確是「明益」小業主,需知其他等上樓的居民等到頸都長,仍是一屋難求,這種優惠,明顯對其他居民有欠公平之虞。

25/05/2018
3879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