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坑尾街是本澳最繁忙的交通路段之一,使用多年,已出現損壞。交通事務局與民政總署昨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12月26日至30 日(周二至周六)進行路面重鋪工作,期間相關路段封閉,實施臨時交通安排,共計20條巴士路線需要調整行程或更改靠站安排,請市民留意。
澳門博彩研究學會與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合作,自2013年起以神秘顧客方式,向本澳16間具代表性娛樂場,對員工笑容、主動與耐心方面進行評測,量度澳門博彩業服務水平走勢。2017年度報告昨日發表,今年共調查16間娛樂場,涉及八個部門,共蒐集到2,400個數據。以2013年為基數點100,今年博彩業服務指數於第二季達到139,創下歷史新高,但到第三季又降至127,至第四季反彈至130,其中路氹區的表現好於澳門半島區。 而在調查的八個部門中,保安部門整體服務表現領先,另外,莊荷的微笑得分按年上升兩成,但主動性得分則減少3.3%。博彩研究學會理事顧向恩表示,可能因為莊荷工作內容較複雜,而保安工作較為輕鬆。
有關輔助生育的醫療行為,本澳一直未有法律規範,衛生局昨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於下月4日至明年1月12日,就醫學輔助生育技術立法展開公眾諮詢,補足此範疇的法律保護。 衛生局指出,早前內地曾有一名17歲少女,險些因一次取出21粒卵子而喪命,本澳早前也有醫療中心違規提供相關服務,因此立法刻不容緩,由於輔助生育技術牽涉道德及倫理層面,更加需要謹慎處理。 立法諮詢文本建議,界定醫學輔助生育技術的適應症、場所及受益人,禁止高風險及有違倫理行為,並規範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技術,建議對違規行為處最高八年有期徒刑等。
城規會昨日舉行今年第七次全體會議,討論26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其中,位於祐漢的新華學校重建項目收到90份意見書,當中有七成建議將限高放寬到60至90米不等,更有委員建議讓該校的重建或免於街影條例限制。 但工務局局長李燦烽(右圖右)認為想法不現實,亦不宜討論豁免街影議題,因為過去從沒有豁免街影的先例。 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表示,類似問題亦曾出現在同樣是佔地面積較窄的東南小學,當時也沒有豁免街影。他並指出,若建築高於50米,便會達到MA級(即特高級)之樓宇,防火要求將不一樣,也需符合一系列法律要求,且要保障附近樓宇住戶。 會上有委員指出,課室必須設在五樓或以下,該校佔地面積較少,難以解決裙樓學校問題;亦有建議指,社文司正推進「藍天工程」,認為新華學校已納入「藍天工程」的名單中,屆時可在新城填海區或較新的社區預留土地給較需要活動空間的中學部,並不建議重建後繼續把中小幼設在同一校舍。
中共十九大精神是甚麼?相信未必每個本澳中學生能回答得出。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聯合主辦,「澳門中學生對內地情況的認知問卷調查」於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者平時雖然有關注內地新聞,但對內地在政治、經濟、科技等認知方面較低。
本澳早前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後,與美食有關的活動陸續有來,澳門理工學院與澳門法國文化協會合作,日內舉辦「第六屆法國文化系列活動」,法國紅酒工作坊、法式芝士工作坊、法式餐飲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對開闊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眼界,起著積極作用。 今年的系列活動集廚藝、工藝及語言文化於一爐,包括為學生提供法語基礎課程、法國經典及現代歌曲工作坊、法國紅酒工作坊、法式花藝工作坊、法式芝士工作坊及法式餐飲工作坊等。 有參加法語基礎課程的理工學生表示,法國文學和藝術美名遠播,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合作潛力巨大,故想學習法語,體驗法國文化。有參加紅酒、芝士及餐飲的學生表示,透過工作坊可了解法國美食文化,又可認識如何品評法國出名的紅酒、芝士及凍肉拼盤等佳餚,實在難能可貴。至於參加花藝的學生稱,對於能掌握基礎插花技巧並自行製作法式花藝作品,感到非常興奮。 主辦系列活動的學生事務處表示,為配合特區政府多元人才培育的政策,除教授專業課程外,還積極開展各類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以培養本地青年為目標的「夢想計劃協會」、「澳門選美連盟」及「澳門音樂產業協會」,昨(29日)晚在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理監事就職典禮,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擔任主禮嘉賓,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處長辛建波,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梁慶庭主席、澳廣視節目及製作部總監陸鋼、遊澳集團行政總裁周振熙及七位立法會議員,共同見證三個協會新一屆理監事會成員誕生。
政府建議將最低工資制度推行至各行業僱員,有僱主隨即表態指進一步訂立最低工資會令中小企失去競爭力。最低工資涉及僱主、僱員及廣大市民利益,諮詢過程出現反對聲音是意料中事,但一行業兩工種的最低工資實施近兩年,一直有意見希望推行至大部分行業,相信社會對全面推行不會有大太異議,關鍵是最低工資金額如何釐定,保障弱勢人士獲得足夠生活的薪金報酬。 澳門在2016 年1月1日實施物管業清潔及保安兩個工種最低工資保障,最低時薪30元,政府打算進一步在各行業全面推行最低工資,目前正諮詢公眾。 在首場公眾諮詢上,不少僱主一面倒反對,認為政府若實行最低工資,會推高通脹、令高齡和弱勢僱員被解僱、擔憂掀起中小企倒閉潮等; 有工會則認為, 澳門原本已大量輸入外勞,故必須要訂立最低工資制度,才可保障基層勞動力,收入不會長期處於不合理水平。 事實上,根據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本澳失業率只有1.9%,澳人月收入中位數更達到1.9 萬元,經濟數字成績亮麗,居民不愁無工開。但澳門物價高漲,不少薪金偏低的人處於在職貧窮,諮詢文本提及,若不計算家傭,低薪僱員主要從事飲食業、批發、零售業、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等行業。澳門兩年前已走出第一步,現時再逐步擴展一些薪金偏低的行業,相信方向是正確的。 最低工資另一爭議點是工資水平,新的諮詢文本對此並未有訂定。鄰埠香港的最低工資已調升至每小時34.5 元港幣,消費指數港澳低的台灣,今年8月亦審議通過最低工資時薪為140 元台幣,即若澳門幣37.5 元,然而澳門仍維持在30元,相對明顯落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決定物業管理行業清潔及管理員最低工資維持時薪30元,即月薪只有6,000多元,算起來只是澳人月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一,金額似乎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政府建議將最低工資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各行各業,是希望讓所有僱員均獲得最基本的工資保障,防止工資過低。僱主期望在人資上少付成本無可厚非,但澳門表面風光,貧窮問題易被忽略,政府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科學施政的態度,制定出一個最合適澳門的最低工資金額,並擴展到其他工種,確實需要更深入思考。
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跨境客運服務未來會分為採用重型客車的「定期服務」和預約輕型客車的「非定期服務」兩種准照,澳門與內地,或澳門與香港的陸路跨境客運服務提供者,必須先得到跨境對方的主管當局許可,牌照亦會作有限量批出。 特區政府鑑於《陸路跨境客運》行政法規及其核准的《陸路跨境客運規章》生效至今已逾13年,為配合本澳社會及陸路跨境客運持續發展及考慮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跨境交通需求,認為有需要適時對規章進行修訂。為此,特區政府制定了《修改陸路跨境客運規章》行政法規草案。 行政會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梁慶庭稱,草案建議將申請陸路跨境客運准照的服務分為「定期服務」及「非定期服務」兩種。提供「定期服務」的車輛類型需為重型客車;「非定期服務」的車輛須為預約形式的輕型客車服務。草案建議,提供澳門特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之間的陸路跨境客運服務,提供服務者須預先經所涉地區主管當局許可,並遵守澳門特區與該等地區協定的經營條件。草案建議,獲交通事務局發給陸路跨境客運業務准照的實體,方可從事相關業務,交通事務局須將發出准照的卷宗送交治安警察局、海關、消防局及旅遊局發表意見。此外,草案建議更改准照式樣。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現時有四間巴士公司經營跨境巴士服務,新規定主要目的是完善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面臨的交通需求,並配合內地及香港的跨境出租車服務,待法規公布後會與內地及香港商討陸路跨境服務的經營條件,並定出牌照配額,林衍新補充稱,牌照會作有限量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