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大篷車」移民大軍陸續抵達接壤美國邊境的墨西哥北部大城市蒂華納,人數已累積至3,200人,當局估計抵埗的移民很快將突破10,000人。儘管他們尋求進入美國生活,但近在眼前的邊境被安上有刺的鐵絲網,以防「入侵」;而在他們暫時落腳的蒂華納,當地數百名居民手持反對標語,上街抗議高喊「移民車隊滾出墨西哥」,期間示威者和警察陷入「混戰」,場面一片混亂。
英國首相文翠珊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在國內仍未獲得廣泛支持,包括脫歐事務大臣在內的兩名閣員辭職,文翠珊所屬保守黨內的議員亦尋求對她啟動不信任動議。對此,文翠珊18日接受「天空新聞網」訪問時表明,即便除掉她,亦不會讓脫歐變得更容易,她知道這一周不會好過,但關乎到英國的未來。 文翠珊這一周要到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歐盟進行進一步脫歐會談,爭取草案在25日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獲通過。首相府希望透過強調協議草案的好處,令保守黨內反對協議的黨員改變主意,但保守黨內的反對聲音似乎不會輕易妥協。 文翠珊或避過逼宮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包括保守黨「疑歐派」領頭人物里斯.莫格在內有25名國會議員,公開表示已去信保守黨下議院黨團,即1922委員會主席布拉迪,要求對文翠珊啟動不信任動議。 報道指,連同沒有公開表態的國會議員,已經有42人去信布拉迪,距離可啟動動議的48票門檻僅差六票,一旦達標,布拉迪將通知文翠珊。屆時保守黨315名議員當中,若有158人對文翠珊投下反對票,文翠珊將遭推翻。但布萊迪相信,如果真的發動不信任投票,文翠珊「很大機會」會贏。
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遇害一案,《華盛頓郵報》早前爆料稱,美國中央情報局確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是兇案幕後黑手。美國總統特朗普16日錄製《福克斯周日新聞》訪問時表示,沙特王儲至少五次向他表明與事件無關,他不知王儲是否說謊,但希望維持與沙特的盟友關係。 至於土耳其向美國提供卡舒吉遇害時的錄音,特朗普證實已收到,他完全清楚錄音內容,但他不想聽、亦無理由聽,形容內容非常暴力、兇殘及可怕。(法新社圖片)
美國富豪、紐約前市長彭博18日宣布會向他的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捐贈18億美元,創下美國歷來金額最高的院校捐款。 現年76歲、正考慮在2020年問鼎白宮寶座的彭博,1964年大學剛畢業時捐了五美元給母校,往後又陸續捐贈15億美元,而最新這筆18億美元的捐款,將全數用於援助表現優異但家庭財力無力負擔學費的學生。彭博早前在報章撰文指,希望日後沒有一名合資格的申請者,會因為家庭的財力而被拒於大學門外。(美聯社圖片)
法國燃料稅上漲,令油價過去一年來上升約20%,引致全國民怨大爆發。在沒有政黨及工會支持的情況下,28萬名民眾響應社交網絡號召,17日集體穿上顯眼的螢黃色反光背心,以法國交通癱瘓為目標,佔領各城市與鄉村的幹道及公共場所作示威遊行。但這場「黃背心運動」導致車禍頻傳,造成一人不幸喪生,227人受傷。身陷風暴的總統馬克宏,民調支持度更跌至25%。
美國加州山火蔓延焚燒一周,死亡人數升至79人,失聯名單亦持續增加至近1,300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由加州州長布朗和候任州長紐瑟姆陪同,到北部重災區「天堂鎮」視察。「天堂鎮」是頗受退休人士歡迎的養老勝地,如今淪為一片廢墟,大部分失蹤者亦是70至90歲的長者。特朗普形容災情慘不忍睹,無人能夠想到這場災難會發生。 但山火並沒改變他對氣候變化的看法,特朗普再次將這場嚴重山火歸咎於森林管理不足,稱氣候變化非主因。(美聯社圖片)
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遇害一案,《華盛頓郵報》早前爆料稱,中央情報局(CIA)透過截獲的情報斷定,是王儲穆罕默德下達了刺殺卡舒吉的命令。但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稱,外界提到的CIA評估報告不成熟,他將在周二(20日)收到完整報告,其中會交代誰殺死了卡舒吉及卡舒吉之死所帶來的影響,他不排除王儲有可能要對事件負責。 民主、共和兩黨都有議員促請特朗普加強對沙特施壓,認為所有事實都指向沙特王儲是幕後黑手。(互聯網圖片)
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有突破性進展,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激辯,首相文翠珊終於說服內閣成員,支持英國與歐盟就脫歐安排達成的協議草案,為英國明年正式脫歐踏出決定性一步。但協議草案未能保證英國脫離歐盟關稅同盟,遭保守黨內的「疑歐派」抨擊是「喪權辱國」,兩名閣員因反對協議而相繼辭職,執政保守黨國會議員更打算對文翠珊啟動不信任動議。
上任後多次攻擊新聞傳媒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死對頭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鬥爭升級。導火線是數日前的白宮記者會上,CNN記者阿科斯塔與特朗普激烈交鋒後,被白宮註銷了採訪證。阿科斯塔與CNN控告特朗普及其幕僚違反美國憲法第一及第五修正案,要求法庭立即頒令恢復阿科斯塔的採訪權。法院預訂在美東時間14 日下午舉行聽審,承審法官凱利(Timothy Kelly)要求白宮於上午11 時之前就此事做出回應。
《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道,美國中期選舉後,總統特朗普正考慮撤換其政府內的高層人員,其中包括白宮幕僚長凱利與國土安全部部長尼爾森。據悉,尼爾森不贊成在邊境用美國軍隊阻擋大規模移民的舉措,這令特朗普非常不滿。特朗普可能在數天內要求尼爾森辭職,而在白宮,撤換尼爾森可視為迫使凱利離開的一種手段。國家廣播公司(NBC)指出,凱利曾經就人事問題及旅行安排,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發生爭執,這或許是特朗普計劃撤換凱利的原因之一。 多位知情人士指出,梅拉尼婭曾向特朗普抱怨,凱利堅稱職缺不足,一再拒絕為她的幕僚升職,但與此同時,一些為凱利工作的官員卻得以升職。特朗普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要求凱利順著梅拉尼婭的意。 此外,凱利通常不會幫梅拉尼婭的幕僚預留專機位置,這些幕僚有時還會發現自己沒有酒店房間,或不在車隊的名單上。 報道亦指,副總統彭斯的幕僚長艾爾斯、總統顧問迪斯特法諾及白宮預算局長穆瓦尼都是接替白宮幕僚長的可能人選,但穆瓦尼對內閣職位較感興趣,對於接任白宮幕僚長興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