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一誠昨會見易綱

商珠澳合作開發橫琴

正在北京的行政長官賀一誠昨(13)日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等會見,雙方就加強澳門與內地金融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另外,賀一誠一行又與國家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會面,雙方就澳門供水安全與建設交換意見。 與易綱行長會面期間,行政長官介紹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澳門最新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澳門特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紓緩各行各業困境、協助市民渡過難關的經濟援助措施。 行政長官表示,隨着疫情持續趨緩,中央逐步恢復赴澳門的自由行簽註,將有助促進澳門經濟復蘇。然而,澳門產業結構單一,未來要與珠海攜手合作開發橫琴,致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加深珠澳合作開發橫琴行政長官又表示,今年一月份以來,一直與廣東省政府就橫琴開發進行深入探討。橫琴開發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一個站,也是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起點,他希望中國人民銀行在政策上支持。 易綱行長認同雙方需要進一步加深合作,共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發展開拓空間、注入新動力。他表示,未來將會繼續認真研究和落實支持開發橫琴的有關政策。 感謝內地保澳供水安全昨日特區政府代表團又與國家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會面,行政長官感謝中央一直在供水方面給予澳門的大力支持,尤其在澳門受鹹潮影響最困難時輸水壓鹹。供澳原水來之不易,強調會做好節省水資源工作,並在本澳新城區發展時要把中水(再生水)系統建設好。 對於如何長遠解決內港低窪地區水浸問題,行政長官認為要從根本上作出考慮,先做好防潮閘是否能確實解決問題的論證,希望水利部在技術上給予意見。鄂竟平部長回應表示,水利部關注澳門低窪地區水浸問題,將一如既往協助澳門,尤其是工程團隊可以和澳方一起全力以赴,共同努力。

14/08/2020
44466

有片!「疫市奇葩」共用車手無痛運作

拆解「互助外賣群組」崛起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呼籲市民「勿群集、少外出、留家中」,市民聽從政府呼籲,大多留在家中,足不出戶,不少人日常兩餐靠外賣解決,造就外賣平台疫情期間外賣生意勁升。然而,對於一些食肆而言,使用外賣平台提供的車手並不如預期理想,因為他們接單量大,有車手為多接單反而耽誤配送時間,令食肆失去顧客。因此,有食肆合作組織一個「外賣配送群組」,發展「共用外賣車手」模式,不但促進澳門外賣配送服務發展,甚至為配送行業帶來新的營運模式契機,拓展就業機會。 隨著外食文化盛行,不夠人手送外賣是本地中小企餐飲商戶長年面對的難題。對商戶而言,基於成本效益考量,一般不會聘請全職或兼職外賣車手。因此有企業平台瞄準商機,以收費形式為業界提供配送服務,亦吸引不少人趁空閒時間做車手,通過送外賣賺取外快。 外送成本事小 顧客流失事大 雖然有配送平台可以為餐廳提供配送服務,但餐廳負責人孫先生都選擇經常親自送外賣。他表示,自己亦有試用配送平台,不過認為效果不如預期。「試過一次,叫車手送三單外賣到南灣區,中午1點過嚟(高士德區)攞外賣,結果三單外賣配送超過兩個鐘,從此三個客人冇再幫襯。」在企業制式管理下,有外賣平台在合約上註明,餐廳所有外賣單都要交給平台負責配送,就算送餐地點就在餐廳樓上亦不例外,孫先生認為這不符合餐廳實際經營情況,他稱,「配送成本事小,但顧客流失事大」,所以在四、五年前已開始思考,可否聯合其他餐廳商戶組織配送團隊,解決送外賣問題。澳門曾經有類似的群組冒起,但「好快就謝咗」,於是相關的「自救」計劃擱置。 商家聯合組織配送群組 直到某一日,孫先生的餐廳在連日下雨天期間收到不少外賣單,卻因為配送人手不足,眼白白讓生意流失,這一次終於讓孫先生下定決心聯合其他商家組織配送團隊。這次孫先生找到了另外三間與他有相同遭遇的餐飲商戶,又聯絡了幾名認識的年輕車手,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籌備,終於在2018年11月,通過社交聊天軟件成立一個送外賣群組。 最高峰吸引逾500名車手 在這個群組內,當商戶有需要送外賣,就會直接在群組內「放單」,等待有意接單的車手自由對接。而商戶和車手需遵守統一的配送收費標準,以澳門半島區內配送為例,每一單外賣(不論幾多個飯盒)配送費公價是30元(連送上樓服務)。車手從商戶手上直接收取配送費後即送外賣,雙方均無需向協力廠商、包括平台的營運者支付任何費用。如此,商戶既不會「白養」車手,車手亦可以滿足賺外快的需求。 孫先生指,群組成立不久已馬上發揮效果,以他的餐廳為例,外賣生意與群組成立前相比有兩成增長,而且運作情況比他當初預想的要更順利。很快地,群組引來了更多餐飲商戶和外賣車手的注意和加入。在商戶傳商戶、車手傳車手的效應下,一年間,在最高峰時期加入的商戶超過500間,車手數目超過500人。 寬鬆管理 服務人性化 這個送外賣群組由於沒有商業化的制式管理,服務上的掣肘不多,群組甚至可以達成一些相當「人性化」的外賣服務。孫先生舉例,一些堅持不做外賣外送、僅限自取的老店,也可以達成「外賣」的效果。「有個客人(市民)主動搵我,話好想食嗰間舖嘅外賣,問我可唔可以幫佢送。」又試過有一次,一位需要在家照顧兩名幼兒的媽媽致電樓下超市,指需要購買尿片等嬰兒用品,但超市卻以貨品不滿400元為由拒絕送貨。最後這位媽媽找上孫先生幫忙,孫先生就安排車手送貨上門。 雖然群組管理寬鬆、「放養」車手,不過孫先生仍會要求群組內的商戶和車手遵守一些基本原則,包括不得隨意更改配送費定價。他強調,群組採取的模式已大幅降低商家做外賣生意的成本,商戶得了便宜,不應該再為了自身利益,剋扣車手的配送費,損害車手利益;他亦反對商戶為了吸引車手而自行抬價,強調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亦不能破壞規矩,「到咗落雨個個(車手)都唔願接,個個都等你調升價錢先做,我完全反對,畀我發現一定鬧。」至於車手方面,孫先生要求車手要有誠信,「應承咗接單就要做!」,他亦勸喻車手應量力而為,就算面對商戶通過加價,利誘車手接更多外賣單亦要忍住,因為一旦車手無法顧及時,商戶不會體諒,甚至會公開投訴,「(商戶)只會話你收咗錢又做唔切」,令車手聲譽受損,最終得不償失。 續下頁 Wisdom最高紀錄試過一日接多張外賣單。 (古金元攝) 不少茶餐廳也面對送外賣人手短缺的問題。(古金元攝) 孫先生的群組創立不足一年已擴展出數個小群。(吳泳欣攝)

14/08/2020
61568

「疫」市下配送服務漸擴大

群主稱無心插柳:只是遊戲

在「疫」境之下,孫先生帶頭的互助外賣群組內有接近一成餐飲商戶不敵經濟困境,黯然退場;但與此同時,在疫情影響市民外出的情況下,市民對外賣配送服務的需求亦上升。有以堂食為主的餐飲商戶希望轉型做外賣生意,並通過朋友轉介下加入了孫先生的群組,為這個互助外賣群組帶來了新的變化。 在經濟不景、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過去半年出現了大量車手加入群組的跡象。孫先生形容,以往可能是每隔兩、三日才有人介紹車手加入,但現時是每日都有人希望加入群組做車手,「試過有一日有十幾個人加我群主號」,當時情況連孫先生自己亦嚇了一跳。 車手驟增 配送擴及疏果海鮮 然而,眼見商戶加入和外賣單數目追不上車手的增長,孫先生認為,有需要招攬更多商戶滿足車手的需求,以維持群組的健康運作。他想到同樣在疫情期間,因為市民買餸不便,對凍肉、疏果及海鮮批發商的配送服務需求急升,於是自今年2月起,通過人脈主動與這些批發商逐個對接。 由於群組今年起實施車手實名制,這些批發商更加願意嘗試加入群組。如此,外賣車手既有生意,亦填補了批發商針對「逐家逐戶」配送服務人手不足問題。到了5月份,還有餐飲管理系統公司主動聯絡孫先生,希望通過共用車手模式,助益公司發展。 「遊戲」變「生意」群主:冇諗過 截至今年8月,現時已有超過300名車手在群組內進行實名登記,加入商戶逾300間。加上在疫情推波助瀾之下,群組迎來了更多新的發展可能,甚至在外界看來,這或許是一盤龐大的「生意」,不過孫先生在訪談中則再三稱呼,這是一個「遊戲」。 孫先生在訪談中強調,他創立群組的初衷只是為了解決自己餐廳送外賣的問題,而他的餐廳生意亦通過外賣訂單增長而獲取利潤。但他稱當初想要擴展外賣群組,「真係貪玩,自己又鍾意玩!」眼看愈來愈多人玩,他就更無法萌生退意。 他又認為,從商戶角度而言,想要通過營運車手群,在商戶身上賺錢,商家不會接受,亦違背了他創立群組的原意:希望共用車手模式促進商家和車手無痛運作,「如果叫我去搵,我亦冇諗過要搵。」孫先生又認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與不同行業打交道,為車手尋找工作機會,對他自身的經驗和知識亦有所提升。這亦啓發他希望群組未來還可以發揮交流行業資訊的功能,例如在產品報價方面,通過加入群組的商家提供資訊,促進行業之間的發展,為此他打算張羅更多有志人士加入群組管理。

14/08/2020
37658

的士車載機系統故障

司機質疑:損失由負責?

作為新《的士法》的配套設施,今年12月3日起本澳所有的士都必需安裝車載智能終端系統,現時正陸續安裝中。然而,前(12)日「的士管理系統」出現45分鐘故障,期間接獲兩名的士司機反映無法登入終端機,交通事務局已要求供應商最遲於今(14)日提交事故報告。對此,有業界形容故障是「災難性」,希望供應商保證不再發生同樣事故。 的士在安裝車載機後,司機必需憑電子的士駕駛員證登入系統,才能從事客運服務。本報昨日訪問的士司機羅先生,他的車輛暫未安裝車載機,並質疑新系統的質量和成效,當系統故障時司機無法正常計錶及收款,質疑相關的損失是否由政府或供應商負責。另外有司機批評每月300元維護費並不合理,建議採用實報實銷方式。 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昨日接受本報訪問,形容是次故障為「災難性」,司機無法拍卡啟動計程錶、錄音錄像設備、導航系統等,等同無法正常收費,對司機收入有一定影響。凌世威表示,業界早前已與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商討有關故障後備用方案,林衍新建議啟用現時起錶系統計算,同時局長又曾保證收費系統正常運作。凌世威期望局方及供應商能夠解釋清楚故障起因,以及保證系統不再發生同樣事故。

14/08/2020
31703

澳航冀全面恢復國內航線

明起九條內地航線推優惠

受疫情影響,澳門航空多條往返內地各省的航線停航,由原本超過15條航線縮減至目前的九條航線。在昨日舉行的澳航新聞發布會上,澳航華南地區總經理馬詩駱表示,由2月至今,澳航整體運作的航線僅剩下2%至3%,每班機不超過十名乘客。他希望隨著內地自由行赴澳措施開放,可全面恢復國內航線。 馬詩駱又宣布,因應內地自由行措施逐步開放,澳航將在目前九條執飛澳門出發的航線上提供不同優惠產品,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廈門、杭州、南寧、揭陽潮汕、南京以及常州。他又指,大部分本澳市民逾半年未離開澳門,希望藉此機會讓市民到內地旅遊紓壓。 他又提到,若9月內地全面恢復赴澳旅遊簽註,國內旅遊市場將成為本澳旅遊產業復蘇的基礎,屆時將按情況再推出折扣促銷,包括內地旅客來澳的航班,並計劃與本地酒店及餐飲等企業合作推出優惠。 客座率控制七成以防疫至於航班的防疫措施,馬詩駱指,現時本澳仍處於防疫時期未能鬆懈,相關航線恢復後仍然會遵照防疫指引,除了飛機執勤後會重點消毒,餐飲會使用預先包裝食品。按照民航局規定,某些航線客座率會控制在七成,航班座位會盡量隔開。 早前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因應澳門與內地新的出入境政策,澳門居民可利用海陸空三種方式進入內地各省市。如利用海上或航空途徑進入,可向衛生局申請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以便向當地海關或酒店等單位出示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或健康碼上的結果。

14/08/2020
37204

政府短期內與兩巴簽約六年

首三年每年六億財援「封頂」

政府與澳巴及新福利兩間巴士合約,先後兩次短期續約15個月及14個月,合約於今(2020)年底屆滿,外界期望政府可盡早釋出更多信息予大眾得悉。昨(13)日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跟進事務委員會,跟進公共巴士服務批給事宜。會議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政府預計本月或下(9)月內有足夠條件與兩巴簽署合同,新合同為期六年,料明年1月1日起生效。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跟進事務委員會昨日與政府代表共同商討有關巴士合約細節。閉門會議歷時約三個小時,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出席會議。羅立文稱,新制定合同內容會參照去(2019)年最高峰營運時期數據作計算,政府或會給予約10.4億元作為財政援助,其中三億多屬於政府履行的社會責任,即長者、學生、殘疾人士的車費補貼,其餘六億多費用則設「封頂」上限,而三年後巴士公司有一次申請提升金額的機會。羅立文重申,除了三年後調升外,六億多的金額會作為「封頂」,六億數字金額只可減不可加。 新合同五大亮點 委員會主席李靜儀會後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李靜儀總結五點內容,包括合同期限、財政援助、巴士其他業務、土地問題、更換環保車。 李靜儀引述政府代表稱,首先,新合同期限為六年,預料明年1月1日生效。第二、按照去年最高峰時期計算,財政援助支出約有10.4億,其中三億多元屬於政府應負起社會責任,即長者、學生、殘疾人士的補貼金額,而實際金額則會按照人群增加而作出變動,均按人頭作補貼。其餘六億多則屬於「鎖定金額」,均按去年的標準而定,同時合同內設有減值機制,如巴士公司達不到相關服務班次、乘客數量等標準,或涉及嚴重意外,政府或會減少補助,且每隔半年檢視;而六年內只有一次調升機會,即是三年後巴士公司可向政府申請調整,如獲得政府批淮則可在後三年生效及實施。 額外收益需按比例回報政府 第三、新合同關注到兩巴營運私人包車業務,包括出租車輛、巴士上廣告等收益,上述必須經政府批准方可進行,且相關業務的司機、巴士車身顏色均不可與公共巴士相同,同時在計算票收、出租車及廣告收益後的稅前盈利金額須按一定比例回報予政府。至於回報比例,李靜儀引述政府回應參照近年多份合同,一般做法為10%,但現階段仍未簽約,倘未能確定。 借用土地予服務方維修、泊車等 第四、政府考慮到巴士維修空間、加油等問題,新合同會針對專營合同服務批出一定面積土地,允許巴士公司申請土地泊車、維修、加油等用途,但政府強調不是批給予某一間巴士公司,如將來該合同結束,土地上面的建築、設施均按照專營合同走。李靜儀續稱,土地使用不涉及收費,但公司不能用作巴士服務以外的業務。 不跨橋巴士於2024年轉用環保車第五、政府要求兩間巴士公司有序更換環保車輛,而相關費用由公司承擔。同時,視乎市場上是否有提供中型或者小型環保巴士等車種,若市面上有出售,巴士公司則必須購買;至於大巴方面,現時澳門不少巴士線需行經嘉樂庇總督大橋,對大橋造成一定負荷,因此在車種上設定限制及要求,在2022年前,在不跨橋的巴士線中,有50%需轉用環保車輛,直至2024年前則需全部轉用環保車輛,上述是結合2024年第四條大橋的落成,其他巴士線可不行駛嘉樂庇總督大橋。 兩巴每年可申請調整票價 會議上,各委員最為關注財政援助的金額,指如未來乘客量超出2019年高峰,是否可增加財援金額。政府代表回應則表示,因應巴士票價是作為巴士公司主要收入,巴士公司可因應營運情怳,一年一次向政府申請調整票價,但政府強調會視乎工資、日常營運開支等作評估,強調最終不一定批准調升票價。 交諮委:路線規劃應由政府主導 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巴士路線若要真正做到便民,便應由政府作主導規劃,再應用智慧城市的技術來收集數據,因應不同區域的人流、乘客量及居民出行習慣等,從而判別巴士出車的路線及班次等。另外,問到有關新巴士合同10.4億元財政援助的具體計算方法,黃承發則表示,政府目前仍未向交諮委作詳細交代。

14/08/2020
3403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