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三至六線城樓迎市起泡沫

近一年來, 全國房地產去庫存任務總體已基本完成,但房地產又轉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大部分城市處於庫存相對緊缺需要補貨的狀態。以往說起內地的房地產泡沫,一般指是的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樓價過高的問題,但畢竟集中在少數城市。 去庫存政策執行近三年後, 房地產供應過剩的問題基本解決,但新問題卻已湧現,就是除了一二線城市樓價高企之外,眾多三四線城市也普遍出現樓價上漲過快、樓價收入比偏離正常水準的現象。有研究資料表明, 今年6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為1.1%,相比5月份的0.8% 繼續擴大。據統計,截至2018 年4月份,全國有62個城市住房每平方米單價破萬元,其中三四線城市佔比達三分之一。 由於整體去化周期偏緊, 即使增加供應量,估計也要大半年時間,一些城市的房地產未來仍可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換句話說,樓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考慮到三四線城市樓價上漲的壓力並不比一二線低,樓價收入比指標可能進一步惡化。如果房地產泡沫擴大化,其危害是極大的,除了直接影響內地的經濟安全、金融安全,還會直接影響社會安定。 所以要慎防房地產泡沫擴大化,國家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房地產泡沫防控重點要及時進行兩個調整,必須及時從一二線轉向全國,三到六線城市房地產泡沫苗頭必須及早撲熄。二是三到六線城市的地方政府應充分借鑒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調控的經驗和教訓,房地產調控的主體責任必須明確落實在地方政府並問責。三是棚改政策進一步加大調整力度。四是加強用途管理,嚴格控制個人消費貸款及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進入樓市。嚴防國有企業融資和上市公司融資、小微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工商企業貸款變相進入樓市。五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周邊三四線,東部三四線,中西部三四線,五六線房地產市場均存在很大差異,必須因城施策。六是對在三至六線城市過高價格開盤的公司進行約談。地方政府必須對不合理的定價行為進行干預管制。

31/07/2018
19791

澳門青年走進青海

多元文化大開眼界

30位青年參加了特區政府推出的「千人計劃」,是次來到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省。體驗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與習俗,實地考察當地文化與了解文物保育工作。 交流團領隊譚志廣對是次旅程滿心憧憬,他稱今年很開心能夠參加「千人計劃」,作為澳門年青人的一份子,可以帶隊到青海省,實地了解一些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面貌,令他獲益良多。至於交流團學員陳俊賢則表示,自己探索澳門與青海同是出名的旅遊地方時,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文物保育的需要,究竟如何在文物保育及城市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是其參加這個團其中一個很大的目的。 青海作為长江、黄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已是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塞,更有多個民族在這裡交融共生。另一方面,青海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省內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多達45處。藉著今次難能可貴的機會,參訪團分別參觀了青海省同仁縣熱貢藝術博物館、隆務寺、熱貢畫院 、日月山、青海湖、原子城紀念館以及茶卡鹽湖等多處文化遺產,領略青海優美自然環境,也充分了解當地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交流團領隊譚志廣有感而發,他稱除了見到很多漢族人士在青海生活,將漢族文化帶到青海這個地方,藏族文化在當地也是根深蒂固;這兩個文化在這存在的時候令人感到青海可以將不同文化交融之餘,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獨特之處。 多元文化並存的青海,居住在內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與此同時,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在此地並存不悖。當中,有「西藏百科全書」之稱的唐卡藝術,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藝術形式。藉此機會參訪團當然少不了欣賞這種結合民族、宗教及藝術均十分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交流團眾人有幸目睹唐卡藝術,紛紛稱在文化視野上令人有一種很大的衝擊。學員丘蔚如稱不但欣賞到藝術家的傑作,也在藏文化博物館見到一幅618米長、入了健力士紀錄大全的唐卡,上面記錄了很多藏文化及關於西域文化的東西,包括歷史、宗教均有刻劃。她感慨如果有機會將這種唐卡藝術帶回澳門,令澳門市民也能欣賞到的話,也會讓他們獲益良多。 參訪團是次到訪青海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拜訪青海省文物局。團隊獲得青海省博物館館長董志強等領導親自接待,在會談過程中,一眾領導介紹了青海省文物保育工作的概況,並著重介紹如何令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董志強在會上表示,未來希望能把青海省博物館打造成為兩地青年在文物保育工作的交流平台,並期待盡快開展有關工作。交流團學員陳彩虹在會議過後,對當地制定的文物保育政策讚不絕口,她稱有關當局用很多由上而下的政策,令無論是公民還是學生,他們都從小到大開始了解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種知識。故其認為這種方式很值得澳門借鏡,因為如何保育文化遺產,其實是要從小做起,而且需要相關政策支持。 而交流團團長廖嘉豪會後對團員有所寄語,他認為青海這個地方本身對自然環境保育比較重視,但同時當局也能兼顧發展旅遊業。故其希望學員既看了景點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從管理的角度看事情本身應如何運作。因為澳門時也面對相同的難題,即既要面對旅遊業發展需求,也要考慮文化遺產保育的承傳問題。 參訪團此行接受青海文化洗禮,希望回澳後可以將所見所聞與更多人分享;亦希望青海與本澳兩地,日後在文化與保育有更密切交流。 (編輯:賴蘇武 麥敏楨)

30/07/2018
21545

8月首星期「國際母乳哺育周」

本地母乳餵哺室達201間

每年8月第一個星期是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訂定的「國際母乳哺育周」,全球170多個國家一同參與慶祝,期望藉此能引起全球對保護,推廣和支持母乳餵哺的關注,今年活動主題為「母乳餵哺:生命的根基」。 為響應「國際母乳哺育周」、配合「健康澳門 幸福家園」系列推廣,由衛生局主辦,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合辦,澳門母乳協會、澳門母乳及育兒推廣協會協辦的「2018母乳餵哺周——母乳餵哺推廣嘉許典禮」前天(28日)在塔石體育館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及多個政府部門代表出席、還有520個家庭合共1,872人參加,較去年多15%,藉此加強本澳居民對共同維護、推廣及支持母乳餵哺的關注。 今年獲得嘉許的公/私營機構共28間,當中公營機構有七間,私營機構21間,另分別有167位「持續餵哺母乳二歲或以上」、281位「持續餵哺母乳一歲」及255 位「持續餵哺母乳六個月」的媽媽接受嘉許。 譚俊榮司長致辭時表示,為了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呼籲,支援婦女們外出時能夠隨時哺乳,自2016年初開始,社會文化司率先鼓勵轄下部門設立母乳餵哺室,至今本澳的公/私營母乳餵哺室已達201間,衛生局「母乳推廣小組」成員定時關注或巡查母乳餵哺室設施,以維護良好哺乳環境,各衛生中心及仁伯爵綜合醫院婦、產、兒科,持續開展大量的母乳推廣和臨床指導工作。經過近年大力推廣,澳門母乳餵哺比率持續上升,2017年出生嬰兒曾以母乳餵哺的比率超過92%,顯示母乳推廣工作成績理想,他希望透過政策引導、機構支援及員工協助,讓所有在職婦女實現持續母乳哺育嬰兒的願望。

30/07/2018
2075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