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垃圾日日增 環保部門要關注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一年多以來,口罩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有報告指出,2020 年全球共生產了大約520 億個口罩,其中超過15億因處理不善流入海洋,這些口罩需要超過400 年才能降解,為海洋生物生存以及海洋污染帶來新的挑戰。 口罩的材質主要是塑料的成分,由聚丙烯組成,屬不可降解塑料。在海水中不斷吸收有毒物質,海洋生物把它當作水母吃下去後,可能阻塞食道而餓死,也可能會緩慢中毒而死。但更讓人細思則恐的是,在人類活動極少的南極洲海域、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都發現了微塑料,這些小顆粒很容易被魚類吃進肚子,最終隨食物鏈進入人體。如何從源頭上減塑,真的要好好思考。 但是, 近日江蘇疾控中心提醒, 暑期客流大,即使天氣炎熱,仍要做好個人防護,全程正確地佩戴口罩。同時注意多備幾個口罩,夏季建議一至兩小時換一次口罩; 口罩一旦被汗浸濕就要更換,否則無法有效預防新冠病毒; 旅途中常洗手,遵守「一米線」規定,做好清潔消毒。 一時間,口罩被汗浸濕後無法預防新冠病毒這一冷知識在內地社交平台上傳播,令不少網民開始關注口罩「防護有效期」問題,意味著在夏天每日使用一個口罩的遠遠不夠。但與此同時,一直備受關注的棄用口罩「處理無門」、口罩垃圾等問題依舊未能解決的情況下,新增口罩垃圾量面臨倍增的挑戰,各地環保部門如何在此關鍵時期發揮作用、科學決策成為關鍵。 為解決這一環保問題,縱然不少國家都曾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加以回收,但挑戰仍艱鉅。法新社報道,澳洲研究人員正想辦法把口罩製成鋪路材料,美國則有人將回收的口罩做成長凳,法國也有企業將口罩再生製成汽車踏墊,但其投入及產出比仍有差距,能否長遠依舊是謎題。 作為政府環保部門而言,即便暫時未有處理方案,依舊不應視而不理。未來的方向可循出台更系統規範的廢棄口罩集中收集、統一處理辦法,最大程度避免廢棄口罩引發的病毒傳播及破壞生態問題。

09/07/2021
18966

換錢黨被行家詐騙30萬

騙徒被聰明所誤墮入法網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男「換錢黨」在賭場內遇上兩「行家」男女騙徒,兩男女聲稱急需周轉,商借30萬港元,女騙徒為取得事主信任,主動簽下借據和交出通行證抵押,卻聰明反被聰明誤,受騙「換錢黨」最終無法收回借款後報案,女騙徒離澳時報失通行證,身份敗露連同與她同行男騙徒一併被警方拘捕。 被捕內地女子姓陳,33歲,從事「換錢黨」;其同行內地男友人姓謝,28歲,鋼鐵廠工人;案件涉及巨額詐騙已送交檢察院處理。事主為一名內地男「換錢黨」, 上月28日晚上,陳女聯絡事主,聲稱急需周轉要求商借30萬元現金,事主見對方是「行家」,答應借款。陳女相約事主見面後,為取得事主信任,主動提出簽訂借據及交出通行證。陳女借款離開後一去無回頭;原來當晚即與男友人謝某到賭場將借款輸光。還款期過後,陳女並未出現取回證件及失去聯絡,於是報警。 司警接獲事主報案後展開調查,至本月3日晚上,陳女與謝某在橫琴澳門口岸準備離境時,因報失證件時被治安警揭發及拘捕。司警其後接手案件,陳女承認犯案及輸光騙款,同行男子則聲稱只陪賭,沒有參與案件。 司警發言人李瀚妮(左)通報「換錢黨」被「行家」詐騙經過。 (劉凱輝攝)

09/07/2021
12198

鄭家大屋圍牆被車刮花

司警拘一「田螺車」司機

司警偵破世遺鄭家大屋近媽閣街一側圍牆早前懷疑被車輛駛過時刮花,留下一條長刮痕事件,拘捕一名64歲俗稱「田螺車」混凝土車司機,涉嫌因一時粗心大意,沒有固定好卸泥盾,導致其車行經鄭家大屋外馬路時,刮花鄭家大屋外牆並留下八米長裂痕,事故發生後明知出事仍駕車離開及沒有報警。 司機被捕後表示願意承擔14,000元維修賠償。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男子姓劉,64 歲,本澳居民;涉嫌加重毀損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發言人李瀚妮昨(7) 日公布案情稱,司警上月23 日接獲文化局報案,指位於媽閣街的本澳著名文物鄭家大屋外牆遭到毀損,由於涉及文物,文化局要求追究相關責任。司警經調查,發現鄭家大屋外牆被刮花八米長裂痕,文化局方面報稱維修費用需澳門元。司警翻查附近閉路電視發現,上月22 日上午約11 時,一架混凝土車途經上址,期間「田螺車」的卸泥盾撞到及刮花鄭家大屋外牆,「田螺車」其後離開。司警調查後鎖定目標,本月6 日傳召「田螺車」司機劉某到警局問話,他承認犯案,供稱事發時因未有固定好卸泥盾導致意外,並稱知悉撞到文物後,為逃避責任沒有報警,立即離開現場。劉某向司警表示,願意承擔有關的賠償責任。 穆欣欣: 將裝閉路電視及減速丘 就世遺鄭家大屋圍牆被刮花留下一條長刮痕事件,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前(6)日向傳媒表示,局方已按文物修護程序即時開展修復工作,亦聽取了社會意見在大屋外加裝監控。對於有意見提出增建加固牆,穆欣欣指出,該側圍牆對開道路已非常狹窄,加上在夯土牆外加建牆壁不利通風和文物保護,當局將在有關位置增設減速丘及減速提示牌,並會持續聽取和分析社會對於保護措施的意見。 團體建議增設路面收窄警示標號 對於鄭家大屋的圍牆再次被車輛刮花,團體言起動力協會表示,該路段行車路面淨寬度僅約兩米,是整條媽閣街最窄路段,不但無法設置合規行人路,就連普通車輛都要小心通行,以避免損壞鄭家大屋外牆,建議在該路段前增設路面收窄及注意行人的警示標號,提早對駕駛者作出警示,並以多種措施去兼顧行人安全,以保障駕駛者的利益及維護文化遺產等。該會表示,收到附近居民反映,該段路是日常途經的主要路段,附近有一所學校,上學及放學時段車輛及行人較多,繁忙時段形成人車爭路情況相當普遍,過去半個月圍牆曾被刮花兩次,反映路面寬度只能勉強讓車輛通行,而身材矮小的學生更難被駕駛者察覺,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建議當局在合適的位置安裝更多輔助鏡,令駕駛者可清晰掌握路況。 加強居民保育意識 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亦促請當局正視問題,平衡文物保育與社會發展,並指出事發路段並無設置正式行人路,常有人車爭路情況,當車輛駛過,易生意外。澳促會建議通過增設路面減速帶、警示牌、限速牌、加大罰則、加強居民保育意識、加設適合材質圍板等方法及完善周邊的配套規劃,把澳門打造為「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08/07/2021
24754

攜手共促國際基礎合作新發展

國際基建論壇下旬在澳舉行

第12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將於本月(7月)22至23日在澳門舉辦,採用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舉辦形式,邀請全球基建範疇之政、商、學界精英出席,今屆主題為「攜手共促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新發展」。 國際基建論壇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及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本屆論壇充分體現澳門元素,在議程設計、活動策劃、嘉賓邀請和商務對接等方面,注重與澳門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相銜接、融入中葡商貿平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泛珠9+2機制、現代金融等澳門元素;期間將繼續舉辦內地—澳門「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交流會,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澳門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支持澳門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駐華官員國際金融機構蒞澳出席 此外,14家來自本澳建築業界、金融業界等商協會以及有關政府部門作為澳門方協辦單位,帶動本澳與基建相關的業界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論壇還將邀請多位中國內地和外國駐華官員、國際金融機構和多邊開發機構、知名工程承包商、工程裝備及產業鏈企業等蒞澳出席參與。 今屆規模擴大 展位增加逾三成 今屆國際基建論壇將舉行多場主題及平行論壇,內容聚焦金融創新及產業鏈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碳中和驅動綠色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等行業熱點議題展開。同期亦將開展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的「第七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推動形成中拉基礎設施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嶄新格局;此外,論壇期間還將豐富論壇配套設施,適當擴大現場展覽規模,其中展位較上屆增長超過30%,豐富參展企業構成,其中與基建有關的行業及產業鏈企業參與及商務會談較上屆均增長超過10%,以提高論壇商務交流與對接功能。 嚴遵特區政府防疫措施 論壇主辦單位將配合澳門特區政府防疫措施,要求進入會場的人員必須測量體溫、出示七日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至少14天的證明、使用酒精搓手液,並佩戴口罩等。 國際基建論壇自2012年由北京移師澳門舉辦後,已經連續九屆在澳舉辦。去年共舉辦多場主題論壇、專題活動和平行論壇,進行逾170多場商務會談,吸引4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位各界人士參加,包括32個國家駐華使節,中外雙方共簽署12份合作協議,主要涵蓋交通道路、房屋建築、光伏電站、風電等領域。

08/07/2021
1053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