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代表昨(23)日向立法會介紹《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會上,交通局局長林衍新回顧過去十年間交通運輸政策執行情況,林衍新指出,特區政府在《政策2010-2020》 框架下,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巴士線路由61條增至85條,客流由37.1萬人次/日增至62.7萬人次/日。「控車輛」方面,機動車總數由19.6萬輛增至24.4萬輛,機動車年增長率低於3%。
在昨(23)日舉行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介紹會上,多位議員先後發言關注澳門巴士路線以及路況等問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表示,本澳現時有85條巴士線及400多個巴士站,直言:「無可能繼續加巴士線及巴士站」,若開一條路線就要刪減一條,公交運力已達到瓶頸。他又稱,今年會開展輕軌東線招標工作,有信心氹仔線明年會連接至媽閣,後年去到石排灣及橫琴,屆時本澳各出入境口岸能全部連接起來。
昨(23)日是「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的首個領取日,金融管理局通報,截至昨日下午5時,逾20萬居民已領取優惠,過程順暢便捷。
統計暨普查局昨(23)日公布,上(4)月CPI(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3.56,按年上升1.06%,升幅主要由家傭薪酬和外出用膳收費上調,以及汽油、電力和機票價格上升帶動,而住屋租金、通訊服務費用和豬肉售價下調緩減了部分升幅。各大類價格指數中,家居設備及服務和交通兩個大類分別按年上升11.02%及7.64%,通訊大類則下跌10.34%。甲類(103.32)及乙類(103.87)消費物價指數分別上升0.73%及1.50%。
2022年是深合區深入推進、加快建設的關鍵之年,粵澳雙方將共同深入落實「橫琴方案」的各項規劃及部署,每一項重點事項工作的推動,青年的參與均是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澳青年在未來投身及參與相關項目,將能有效加快深合區整體的發展,而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聯合主辦的「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更能體現國家政策上對本澳青年的重視。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正在廣州舉行,為未來五年工作定調定向。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作工作報告時,專門提到與港澳攜手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並首次提出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的模式,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是澳門特區政府在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中兩項需要致力推進的工作目標。澳門特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日前接受深合區「琴鳴講壇」邀請,擔任主講嘉賓,以「守正創新,再創輝煌」為主題,宣傳講解《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為深合區學員勾勒澳門未來發展宏偉藍圖,助力深合區政策創新及業務發展。
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發起的「粵港澳高校中醫藥基礎課程教育聯盟」近日在廣州啟動,三校擬通過「課程共用、學生共學、教師互派、學分互認」,促進粵港澳中醫藥領域深度交流協作,從而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中醫學人才交流與培養。有學生表示,通過聯盟課程共用,可多方面學習不同高校的優勢課程,有助於今後在灣區便利執業。
蟬衣,又名蟬蛻或蟬褪。為昆蟲蚱蟬所脫的皮殼,本品味甘鹹,微寒,入肝肺二經,功效能散風清熱,宣肺透瘀,平肝解痙。現代醫理學認為能降低反射反應和橫紋肌緊張度,並對神經節有阻斷和鎮靜作用。
交通問題一直是澳門市民最為關心的社會議題之一,而討論多時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研究(2021-2030)》今(24)日起正式公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