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本地男子串謀私吞代內地朋友購買的七隻共值71萬元名錶,並以簽收漏洞為由,反咬一口向速遞公司索償。結果其中一人賊喊捉賊,報警期間「助攻」司警調查出另一人的貨倉為走私水貨窩點。水貨案件轉交海關跟進,失竊名錶被司警尋回,兩名「賠了夫人又折兵」男子被落案起訴。
走私「水貨」問題仍然猖獗,海關聯同治安警在關閘再破獲一個「水貨」散貨點,行動中並截獲六人,同時在涉案店舖內搜出一批懷疑走私的美容化妝產品和波鞋,當局仍在點算該批「水貨」數量和價值。至於經營涉案店舖的內地男子被揭發懷疑是「黑工」;另外三名「水客」亦涉嫌為「過界工作」的內地外僱,案中亦有兩名本澳「水客」被截。海關將以《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檢控涉案六人。
南海休漁期將至,漁船已陸續回澳錨泊,為保障休漁期間內港一帶海上安全,嚴防疫情由海路輸入,海事及水務局聯同警察總局、海關、消防局、衛生局、市政署、澳門漁民互助會及澳門遠洋漁業發展暨船東協會日前召開會議,商討休漁期間的《內港漁船防火應變計劃》部署和防疫措施。
今年首季市政署於離島區共清理出約50噸淤泥、垃圾,當中路氹城一帶大型酒店地盤周邊的公共渠網清出大量建築廢料,嚴重影響渠道排澇成效。議員李良汪表示,過去不時有建築廢料、食肆材料等非法排污的現象發生,但他直指,現時非法排污成本低、便捷度快、罰則低等,導致不法人士鋌而走險,他質疑現時罰則是否具阻嚇力度,他期望政府盡早加快修法進程,加大相關罰則,以保障社區的衛生和安全。此外,雨季即將到來,若公共渠道淤塞加上大暴雨,容易造成雨季水浸,李良汪呼籲市政署加強巡查,以及疏通渠道。
行政長官賀一誠前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以12年經濟周期規律來解釋經濟景氣循環的問題,直言本澳經濟情況一定會愈來愈好,呼籲社會大眾要有信心。話音剛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13)日就發布對澳門的經濟展望,指本澳今年經濟有望增長15.5%,明年更是在此基礎上實現23.3%的增長,對本澳經濟展望非常正面。 不過,有學者認為有關預測是過於樂觀,受到內地疫情反覆的影響,本澳經濟復蘇的腳步被拖慢,上半年經濟情況並不樂觀,估計全年經濟增長應在10%以內。學者建議,應先鞏固現有基礎,著力恢復社會大眾信心,才能有動力推進新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多元,走出疫下難關。
珠澳同為濱海城市,容易遭受浪潮及洪水侵襲。但澳門特區政府自2015年提出興建擋潮閘開始構思已過去七年時間,至今仍未有最終定案,反觀珠海市水務局已於近日印發《珠海市海堤提升建設總體方案( 2021-2035年)》(以下簡稱《方案》),目標之一是爭取到2025年,基本完成珠海市中心區堤圍100年一遇防潮洪標準建設。
超過33萬人開設賬戶的「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以下簡稱「一戶通」),本周一(11日)推出全面升級的2.0版本,所提供的電子服務數量增至127項。但有市民反映,部分手機型號未能下載使用新版本,亦有市民表示,不習慣新版的操作介面及不懂得如何使用。行政公職局副局長吳惠嫻為此致歉,又指當局將針對重點部分作優化,並加強宣傳及增加教學渠道。
氹仔機場大馬路建築廢料堆填區容量早已飽和,環境保護局進行擴容工程,加高和加固堆填區南堤堤身、對南堤堰進行向外擴展增加陸域面積,建成後可創造196萬立方米的堆填擴容量。堤堰建造工程昨(13)日開標,公共建設局收到19份標書,其中一份標書不被接納,工程造價介乎1.35億元(澳門元,下同)至2.25億元,工期由385工作天至390工作天,預計於第三季動工。
因應旅遊業界對「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的需求,勞工局與旅遊及會展業界合作持續開辦「帶津培訓」課程,本月份(4月) 提供770個培訓名額。勞工局表示,為支持會展業界持續發展,聯同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合辦帶津培訓課程,並將持續聯同業界籌劃各類所需培訓。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為進一步便利家長辦理幼兒首次入學手續,推出「首次入學二維碼」,已完成中央登記的家長,於本月(4月)30日或之前,登入教青局「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專題網頁www.dsedj.gov.mo取得「首次入學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