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做得好,復常更有望。
一名40多歲的本地男售貨員近日懷疑墮入援交騙局,損失10萬4,000多元。
警方詳細解釋涉案的內地夫妻如何透過假結婚為自己及其子女騙取澳門身份證。
澳門一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下月19日至21日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昨(25)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賽事及活動資料。本澳六家大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將分別冠名贊助本屆大賽車的六項賽事。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震耳欲聾的引擎聲與歡呼聲,已成為本澳每年11月的「標準配備」,不過今年因為9月底發生疫情,各界一度關注今年是否仍能順利舉辦大賽車盛事。行政長官賀一誠上月2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疫情下澳門繼續舉辦格蘭披治大賽車,仍舊吸引不少旅客,而若不能維持本澳舉辦大賽車賽事的連貫性,未來可能會被撤銷辦賽資格,少了一個舉辦國際盛事的機會。他當時強調,若疫情可控,當局會研判是否舉行。 潘永權:透過大賽車提振經濟 隨著本澳疫情防控有效,各項防疫措施陸續放寬,珠澳通關恢復正常,第68屆格蘭披治大賽車也具備了舉辦條件。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賽車是澳門特區最重要的體育旅遊品牌項目,隨著本澳疫情轉趨穩定,如期舉辦本屆大賽車猶如發出明確訊號,藉大賽車充分展示澳門是一個充滿活力及安全宜遊的城市,透過大賽車的聯動效應,促進不同行業發展,進而提振經濟。此外,每年的大賽車賽事均會轉播至內地及海外其他國家及地區,從而正面宣傳澳門的形象。 六大博企冠名贊助支持 今屆大賽車將舉行六項賽事,並分別獲得本澳六家大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的支持及冠名贊助,包括:澳娛綜合澳門格蘭披治四級方程式大賽、金沙中國澳門GT盃、銀河娛樂澳門東望洋大賽、新濠澳門房車盃、美高梅大灣區GT盃及永利保時捷卡雷拉挑戰盃。此外,今屆賽事的安全車、醫療車、救援車及大會工作車,將由寶馬汽車(澳門)有限公司贊助提供,而澳門工藝有限公司亦成為本屆大賽車的指定飲品贊助商。 設門票特別折扣優惠 本屆大賽車門票今(26)日起發售,門票票價維持不變,11月19日的票價為澳門元50元,而11月20日及21日的賽事日的票價則由澳門元400 元至1,000 元,價格視乎不同看台而定。考慮到現時經濟仍受到疫情影響,本屆大賽車的門票價格設有特別折扣優惠,希望市民及遊客能以更優惠價格入場觀賞精彩賽事,凡購買11 月20 日(星期六)或11 月21 日(星期日)同日同一看台兩張或以上門票者,可享七折購票優惠;持有澳門有效學生證者亦可購買學生優惠票,每位學生限購每日優惠門票一張,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預算1.7億元 無外國車手出賽 潘永權表示,三天的賽程將呈獻六項賽事,預算1.7億元,數字是參考了去年賽事最終支出。三天比賽以國內、香港、澳門車手為主,合共百多名車手,沒有國外車手參與,他稱,國外有個別著名車手表示可來澳隔離21 日參賽,但局方亦婉拒要求,建議他們明年再次來澳參賽。 被問到大賽車的防疫問題,潘永權表示,目前所有車手及工作人員合共有85%已接種疫苗,比賽當天亦為工作區域內所有人士安排核酸檢測。至於其他入場人士包括賽車女郎、參展商、傳媒等,目前未確認是否一定需要接種疫苗。 另外,若澳門再出現疫情,不排除賽事或會腰斬,又指澳門有關當局一直對活動有相關的防疫預案。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局長及大賽車組委會協調員潘永權、中國-澳門汽車總會理事長及大賽車組委會賽事專責小組組長鍾國榮、大賽車組委會助理協調員劉楚遠、林蓮嬌、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梁安琪、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傳訊及社會事務副總裁沈頌年、銀河娛樂集團公共關係部高級副總裁林志成、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新濠鋒及摩卡總經理盧敬恆、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首席戰略及財務官馮小峰及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志玲等。
因應近期內地多省市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昨(25)日發出新聞稿, 呼籲市民、旅客和各類場所管理者加強疫情防範,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又呼籲市民及旅客如出現任何症狀,應要及時檢測,以及避免到高危地區旅遊。 應變協調中心指出,以下各類場所的管理者應採取適當的方式提醒有關人士及時接受檢測,包括10月10日之後曾到過廣東省以外的人士,在離開當地後第三至14日(最好在第三至七日)期間,如未能因其他目的而接受核酸檢測,應主動接受一次核酸檢測。 疑似症狀者檢測毋須預約如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熱、乏力、乾咳、嗅(味)覺減退或其他呼吸道症狀者,尤其是曾有外地旅居史或同住、同工作或同班先後出現疑似症狀者,應及時到有提供檢測服務的醫療機構就診及接受檢測;而可毋須預約,提供新冠病毒採樣檢測醫療機構包括:仁伯爵綜合醫院(包括離島急診室)和鏡湖醫院,可 24 小時為因發熱等疑似症狀者提供新冠病毒檢測採樣。 而青洲衛生中心、下環衛生中心、黑沙環衛生中心、湖畔衛生中心可為因發熱等疑似症狀者,提供新冠病毒檢測的採樣時間為逢星期一至五早上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下午5時。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透過上述方式進行的檢測結果不提供查閱,亦不可作為通關等須出示檢測結果的用途;採樣後24小時內會檢測結果,請受檢者保持聯絡電話暢通,如有異常會主動通知。
【本報記者陳宇東】市民大眾普遍關注粵澳通關核檢有效期會否延長。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當局有就此一直與珠海有關部門商討,但目前內地疫情反覆,因此兩地政府以比較謹慎態度做出考慮;但強調有關商討還是進行中,冀盡快有好消息向市民公布。 另外,非高教昨日復課,被問及外展疫苗接種的情況。梁亦好表示,當局早前亦呼籲家長在停課期間帶小朋友接種疫苗,而現時復課後,當局有即時與教青局和學校聯繫,並已重新開展相關接種工作。她又指,當局並在上周已開始為長者院舍進行集體接種,各項有關疫苗接種工作正逐步開展。 梁亦好又指,本澳疫苗接種率至昨日4時為止是65.93%,認為效果理想,正逐步上升;而12至1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45.8%,仍處於較低水平,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 當局指珠澳兩地正就延長粵澳通關核檢有效期進行商討。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陳嘉俊】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藍同好昨(25)日表示,當局在上周與所有醫學觀察酒店通報了有關衛生部門要求的操作流程改善。及探討未來可能的安排,但強調任何調整都要衛生部門作評估。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醫學觀察酒店的安排,當局擬因應從不同風險地區來澳人士去作出分類,安排不同風險人士入住不同酒店,有關做法便於當局核檢等措施的安排。 梁亦好又指,當局要求曾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士回澳時,要出示曾感染新冠肺炎的證明,而有關證明時效是由感染人士感染確診時起計算兩個月後。 治安警察局行動及通訊處處長馬超雄昨(25)日在記者會上指出,10月18日至24日與前一周(10月11日至17日)對比,即經珠澳口岸入境珠海毋須隔離14天實施的前後一周對比,出入境總數(1,773,800人次)增加逾80倍%,當中旅客增加(252,000人次)逾20倍。 當局擬因應從不同風險地區來澳人士去作出分類, 安排不同風險人士入住不同酒店。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陳嘉俊】被問到大賽車及美食節在下月舉行期間如果有疫情發生,相關活動會否如常舉行?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任何機構舉辦大型活動,都要做好防疫措施,包括測溫、限制活動人數、要求在場人士戴口罩等等,強調本澳要時刻根據情況作出動態調整,如果有疫情發生,不排除所有大型活動都要暫停,而本澳過往都有曾經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梁亦好亦表示,有關措施調整是根據實際情況去作出,很難會有一個「標準」去判斷。 梁亦好稱若大賽車爆發疫情期間,不排除所有大型活動都要暫停。(實習記者胡可兒攝)
【本報記者陳宇東、陳嘉俊】應變協調中心昨(25)日舉行記者會,被問到本澳是否容許出現「溝針」的情況,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現時隨着研究個案越來越多發現,有人要打第三劑疫苗免疫力才足夠,但每個人狀況不同,當局對打第三針持有開放態度,不過最主要是安全及有效。至於第三針是打不同種類還是要與前兩針相同,梁亦好表示,現時正等待世界上有更多數據的公布,重申對打第三針疫苗是抱有開放態度。 至於本澳第三劑疫苗接種何時開始?梁亦好回應稱,其實當局一直有研究有關數據及參考不同地方的做法,但當引入第三劑加強劑時一定不會向全面市民推廣,因根據其他地方的經驗,必定是有分輕重緩急和優先性,長者或慢性病患者肯定會優先考慮,因他們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是會較低,他們是更優先進行接種。她又指,當局參考內地方面數據,從而制定當第三劑疫苗開打時的優先考慮接種人群,有進一步資訊會再向公眾公布。 外界亦關注本澳的疫苗接種紀錄如何與粵康碼對接互通。梁亦好表示,當局在技術層面上一直與內地和香港方面作溝通,但目前在技術層面上仍需時銜接,畢竟各地疫苗種類不同;但強調當局一直有就此與內地方面溝通研究,冀日後能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當局重申對打第三針疫苗是抱有開放態度,現時正等待世界上有更多數據的公布。(資料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本澳疫苗接種率持續上升,截至昨(25)日下午4時,全澳疫苗接種率是65.98%,但12至19歲人士的疫苗接種率為45.8%,仍屬較低水平。協調中心表示,現時兩款疫苗均可提供予年滿12歲或以上的青少年接種,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前往接種。協調中心補充,在學校復課後,與教青局和學校保持聯繫,繼續開展推廣疫苗接種工作;與此同時,當局在上星期也開展對長者院舍的集體接種疫苗工作。協調中心又指,年齡愈大的長者,接種率愈偏低,現時更重要的目標是提升長者接種率。因為長者感染新冠病毒出現重症或死亡風險較年青人高 60 至 100倍,沒有接種疫苗的長者出現重症或死亡風險較有接種長者增九倍。 本澳個別年齡段的疫苗接種率明顯偏低,當局呼籲長者及12歲以上人士踴躍接種。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