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增一例無症狀感染者

五在澳人士曾接觸感染者需醫觀

央視新聞報道,昨(22)日凌晨4時,中山市在對中高風險地區返粵人員排查核酸檢測中,發現一例新冠肺炎核酸初篩陽性人員。 經市疾控中心複核為陽性。中山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迅速進入應急狀態,開展流調溯源、人員排查管控、核酸檢測、重點場所管控及消殺工作。自昨日起,中山市開展全市大範圍核酸篩查,通過中山轄區內鐵路、公路、客運碼頭等交通站場離開中山市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轉旅客),需憑粵康碼綠碼,並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本澳應變協調中心晚間通報,有五名在澳人士曾接觸中山市無症狀感染者須接受醫學觀察。 根據報道,該陽性病例為郭某某,女,23歲,為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山健康基地一公司員工,住公司單人宿舍。7月21日下午,到火炬開發區醫院進行新冠核酸檢測。 7月22日凌晨報告核酸檢測初篩結果為陽性,經市疾控中心複核為陽性,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閉環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中山市於7月22日上午對感染者所在的廠區、宿舍區等場所開展環境、人員核酸檢測和全面消毒。截至目前已經排查出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435人,根據郭某某的活動軌跡劃定管控區域,落實管控措施,並計劃啟動全市全員核酸篩查。 曾在珠海站乘動車返中山 中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通報該名患者於本月19日乘坐南京到珠海的CZ5846航班(下午1時35分起飛,下午4時5分抵達,座位號54H),抵達金灣機場後轉乘機場快線抵達珠海站,乘動車(D942,下午6時15分從珠海站出發,下午6時38分抵達中山站,座位01車廂13C)回到中山站,再轉乘公交K08和001,約於當日20時返回宿舍。呼籲廣大市民,有與患者共同乘坐7月19日、珠海到廣州動車D942的01車廂,以及同時段乘坐公交K08和001的人員,請在做好個人積極防護的情況下,立即向社區報備,並到就近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 本澳特區政府應變協調中心昨日晚間表示,根據廣東省和珠海市衛生等有關部門的通報,共有五名在澳人士曾和該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接觸,包括同乘D942動車的一名澳門居民和一名內地居民,及三名同乘CZ5846航班內地居民。另外三名同乘航班內地居民則已離開澳門。此外,有一名身在珠海的澳門大學研究助理亦曾和該名無症狀感染者同乘由珠海金灣機場到城軌珠海站的巴士。衛生局收到通報後立即進行調查,追蹤這些接觸者在澳活動軌跡,並安排這些接觸者和次接觸者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及醫學觀察,詳細資料將在稍後公布。 特首:周邊疫情不穩 通關不會太過放鬆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稱,雖然本澳已逾480日無本土個案,但反觀南京祿口有十多宗本地個案,本澳周邊地區疫情仍未算太穩定,他相信內地衛健委對於通關便利不會太過放鬆。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本周二(20日)表示,本澳疫苗接種率接近40%,未達至建立免疫屏障的水平,政府正邀請內地衛健委的專家團隊來澳檢視抗疫情況,以推動進一步的便利通關措施。

23/07/2021
32930

因應南京疫情變化

曾到祿口街道入境人士須醫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因應江蘇省南京市的疫情變化,自昨(22)日上午9時起,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經到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的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醫學觀察的措施。違反者除可能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外,尚可被採取強制隔離的措施。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具以下旅居史的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 天醫學觀察。包括入境前14 天內曾到過以下地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隴川縣;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溧水區石湫街道九塘行政村。以及所有在7月14日或之後曾在江蘇省南京市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逗留並在7 月21 日上午6 時後入境。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注意做好防疫措施,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同時,強調應在現階段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同時,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接種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風險。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傳出疫情,至今已有13人確診。 (維基百科圖片)

23/07/2021
25296

澳門紅十字會發起捐款行動

各界踴躍援助河南防汛救災

河南省暴雨災情牽動著澳門同胞的心,澳門社會各界通過不同方式,向河南同胞表達關心慰問,踴躍捐款及捐助物資,協助河南同胞渡過此次難關。為方便公眾及團體向災區民眾提供支援,澳門紅十字會即日起在澳展開「河南水災」捐款行動,目前於市面逾百個澳門紅十字會的捐款箱,以及捐款戶口均可進行捐款。 澳門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昨(22)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災後已即刻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絡,於前(21)日緊急撥款30萬元人民幣予災區,用於支援災區開展救災救援工作,目前正準備調撥存放於中國紅十字會湖北備災救災中心內的5,000個家庭包送往災區,以解決受災群眾燃眉之急。 紅十字會設捐款戶口 黃如楷呼籲,本澳市民欲向河南捐款,可透過紅十字會捐款箱或銀行賬戶進行捐款。他又指,雖然目前澳門經濟也不是太好,但當內地遇上如此大型災難時,相信澳門同胞會願意捐獻。 澳門紅十字會表示,市民如欲通過澳門紅十字會捐款河南水災,可將善款存入以下戶口:中國銀行澳門幣戶口:18-01-01-20788-1984,市民入數時請註明「河南水災2021 」。 另外,胡氏集團董事長胡順謙於昨(22)日透過澳門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支援河南水災災區救援及重建工作。 胡順謙表示,河南今次災情非常嚴峻,災民已達300多萬,許多人無家可歸,身為愛國愛澳人士應該作出表示。他指出,雖然澳門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面臨困境,但本澳與內地唇齒相依,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期望澳門同胞能盡一點力,又期望特區政府、愛國團體及大企業能夠伸出援手幫助災區,讓災民有棲息之所。 社會各界踴躍捐資救災 自河南暴雨災情發生以來,澳門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援助災區。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銀河娛樂集團、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新濠博亞娛樂,已先後宣布,在中聯辦協助下,各捐出澳門幣1,000萬元支援河南災區救災和災後恢復工作。 澳門中華總商會捐款澳門幣100萬元,並發起募捐行動,呼籲會員及各團體會員慷慨解囊,幫助災區同胞盡快解決困難,有關捐款收集後將代轉中聯辦。另外,澳門自來水公司亦經中聯辦捐出澳門幣30 萬元。

23/07/2021
26644

年交易額破萬億

二手閒置市場有可為?

有研究數據顯示,中國二手閒置年交易額在年為7,420 億元,2019 年為9646億元,2020年則上升到了12,540 億元,已經達到萬億規模。 繼日本二手電商Mercari 在2017 年上市之後,「美版閑魚」今年上市,上個月中國二手電筒子產品平台愛回收更名萬物新生登陸紐交所。上市當天,萬物新生股票報17.21 美元,上漲22.93%,總市值億美元。顯示了二手電商在國際市場已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正在以井噴速度擴張的國內二手交易市場正在引起國家重視, 發改委7月在《關於印發「十四五」迴圈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 回看澳門的「二手市場」不成氣候,一方面因蓬勃發展的經濟大環境之下,市民對物質的滿足一直處於極高的狀態; 另一方面觀念的落後,環保意識不足,令絕大多數市民不夠認識甚至抗拒二手商品以及循環經濟。早年興起於互聯網的二手交易平台已經「雜草叢生」,被各類廣告佔據版面,買賣無市。至於青年人活躍的社交平台雖有二手商品流通,但亦是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品質真假難辨,甚至是來源不明,而大大減低消費和置換意欲。 但於此同時,個別品類的二手商品卻一直大有市場,除了電子產品、新淨傢俬、餐飲券等之外,特殊群體如母嬰群中的大多數消費品生命周期十分短暫,如嬰兒床、嬰兒車、嬰兒圍欄、全新奶樽、玩具等母嬰用品,甚至不少商品是未曾開封就已淘汰,因此在消費觀念轉變的大環境下,出售和購買二手母嬰用品成為一件性價比極高又環保的流行消費。 伴隨著復古浪潮再次興起,中古店、古著店在澳門也可以覓得,配合澳門中西交融的文化氣氛以及建築風格,令小城的韻味又多一分,並成為不少旅客打卡點。但可惜的是分布零零散散,市場和供求限制了規模,加上租金高昂,利潤難以覆蓋開支,難以吸引商家投身。 澳門要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不僅僅是要扶持大商家搭乘國家經濟發展的高鐵,更要把握澳門的優勢,完善法律法規,放眼解決中小企業的營商困境,力求催生新的產業以及經濟增長點。 試想一下,如果未來有這樣一個行業,又環保又吸金引流,何樂而不為?

23/07/2021
9603

基建論壇深化中葡基礎設施領域合作

賀一誠: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2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於昨(22)日開幕,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時表示,基建論壇是全球基建領域的重要合作平台,澳門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推進國際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貢獻力量。 他又表示,配合國家環保發展戰略,特區政府爭取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 【本報記者吳泳欣、鍾佩欣報道】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整體經濟形勢基本穩定,旅遊業、會展業逐漸復蘇,是一座健康安全宜遊的城市。「國際基建論壇」作為全球基建領域的重要合作平台,已發展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重要平台,論壇也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興建擴建大型交通樞紐,以及改善城市面貌發揮了積極作用。 澳門繼續發揮平台作用 賀一誠指出,澳門作為我國構建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促進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領域的對話交流和產業合作,為推進國際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貢獻力量。 賀一誠又提到,特區政府將推進編製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的工作,致力建設「宜居澳門」、「綠色澳門」,並配合國家環保發展戰略,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爭取在2030 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 國家積極深化多雙邊經貿 國家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面對疫情衝擊,中國與世界各國守望相助,推動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合作平穩健康發展,為深化多雙邊經貿關係作出了積極貢獻。 他又提到,2020 年全年對外直接投資1,329 億美元,同比增長3.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59 億美元,保持平穩發展,對外投資合作規模和市場份額均居世界前列。 「第12 屆國際基建論壇」共有71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 家單位的逾1,300 名嘉賓參會,參會人數比上一屆增加約30%。論壇展位共有60 個,較上屆增長約40%,展覽與論壇相配合以提高交流與對接功能。本屆論壇以「攜手共促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新發展」為主題,聚焦「雙碳驅動」背景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關注發展新動能以助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推動重點區域和國別市場開拓。

23/07/2021
11084

「情源晉江.澳門之行」啟動

拜訪晉江同鄉會助青年文化交流

由晉江市委統戰部主辦,世界晉江青年聯誼會承辦,晉江市教育局、市融媒體中心和晉江經濟報聯合協辦的《2021年「情源晉江.澳門之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正式啟動,並於日前抵澳展開為期五日系列交流活動。本周二(20日)拜訪澳門晉江同鄉會,與澳門閩籍青年、鄉親座談交流,共同回顧澳門晉江鄉親篳路藍縷的謀生歷程,感受拳拳赤子心。 「情源晉江.澳門之行」一行在澳門中聯辦協調部處長陳燕影處長、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議員施家倫陪同下,榮譽團長許華芳、團長周士淵、副團長陳金尚等率領下到訪澳門晉江同鄉會,受到會長許清水、理事長施志伴、監事長王燕席、秘書長李少群等負責人熱烈歡迎。理事長施志伴表示,澳門晉江同鄉會自成立以來,歷屆理監事始終團結一心,發揮愛國愛澳愛鄉的精神,參與特區事務,助推澳門「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以及投身家鄉建設,為晉江發展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力量。 《2021年「情源晉江.澳門之行》於7月日來澳展開為期五日文化交流活動,期間前往澳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參觀交流活動,了解澳門的歷史文化,領悟獨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國兩制」在澳門踐行的成功經驗,開拓晉江青少年的視野。 「情源晉江· 澳門之行」一行拜訪澳門晉江同鄉會。(相關機構提供圖片)

23/07/2021
1092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