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於近日公布,無疑是澳門社會各界期盼已久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總體方案》是中央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舉措,將為今後澳門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空間,創造了新機遇。正如《總體方案》所描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致力打造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粵澳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空前 「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建立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這是一種全新嘗試。共商共建共管方面,合作區將建立三個機構行使管理和執行職權。 一是管理決策機構。粵澳雙方將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合作區的管理決策機構,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要人士任免。合作區管委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常務副主任由澳門特區委派。 二是執行委員會。作為管委會的開發執行機構,執委會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執委會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人參加。粵澳雙方根據需要組建開發投資公司,配合執委會做好合作區開發建設。 三是屬地管理機構。合作區上升為廣東省管理,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的派出機構,集中精力抓黨的建設、國家安全、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工作。 共享方面,粵澳雙方將探索建立合作區收益共享機制,創新合作區國民經濟相關數據統計方式,研究編制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指標體系等。 趨同澳門對接國際 體系改革創新 《總體方案》提出,在遵循國家《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前提下,逐步在合作區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將研究制定合作區條例,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建立完善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合作區將立足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推進粵澳兩地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加快實現與澳門的一體化發展。 如此,適用於合作區的政策法律制度將極大創新,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2020年4月20日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的「希望橫琴引入澳門制度」的願望將變為現實。合作區民商事制度規則與澳門的趨同,將為澳門企業在橫琴營商、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減少由於制度規則不一造成的適應和磨合成本,從而加速兩地一體化融合發展。 方案出台後關鍵在於落實執行 橫琴的開發,如果從國務院2009年8月14日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算起,已經足足有12年。其間,粵澳合作開發橫琴,取得一定進展,如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和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已經起步,橫琴新口岸旅檢區域於2020年8月18日正式通關並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通關模式,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自2016年12月20日落地實施以來至今已增加至10,000配額等等。但總的來說,澳門參與橫琴開發建設,依然呈現碎片化的發展情況,政策優勢和吸引力沒有得到彰顯,橫琴存在實體經濟發展不充分,對促進澳門適度多元發展的服務支撑作用還不明顯的現實問題,離2018年10月習近平主席視察橫琴新區時所強調的「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還有較大差距。 回顧過去橫琴開發建設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政策制訂和制度設計非常重要,影響全局。今次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就是關於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的頂層設計,體現了中央關於橫琴開發建設的最新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戰略部署。現在橫琴「粵澳深合區」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執行。中央對深合區建設發展寄予厚望,未來澳門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當主動、認真學習《總體方案》要義,政府有關職責部門應加緊跟進研究制訂方案中的細化配套政策,讓《總體方案》早日落地執行,社會各界亦應抓住《總體方案》實施的重大機遇,充分用好有關政策,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和顯著成效,以此加快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步伐,譜寫具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
特區政府原本預期今年賭收有1,300 億元(澳門幣,下同),但受8月初本澳新增四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影響,8月份賭收只有億澳門元。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昨(8)日受訪時表示,之前特區政府作出的全年1,300億元賭收預算的確需要調整,至於要調整多少則需要繼續估算,有需要會在年底作出財政預算修改。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李偉農稱,政府兩年內動用財政儲備中的超額儲備達864億元,若今年底有缺口,相信赤字會進一步擴大,期望接下來兩個月經濟情況會有所改善,但1,300億的賭收預算基本上是需要調整。他強調,去年與今年針對民生的福利開支沒有減少,預算達225億元,在電子消費優惠及「澳人食住遊」方面則動用70億元。他提到,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由6月1日至9月7日為止,總消費金額達37.1億元,已佔總計劃預算62%。若計上移動支付機構額外消費,累計金額達46.4 億元。 電子消費優惠效果理想 李偉農補充指,在6月推出首個月的消費額已經達18.9億元,等於2018年全年的移動支付總額,認為效果理想,亦對未來數字經濟提供重要基礎。至於會否推出第四輪經措施,李偉農未有透露,僅重申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至今年12 月31 日。 至於旅客數字,李偉農稱,昨日旅客數量約24,000多人,可以看出旅客數字逐步恢復,本月當局亦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澳門周」活動,並結合線上線下宣傳方式,冀把澳門安全宜遊形象推廣至更多旅客。與香港通關方面,將交由相關部門進行防疫評估。他呼籲居民接種疫苗,助力構建澳門安全宜遊城市。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稱,因應8月賭收情況,全年1,300億元賭收預算須作調整。 (梁佩茵攝)
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昨(8)日下午正式開通,消息帶動濠賭股昨日集體上漲,金沙曾升逾6%,收升2.4%,報26.95 港元;銀河娛樂升5%,收報54 港元;永利亦彈2.7%,收報9.65港元,三者股價均見一個月高位。新濠國際升1.8%,美高梅升2.3%。 全球證券和投資銀行集團「傑富瑞」發表報告表示,澳門博彩行業持續復蘇從消息面上影響正面,估計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可令澳門賭業持續回升。 該行指據行業渠道了解,澳門9月首五天的日均博彩收入為2.5億澳門元,而對比截至8月15日止的一周,當時粵澳通關防疫措施受疫情影響而大幅收緊,結果日均賭收僅7,900萬澳門元,是近期賭收的低點。兩項數據相比較,可見9月初的賭收有明顯改善。次外,該行又指,貴賓廳收入按月高出85%至90%,中場賭收亦按月高出60%。 至於「十一黃金周」的展望,「傑富瑞」認為,廣東省無症狀感染者病例及內地能否持續錄得新冠本土「零確診」,將會影響澳門「十一黃金周」的情況。該行表示,去年黃金周的日均賭收2.79億澳門元,當時曾受到內地過境限制影響,估計澳門今年黃金周賭收將會顯著高於去年。 青茂口岸開通消息帶動濠賭股集體上漲。(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梁佩茵】「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簽約儀式昨(8)日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通過視訊會議舉行,香港分會場設於會展中心,儀式上共有150 多家(廣東83 家、香港53 家、澳門15家)會計事務所及廣東省註冊會計師協會、香港上市公司審核師協會、澳門會計專業聯會簽署行業發展戰略協定。戰略協議期限為三年,內容涉及加強資訊共用,推進合作便利,組織人員交流、聚焦業務拓展,深化技術協作五個方面。 廣東省副省長林克慶、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分別在三地以視像形式出席簽約儀式。 林克慶致辭時稱,戰略協議的簽訂為三地會計師行業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希望三地會計師行業最大限度提高協同效應,把港澳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與廣東市場廣闊、專業體系完整等優勢結合起來,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更高品質的專業服務。 李偉農表示,粵港澳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聯盟的成立,充分體現大灣區建設優勢互補等合作原則,相信隨著國家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會為大灣區內會計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陳茂波形容,戰略協議是粵港澳會計界合作交流的重要里程碑,相信可加強三地業界在人才、技術和業務的交流。 簽訂戰略協議的澳門會計專業聯會會長容永恩稱,目前澳門註冊的會計專業人士有373人,期望隨著平台的設立,促進同業發展合作空間。她受訪時表示,本澳會計業人才資源緊張,業界一直未有太大動力進駐內地,期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後,更大地調動澳門專業人士投身內地發展業務的積極性,拓闊發展空間。 「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簽約儀式。(梁佩茵攝)
有社諮委委員指澳門輕軌營運成本高昂但收入微薄, 建議引商業元素增加客流。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在大橋口岸近日連續查獲七宗旅客超量攜帶貨幣出境案,共計港幣近40萬元、澳門元八萬元。
兩名本澳女子近日墮入網上情緣及交友騙局,共損失近55,000元人民幣,司警已接手調查案件。
特區政府昨日收回新口岸區一幅國有土地。(土地工務運輸局圖片)
青洲區商戶期望青茂口岸開通,可帶動青洲區整體經濟發展。
青洲坊會理事長李冬敏,青茂口岸周邊設施配套仍待完善,理時只有一條行人天橋由青茂口岸連接青洲坊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