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失業率持續高企

宋碧琪三建議擴大就業保障

新冠疫情嚴重打擊澳門經濟,失業率持續高企,不少「打工仔」失業,面對被解僱、放無薪假,家庭經濟大受影響。統計暨普查局最新一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一期總體失業率為2.9%,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均較上一期(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上升0.2個百分點。 就業居民為28.26萬人,較上一期減少1,500人。失業人數為1.15萬人,就業不足人數1.81萬人,其中以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運輸及貯藏業佔多,數據反映本澳失業及就業不足情況嚴峻,保就業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尤其要推動經濟復蘇,只要有穩定的營商環境,有生意做,就能自食其力。 立法會議員宋碧琪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本澳就業環境單一,經濟一向主要倚賴旅遊業及博彩業,新冠肺炎疫情令來澳旅客數字直插谷底,經濟不景帶來的就業問題在所難免。據她了解,疫下就業問題最嚴重為博彩業,其次是與旅遊相關的中小企,如旅行社等,其三是自僱人士,如的士司機。 短期措施助「無客到」行業 宋碧琪建議政府在三方面推動經濟復蘇,第一,積極善用財儲,她認為政府應針對現時仍然處於「無客到」的行業,再推出短期性支援措施,並充分使用現有的土地資源,開發不同建設;第二,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業態,她認為政府應向內地爭取恢復自由行電子簽註及團遊來澳的政策措施,引入其他非博彩的高端發展;第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最近國家力推橫琴澳門聯動發展,她認為是澳門發展一大契機,市民特別是青年朋友應把握機遇。 外僱比例可再調整 本澳失業率上升,但本澳仍有逾170,000外僱,宋碧琪認為,外僱有其存在必要,要知道疫情前本澳每年4,000萬遊客,本土的勞動人口根本未能滿足旅遊業發展需要,輸入外僱在所難免;當下疫情令旅客數字急跌,整體失業率上升,本地的失業人士便容易將矛頭指向外僱,認為他們「搶飯碗」。宋碧琪認為,外僱數字有調整空間,但不必一刀切處理,因倒垃圾等不少工種本地人仍不會入行,需引入外僱處理,但一些文員工種則可調整,以供本地人優先就業。 帶津培訓應擴招 兩項「帶津培訓」計劃政府應擴大就讀對象及取消名額限制,宋碧琪認同計劃初衷,可以在短期內為失業人士帶來進修機會,為日後升職或轉型提供協助,但她指出目前「帶津培訓」涵蓋範圍較少,她建議計劃可覆蓋各行各業,在職、無薪假人士都可以修讀,培訓的時間可延長,加入各行各業的對口培訓,配合考取證照等一系列制度推出,她期望將來「帶津培訓」能變成恆常運作機制。 「人人有工開」才是根本 政府早前推出三輪經濟援助計劃,宋碧琪認為算是及時出手,的確可解受困人士的燃眉之急;且據她了解,居民不只是希望派糖,更重要是未來都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無論是打工的還是做生意的,都是希望澳門經濟能夠恢復,讓做生意的有客到、打工的有工開,這樣政府就不用次次靠派糖來解決。

27/04/2021
13628

共推消費優惠達多贏

新冠疫情下環球經濟都受到衝擊,各地政府如內地、香港、台灣等都選擇透過派電子消費券來催谷內需。在澳門,特區政府亦與本地八間移動支付機構合作發放電子消費優惠券,除了藉此促進本地消費外,亦想提高電子支付的使用率。近日,有關電子支付金融機構陸續向公眾介紹各自的優惠政策吸引市民,以擴大自家市場佔有率,相信市民未來登記領取消費券時,除了考慮哪種電子支付工具最方便外,亦會計算哪個平台可取得更多的優惠。 特區政府以「政府補貼、消費立減、全民受惠」為原則,並參照去年消費卡模式,提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優化方案,每名市民將獲發元啟動金及3,000 元立減額。有關計劃即將在5月開始登記工作,本澳八間移動支付工具近日各自公布加推優惠,優惠各有不同、花多眼亂,包括每月獲紅包、隨機立減、首筆免單,甚至有房車抽獎等,這對居民來說確實是一大好消息。 當局此次加入移動支付方式發放電子消費券,符合支付方式數字化、便利化的潮流,做法值得肯定。事實上,過去幾年,本澳多間移動支付機構不斷推出各種消費優惠來提升市場佔有率,其中疫情令無現金支付成大趨勢。現時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相信各移動支付機構都深知今次是個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契機,故近日紛紛在電子消費優惠的基礎上,推出更多優惠,令市民覺得花錢有著數,願意多消費,也讓業界有更多生意可做。 除了移動支付機構外, 當局亦鼓勵商界及中小企提供更多折扣優惠,務求讓中小企也能把握這次派發消費券的機遇。對於簡單快捷的「消費卡」,移動支付未來可能會吸引更多居民選擇,未來,政府應加大使用移動支付應用的宣傳推廣,打破部分市民、尤其長者對移動支付的懷疑心態。若今次計劃運作順暢而有成效,除了為經濟帶來起色外,相信能進一步推動移動電子支付普及化,達致多贏局面。

27/04/2021
12869

扮搬運工盜清關貨物

504部手機失竊

一名在內港一碼頭兼職搬運工人的本澳男子,得知一批手機由香港運來澳門,伙同兩內地男子利用已清關貨物等候運走間隙及趁碼頭卸貨繁忙時段,用手推車偷走四箱合共504部全新手機,貨主報稱損失252萬港元。司警接報調查後成功拘捕主謀澳門男子及一名內地名男子,以「加重盜竊」罪將兩人移送檢察院,並正追查在逃一內地男子及貨物下落。 【特約記者凌寧報道】 被捕澳門男子姓陳,37 歲,兼職碼頭搬運工人;司警表示其十多年前有貴利、打架及盜竊前科,均被判緩刑。另一內地男子姓趙,33 歲,外僱電單車維修員。澳男陳某兩年前因修理電單車與外僱電單車維修員趙某認識。 司警昨日公布案情稱,本月22 日接獲一名香港商人報案,指有一批運抵本澳後已清關的貨物失竊,當中有504 部全新手提電話,合共損失252 萬港元。警方調查後成功鎖定三名男子,懷疑為案件主謀的陳男因為在碼頭兼職從事搬運工作,所以熟悉貨物存運和清關流程,懷疑陳得悉有一批全新手機即將運抵澳門後,邀請趙姓男外僱加入,趙某其後再找一名內地男子合伙,於本月22 日一同入境本澳,隨後到內港與陳某會合。 假扮搬運工 成功盜走貨物 本月22日下午約5時,該名在逃男子利用貨物清關後存放於倉庫內等候運走間隙,假扮搬運工人及用趙某借來的一部手推車,將四箱貨物運走。得手後,陳某在門外接應及用借來的私家車將四箱貨物運走,趙某則用電單車接載在逃同伙前往關閘口岸離境,陳某其後亦經關閘前往珠海。 四箱全新手提電話被偷走後約半小時,提貨工人發現四箱貨物不知所終,懷疑被人偷走,立即通知貨主及報警調查。司警縝密調查後,鎖定相關嫌疑人身份。前日(25日),警方於陳某由內地返回澳門時將其截獲,同日稍後時間在沙欄仔一間修車行將外僱電單車維修員趙某拘捕,同時尋獲當日懷疑用作運走四箱貨物的手推車,兩人均拒絕合作及交代案情,警方正追查在逃人士及相關貨物下落。

27/04/2021
11368

仍有不少居民處於失業就業不足

工聯就保就業提出四建議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為澳門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陰霾,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就業。儘管特區政府積極推出多項措施,如帶津培訓、消費卡等,協助居民渡過疫境。然而,,根據勞工事務局資料,暫至今年2月底,具有效登記且處於待業情況的求職者共有5,452人,且隨著應屆畢業生即將進入就業市場,今年仍須面對較大就業壓力。 長期以來,本會積極運用多種方式,如問卷調查、招聘會等,向社會各界反映居民就業情況,協助和支持特區政府完善就業服務。去年,因疫情影響,收到逾千名居民向本會尋求就業配對服務。近期,仍有不少居民透過本會舉辦的招聘會、街站等活動,以及屬下的工會和機構向本會登記求職資料,希望盡快找到工作。為此,本會收集求助居民資料,共765份,並經其同意後,將有關資料遞交特區政府,冀特區政府協助求助居民進行就業配對。同時,本會藉此機會,向特區政府建言: 一、完善外僱退場機制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 從所收集的資料,本會發現有部分求助者具條件和意願轉職,但卻未能成功轉職,如有導遊願從事零售業卻未被應聘、有居民完成保安員培訓卻未能進入有關崗位等。現時,在本地居民就業仍有壓力的情況下,外僱作為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必須先讓符合應聘條件和意願的居民就業。為此,特區政府須嚴格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本會建議應著手完善外僱退場機制,騰出職位空缺,讓符合相關職位要求和有意願的本地居民進入就業崗位。 二、完善就業配對,協助居民就業 現時在特區政府登記求職的失業者有5,452人,儘管勞工局人員已持續開展跟進工作、提供協助,其中,於今年2月份共安排了總數為3,655人次的就業配對,但當中有1,205人次屬僱主沒有甄選面見的情況,另有681人次屬求職者沒有選擇面見,反映在就業配對服務中有可能存在錯配現象,不僅影響求職者成功配對和入職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加了勞工局人員的工作壓力。建議特區政府檢視就業配對的情況,亦必須了解僱主不甄選面見求職者的原因,總結相關經驗,對症下藥,持續優化配對服務,提升就業配對的成效。 三、落實公共工程標書優先聘用本地居民 特區政府於今年起將推出多個大型的公共基建項目,以改善就業情況,並表示已在有關公共工程合約中要求投標者須優先聘請本地居民,本會對此表示支持。 然而,特區政府對相關具體操作未有清晰說明,本會擔憂在缺乏具體準則下難以落實有關目標。因此,本會冀特區政府能公佈操作細節,並促請特區政府嚴格落實有關條款,保障本地居民的就業權利。 四、盡快重啟畢業生「在崗培訓」計劃 過去,勞工局開辦了「設施維護技術培訓計劃」及「酒店及飲食業廚師培訓計劃」,透過「在職帶薪」的培訓形式,有效幫助有意從事相關行業的本地居民就業。另外,為協助畢業生提升職場技能和儘快就業,舉辦了「疫境自強.職出前程」職場體驗計劃。面對就業形勢嚴峻,期望特區政府一方面因應有人資需求的行業繼續開展“ 在崗帶薪”培訓計劃。另外,對於新一批應屆畢業生將投入勞動市場,應儘快落實「疫境自強.職出前程」職場體驗計劃,並擴大實習崗位,以協助畢業生就業。 本會及屬下各業工會將繼續收集求助者的資料,持續向特區政府反映就業情況,協助其做好就業配對服務,以促進本地居民就業。

27/04/2021
1258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