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生活壓力 吸引旅客消費

學者:負通脹情況無需憂慮

今年2月份本澳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95%,是連續六個月出現負通脹,引起社會關注本澳會否出現通縮。有經濟學者認為,部分物價下跌可以減輕居民生活壓力、吸引旅客更多消費,社會無需過於憂慮。至於本澳是否進入通縮,學者認為仍有待觀察,隨著各項利好因素顯現,預料今年物價會擺脫趨向通縮的壓力。【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去(2020)年全年本澳經濟收縮56%,博彩毛收入、訪澳旅客消費及數字等均大幅減少,導致部分物價下跌,但亦有助吸引訪澳旅客更多消費。另一方面,在居民收入減少、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物價下跌更可以紓援居民日常生活,陸續恢復經濟活動,李振國認為這一方面更為有利,居民無需持悲觀態度或過於憂慮。 小市場物價不會快速回升 李振國續稱,2月份正值農曆新年假期,某程度上會刺激居民消費,導致2月份跌幅較1月份收窄。他預料隨着本澳疫苗接種普及、內地恢復居民赴澳自由行簽註恢復,以及5月份政府「電子消費券」推出等,負通脹情況將逐步緩解。 至於本澳物價何時會回復上升,李振國認為目前難以預測,需要視乎旅遊業復蘇、疫苗普及率、以及外地疫情變化等。澳門屬於小規模市場,訊息流動快,若某商戶抬升物價,精明消費者會立刻得悉,且有一定選擇購買權,同時相關部門會持續巡查及監察,因此李振國認為本澳物價不會快速回升。 料今年物價低位徘徊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則表示,疫情前推動澳門物價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外需,是由入境旅客人次及他們在澳消費所帶動,但受疫情影響外需大幅減少,導致本澳通脹率在這段期間較大幅度回落。 唐繼宗續指,本澳是否進入通縮仍有待觀察,因為按月及按年變動率仍為正值,而隨著近期入境旅客人次逐步從低位回升,加上本澳及主要客源地疫情受控及疫苗接種普及率提升,預料今年本澳物價會脫離趨向通縮的壓力,並在低位徘徊。 另外,統計局指出2月份繼續呈現負通脹,主要是由於疫情下旅行團收費和酒店價格下調、汽油及豬肉售價由去年高位回落、成衣促銷以及通訊服務費用和蔬菜價格下降;而首飾鐘錶價格、門診服務、空路客運及家居服務費用調升,緩減了指數的下降。

22/03/2021
16430

假結婚攞身份證停不了

警方再偵破兩宗 五人被捕

治安警及司警分別偵破一宗假結婚案,共拘捕五男女,包括兩對假夫妻以及一名「中介」,兩名以假結婚來澳內地男子及其中一人三位女兒,五人成功取得本澳居民身份。警方將被捕五人控以「偽造文件」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治安警偵破的假結婚案中,被捕本澳女子姓陳,60多歲,無業;內地男子姓劉,50多歲,報稱是裝修工人,現已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被捕女中介姓劉,60 多歲,本澳居民,無業,為劉姓內地男子的胞姐。 嗜賭婦欠債收酬假結婚 案情透露,身份證明局於較早前接獲市民舉報一宗假結婚,於是轉交治安警察局展開調查。治安警於本月18日到陳婦家中進行突擊家訪,到場後只發現陳婦在家;查問其婚姻狀況期間,陳婦承認與劉某的婚姻是虛假締結,且當中涉及金錢利益。她供稱當年與劉某的胞姐一同在路氹某酒店從事清潔工作,對方得悉陳婦一直單身,建議陳婦與其胞弟假結婚,幫助其弟到澳門定居,並承諾事成後給予30,000澳門元作為報酬,因當時陳婦嗜賭欠下賭債,見有利可圖便答應要求;二人於2008年在內地結婚,劉某亦於2012年成功取得本澳身份證,兩人在2017年離婚。事後警員接觸到劉姓姐弟,但二人均否認作案,案件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內地男四父女取得身份證 司警偵破的假結婚案,被捕女子姓譚,50多歲,本澳居民,任職助理員。男子姓曾,40多歲,報稱維修員,原為內地居民,現已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司警早前接獲舉報指有人假結婚,經調查後鎖定目標,於本月17日先後到曾某及譚婦位於北區及高士德住所尋獲二人;仔細查問下,雙方均不清楚對方的生活狀況,且發現曾某與內地前妻常有保持聯絡,關係緊密。在司警再三追問下,二人終承認假結婚,供稱在2015年6月在內地結婚,曾某在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後,更於去年8月成功為與內地前妻所生三名女兒取得非永久性澳門身份證。

22/03/2021
2311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