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澳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曾忠祿在專題論壇上表示,澳門的客源日益單一,從 2010年以來,除了韓國和菲律賓,澳門周邊五國(印尼、印度、越南、日本、新加坡)到澳門的旅客不斷減少。
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會長宋偉傑在「產業多元促澳門經濟發展」專題論壇表示,經濟適度多元化一直是中央政府對澳門未來發展的期盼,也是多年來澳門和中央達成的共識。
今年2月份本澳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95%,是連續六個月出現負通脹,引起社會關注本澳會否出現通縮。有經濟學者認為,部分物價下跌可以減輕居民生活壓力、吸引旅客更多消費,社會無需過於憂慮。至於本澳是否進入通縮,學者認為仍有待觀察,隨著各項利好因素顯現,預料今年物價會擺脫趨向通縮的壓力。【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去(2020)年全年本澳經濟收縮56%,博彩毛收入、訪澳旅客消費及數字等均大幅減少,導致部分物價下跌,但亦有助吸引訪澳旅客更多消費。另一方面,在居民收入減少、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物價下跌更可以紓援居民日常生活,陸續恢復經濟活動,李振國認為這一方面更為有利,居民無需持悲觀態度或過於憂慮。 小市場物價不會快速回升 李振國續稱,2月份正值農曆新年假期,某程度上會刺激居民消費,導致2月份跌幅較1月份收窄。他預料隨着本澳疫苗接種普及、內地恢復居民赴澳自由行簽註恢復,以及5月份政府「電子消費券」推出等,負通脹情況將逐步緩解。 至於本澳物價何時會回復上升,李振國認為目前難以預測,需要視乎旅遊業復蘇、疫苗普及率、以及外地疫情變化等。澳門屬於小規模市場,訊息流動快,若某商戶抬升物價,精明消費者會立刻得悉,且有一定選擇購買權,同時相關部門會持續巡查及監察,因此李振國認為本澳物價不會快速回升。 料今年物價低位徘徊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則表示,疫情前推動澳門物價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外需,是由入境旅客人次及他們在澳消費所帶動,但受疫情影響外需大幅減少,導致本澳通脹率在這段期間較大幅度回落。 唐繼宗續指,本澳是否進入通縮仍有待觀察,因為按月及按年變動率仍為正值,而隨著近期入境旅客人次逐步從低位回升,加上本澳及主要客源地疫情受控及疫苗接種普及率提升,預料今年本澳物價會脫離趨向通縮的壓力,並在低位徘徊。 另外,統計局指出2月份繼續呈現負通脹,主要是由於疫情下旅行團收費和酒店價格下調、汽油及豬肉售價由去年高位回落、成衣促銷以及通訊服務費用和蔬菜價格下降;而首飾鐘錶價格、門診服務、空路客運及家居服務費用調升,緩減了指數的下降。
因應特區政府加大公共工程的投入、私人項目相繼展開,以及新興的裝配式建築技術不斷發展,工程監理人員在工程上擔當重要的管控角色,是確實施工安全、質量和進度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員。勞工事務局聯同土地工務運輸局和澳門工程師學會合舉辦《建築工程監理專業培訓課程》,以培育和提升本澳建築工程監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課程已於3月2日開課,並將於6月11日結束。 當局表示,是次工程監理培訓課程報名人數有63 人,經甄選後最終入讀人數共42人。有學員指工作崗位的職務內容與課程內容相符合,期望透過課程提升工程監理方面的專業能力,有助職涯更進一步,並對行業發展充滿信心。 為鼓勵學員完成課程,此課程除已獲建築、工程及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認可為161小時的持續進修活動外,每位完成課程及取得課程合格證書的學員可獲退回一半學費(共2,645 澳門元)。 另外,至2020年年底,勞工局共計發出417份「貨車吊機操作工」職業技能證明。而「第三期建築機械(貨車吊機)操作員培訓課程」已於本月順利完結,當局計劃於今年開辦另四期課程。 《 建築工程監理專業培訓課程》報讀情況反應熱烈。(勞工事務局提供圖片)
因應香港疫情變化,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入境本澳前14天內曾到香港人士,醫學觀察期由21天縮減至14天,並需接受七天自我健康管理,措施由前(20)日中午12時起生效。該項修改適用於曾到過香港而正在接受醫觀或自我健康管理人士,其自我健康管理期間最早可在入境後21 天結束。 自我健康管理期間人士的澳門健康碼會轉為黃色,最早在自我健康管理結束前一天接受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後,其健康碼才可轉成綠色。此外,因曾去過台灣或外國的各項措施不變。 入境本澳前14天曾到香港人士,醫觀期由21天縮短至14天。(資料圖片)
由市政署主辦的「第40屆澳門綠化周」昨(21)日在黑沙海灘公園揭開序幕,今屆以「傳承愛綠 共建美好城市」主題。適逢澳門綠化周40周年,開幕嘉年華特意選址第一屆澳門綠化周植樹活動的黑沙海灘公園舉行,以喚起每一代澳門人傳承綠化城市保育自然的初心。 現場活動豐富並設有多個主題的攤位,歡迎居民到場參與。 市政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致辭時表示,活動於昨日起一連八日,為居民帶來20多場大型活動和工作坊,包括植樹農耕體驗、濕地生態遊和觀鳥活動等,以「傳承愛綠,共建美好城市」為主題,助居民了解本澳多年綠化工作成果。 寓意綠化植樹工作延續為了宣揚珍惜大自然、愛護綠化環境的理念,第40屆澳門綠化周開幕嘉年華定於「世界植樹日」舉行,更特意邀請了多名過往從事綠化及林木謢理工作的退休老員工及一班小學生,聯同主禮嘉賓在黑沙海灘公園種植木麻黃。所種植的木麻黃樹苗,寓意綠化植樹工作不斷延續,老中青三代齊參與,保育自然的責任與成果代代相傳。 第40屆澳門綠化周昨開幕,特意選址第一屆澳門綠化周植樹活動的黑沙海灘公園舉行。 (新聞局提供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不到兩個月,上周先後對俄羅斯與中國開炮。
中美「2+2 」高層戰略對話當地時間18日至19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一開始即爆出火藥味,由於美方發言超時且對中國發起攻擊,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以一段16分鐘的即興發言嚴正反駁。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阿拉斯加落幕,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一席16分鐘的即興發言火遍全網,而他身邊的翻譯也成為意外焦點。
治安警及司警分別偵破一宗假結婚案,共拘捕五男女,包括兩對假夫妻以及一名「中介」,兩名以假結婚來澳內地男子及其中一人三位女兒,五人成功取得本澳居民身份。警方將被捕五人控以「偽造文件」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治安警偵破的假結婚案中,被捕本澳女子姓陳,60多歲,無業;內地男子姓劉,50多歲,報稱是裝修工人,現已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被捕女中介姓劉,60 多歲,本澳居民,無業,為劉姓內地男子的胞姐。 嗜賭婦欠債收酬假結婚 案情透露,身份證明局於較早前接獲市民舉報一宗假結婚,於是轉交治安警察局展開調查。治安警於本月18日到陳婦家中進行突擊家訪,到場後只發現陳婦在家;查問其婚姻狀況期間,陳婦承認與劉某的婚姻是虛假締結,且當中涉及金錢利益。她供稱當年與劉某的胞姐一同在路氹某酒店從事清潔工作,對方得悉陳婦一直單身,建議陳婦與其胞弟假結婚,幫助其弟到澳門定居,並承諾事成後給予30,000澳門元作為報酬,因當時陳婦嗜賭欠下賭債,見有利可圖便答應要求;二人於2008年在內地結婚,劉某亦於2012年成功取得本澳身份證,兩人在2017年離婚。事後警員接觸到劉姓姐弟,但二人均否認作案,案件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內地男四父女取得身份證 司警偵破的假結婚案,被捕女子姓譚,50多歲,本澳居民,任職助理員。男子姓曾,40多歲,報稱維修員,原為內地居民,現已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司警早前接獲舉報指有人假結婚,經調查後鎖定目標,於本月17日先後到曾某及譚婦位於北區及高士德住所尋獲二人;仔細查問下,雙方均不清楚對方的生活狀況,且發現曾某與內地前妻常有保持聯絡,關係緊密。在司警再三追問下,二人終承認假結婚,供稱在2015年6月在內地結婚,曾某在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後,更於去年8月成功為與內地前妻所生三名女兒取得非永久性澳門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