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新城A區規劃

建3.2萬單位 十萬人居住

特區政府昨(4)日下午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正式公布新城A區詳細方案,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共規劃3.2萬個住宅單位,共9.6萬人口。社屋約4,000個單位;布局在北區中央綠廊及輕軌站點周邊,滿足中老年人便捷出行需求和休閒運動需求;經屋約24,000個單位;為A區主要的房屋類型;其他約個單位;布局在中南區及南區,周邊為商業、辦公、文創功能,有利於塑造居住品質。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等政府官員出席「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介紹會。 就公用設施的規劃,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政府指A區獨立佔地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約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及市政、體育、教育、行政、文化、醫療設施等。規劃延續了上位規劃中學校村的概念,考慮到區域人口分布,在用地上有所調整。 非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A區設施建築面積為約70,000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等。此外,政府於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南部區域將集文化、商業功能於一體,建設澳門新地標。 防火堤圍可抵禦百年一遇 就A區防災基建,羅立文笑言無需要擔心,他解釋,作為新填海地,A區堤圍高度達6.5米,能抵禦百年一遇水災,比澳門半島已高出很多;加上目前亦有研究再加高堤圍以抵禦二百年一遇災害,但不排除要「執一執」堤圍,或會再做多一次工程,惟他表示整體不用過分擔心。 密度與舊區相較算合理有議員提到新城A區3.2萬個單位人煙稠密,或出現交通問題,羅立文隨即表示,「當年係話建1.6至1.8萬個單位,大家又嘈嘈嘈,而家加到3.2萬,又話好密?我唔係神仙,依家定咗,咪面對問題囉。」麥達堯表示,A區預計9.6萬人口,加上預計的新填海連接地段,A區即約每平方公里5.5萬人,雖然與香港相較人煙較密,但與本澳舊區相較亦為合理數字。 此外,麥達堯又指,A區將設三個輕軌站,幾乎覆蓋A區所有居住區,道路亦預留公交專道,預計能解決A區交通問題。 打造全天候地下慢行系統 政府表示,A區地上總建築面積約350萬平方米,並打算利用A區的地下空間,地下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建議打造全天候、廣連接的地下慢行系統,地下步行網絡以三個輕軌站點為核心,向四周呈三個十字佈局,採用地下商業街的形式,建議設於地下一層,緊密聯繫不同功能板塊,實現地下換乘、購物、通行、停車等多重目的。A區各地段的地庫均建有停車場,用以解決泊車問題。 運動公園學校居民公用 政府到立法會介紹A區規劃,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澳門)有限公司專業經理張欣介紹,綠地及公共空間方面,新城A區擬填海的運動公園可供學校村及居民共同使用,同時可增加A區的綠化空間及居民的生活配套設施。新填海區將作為大型集中開放空間使用,使兩側區域的綠地及開放空間體系更加完備,可以滿足新城A區乃至更大範圍內市民對開放空間的使用需求。 她又指,依據整體開放空間特點,布置城市公園、運動公園、中央綠廊、創意門戶公園、海上門戶公園、濱海漫步長廊等景觀主題。A區慢行系統主要包括地面步行道、地下步行道、過街天橋、下穿過街隧道、單車徑等。

05/11/2020
53689

立法會後天討論明年財政預算案

或不額外注資央積金 公務員凍薪

立法會將於後天(6日)舉行全體會議,其中首項議案是一般性討論及表決政府提交的《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法案引介文本顯示,政府預計明年預算收入不足以應付開支,預計要超額撥款億澳門元(下同)以維時政府財政平衡。 法案指出,明年政府綜合預算收入總數為億元,預算開支為952.16億元,預算結餘為8.46億元;預計明年博彩毛收入為億元,而政府明年度將動用超額財政儲備約265.8億元,填補預算赤字。同時,由於2020年公共財政未錄得預算執行結餘,未符合《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法律所指發放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故明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未登錄有關開支。此外,公務員亦凍薪。 政府提交立法會的《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案》引介顯示,普遍民生方面的補貼措施會持續,包括「現金分享計劃」、「醫療補貼計劃」、「居住單位電費補計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等等;而稅務減免的計劃,包括「豁免營業稅」、「保險單及銀行業務印花稅」、「免收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等仍會維持。 但政府亦指出,由於2020年公共財政未錄得預算執行結餘,故明年預算案未有登錄《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預算開支,明年政府或不向公積金個人賬戶額外為注資7,000澳門元,法案亦例明,公務人員薪俸點明年維持不變。 不額外注資央積金或影響長者生計 澳門公務人員體育會會長葛萬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應小心考慮是否不額外注資央積金問題,若65歲以上人士均取消,相信有關人士會受很大影響。他指出,65歲以上人士每年可取出央積金使用,若政府明年取消,或會影響到長者生計問題。他指社會保障基金應有數據反映有多少名65歲以上人士持續接受政府的央積金,建議當局查看相關數據,明確65歲以上人士是否需要派發央積金,希望政府不要做到「一刀切」,假如相關人士數目不多,政府應慎重考慮有關決定。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表示,政府預計明年度預算上仍是赤字,但政府對於部分惠民措施方面是有作出預留預算,例如稅務減免與今年相約,現金分享亦會派發,相信惠民措施會如今年一樣。但同樣會有部分變化,例如央積金部分,她指出,今次不額外注資央積金,政府需要留意部分65歲或以上長者每年會提取央積金進作生活費,這部分人士均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加上政府現時未有經濟復蘇時間,希望政府善用財政預算,同時也需考慮是否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 另外,對於明年公務人員凍薪問題,李靜儀表示在政府財政緊縮情況下,公務人員開支有所減少,部分公務人員均同意明年凍薪,但政府亦要留意如何確定公職人員的法定權利,包括超時工作方面。 期望關注「補錢變補鐘」問題 她表示,曾聽到有公務人員反映,今次疫情下有不少部門前線因為「特別計劃」造成工作時數大增,但因減縮開支,部分公共部門「補錢變成補鐘」,惟部門本身人手緊張,補時未必能夠補充大量工作,會產生一定程度不便,希望政府關注相關問題。 葛萬金則指出,其實公務人員凍薪「大家心目中有數」,因過去勞資雙方及公務人員團體曾展開會議,各方都有一個共識,認同今年因疫情關係導致明年公務人員出現凍薪。他指出,今年社會經濟差,政府要利用公帑推出多項措施,而公務人員本身在疫情中收入沒有損失,故大家都有共識,並接受明年凍薪安排。

04/11/2020
40330

全澳受資助托兒所昨起逐步復托

有家長認為復托減輕家庭壓力

本澳41間受資助托兒所昨(3)日起逐步復托,首兩個星期收托幼兒數量是准照名額的一半。有家長形容復托後開心到「瞓唔著」,並表示復托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小朋友知道可以返托兒所後亦相當興奮。社工局稱,為確保有序復托,首兩周托額將為該托兒所准照名額的一半,並需執行相應的防疫措施,包括量體溫、家長在門外止步、設置防水阻隔板分隔幼兒等,再視乎首階段運作情況逐步恢復運作,預計下月可全面復托。 因防疫需要,本澳托兒所從今年1月29日起停托,當局提出友善措施,以支援有迫切照顧幼兒需要的家庭,直到昨日起逐步恢復托兒所運作。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於昨日上午前往托兒所視察,他表示,昨日全澳約有4,000名幼兒到托兒所,佔准照名額五成。 因應防疫措施,進入托兒所人士均需測溫及出示健康碼,並需穿著即棄鞋套,場內所有設施在使用後均需消毒。蔡兆源預料,有幼兒未適應到托兒所環境,分階段復托起緩衝作用,呼籲有條件的家長應盡量讓子女留家照顧防疫,減輕防疫負擔。他又稱,目前未有受資助的托兒所出現經營困難。 家長周先生表示,復托開心到「瞓唔著」,小朋友知道可以返回托兒所亦相當興奮,又坦言因小朋友未夠三歲,期望可以早點復托讓其適應群體生活,相信復托後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 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服務副總監張婉思則表示,街總三間托兒所共有約225名幼兒復托,不足總人數一半,有望12月上旬可全面復托,而在首兩階段以室內活動為主,減少互動性活動。

04/11/2020
12410

亞馬喇巴士站雨篷設計經綜合考量

交局:材質具降溫節能功能

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工程已進入第三階段,已完成的首兩階段工程,雨篷被指不寬,擋雨效用成疑。交通事務局昨(3)日就此作出說明,為改善亞馬喇巴士站候車環境,於上月9日起分四階段增建雨篷,將現有候車亭改造為連貫式的候車區,令站內有頂覆蓋長度由75米增至逾200米,頂篷寬度由1.4米增至約1.8米,改善工程是經過對巴士亭本身的材質功能及綜合巴士亭所在位置及其周邊環境綜合考量而作出。 交通局稱,更大的頂篷寬度固然能有更大擋雨功能,但亞馬喇巴士站有不少特大巴士行駛,頂篷寬度受到一定限制。篷頂玻璃材質的採納,既可降低候車時的熾熱感,亦能自然採光,從而達到晚上節能減排效果,預計每年電力省卻逾7,440度,避免了逾5,8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考慮到亞馬喇前地作為澳門市中心樞紐整體景觀的和諧性和協調性考量,巴士站雨篷頂宜採用視覺相對通透,但亦同時能降溫的材質,因而選用了普白玻璃,因為物料是雙層夾膠建築安全玻璃,外層有反射熱輻射鍍膜,能有效反射大量熱輻射,該鍍膜玻璃的熱輻射率約為普通玻璃的四分之一。 巴士站下方是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增建雨篷必須顧及地面承重問題,為確保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天花樓板的結構安全,巴士站不宜增建重型設施,且巴士站內月台分布較為分散,故每個月台採用連貫式雨篷設計方案。 交通局表示,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設計經綜合考量,寬度受環境限制。(資料圖片)

04/11/2020
20645

具體舉行方式短期內公布

公益金百萬行改為線上行

第37屆公益金百萬行擬於下(12)月13日星期日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昨(3)日宣布,今年百萬行將改為「線上行」,避免人群聚集,線下活動方面只會舉行簡單的起步儀式;至於活動具體舉行方式將於短期內公布。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昨日就活動於嘉年華酒樓舉行新聞界及教育界招待會。基金會會長賀定一表示,有關決定為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政策,在疫情下屬逼於無奈,希望大家諒解,她又相信活動「模式有變,善心不變」,會繼續聽取意見,完善活動安排。 籌募善款方面,基金會副理事長許建章表示,大會將於明(5)日起開始接收善款,善款收集處包括中國銀行、大豐銀行、國際銀行、匯業銀行、工銀澳門、氹仔坊眾聯誼會,路環居民聯誼會,以及「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辦事處;學生則可通過所在學校捐款。 另外,賀定一表示,基金會於疫情期間,以緊急撥款形式發放特別援助金,支援在基本生活方面受影響、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又援贈41台體溫檢測儀式予七個社團使用等等,有關支援投放涉及金額超過1,500萬澳門元。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會長賀定一表示,今年百萬行將改為「線上行」。(吳泳欣攝)

04/11/2020
34763

瓊統戰部來澳「招商引才」

建搭互利合作平台

海南省委統戰部昨(3日)早在澳門舉辦「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港澳台地區專業人才在海南執業管理辦法推介會暨澳門海南青年企業家協會揭牌儀式」,鼓勵和吸引港澳企業、人才到海南投資興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自貿港新機遇。 海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肖傑在致辭中指出,澳門是全球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經濟體,經貿、金融、中醫藥、旅遊和會展等產業是澳門的重要支撑,也是海南自貿港優先發展的產業。 這次到澳門舉辦「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及專業人才執業管理辦法推介會」,主要目的是結合「海南所需」、學習「澳門所長」,搭建互利合作平台,為港澳企業和人才到海南投資發展、共享自貿港紅利提供便利,進一步深化瓊澳合作。 推介會上,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海波介紹了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港澳台地區專業人才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執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及其備案指引。王海波指出,「管理辦法」及其備案指引是中央授權、全國唯一的,在金融、建築、規劃、專利代理等四個服務領域對港澳台開放的人才政策。其最大特點是簡單方便,不需通過內地的資格考試、不需互認、不需認定。備案時按照海南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備案指引提供相應資料,並由本人承諾真實有效即可。備案後可以隨時來海南自貿港從業,體現了「降低門檻,提供便利」的原則。 瓊澳深度合作開拓新區域模式 澳門貿促局代主席李藻森表示,澳門與海南同為「泛珠三角9+2」成員,在泛珠合作的實際上,兩地的經貿往來頻繁,今年首三季度,雙方的貿易額達到人民幣2,200萬元,同比上升約38%。海南作為內地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固推進,和澳門長久以來享受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擁有國際市場網絡,兩地可以發揮優勢互補,尤其在經貿、旅遊、會展方面可多合作交流,澳門期待攜手海南,共同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此外,澳門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相信將開拓創新的區域合作模式。 肖傑(左五)等一行人共同為澳門海南青年企業家協會揭牌。(李燊攝)

04/11/2020
1269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