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澳門美食節將於下周五(13日)起一連17日在西灣湖廣場舉行。活動邀請近100間本地著名特色餐飲商號參與,展現澳門獨有的中西匯聚多元飲食文化,發掘更多餐飲創意,為居民及旅客帶來更加新鮮的美食體驗。 主辦單位的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指出,自今年8月起,內地陸續復辦赴澳自由行簽註,本澳旅客數字逐步回升,李汝榮相信作為本澳盛事之一的「美食節」可吸引更多旅客訪澳,他亦預料美食節可帶動50多萬人流。李汝榮續指,上一屆美食節有逾150間商號參與,而今屆參與商號減少至120多間,主辦方已儘量讓新商戶及中小微企參與,其中48間為首次參與。 90多名失業導遊應聘兼職 李汝榮指出,今屆美食節共聘請300多名兼職員工,逾600名報名兼職,當中約有90多名為失業導遊,有五至六名人士年齡逾60歲。他預料每間商號屆時將會再自行招聘臨時工,而主辦方亦將為參與商號轉介仍未獲聘的應徵者。 商戶需嚴格遵守衛生指引 早前美食節籌委會主席陳澤武曾表示,為配合防疫指引,本屆美食節將不邀請外地商戶參與;顧客用餐區每張枱只能坐四人,枱與枱至少保持一米距離;參與商戶需嚴格遵守食安及衛生指引,每個攤位均需配備酒精搓手液給顧客和工作人員使用;而工作人員需佩戴口罩、手套及相關防疫裝備。 第20屆澳門美食節將於下周五舉行,吊聯大賽車打造全城嘉年華。(資料圖片)
因應本澳防疫要求,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大賽車及美食節的入場人士均需出示健康碼及測量體溫,同時因應表演、比賽的人員接觸緊密,並且較易出現飛沫傳播情況,所有活動表演、比賽活動人員,在活動延續期間,均需每7日核酸檢測一次,即戴不戴口罩均需檢驗核酸。 另為確保美食節順利舉行,飲食活動將不允許在攤位前進行,顧客只可在主辦單位安排的座位上飲食。 冀有序恢復社會及經濟活動 截至昨(4)日,澳門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經連續220天沒有本地病例報告,連續131天沒有境外輸入病例報告。李展潤表示,衛生局已根據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疫情特點,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及時作出動態調整和更新相關指引,同時制訂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做好應對緊急情況的預案,期望在保障市民安全的大前提下,逐步、有序地恢復社會和經濟活動。 籲大眾遵守衛生局防疫指引 對於稍後舉行的活動,包括大賽車、美食節等,衛生局已針對參賽者、工作人員、觀眾、顧客等制訂相應指引以及防疫大原則,李展潤又提醒主辦單位和市民,應嚴格遵守局方制定的指引,加強控制風險,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所有活動表演、比賽人員,均需每七日核酸檢測一次。(李浩遠攝)
中共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並於前(3)日發布,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昨(4)日表示,《建議》第五十七條明確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充分顯示中央對港澳發展及民生福祉的高度關心,「十四五」規劃為港澳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澳門應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用好「小而優、小而精」的特點,積極發揮精準聯繫人的功能,深化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尤其以新興產業和「一平台」作切入點,協助內地企業、葡語國家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透過澳門獨立關稅區及自由港功能,積極響應和參與中央提出的「雙循環」戰略。 中央重視澳門科技發展 馬有禮指出,自澳門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澳門科技發展,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不斷探索澳門科學技術界與內地的交流與對接。在國家和內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澳門科創能力不斷提升。現時澳門有四間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僅代表國家對澳門科技發展給予的厚望,也是澳門直接參與國家科技創新的開始。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未來這個區域內將出現一條「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澳門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創新科技體系,充分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與內地攜手發展科技創新,增強國家經濟發展新動能。 貫徹「一國兩制」走得穩走得遠 馬有禮强調,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格局和國際關係產生複雜影響,有關南海爭議、打壓中國企業等一系列中美角力問題全面升溫,令中國的外部環境迅速惡化。即使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2020年對於我國來說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今年國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澳門與祖國一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和挑戰並存。只要我們堅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專注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堅持包容共濟、促進社會各界的廣泛團結,「一國兩制」實踐就能走得穩、走得遠,澳門就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馬有禮稱,澳門應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用好「小而優、小而精」的特點。 (中華總商會提供圖片)
氣象局表示,今年施政重點是收緊空氣污染物檢測標準,並改良酷熱和寒冷天氣預警機制、新建水位站及自動氣象局站、建立熱帶氣旋和風暴潮的綜合分析系統等。 氣象局氣象監察中心主任曾秀樺昨(4)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上表示,今年1月至10月,氹仔一般性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不良日數有七日,較去年同期的26日大減73%,反映空氣不良狀況與居民日常活動息息相關。她稱,當局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收緊微米顆粒物)、PM2.5(小於2.5微米粒子)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標準,故未來空氣質量不良日數將會增多,但這並不代表空氣質量變差,而是因為標準提高。 改良天氣預警機制 氣象局局長梁永權表示,今年底將改良酷熱和寒冷天氣預警機制,以適時提醒居民溫度變化;新建水位站及自動氣象局站,提升穩定性及可靠性;建立熱帶氣旋和風暴潮的綜合分析系統,但涉及系統較複雜且專業,已委託由專業軟件開發公司負責;海嘯系統則外判予國家海洋預報中心,加強監測能力。他透露,兩項系統預算超過300萬元。 今年1月至10月,氹仔一般性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不良日數有七日,較去年同期的26日減少73%。 (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十天後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連日會見各界人士罫聽取意見,前(3)日在世貿蓮花廳會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羅奕龍副主席一行,出席的27位澳區委員全部發言。 羅奕龍首先介紹了新一屆全國青聯澳區委員的換屆情況及各委員的背景,他們來自本澳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涵蓋了政府、工商、金融等13個界別。 羅奕龍表示,疫情突顯了本澳產業單一的問題,因而更迫切需要推動產業多元化,加快推動現代金融及中醫藥產業發展,以及尋找大灣區發展機遇。青年人應藉此機會思考自身發展路向,更要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融入國家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而粵澳積極推動的琴澳合作,也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特區政府將會綜合分析,作為制訂明年施政報告的參考。他表示,青年人是澳門社會的未來,應該思想開放和獨立思考,胸懷理想,堅守愛國愛澳立場,各自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奮鬥創業,努力做出表率,而特區政府必定予以支持和作出配合。 行政長官稱,要發展經濟,澳門人必須胸襟廣闊,才能吸引到國內外企業和專業人才落地本澳。青年人必須要有開創精神,敢於創新思維和檢討不足,特區政府會創造機會予青年人創業就業,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政府全力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期望未來橫琴發展可以取得突破。 行政長官賀一誠會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澳區委員,聽取委員們對明年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新聞局提供圖片)
本澳氣象局發出的天氣警告不時被批反應慢,澳門氣象局局長梁永權與氣象監察中心主任曾秀樺昨(4)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有市民關注氣象局發出風球或暴雨警告信號較遲,梁永權回應稱,氣象局在掛風球前會進行內部會商,並與粵港澳地區氣象部門溝通,交換監測資料,他強調當局是以科學為本,以數據為基礎,並以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決策。 至於本澳是否跟隨香港「掛風球」?梁永權指出,香港地理位置在澳門東面,熱帶氣旋從菲律賓以東海域生成後進入南海,根據路徑,必定先抵達香港,再影響澳門。他舉例指出,早前颱風「海高斯」期間,當局曾發出十號風球,但香港沒有發出同級別信號,氣象局是按澳門實際情況發出風球信號。 梁永權又稱,今年秋天颱風偏多,主要是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太平洋海溫較高的地方由東岸轉至西岸,熱帶氣旋生成和海溫有直接關係,加上秋天冷高壓令熱帶氣旋北上機會低,故今年秋颱較往年多。 料今年冬季本澳溫度正常至偏低 曾秀樺補充,受「拉尼娜」影響,冬季東北季風較強,預料今年冬季本澳溫度正常至偏低。 暴雨警告方面,曾秀樺表示,由於澳門面積太小,與其他地區使用同一個暴雨系統,預測準確度更低,加上暴雨存在時間較短,發布信號較緊急,因此若系統預測次日會有暴雨,當局亦會在前一日傍晚發出提示信號,通知市民做好準備。她又稱,氣象局分析過去五年數據顯示,本澳有70%暴雨持續時間長達80分鐘。 另外,有市民感到本澳近幾年平均氣溫上升,梁永權指出,去年平均溫度比過去30年高出一攝氏度,是有紀錄以來最暖,寒冷天氣日數只有12天,反映全球變暖趨勢,本澳亦不能倖免。
一名有「戀足狂」特別性癖好本澳男子,曾有多次在內地及本澳觸摸男學生腳踝非禮前科,目前正在候審期間,涉嫌再性騷擾男學生被司警拘補,司警以「對兒童之性侵犯」罪將有關案件及涉案人移送檢察院偵辦。 司警昨(4)日在新聞發布會稱,涉案男子姓林,24歲,本澳居民,報稱大廈保安員。司警局於上(10)月30日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接獲北區某中學通報,指該校一名男學生於當日傍晚放學時段行經北區某快餐店附近時,遭一名男子突然靠近,藉詞協助其綁鞋帶並觸摸其腳踝。司警局非常重視事件,隨即派員展開偵查,並於同日截獲涉案男子。 5月以來於北區約十次非禮男童司警稱,是次迅速偵破案件有賴學生勇於向校方求助,校方立即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聯絡機制通報司警局關注少年組人員,使局方能及時介入,並在接報當日馬上指派侵犯人身罪案調查科刑事偵查員接手跟進處理,透過全澳城市電子監察系統(天眼)監控影像鎖定涉案男子身份,於其工作地點附近將其截獲帶返本局調查。經查問,涉案男子承認犯案,以滿足其對性之特別癖好。 被捕林姓男子之前於內地因作出相同行為而觸犯法律,被內地法院判囚一年,今年5月在內地大學畢業返澳後再度犯案,今年9月在北區一間中學附近借故挨近非禮一名初中男學生,觸摸其腳踝。 男學生向老師求助揭發事件,司警根據「天眼」及附近商店閉路電視錄影,拘捕涉案嫌犯,並揭發其自今年5月以來於北區一帶作出同樣的性騷擾行為約十次。 司警表示,高度重視涉及侵害青少年案件,自建立「學校安全聯絡網」以來,局方與各校持續保持聯繫及互信,當校方發現有關懷疑個案時,會及時透過聯絡機制通報司警協助處理。司警亦持續派員前往學校舉辦專題講座,向學校教職員及家長宣教如何防範青少年受到性侵害,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司警稱,多次迅速偵破涉及青少年受犯罪侵害案件,除基於學校聯絡機制外,亦有賴青少年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受到侵害時懂得及時保護自己並向家長或校方求助。 有多次性騷擾前科的24歲本地男子,曾於今年9月涉性騷擾男學生被拘捕。(資料圖片)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4)日召開平常會議。委員羅萍在議程前發言關注上(10)月22日新口岸住宅大廈怡珍閣發生生鏽簷篷墮下,一女途人被擊中當場昏迷事件,指事故引發社會大眾再度關注大廈外牆違建花籠簷篷林立,日久失修之問題,認為當局應適時檢討《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提供更多誘因鼓勵業主共同做好樓宇保養維修,進行跨部門合作宣傳推廣,提升市民大眾對法律認知,增強守法意識。 中區社諮會委員羅萍稱,近年樓宇高空墜物事件常發,上述事故也並非首例,有關當局以及業主會、管理公司和住戶市民均應高度關注。每逢風雨季節,本澳舊區常發生外牆剝落、窗框飛脫、花籠墜物等情況,業主欠缺維修意識為事故關鍵,綜觀揭示各區樓字外牆僭建物潛伏的危害性,又一次向全澳大廈小業主敲響警鐘,加強樓宇檢測維修刻不容緩。 她指出,本澳現有3,500多幢七層以下,樓齡逾30年樓字,均在大廈外牆建有花籠、雨篷、晾衫架、冷氣機架等僭建物,共逾十九萬,亦普遍年久失修,令社區衛生環境惡化,更為住戶和行人安全帶來隱患。 簷篷飛墮傷人業權人或涉刑事 根據相關法例規定,樓宇建築公共部分發生墜落物件造成傷亡,必須由全幢大廈所有小業主共同負責;若是私人單位小業主僭建物危及途人及財產安全,業權人須為此承擔倘有的刑事或民事責任,故大廈外牆附設的各種僭建物,安全性備受社會關注。 羅萍呼籲各小業主顧己及人,切勿在外牆、露台和天井等加建進行非法工程,如擅自於外牆、露台或天井加建法僭建物,可損壞樓宇結構,嚴重者更會影響樓宇安全和穩定。若佔用樓宇共同部分或空間僭建,更會危害自身及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政府應主動介入協調住戶驗樓 另一委員麥興業則建議,業主會即分層所有人管理機關,應推動為一些樓齡較高住宅窗戶及雨篷進行保養檢查。他認為,政府應主動介入和管理機關進行協調,再要求物業管理公司配合為住戶進行驗樓,積極巡查,提高樓宇安全水平,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以保障樓宇及途人安全。此外,藉此意外借鑒,亦建議政府應繼續加大推廣宣傳成立業主會的重要性。
一名無業男子設高息投資賭廳騙局,聲稱每投資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一星期便可獲六百元的高利息回報,為求引事主上當,更「做戲做全套」,帶事主親身來澳參觀賭廳,結果五名內地男子合共被騙365萬元。司警近日拘捕涉案男子,現正追查被騙款項下落。 被捕的內地男子姓古,43歲,無業;涉嫌觸犯「相當巨額詐騙」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五名事主均為內地男子,年齡介乎20至40多歲。案情指,去年8月,嫌犯古某向其中一名認識的事主訛稱,正在本澳某賭廳進行高息集資,遊說事主投資便可獲高回報,只要每投資一萬元,一星期便可獲六百元利息回報。嫌犯做戲做全套,帶同事主前來本澳參觀某賭廳,並在休息室內「商談」投資一事。事主信以為真後,將「好」消息通傳給其餘四名友人。最終五名事主合資投資,起初確實收到少量利息回報,可惜至去年底,古某訛稱賭廳生意淡薄,因此停止集資投資,承諾稍後會歸還有關款項,結果挾款失聯。 五名事主向司警報案,報稱合共損失365萬元。司警接報調查後鎖定目標,至上月30日趁古某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時將其拘捕,他否認犯案。司警正追查有關騙款下落。 司警發言人賴釗洪稱、疑犯古某被捕後否認犯案,警方正追查騙款去向。(劉凱輝攝)
特區政府昨(4)日下午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正式公布新城A區詳細方案,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共規劃3.2萬個住宅單位,共9.6萬人口。社屋約4,000個單位;布局在北區中央綠廊及輕軌站點周邊,滿足中老年人便捷出行需求和休閒運動需求;經屋約24,000個單位;為A區主要的房屋類型;其他約個單位;布局在中南區及南區,周邊為商業、辦公、文創功能,有利於塑造居住品質。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等政府官員出席「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介紹會。 就公用設施的規劃,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政府指A區獨立佔地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約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及市政、體育、教育、行政、文化、醫療設施等。規劃延續了上位規劃中學校村的概念,考慮到區域人口分布,在用地上有所調整。 非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A區設施建築面積為約70,000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等。此外,政府於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南部區域將集文化、商業功能於一體,建設澳門新地標。 防火堤圍可抵禦百年一遇 就A區防災基建,羅立文笑言無需要擔心,他解釋,作為新填海地,A區堤圍高度達6.5米,能抵禦百年一遇水災,比澳門半島已高出很多;加上目前亦有研究再加高堤圍以抵禦二百年一遇災害,但不排除要「執一執」堤圍,或會再做多一次工程,惟他表示整體不用過分擔心。 密度與舊區相較算合理有議員提到新城A區3.2萬個單位人煙稠密,或出現交通問題,羅立文隨即表示,「當年係話建1.6至1.8萬個單位,大家又嘈嘈嘈,而家加到3.2萬,又話好密?我唔係神仙,依家定咗,咪面對問題囉。」麥達堯表示,A區預計9.6萬人口,加上預計的新填海連接地段,A區即約每平方公里5.5萬人,雖然與香港相較人煙較密,但與本澳舊區相較亦為合理數字。 此外,麥達堯又指,A區將設三個輕軌站,幾乎覆蓋A區所有居住區,道路亦預留公交專道,預計能解決A區交通問題。 打造全天候地下慢行系統 政府表示,A區地上總建築面積約350萬平方米,並打算利用A區的地下空間,地下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建議打造全天候、廣連接的地下慢行系統,地下步行網絡以三個輕軌站點為核心,向四周呈三個十字佈局,採用地下商業街的形式,建議設於地下一層,緊密聯繫不同功能板塊,實現地下換乘、購物、通行、停車等多重目的。A區各地段的地庫均建有停車場,用以解決泊車問題。 運動公園學校居民公用 政府到立法會介紹A區規劃,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澳門)有限公司專業經理張欣介紹,綠地及公共空間方面,新城A區擬填海的運動公園可供學校村及居民共同使用,同時可增加A區的綠化空間及居民的生活配套設施。新填海區將作為大型集中開放空間使用,使兩側區域的綠地及開放空間體系更加完備,可以滿足新城A區乃至更大範圍內市民對開放空間的使用需求。 她又指,依據整體開放空間特點,布置城市公園、運動公園、中央綠廊、創意門戶公園、海上門戶公園、濱海漫步長廊等景觀主題。A區慢行系統主要包括地面步行道、地下步行道、過街天橋、下穿過街隧道、單車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