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功績

續執政近八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宣布因身體原因將請辭首相一職。外界雖早已查覺他的異樣,消息一出仍感震撼。安倍晉三在2012年二次拜相,肩負起重建日本、振興經濟的重任。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京奧運被迫延期,社交隔離措施令經濟增長出現大幅下滑,讓「安倍經濟學」的成效一夜歸零。沒能完成修憲,經濟沒有起色都是事實,但要說安倍二度執政是「失敗收場」,或也有失公允。 對任何一位執政者來說,安倍近八年的任期無疑是艱難的,內政上要面對高齡化社會的難題、長期的經濟萎縮、「3.11大地震」後的重建,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係上則要在中美角力的夾縫中求取平衡,在對朝對韓及對俄羅斯的關係上尋求突破。甚至必須處理天皇生前退位這樣史無前例的任務,帶領日本由「平成」走向「令和」。可以說沒有一項任務不艱鉅。 其中最常被人討論的,就是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措施。2012年後,為了讓日本擺脫通貨緊縮,安倍推出「大膽的金融政策」,無限量的寬鬆貨幣政策,令日圓大幅貶值,接著降低公司稅,在更多領域開放外資,調升消費稅彌補社會福利措施的財政缺口,加上成功申奧帶來的大量建設,安倍確實成功刺激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 2012年以來,日本財政收入增加萬億日圓,日經指數創27年來新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到「正數」,經濟增長率雖然仍然讓人「無感」,但受惠於貨幣政策,企業利潤增加,連帶的就業率、居民收入都相對提高,民眾對安倍的表現基本上是「有感的」,這是為甚麼安倍能夠長期執政,且能維持較高民意支持度的原因。 不過,安倍始終沒能解決政府財政開支過高的問題,在結構性改革上落實不到位,包括推動女性就業、化解官僚體制的繁文縟節等等改革都令人失望,過度依賴刺激措施的結果,就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不堪一擊。今年第二季度,日本GDP按年負增長27.8%,創下二戰後最差的紀錄,這或許也是讓安倍灰心求去的原因之一。 圍繞安倍的爭議很多,不少人取笑安倍,說他缺乏領袖魅力,在內政、外交上都缺乏明顯突破,在對美、對中經常態度軟弱,而他的修憲目標也被批評過於危險,像是為父祖輩「平反」。作為日本第一位戰後出生的首相,安倍施政的路線與方向是具有開創性與使命感的。面對「3.11大地震」後的日本,安倍想像的不僅是重建,也是國家的正常化。他提出「外交總決算」,希望將戰後的對外關係總結釐清,擺脫戰後體制;他提出修憲目標,希望將自衛隊納入憲法,讓日本重新成為「正常的國家」。僅管政績只能說是功敗垂成,但安倍晉三的施政方針與理念,已經為國民重新建立起信心。

31/08/2020
30111

自由行未完全恢復

旅業:國慶黃金周審慎樂觀

「澳門青年峰會2020」座談會昨(30)日中午於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舉行,座談會討論疫情下澳門的長短期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並提到未來本澳線上商業多媒體市場的發展。澳門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在會後受訪表示,業界現時對「十一國慶黃金周」持審慎樂觀態度,又估計澳門不在此前內地提出的跨境博彩「黑名單」之中,政策長遠對澳門旅遊業復蘇有正面作用。 黃輝會後受訪時指出,由於目前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尚未完全恢復,簽註仍受到限制,旅客數字未見有明顯升幅。他認為要待9月底全國範圍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套票及酒店等旅遊產品復賣、被市場消化了,旅遊業才可正式復蘇,因此業界對於中秋假期及國慶黃金周只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黃輝亦提到,內地最近提出的跨境賭博城市「黑名單」,相信主要針對東南亞地區,估計澳門不在名單之列,長遠而言內地消費者自然會選擇國策下較安全的澳門,對澳門旅遊業復蘇有正面作用。 「心出發」助推特色旅遊路線 是次座談採取線下論壇及線上直播兩種形式舉行,吸引逾千名海外及本地澳門青年報名參與。座談會邀請澳門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行政總裁林家偉、教育博士李棟等嘉賓出席分享。黃輝在會上指出,澳門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發展出旅遊新常態,而現有的「心出發」系列活動有助澳門旅遊業界開發特色路線,結合智慧旅遊方向,本澳將繼續邁向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林家偉表示,隨著青年創業家對科技元素的重視,加上特區政府對青年創業持續的支持,可預見本地科創和新興行業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活動亦邀請了網絡綜藝團隊歡樂馬介休聯合創辦人及營運總監劉永謙、澳門藍籃網上超市聯合創辦人陳星星和約克郡線上學院創辦人之一黃敏婷,向與會者分享在澳門發展不同產業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分析有關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

31/08/2020
31831

旅遊局推酒店優惠抽獎

冀吸引內地旅客刺激消費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30)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受訪表示,由於疫情影響,現階段來澳旅客主要為內地客源,為促進旅客量及刺激消費力,當局將於9月初推出新計劃,旅客可透過關注旅遊局微信公眾號,即可每星期獲得抽獎機會,贏取酒店預訂優惠,冀藉此讓旅客在澳停留時間變長。 文綺華指,現時每日旅客量約為10,000人,仍處較低水平,當局會繼續留意相關情況,並會持續與內地各平台推出優惠及宣傳合作,同時亦有線下合作陸續推出,未來偏向內地項目會較多。文綺華又表示,除光影節舉行在即外,旅遊產業博覽會將安排在11月舉行,12月份亦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影展活動,而購物節和美食節等均會如期舉行。 早前當局透露將推出「澳遊橫琴」路線,但礙於內地暫未開放跨境組團,不太適合開展接團業務,暫未有推出時間表。 此外,「世界地球日50周年呈獻——世界之日」音樂會於前、昨(29及30日)兩日在美獅美高梅舉行,美高梅與文化局轄下的澳門樂團攜手合作,讓古典音樂走出氣氛莊嚴的演奏廳,在視博廣場演奏貝多芬名曲,引領觀眾思考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聯繫,藉此推廣世界地球日訊息。 文綺華局長表示,當局將於9月初推出新計劃,藉著酒店優惠抽獎希望旅客在澳停留時間變長。(馬曉珠攝)

31/08/2020
10209

青年就業博覽圓滿結束

疫下求職者眾 61人即場獲聘

由勞工事務局、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合辦的「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於昨(30) 日圓滿結束,活動反應踴躍,吸引逾4,000人次入場,兩日共收到3,339份應徵表格,企業即場面試193人次,有61人即場成功獲聘。 今屆就業博覽有60間企業參與,涵蓋金融、資訊科技、休閒娛樂、設施、工程、銷售、酒店及餐飲等領域,提供超過3,000個職位空缺,亦繼續邀請內地多間名優企業來澳參展。為協助青年職涯探索、讓青年了解行業最新資訊及掌握大灣區的就業政策和現況,場內舉辦多場與就業相關的講座,包括互聯網金融、雲端計算、新網絡媒體及灣區發展資訊介紹等,六場講座累計有373人參與。 在外國修讀國際關係畢業回流澳門的許同學表示,有意從事酒店餐飲工作,他認為外國疫情未穩,在澳工作較安全,期望薪酬約15,000元;修讀傳播的曾同學希望找尋與專業對口工作,她明白目前經濟環境較差,薪酬待遇及是否實習職位都不介意,找到興趣所在便可。 有參展企業認為,青年就業博覽會是很好的平台,讓企業了解青年人的就業心態,亦可向青年人宣揚企業形象;有應屆畢業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青年可集中了解不同企業的求職資訊,而透過使用勞工局的就業支援服務,可協助掌握面試技巧及撰寫履歷要訣,從中找到自身需要改進之處,提升面試技巧,增加受聘機會。 一連兩日舉辦的「 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 」圓滿結束,逾人次入場參與,有61人即場成功獲聘。(勞工事務局提供圖片)

31/08/2020
12953

第二季零售業人資需求減

6月平均薪酬萬二 下跌11.8%

統計暨普查局日前公布批發零售業、運輸通訊及倉儲業、保安服務業和公共污水廢物處理業今年第二季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統計對象不包括自僱人士)。在第二季末,批發零售業有64,628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1.8%;其中零售業有40,189名,減少2.2%,全職僱員今年6月平均薪酬(不包括花紅及獎金)為12,290元(澳門元,下同),下跌11.8%。 運輸通訊及倉儲業在職員工按年減少5.7%至13,265名,全職僱員平均薪酬下跌至20,030元。保安服務業有13,530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9.7%,全職僱員平均薪酬元,下跌4.8%。公共污水廢物處理業有926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2.4%。全職僱員平均薪酬為18,450元,下跌1.7%。 零售業人資需求減少 零售業(1,513個)和保安服務業(1,030個)的職位空缺按年分別大幅減少1,525個和226個;運輸通訊及倉儲業(678個)則增加15個。零售業的職位空缺率(4.3%)及僱員僱用率(3.4%)按年分別下跌4.0及4.3個百分點,反映該行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有所減少。運輸通訊及倉儲業的僱員流失率(7.0%)按年上升3.2個百分點,僱員僱用率(3.1%)則下跌2.2個百分點,空缺率(5.1%)與去年第二季相同,顯示該行業的職位空缺未被填補。 在招聘要求方面,保安服務業(91.8%)及批發零售業(43.4%)大部分的空缺僅要求初中或以下學歷;而運輸通訊及倉儲業有34.7%的空缺要求高等教育學歷。語言方面,零售業有及62.0%的空缺要求懂普通話及英語,保安服務業相關比例分別為55.3%及43.2%。 疫情下零售業大受打擊,今年第二季人力資源需求減少,平均薪酬下跌。(資料圖片)

31/08/2020
14980

疫下外僱額減少13,000個

勞工局多措施助居民就業

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前(29)日出席「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本澳總體失業率連續第六期上升,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3.8%。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又謂昔日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會聘請外僱,但目前如有本地人想做,則會以本地人優先,當中以工程類工作居多。 黃志雄指出,年初至今共有3,458人非自願離職,並已取得當局發出的失業津貼證明書,局方會為失業人士進行職業培訓、就業輔導、面試培訓等工作,但會向失業人士明言目前就業市場處境,或要將薪酬待遇期望值降低。 黃志雄又指,目前畢業生實習計劃有1,700多人登記,並成功對接1,500多人,其中有五名實習生轉為正職。他又指無意再加開畢業生實習名額,局方傾向舉辦就業博覽等活動,幫助青年找尋工作。 黃志雄續稱,局方先後推出兩輪「帶津培訓」,冀為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提高競爭力,首輪逾1,500人完成培訓,當中910人接受轉介,567人成功就業,就業率逾60%,其中以工程類居多。有意見指「帶津培訓」應涵蓋家庭主婦,黃志雄回應指局方一直有為失業人士作職業配對,但當下正急於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勞工局局長黃志雄(中)表示,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年初至今有3,458人登記非自願離職。(陳立行攝)

31/08/2020
10377

積蓄只夠撑多兩個月

失業者:疫情下失業率九年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來勢洶洶侵襲本澳,至今已達八個月時間,無論是團客還是自由行旅客都一度被隔於一關之外。在遊客絕跡情況之下,本澳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本澳居民失業率更上升至3.8%,總體失業率升至2.7%,為2011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市民林先生向《力報》透露,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失業至今,要養活一家四口的他,多年來的儲蓄已幾近耗盡,迫於無奈只能返回內地家鄉暫住。他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本地居民失業情況,幫助一眾失業者尋找工作。 在本澳從事珠寶行業的林先生,原本工作穩定,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擊倒」。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2月連同幾位本地員工被原公司要求「清假」,之後均在3月突然被解僱。一直是家中「頂樑柱」的林先生,兒子仍在讀書階段,太太已多年沒有工作,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父親,一家四口努力節省開支,每月開支仍約需超過一萬元,有一定的生活壓力。 林先生怒斥公司解僱數位本地員工,卻留下大部分外僱,他指出,外僱的作用是在本澳人力不足時進行輔助,然而如今公司卻本末倒置,想方設法留下外僱,本地員工卻可有可無。對此他強烈要求政府檢討外僱退場機制,「依家疫情首先要保障本地人嘅飯碗吖嘛!」

28/08/2020
5496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