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31)日繼續審議《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法案,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出席會議。委員會主席陳澤武會後向傳媒報告會議內容表示,因應新冠疫情等情況,新文本增加一項與政府合作條文,即場所運作應遵從政府指導方針並全力提供政府在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或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要求的協助。 陳澤武指條文較為廣泛,如疫情期間酒店配合防疫需要、颱風期間安置工職員等都要配合政府提供協助。委員會對條文中「政府指導方針」提出疑問,是否按照行政長官批示、特區《公報》為準,他希望條文能更為清晰,政府代表亦表示會完善條文。 場所可拒絕影響運作人士進入 陳澤武續稱,文本列明場所屬自由進出地點,不允許作出有限制進入場所的歧視,但場所可拒絕影響其正常運作的人進入或逗留場所內,如吸食毒品、持危險品等。他進一步引述政府代表解釋,場所亦可有訂立相關規則適當公布,如在網頁或門口等地方列明像進入星級餐廳的衣著要求、酒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不過就不能只招待男士或女士。 業主死亡牌照不能轉換 至於牌照轉換,一般「頂手」的情況,只要作出通知,新准照會附註轉換持牌人;若自然人或相應業主因消失、解散或死亡等情況則不能一般轉換,新的承繼人需重新申請新准照。陳澤武指,第二種情況有複雜性,除承繼情況之餘,員工是否要解散,條文亦無寫明牌照是否從頭申請,委員會建議若能證明繼承可否直接轉換准照,政府代表亦表示會考慮。 陳澤武希望今日能夠細則性審議完第二工作文本,待政府與顧問團開技術會議後,收到新的法律文本。
統計局昨日公布數字顯示,截至7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40,801輛,按年上升1%,其中輕型汽車(109,878輛)及重型電單車(100,727輛)分別增加1.5%及2.6%,輕型電單車減少6.8%。7月份新登記機動車按年上升12.4%至1,270輛,當中輕型汽車減少11.9%,重型電單車增加40.8%。首七個月新登記機動車減少4.1%至6,563輛。 7月跨境汽車流量同比下降81.5%至83,837車次;由於出入境檢疫措施有所調整,輕型汽車流量(56,214車次)較6月增加近1.2倍;按年則下跌85.9%,另因貨運需求持續,重型貨車流量(27,583車次)同比僅減少6.0%。首七個月跨境汽車流量共992,525車次,同比下跌67.6%。 國際機場7月共有309班商業航班升降,按年減少95.2%;處理的貨物下跌37.4%至2,048公噸,當中進口貨物為297公噸,減少近五成。 至於交通意外,7月有888宗,受傷人數347名;首七個月交通意外共5,129宗,死傷者有1,862名,其中三人死亡。 通訊統計方面,7月底固網電話用戶有110,910戶,同比下跌7.1%;流動電話用戶亦減少20.4%至1,665,466戶,其中儲值卡(848,474戶)下跌34.7%;互聯網登記用戶增加7.8%至609,164戶。7月互聯網使用時數按年上升1.7%至1.3億小時,首七個月總使用時數共9.5億小時,增加5.0%。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在昨(31)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衛生局合作方、國檢(澳門)衛生檢測有限公司運作一段時間後,隨著人力資源增加,運作過程順暢,因此從今(1)日開始,綜藝館病毒核酸檢查站將會交由國檢運作,採樣方式維持鼻咽拭子核酸測試,預約版面基本上維持不變,市民大眾可以用原來網上預約系統,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地方預約檢測,衛生局亦會集中資源滿足市民醫療及醫療檢測需要。 至於鏡湖醫院檢測站的運作情況,羅奕龍醫生指,鏡湖醫院檢測站已運作近一星期,衛生局會根據他們提出的要求、人力資源安排,以及運作流程,從而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關調整,暫時未有相關安排。 羅奕龍醫生稱,從今日起,綜藝館核酸站會交國檢運作。(陳宇東攝)
上周一(8月24日)為大熊貓「開開」12歲生日,市政署邀請托兒所的老師、小朋友和家長約30人一同參與慶祝,場面溫馨。 市政署邀請童樂托兒所的老師、15對親子組合的小朋友和家長一同出席大熊貓「開開」的生日會,飼養員為牠送上由香甜水果製成的冰蛋糕,大家一同獻唱生日歌,送上滿滿的祝福。面對解暑的甜品,「開開」急不及待地品嚐,吃得有滋有味,趣致可愛。 大熊貓「開開」現年12歲,體重129公斤,健康及精神狀況正常。大熊貓日常以竹子為主食,為了增進牠們的食慾,飼養員會適時調整大熊貓餐單中竹子和副食品的比例,以確保牠們攝取正常營養所需。 市政署指,炎炎夏日,泡水、玩冰塊皆是大熊貓的消暑方法。飼養員不時為大熊貓提供冰塊消暑,偶爾是巨大的冰塊,偶爾將冰塊打成小冰粒,有時甚至加入水果汁製成可口的冰塊,配搭多種多樣,而「開開」每次都抱着冰塊不放,有時還在冰粒上打滾,暑氣全消。市政署提醒市民欲前往石排灣郊野公園探訪大熊貓「開心家族」及園內其他動物,須遵從衛生指引及現場人員的指示。另外,受早前颱風影響,石排灣郊野公園設施局部開放。
羅奕龍醫生昨(1)日表示,目前已完成博彩業前線員工核酸檢測,下一步將會開展對餐飲員工,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的核酸檢測。羅奕龍醫生補充,目前正與旅遊局、市政署等政府部門溝通,收集相關資料,暫時未有相關人數估算可以提供,而衛生局原則是為符合需要人群進行檢測。 衛生局表示,已基本完成本澳六間博企娛樂場前線員工核酸檢測,合共逾53,000人,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由7月16日開始,衛生局已安排博彩業前線人員接受檢測。 衛生局表示,現正計劃開展對餐飲員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進行檢測。(陳宇東攝)
澳門工商聯會成立已11周年。新的一年,孕育新目標和希望,來自本澳各行各業會員近500位,涵蓋20多個行業,上周五(8月28日)午假JW萬豪酒店舉行簡單而隆重酒會,慶祝成立11周年會慶,超過100位領導及會員出席。 會長何敬麟在致辭時表示,2020年對本澳來說是不平凡一年,充滿著前所未有挑戰,整體經濟低迷,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對本澳民生和經濟造成的影響,特區政府關注本澳中小微企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就業舉措,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小微企的經濟援助措施。由此可見,中小微企是本澳經濟的微觀主體,對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逐步深化,相信定可為本澳中小微企尋找新機遇新發展提供條件和空間,期望日後透過舉辦更多不同的系列活動,協助本澳中小微企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把握發展機遇,走出澳門,走進大灣區,更加主動地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整合資源助力大灣區建設。理事長吳華威在致辭時表示,2009年澳門工商聯會成立,經歷11個年頭的實踐和探索,目前已成為本澳工商業界聯絡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本澳中小微企走出澳門,尋找新商機的重要對外窗口。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1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入推進的重要時刻,澳門工商聯會將繼續團結更多本澳工商業界人仕和中小微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更加有效地加強本澳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企業家及青年創業者的交流。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昨(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局時刻留意新疆烏魯木齊疫情,根據資料,當地過去15天沒有新增確診個案,但因早前新增個案較多,需再觀察一段時間,若情況許可,當局將調整新疆烏魯木齊對本澳的風險狀況,現階段除了由新疆鳥魯木齊回澳的人士外,其餘由內地其他省市來澳的人士均無需進行醫學觀察14日。 另外,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稱,截至昨(31)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155天無本地病例報告,已連續66天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46例,所有治病人已完成康復期隔離。昨日在指定酒店做醫學觀察的人士合共1,117人,當中包括29名外僱,483名澳門居民和605名旅客。 梁亦好醫生昨日稱,現時僅由新疆鳥魯木齊回澳的人士需醫學觀察日。(陳宇東攝)
今(1)日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一度「盂蘭節」,不少市民按傳統習俗進行燒街衣及祭祀儀式,連日來都有不少市民在自家門口街上「燒街衣」,地上放滿祭品及香燭,空氣中瀰漫著濃濃香燭煙味,不少市民在祭祀後,並沒有自行收拾祭品,令到街頭一遍狼藉,祭品沾滿行人道,事後更要市政署人員「執手尾」。市政署提醒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 盂蘭節又名「鬼節」,正日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開始,即七月十四晚上11時至十五凌晨1時,因此不少人將七月十四視為正日。一般「燒街衣」日期為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今年為8月19日至9月1日。本報記者連日於晚上走訪本澳各街道,發現基本每條街道均有不少「燒街衣」祭品鋪滿行人道,而台山牌坊附近更有「燒街衣」熱門地點,不少市民帶齊祭品進行儀式,惟儀式完結後有些市民直接離開,任由香燭繼續焚燒放置不管,亦有市民待香燭燒完或直接用水淋熄離開,但不會收拾祭品,引致祭品鋪滿行人道。 市民依賴會有人清理 完成「燒街衣」的市民勞先生表示,即使儀式結束後,也不會收拾祭品,直言凌晨時分便會有人清理祭品,明日早上就會很乾淨,不用擔心,「有啲人唔得閒,係咁咦,誠心拜一拜就算數」,但求心安理得。也有市民表示,通常「燒街衣」祭品都「唔執」,大家都不會收拾,因為都不要了,晚點就有人前來清潔街道。 有市民表示,待整個「燒街衣」儀式完結後便會收拾祭品放置垃圾桶,「搞掂就會執番自己嗰份(祭品)」,沒有甚麼需要避忌事項,又認為安全第一,必須看緊火種,避免引起火災。 不收拾祭品可被罰600元滿地祭品誘發不少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早前已呼籲市民在「盂蘭節」祭祀應注意安全及保持環境清潔,必須使用化寶桶,避免於路中心、大廈出入口或車輛停泊處焚燒冥鏹,祭祀完畢後須清理物品及待火種熄滅後才離開,以免引起火災及產生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會加派稽查員進行巡查工作,若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市民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亦可考慮更環保、節約的祭祀模式,如減少祭品及冥鏹數量,以減少祭祀過程產生的煙氣,盡量減低對附近居民及行人的影響,共同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清理祭品有辦法 完成「燒街衣」後,祭品是否可以收拾?澳門玄學大師司徒法正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按照傳統做法,通常儀式完結後拜祭者均不會將祭品拿走,直接留在街上,「拜完就放喺度,唔會執」,祭品不能直接扔掉或掃走。 惟不收拾祭品屬違法,又有何解決辦法?司徒師傳指出,基於現時法例規定,提議拜祭者可以於儀式完結後,用一個紅色袋子,如紅色膠袋將祭品放置其中,包好後再放入垃圾桶即可,市民既不違法也可解決祭品問題。
衛生局對本澳市場上的藥物作例行抽檢,發現由越南所生產、批號為1010319,用於治療鼻炎的處方藥物「林肯博士鼻敏清」(WittCestasinCapsules)的微生物限度超出藥典標準,因此衛生局指令相關藥物入口商回收受影響批次的藥物。 衛生局表示,根據入口商提供的資料,有關受影響批次的藥物只供應給本澳社區藥房。為保障公眾健康,當局要求本澳社區藥房及有關的藥物產品出入口及批發商號回收上述批次的藥物。居民如在本澳社區藥房獲調配了該批次藥物,可向社區藥房的藥劑師查詢,以獲安排處理。如有任何疑問,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5983453向衛生局藥物事務廳查詢。 微生物超標的藥物為「林肯博士鼻敏清」(WittCestasin Capsules)。 (衛生局提供圖片)
消防局昨日表示,由於盂蘭節的到來,居民會按傳統習俗進行焚香、燒衣等祭祀活動,引致火災的發生機會增加。故此消防局於盂蘭節前夕在本澳各區積極進行一系列的行動部署及防火宣傳活動,包括透過刊登街道燈箱、電台及新媒體等作出防火呼籲,開辦消防安全講座,於各區加派車輛巡查,以及向居民派發宣傳單張及海報。 希望藉此提高居民節日期間的防火安全意識,減少火災發生的機會。 是次防火宣傳活動於今年8月7日至9月4日期間進行,分別於本澳三個堂區(嘉模堂區、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拜訪本澳民間團體,包括8月7日、10日及12日派出消防局官員拜訪「民眾建澳聯盟」、「沙梨頭坊眾互助會」及「澳門街坊總會離島辦事處」,就盂蘭節期間的防火工作及行動部署等方面交換意見,並於該區及附近區域派發進行宣傳活動。同時當局還為坊會及團體會員開辦防火講座、救護知識講座及燃料安全知識講座。此外,當局組織了「救護小先鋒」學員參與當中的宣傳活動,向沿途市民及商戶講解節日防火注意事項,增添學員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透過他們將防火意識傳遞給家人及朋友。 消防局向全澳市民作出呼籲,在祭祀期間應注意火種處理;冥鏹應在化寶盆內燃燒;燃燒時亦應遠離易燃物品;在離開或將灰燼傾倒前;應用水將灰燼淋熄,並應確保完全熄滅;倘若發生事故應盡快通知消防局,消防局求助電話為119、120、2857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