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有盜竊前科的本地無業青年,前(15)日在超市再犯案,偷走五支紅酒,離去時因觸動防盜警報被超市人員截停並報警。超市方面向警方表示,五支紅酒總值1,250多元,要求追究有關盜竊責任。 被捕男子姓羅,本地居民,24歲,無業。治安警對其起訴「盜竊」罪並已送交檢察院處理。根據治安警資料顯示,羅某於2015年至2019年間,曾至少涉及三宗盜竊案被捕。 案發在前(15)日晚上8時,治安警接報於羅白沙街某超市發生盜竊案。警員到場調查,超市職員表示,案發時發現羅某急促步行出超市期間,驚動超市防盜檢測裝置;羅某未有理會,仍想快步離開,職員於是將其截停及要求檢查,結果在其背包內發現五支紅酒,共值1,250多元。經治安警查問,羅某承認一時貪念犯案。案件有待警方進一步跟進。 治安警發言人林強(右)表示嫌疑於2015年至2019年間,曾至少涉及三宗盜竊案被捕。(劉凱輝攝)
為配合採集交通數據以優化交通燈路口配時,交通事務局由昨(16)日起於南灣大馬路一帶交通燈路口進行數據採集工作,為期14日,期間,行人往返區華利前地之過路時間會稍有增加。 交通事務局稱,上述採集數據的交通燈路口分別是何鴻燊博士大馬路與卑第巷交界、何鴻燊博士大馬路與區華利前地交界、南灣大馬路與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交界、澳門商業大馬路與區華利前地交界、南灣大馬路與殷皇子大馬路交界、南灣大馬路與大堂斜巷交界,以及南灣大馬路與水坑尾街交界。 交通局由昨(16)日起於南灣大馬路一帶交通燈路口進行數據採集工作,為期14日。(資料圖片)
澳門明愛和澳門大學昨(16)日早上舉辦「無障礙環境建設實踐經驗對未來啟示」研究會,探討本澳無障礙設施出行環境。與會殘疾人士黃女士認為現時澳門的無障礙設施情況有改善,但有些地方仍然缺乏。她舉例指,她平日想到紅街市圖書館看書,但由於缺乏無障礙設施,只能到較遠、設有無障礙設施的沙梨頭圖書館,直言影響出行便利。 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表示,政府在2018年推出「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統一及更新了有關設計的規範,以符合國際無障礙通達環境的要求。經過兩年以來的實踐,正有序地改進及增設無障礙設施,例如在行人天橋、行人道、公園、交通出行、圖書館等方面。他又指,未來在新城區設計上,亦會按有關指引推行。 專題講者之一,澳門明愛副服務總監林玉珠表示,舊區建設無障礙設施是個「老大難」問題,舊式樓宇環境較狹窄,難以加設無障礙設施,需透過舊區重建才能較有效解決有關問題。此外,她又指澳門明愛提供「上落樓梯」出行服務,但往往未必做到即時提供服務或預約成功,服務使用者期望預約成功率達百分百,因此希望在有關方面能投放更多資源。 韓衛表示,社工局正有序改進及增設無障礙設施。(梁啟迪攝)
對於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城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德勝(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報告「四平八穩」,沒有特別驚喜地方。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表示,明年進行第二期經濟房屋項目招標,其房屋數量確保不低於2020 年在建中的數量。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16)日發布施政報告的防疫施政重點為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下稱「天貓雙11」)再創歷史佳績,今年共錄得4,982億元人民幣的商品成交額,較去年銷售額增長達26%。來自各行業的品牌、商家、零售商、以至農民等通過天貓雙11,以創新及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成長。在11月11日,澳門淘寶天貓站平均每單成交單達約澳門幣4位數字,而為期11日的活動品類成交前三名為服飾、家具家居、3C數碼產品及配件。
民眾建澳聯盟一直深耕社區、服務民眾,透過各區服務點與民眾保持緊密互動,實地了解區內情況,以及提供即時支援,從不同渠道向當局反映問題,並作持續跟進,為完善社區環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轄下黑沙環、東北、筷子基、三盞燈、內港、新口岸、離島及石排灣各區服務處與辦事處,正不斷將地區服務逐步深化,由地區服務處擴展至附近區域,以點帶面聯動至全澳各區,落實「用心為澳門、為民眾服務」的創會理念。
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接進尾聲,行政長官賀一誠今(16)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並在下午5時於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社會關注本澳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明年度的施政規劃有何重大舉措。 特區政府早前表示,經濟復蘇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疫情影響短期難以消除,預測明年度仍是赤字預算,雖然維持現金分享、醫療券等惠民措施,但公務員需要凍薪、亦暫停明年度中央公積金特別注資。市民大眾因此更加關注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民生問題上的措施,以及政府將如何帶領澳門走出疫後困境。 本報記者昨日在澳門街頭採訪市民對本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的評價,以及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期許。多位民眾都對政府防疫有成「點讚」。市民范先生認為,政府在防疫方面的工作到位,令澳門的疫情好快便得到控制;市民王先生亦認為,本屆政府在過去防疫方面作出的政策決定相當迅速及時,市民李太太則認為政府防疫工作非常「抵讚」,防疫應變能力明顯比鄰近地方優勝,尤其在疫情初期便推出口罩保障計劃,令人人有口罩用「唔使爭」。 市民:盼助企業生存避免裁員潮 至於在民生、交通、房屋、基建與就業等方面,市民期望政府能夠做得更好。 市民黃先生表示,年輕人的「上樓」問題仍未能解決,在剛公布的經屋申請排序中,身邊不少朋友均是排得較後,希望政府加快公共房屋建設。他亦希望能早日推出「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令青年人均可有能力及機會「上樓」。 在交通方面,不少市民均認為現時太多掘路工程,是本澳道路經常擠塞的主因。市民陳先生形容,本澳掘路工程「遍地開花」,令塞車情況經常出現,縱使政府提倡公交出行,但根本問題在於道路本身不暢通。他指,輕軌氹仔線雖然通車近一年,但在紓緩交通壓力方面卻成效有限,促當局加快輕軌澳門線建設。 市民王先生則關注民生問題,他認為政府未來需推出措施促進本澳中小企可繼續生存,進一步推動內需,因現時社會整體氣氛不景氣,政府及博企均帶頭「cutbudget」,坦言市民現時個個「人心惶惶」,恐怕或有裁員潮出現,因此確保中小企能繼續生存是非常重要。 梁孫旭:推動經濟復蘇加強民生保障 立法會議員梁孫旭(右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特首賀一誠上任後曾對公共行政、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民生、人才培育等各個方面提出施政理念與藍圖,惟新冠肺炎疫情殺到,原有計劃相信已被打亂,他認為明年的施政重點仍是在做好防疫工作下推動經濟復蘇。 梁孫旭指出,根據其蒐集的市民意見,市民較關注的議題首先是政府會否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其次是失業率問題,政府如何保就業;第三是公屋問題。其他如交通、人才、智慧城市、勞工保障、公務員薪酬與環保等方面亦受到重視。 他認為,今年經濟復蘇未如理想,不少僱員僱主收入大幅減少,他希望政府仍有一系列振興經濟計劃,推出新的援助措施,加強就業輔助,除現金分享外也可繼續推出消費券措施,幫補家庭開支同時促進經濟內循環。而在房屋政策方面,他認為未來經屋不應再採用「擠牙膏式」的開隊方式,讓不同結構的申請者上樓有望。至於政府提出的夾心階層房屋、長者公寓及橫「琴澳門新街坊」等項目,則要盡快公布具體的申請資格、興建時間表及長遠規劃等。
街坊總會副理事長陳家良(圓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一份施政報告可說是按當時情況展開,他舉例,如精兵簡政方面,現時政府正推行部門重組,雖未能正式實施,但相關行政法規已推出,只是時機問題。在基建方面,今年受疫情影響,政府擴大基建投資,當局已加緊進行緊急和民生工程。此外,在房屋政策上,關於五個階梯問題,夾屋政策已進行諮詢,長者公寓則正在探討推出方式。 陳家良指出,就整個施政報告而言,執行比較困難的部分是財政收入。政府最初預估有1,300億元,現時賭收只有500億左右,相信要達預算是不可能。而政府推出兩輪經濟援助措施,當中比較突出是兩期消費券和「派錢」予企業和市民,均有不錯成效,可以刺激內需,且令企業在疫境中「存活」,未出現大量結業潮。 對於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陳家良期望繼續做好防疫工作以及購買疫苗。振興經濟措施也相當重要,如長期處於經濟低迷狀態,社會將會暴露許多問題,企業也可能發生結業潮,導致失業率持續上升。故此,他認為政府仍須積極與內地溝通,希望一盡早恢復「自由行」電子簽註,並做更多宣傳展現澳門是一座安全的城市,促使更多旅客來澳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