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昨(12)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由今(13)日開始,綜藝館的檢測預約開放給全澳居民,家長可同時申請陪同小朋友到綜藝館接受檢測,但綜藝館只提供鼻咽拭子的檢測方式,倘家長需做口咽拭子檢測則需分開地點預約,北安核酸檢測站未來亦會增加鼻咽拭子的檢測選項。 梁亦好醫生稱,早前一名七歲男童和一名九個月大女嬰於北安核酸檢測站誤吞折斷採樣棒棉花頭事故,兩名小朋友當時已馬上被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跟進治療,並進行胃鏡檢查,沒有發現其胃部存在異物,目前情況良好,沒有出現併發症。而女嬰於事件發生後翌日(11)日已大便排出折斷的採樣棒棉花頭部分。 梁亦好表示,當局考慮到幼童進行口咽部檢測的配合度較差,已知採樣時有機會發生咽拭子折斷,同時亦容易引起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風險,屬已知風險,經評估事件不屬於醫療事故。同時亦已採取措施包括要求 18歲或以下人士均採取鼻咽拭子的採樣方式,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綜藝館開放至全澳市民預約 梁亦好稱,原定長者(65歲或以上)、中小學生及嬰幼兒(18歲或以下)、持殘疾證或特殊病患護理證人士才可預約到綜藝館接受檢測,今(13)日開始擴大至所有人士均可預約至綜藝館做核檢。 另外,梁亦好表示,若有人士在珠海進行核酸檢測,且有意前往內地其他省份,建議相關人士應向珠海檢測機構申請紙質證明,因為在其他地方或不承認健康碼顯示的檢測結果,所以持紙質證明報告較為穩妥。至於該如何申請,她稱應向珠海當地醫療機構了解申請詳情。
一名台灣男子涉嫌受香港販毒集團聘僱來澳販毒, 集團先以快遞包裹方式將裝有冰毒的電爐寄來本澳,裡面亦加裝錫紙防止X光機檢測,該名台灣男子 則負責「 散貨 」。 他於昨(12)日凌晨在中區某旅館門外被司警拘捕,司警並起出12小包共重12.56克的冰毒,市值約42,000元。 被捕台灣男子姓林,39歲,無業,長住內地深圳, 本月8日由關閘入境後入住中區某小型旅館;現涉嫌觸犯「 販毒 」罪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表示,涉案林某承認因經濟問題販毒,主要 負責散貨, 毒資則由上線成員收取;他收到集團寄來包裹後,將裡面毒品放在隱蔽位置, 其後以手機平台 向買家提供相片,讓買家自取,至今已售出三小包冰 毒;毒品集團承諾每賣出一小包可獲取港幣200元報 酬, 但至今未拆帳。 司警表示,正進一步追查包裹來 源及有關毒品集團上線成員下落。
治安警察局行動及通訊處處長馬超雄在昨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近期通關人次逐步增長,最高峰達至23萬人次,但距離未有疫情前的40多萬人次仍有一段距離。他認為,只要通關人士熟悉轉碼操作,錯峰出行,通關應該會有序良好。而在重開自由行後,當局會視乎人流量狀況,適時作出不同分流措施。 馬超雄稱,由昨日凌晨零時起至下午4時與前(11)日同時期比較,出入境數字均有下跌,昨日入境人數約70,000多人次,下跌約6.3%;出境數字約33,000人次,下降14.8%。馬超雄預料出入境人數之後會逐漸上升。 近一周從港台返澳人士增加另外,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劉鳳池表示,當局在6月中至7月推出特別渡輪服務並推出登記措施,有接近2,000人登記,並因應人數找尋合適的酒店作為制定為醫學觀察(醫觀)酒店,供他們入住之用,但至 7月中特別渡輪計劃結束後,預計入住該酒店的人數會減少,當局會根據實際情況作考量,把醫觀酒店從大型酒店轉為中小型酒店,房間數目亦相應減少。她亦提到,最近一周從港台等地返回本澳的居民人數較多,當局會密切留意入境人數,並視乎情況,如果有需要更多酒店需作醫觀之用時會適時公布。 本澳從未出現社區傳播個案而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則表示,截至昨日,本澳未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傳播個案,已連續136天沒有出現本地感染,連續47天沒有境外輸入病例,確診人數維持46例,所有病人均出院。梁亦好亦提到,前(11)日及昨日一連兩日,全澳核酸檢測總數為次。
一名男公務員懷疑一時貪念之下, 見到他 人電單車頭盔箱沒鎖好,偷走裡面的雨衣及澳門 通卡,後與兒子共同分享消費250多元。最終該 對貪心父子被治安警一同拘捕。 治安警表示, 被捕的公務員姓周, 現年59 歲,是本澳居民,任職某部門助理技術員;其兒 子20多歲。 兩人因涉嫌「 盜竊 」罪被送交檢察 院作出起訴。 案發在上月27日, 一名女居民在大堂巷泊 電單車後離開,同日晚上折返發現頭盔箱沒有鎖 好,裡面的一件雨衣及一張澳門通卡被人盜去, 數日後她查詢澳門通餘額時發現被人四日間共消費14次, 分別在雀仔園、白鴿巢一帶的店舖消 費,女居民損失合共250多元,於是報警求助。 治安警經調查鎖定目標,本月9日下午在大 堂巷某單位拘捕涉案的周某,他承認案發當日泊 車時因發現旁邊的電單車頭盔箱沒有上鎖,起貪 念之下偷走裡面的雨衣及澳門通卡消費。其後周 某的兒子向他借卡使用, 他便「 有福齊享 」, 把 贓物交給兒子一同使用。 治安警在單位內起回贓物澳門通卡;而同 時被查獲的周某兒子則供稱不知情。兩父子因一 時貪念,最終齊齊惹禍上身,案件現時已移送檢 察院處理。
人才發展委員會早前公布《 2020-2023年 澳 門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未來供求預測 》清單,其中分《 需求清單 》和《 供求清單 》兩個部分。在《 需求清單 》方面,目前教學人員總數7,400多人,未來三年(2021至2023年)預測缺口總量不多,僅佔總需 求 量2%至3%。 在《 供 求 清 單 》方面,不論是師範類或非師範類學科畢業生數,均高於學校需增聘人數,呈現出供過於求的狀態,當中除小學教育供求差距相對較溫和外,幼兒教育、中學教育和特殊教育未來三年呈現出不同程度飽和狀況。 教師供過於求,是否行業待遇較其他行業要好?導致多人躋身教育行業發展,惟按上述清單所見,幼兒、中學和特殊教育的教師於未來三年將呈現不同程度的飽和狀況,屆時一眾教育學院的畢業生該如何是好?他們又有何出路?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澳門職業機構單一,大部分本澳年輕人都希望找到固定或薪酬待遇好的工作,而教師的薪酬相對其他專業可能較為高一點,導致有更多人想投身教育行業。 本澳屬開放式獲取教師資格 她指出,現時本澳的師範結構基本是與內地、香港及台灣等地區的做法不同,其他地區是按著規劃需培養多少名老師,才滿足未來多少年的實際需求。而本澳則有多個可獲取師資資格的途徑,包括前往外地就讀師範、本澳各所大學的師範本科課程,以及其他師範教育的補充課程等,屬開放式獲取教師資格,最後將交由市場選擇。 那麼這部分能否進行人才預計?黃素君稱,按照過去的經驗分析,政府需與各所供應師範培訓的學校計劃,預測未來需要多少名教師,便培訓多少。但若實行人才預計規劃進行招生,按照澳門現時高等教育接近普及化的原則,「 教師要規劃,咁其他專業使唔使規劃?」,如每一個專業都要規劃,相信大家都不用讀了。故此,她認為唯一可以做的是政府設引導性策略,採取較為開放的原則,在某些特別需求人才的學科設立較高標準,從而吸引學生就讀,並挑選出精英。 大學教育非職業配對 所至於未來三年出現教師飽和問題,黃素君舉例指,如有100個師範學生畢業,那麼一定不會全數人從事教師行業,又強調大學教育並非職業配對所,而教師的課程訓練是可以讓學生適應不同的工種。此外,現時高等院校亦加強通識教育學習,令學生畢業後可就業一些普通工種。 畢業生可從事教育相關行業 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教授林發欽受訪時表示,澳門是一個微型社會,某一類人才或在某段時間較缺乏,但很快被填補,再出現飽和狀態,這是動態的平衡發展。他認為,人才發展委員會推出該報告十分有預見性和給予人力資源市場及學生升學選擇科目提供非常明確的方向,建議學生可在升學去向和就業發展時多參考這類資訊。 對於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 缺口總量不多的問題,林發欽認為,現時研究生教育愈來愈普遍,有許多本科畢業生未必馬上投身人力資源市場,而是繼續全職攻讀碩士學位,在教育人力資源市場飽和情況下,想要繼續投身教育行業的畢業生,可考慮會否就讀教育類碩士課程,精益求精。此外,這類畢業生也可選擇與教育相關行業,如文職、教育推廣等崗位。 林發欽稱,未見到會出現十分悲觀的情況,因近年本澳出生率呈上升趨勢,生源總量會繼續向上推進。
一名本地男司機早前駕駛泥頭車經過亞婆井前地文物鄭家大屋時,懷疑因道路狹窄及一時粗心,令車輛右方倒後鏡刮花大屋牆身。涉事司機知悉後仍離開現場, 牆身留下一道長約20至30厘米的刮花痕跡。司警收到文化局舉報後,近日將涉事司機拘捕。 被捕司機姓梁,38歲,澳門居民;涉嫌「 毀損 」及「 逃避責任 」罪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文化局本月3日向司警舉報,指亞婆井前地的文物鄭家大屋牆身留下一道長達20至30厘米刮花痕跡,有關維修費用約5,000澳門元。司警綜合現場環境證據及翻看附近天眼,鎖定涉案梁某,發現他在本月1日早上約9時,駕駛泥頭車經過上址時右方倒後鏡刮花牆身。本月11日梁某被傳召到警局調查,他承認經過相關位置時不小心損毀外牆後離開。司警稱,由於車輛右前方損毀外牆,有理由相信梁某犯案後不顧而去。 鄭家大屋外牆懷疑被行經的泥頭車損毀。 (資料圖片) 該處道路較為狹窄,司機經過時往往要放慢速度,格外小心。
國家移民管理局於前(11)日宣布,自本月26日及9月23日起,分別恢復廣東省居民及內地所有居民來澳旅遊簽註的辦理。珠海市自昨(12)日起率先恢復。 本報記者於昨日下午前往關閘出入境視察通關首日情況,未見大量人流。有來自廣州的旅客表示,其簽註是之前已辦理,以往是經常來澳,今次訪澳是自疫情以來首次,主要是前往賭場消遣。雖當局宣布自本月26日起恢復廣東省居民簽註,但他認為仍可能存在變數,希望疫情能持續穩定,恢復簽註後亦會經常來澳。 有需經常往來粵澳兩地的居民曾小姐稱,今次回澳是辦理簽註事宜,因現時需要核檢及轉碼等流程,表示如無必要事不會往來兩地。她指,因轉碼關係,入境澳門比過往多花費半小時,但可以接受。又稱現時香港疫情仍持續,認為情況屬不穩定,故會減少外出,盡管在澳門也不會像以前般經常外出消費。 居民:暫時只考慮於廣東內旅遊 另一方面,本澳居民自昨日起,持有效核檢可赴全國免隔離,有居民藍先生稱,因長期在澳門感到「 太悶 」,故寧願核檢都要選擇前往珠海消遣。 他指,即使開放全國免隔離,亦暫時考慮在廣東省內旅遊。 治安警出入境管制廳表示,持續與珠海相關機構了解自由行簽註增幅情況,措施實行首日上午的旅客入境數字未見有增加。目前珠澳兩地疫情穩定及正值暑假,相信會吸引旅客來澳,關閘口岸離境及入境大堂分別增設共11條自助過關通道,加大通關能力,相信有能力應對未來旅客數字的增長。
特區政府昨(12)日公布表示,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即將退休,榮獲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公開表揚。 蘇朝暉於1989年加入公職,並從1990年起在教育暨青年局工作,擔任局長一職長達八年。於2011年3月獲定期委任為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及於辦公室改組為高等教育局後繼續擔任局長職務。 歐陽瑜稱,蘇朝暉擔任公職31年,一直從事教育範疇的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上,均認真負責,勤奮敬業,處事靈活創新,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能力。他更於2019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教育功績勳章。 在蘇朝暉即將榮休之際,基於其優秀的表現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以及對本澳教育和青年範疇的貢獻,特予公開表揚。 此外,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行使《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第二十條及三月二日第號法令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批示。自今年8月20日起,應蘇朝暉請求,免除其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之職務。
本澳由昨(12)日起可免隔離以空路進入內地各省市。澳門機場昨日上午人流冷清,全日只有一班中午11時45分前往北京的客機,現場只見數名乘客候機,秩序良好,寄倉的行李以透明膠袋包好,以策衛生安全。 日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因應澳門與內地新的出入境政策,澳門居民可利用海陸空三種方式進入內地各省市,其中如利用海上或航空途徑進入,可向衛生局申請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以便向當地海關或酒店等單位出示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或健康碼上的結果。 如果澳門市民經陸路離開廣東省,亦建議市民可向衛生局申請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另一方面,旅客入境澳門時,同樣可以選擇海陸空的方式,也必須出示核酸檢測報告。珠海居民的核酸結果會在「粵康碼」上顯示,內地其他省市的市民則須出示核酸檢測的紙本報告。
中國(澳門)致公協會出品之《抗疫歌聲獻濠江》音樂視頻,在北京《公卿盃》抗疫主題原創歌曲排行榜(2020年第七期)榮獲五個獎項,包括最佳創意歌曲金獎、港澳華語最佳作曲作詞金獎、港澳華語最佳人氣金獎、港澳華語最佳演唱金獎及港澳華語最佳演奏金獎。 中國(澳門)致公協會會長葉紹文表示,感恩大家凝聚力量,14位跨越不同年代、界別音樂人,在有限時間和有限資源下,傾力合作完成獻歌,並得到眾多官民傳媒、社服、專業、教育、宗教、文化、僑界、工商社團合辦、協辦、支持指導,歡迎社會更多公共場所支持《抗疫歌聲獻濠江》視頻播放,表達感謝抗疫團隊心意,為澳門抗疫工作加油打氣。 澳門原創及全澳人班底製作的《抗疫歌聲獻濠江》,能獲得豐盛成績,得到肯定和認同,是因其以普粵葡兩文三語高歌,中葡東西樂器交錯演奏,釋出文化交融,和諧團結的澳門精神,宣揚「知自律、明大義、互包容、愛和平」的澳門價值。澳門音樂人利用音樂激勵及鼓舞全民抗疫,向前線抗疫人士致謝致敬,顯示澳門音樂人關心家國的情懷與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