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集團提供一條龍式服務

偽證加偽核酸證明盛惠三萬五人仔

有偷渡集團看準疫情時機,安排內地賭客偷渡來澳賭博人士並提供偽證及假核酸證明等一條龍服務,「套餐」全包收費35,000元(人民幣,下同)。一名被禁入境內地男子以此方式偷渡來澳,在賭場搏殺數月始在街頭被巡邏警員揭發。治安警根據線索,再拘捕三名香港及內地集團成員。 被捕三名偷渡集團成員包括一對情侶,分別姓袁30多歲香港男子;姓周20多歲內女子;姓汪20多歲內地男子。被捕的偷渡男子姓袁,20多歲,內地人。案件涉及「偽造文件」、「協助」、「收留」等罪名已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情指,本月17日下午,警員巡經北京街時發現一男子形跡可疑,上前截查,他承認今年3月中因被當局禁入境一年及遣返,今年中因爛賭,透過朋友介紹以30,000元偷渡費及5,000元偽造通行證費,從內地乘船偷渡來澳。非法入境後由涉案的集團成員接送入住酒店,期間除提供偽造的內地通行證外,同時又教其用偽證的資料填寫健康碼及核酸證明,令其可進出賭場。接著數月,偷渡客袁某便終日流連各大賭場,直至當日在街上被警員揭發。 治安警調查發現,有關偽證的持有人資料是涉案內地男子汪某,根據線索,日前先後拘捕港男袁某、周女及汪某三名偷渡集團成員。調查發現,袁某協助偷渡人士辦假證,提供偷渡岸上接送及住房服務;其女友周某則負責協助在內地領取假證;至於汪某提供自己的身份資料做偽證,從而獲取報酬。 治安警表示,正進一步追查案件,包括集團主腦下落及有關的非法利益。 治安警拘捕一名非法入境者及三名香港及內地偷渡集團成員,送交檢察院偵辦。(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23/09/2020
24461

本澳走私水貨問題持續不斷

保安司指水客利用法律容許範圍帶貨

本澳走私水貨問題一直持續,疫情後更日益嚴重,有部分水貨店為掩飾甚至蔓延至居民區,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其中,北區近關閘附近一帶尤為嚴重,當局持續主動打擊水貨店,走水貨活動依然猖獗。議員蘇嘉豪就此提出書面質詢,質疑當局在持續執法打擊下,為何北區水貨亂象仍未見顯著改善?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22)日回覆質詢時便提到,本澳有不法分子利用法律制度容許的範圍內,尤其個人進出境可攜帶的物品、數量及價值,僱用水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把物品帶進或帶出澳門。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指出,今年1月至7月,海關共接獲300多宗涉及水客活動的舉報,僅今年8月,海關分別與本澳及內地執法部門進行了多次聯合行動,期間在本澳市內查獲六宗涉及僱用水客進行走私活動的案件,檢控違法人士包括店鋪負責人及水客共44人,撿獲物品貨值多萬澳門元。 司長辦亦指出,在本月4日,海關聯同治安警察局與職業介紹所團體舉行會議,就有外地僱員從事水客活動的情況進行討論,期望透過職介所向外僱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其守法意識。 北區水貨情況嚴峻 北區近關閘一帶水貨問題最為嚴重,甚至已影響社區居民生活,也產生不少衛生等問題,最常見是水貨客在「執貨」後,在街上遺留大量紙皮箱,嚴重阻礙行人通道的通行。此外,由於水貨店外經常有大量水貨客在「等貨」,導致社區經常有陌生人出出入入,也間接會產生治安問題。 城區促進會理事長陳德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北區走私水貨情況嚴峻,大量貨物及大量水客已影響到市民生活,特別是有水客在一些大廈的樓梯間搬貨,產生不少問題。而對於當局所說的「法律容許範圍」,他坦言並沒有所謂的灰色地帶,水貨經營者避開稅項進行走私行為是違法,「如果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走私不用課稅,那麼做正途生意的人怎麼生存」。他指,違法必須打擊,特別是有水客「真貨運假貨,假貨當真貨」進行走私,當局及市民絕不能因為「同情心」,同情一些走私水貨的人,從而影響食品安全。 陳德勝認為,水貨走私在澳門已經形成風氣,更直言政府持續不斷打擊水貨不是沒有打擊。他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環境下,已證實有病毒透過貨物傳播,水貨客一天走十幾轉,分分鐘隨時受到感染,最後導致「以一傳百」,危及本澳市民安全。故此他認為,政府應在嚴打水貨的同時更需要重視當中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23/09/2020
5396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