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年度盛事之一「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將於10月13日至15日舉行,今年主題為「旅遊休閒新方略構建美好生活圈」,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美好生活」理念出發,在世界旅遊經濟層面進行重點討論,並首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創新大賽」決賽及「世界旅遊投融資大會」。 論壇主辦單位社會文化司於昨(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葉炳權、旅遊局局長兼論壇副主席文綺華和論壇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超瓊介紹本屆論壇內容。葉炳權表示,今年論壇預算約為5,544萬元,較以往增4%,當中政府支出2,928萬元,較去年增10%。 葉炳權致辭時表示,澳門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獲中央大力支持建設成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在各項重大的機遇下,澳門旅遊業正踏上全新的發展台階。他指出,「世界旅遊經濟論壇」為本地創立的國際旅遊品牌,一直發揮澳門獨特的制度、文化和地域優勢,並展現澳門推動世界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何超瓊重申澳門旅遊經濟必須保持融入國家大局、深化戰略合作、驅動產業創新三軌並行。她指出,論壇已切實成為澳門一個傳統項目,將積極發揮平台功能, 為世界各地旅遊以及相關產業穿針引線,以實踐「全域旅遊」和「旅遊+ 」等概念,全面推動旅遊經濟的可持續
政府擬立法禁止未成年青少年買酒。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昨(24)日出席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法例的諮詢文本經已完成,但必需經過公眾諮詢。 李展潤表示,希望法例於今年底可進行公眾諮詢,但他直言現時有很多問題要諮詢公眾及業界,「究竟啤酒會唔會立入規管,酒精濃度6%算唔算?呢啲全部都要諮詢大眾」,他亦指諮詢方向會在限制的年齡、禁止購買的酒精濃度以及罰則等。李展潤稱未成年人禁酒跟《控煙法》一樣,重點不只是罰款或禁止,宣傳及教育亦相當重要,局方都會集中做宣傳及教育,教導未成年人接觸酒精傷害會比較大。
澳門國際學校一年一度大學教育展前天(23日)在澳門國際學校中小學圖書館舉行,超過80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參展,來自澳門及鄰近地區的六所高中的學生獲得一對一升學資訊解答,超過500 人出席。 本次大學教育展為學生提供豐富且重要的升學資訊,如大學申請流程、學位課程信息、獎學金申請、學生簽證流程以及校園生活等多方面信息。今年有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上海、香港、澳門、菲律賓、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日本和新加坡的大學代表參展,其中包含十數間世界百強大學,如愛丁堡大學,墨爾本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 除此之外,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旅遊學院、澳門城市大學等本澳高校亦參與展會,展現本澳高等教育特色,為有意留澳升學的同學提供另一升學選擇。澳門國際學校邀請了澳門及鄰近地區六所高中的師生參加本屆大學展,包括聯國學校、澳門聖公會學校、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教業中學、珠海國際學校及增城譽德萊國際學校。 受惠於嚴謹的課程與多元化的學習機會,澳門國際學校學生可獲世界各地大學廣泛認可的Alberta高中文憑,同時,新增的國際文憑預科課程(IBDP)也大大增強學生升學的競爭力,畢業生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眾多知名大學錄取。
本澳法律未允許私人診所和診療中心聘請外地醫療人員。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24)日於公開場合表示,因應醫療行業的發展和醫護人力需求,社會不能停頓腳步,會研究是否允許私人診所或診療中心外聘機制,並會經由醫務委員會和醫療界討論。
對於當局有意研究私人診所或診療中心外聘機制,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昨(24)日回應稱,引入外僱醫療人員是各醫療機構提出的意見,原因是想解決本澳護士不足的問題,且相關意見已經與醫務委員會商討,醫務委員會成員亦持有不同意見。 李展潤強調,就算有草案引入外僱醫療人員,當局都會保障本地醫療人員優先入職,重申現時取得醫療人員執照,需有本地身份證。他又表示,未來會開展公開諮詢,但未有「時間表」,且未得到各界的共識,望得到各方意見才進一步計劃。
本身是醫生的醫護界立法會議員陳亦立(下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反對私人診所外聘醫生,擔心會影響本地私人醫生就業,但贊成外聘醫療輔助人員如護士等,因本地護士薪酬太高,甚至高過私人診所的醫生收入。 對於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指有關外聘研究會與業界及醫委會溝通商量,陳亦立對此表示認同。惟他個人立場是反對私人診所允許外聘醫生。陳亦立直言,若有私營醫療機構設有高端醫療設備,聘請大量外地高端醫療人員,「咁對市民梗係好,但會唔會影響我哋私人診所嘅市場呢?」他又認為本澳不缺私家醫生,但護士、診療技術員等人員較不足,而且私人診所較難聘請本地有准照的護士,因其月薪達到兩至三萬元,「私家診所醫生一個月收入都未必有」,故贊成醫療輔助人員可考慮外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澳門不少建築物逐漸邁入使用壽命尾聲,如何做好舊區建築「新老交替」刻不容緩。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昨(24)日舉行「澳門都市更新—機遇與挑戰研討會」,邀請新加坡以及港澳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澳門都市更新以及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有香港學者認為,市區重建策略要以人為先,而且如何安置受影響居民尤為重要。
由澳門廠商聯合會主辦的「第六屆澳門工展會」將於本月27日(周五)至30日(周一)假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主辦方表示,今年共有142間參展商,263個展位,預計今年入場人數可達到十萬人次。 主辦方昨(24)日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今屆工展會詳情。澳門廠商聯合會會長崔煜林、理事長馮信堅、副理事長王世民、副理事長黃若禮、理事盧德忠出席。 崔煜林表示,現今澳門經濟發展相對單一,容易受到外圍因素影響,而工業正正可以發揮平衡的作用。工展會將繼續以推動澳門工業持續發展為主要目的,期望向年輕一代及市民大眾展示澳門工業發展情況,以加深社會對本澳工業的了解以及增強業界的凝聚力,推動澳門工業轉型升級,並讓年輕一代借助澳門工業的平台融入大灣區,共謀發展。 主辦方又介紹,為配合大灣區「9+2 」城市的合作,今年率先邀請江門企業參與,由江門市商務部負責統籌設立江門館,共有15個參展商、16個展位,產品包括江門著名食品、家電等,藉此促進江澳兩地企業之間的合作機會。
司警根據情報昨(24)日凌晨聯同海關及珠海市公安局,合力搗破一個運作已有五個月的偷渡集團,其中包括集團主腦在內的六名集團成員在珠海落網,司警則在海洋花園對開單車徑岸邊,將剛登岸的四男一女合共五名偷渡人蛇拘捕。
治安警近日在機場保安協助下連續揭發兩宗禁用武器案件,拘捕兩名涉嫌準備攜帶具攻擊性電鎗離境的內地男子,兩人均稱有關物品是用作防身之用,不清楚在澳門屬於禁用武器。 第一宗案件發生於本月20日,機場保安當日上午10時發現一名30多歲譚姓內地男子的行李箱內,有一支可疑的圓柱體物體。打開行李檢查時,發現一支紫色圓柱體電擊器,經檢驗,該電擊器具有攻擊性,在本澳屬於禁用武器。譚某解釋,電擊器是由他內地朋友贈送作防身之用;第二宗案件則發生在本月23日,一名40多歲翁姓內地男子當日早上7時許打算搭機前往東京,檢查行李時被保安揭發其黑色行李袋內藏有一個黑色電擊器。他供稱有關電擊器是他去年在日本用3,000日圓購買。兩宗案件涉案人士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