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自今年7月2日公布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在「重大投資移民」及「技術移民」在審批過程中存在漏洞的調查報告後,上周五又有驚人進展。 事緣廉署上周四(25日)根據《廉政公署組織法》,將貿促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張祖榮、執行委員兼中葡論壇副秘書長吳愛華及退休基金會廳長甄溢全三人,移送司法機關,經司法機關批准,已對有關嫌犯採取中止擔任公共職務及禁止離境等司法強制措施。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上周五被問及會否撤回已審批的有問題個案時指出,會先了解個案有否涉及非法行為,若涉違法會送交檢察院處理,根據法律來控及刑事調查,也會根據法官的判決再行跟進。
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剩下不到兩周,近期卻發生多位民主黨人士及媒體遭到炸彈恐嚇的事件,而嫌犯卻是一位車上貼滿特朗普照片的狂熱分子,將這場特朗普時代第一次的國會改選,氣氛推上最高潮。沒有甚麼能比憤怒更能促使人民去投票,特朗普當選以來形成的兩極社會,要用這次選舉一較高下。 無論是恨特朗普入骨,還是他的忠誠支持者,雙方都有充足的理由出門投票。中期選舉的勝敗,往往更攸關本地議題,兩黨候選人在槍械、教育、賦稅、移民問題上較勁,但這次選舉卻有更多焦點集中在特朗普本身,以及與中美貿易戰有關的中國因素。 特朗普在聯合國演說中聲稱中國利用關稅與宣傳手段企圖打擊他的選情,將支持特朗普的州及其他政治敏感選區作為關稅打擊目標。他指的就是艾奧瓦州與田納西州。中國是田納西州最大的出口市場,當地的參議員選情正陷入膠著,民主黨候選人痛批大規模的貿易戰損害當地收入與就業,共和黨候選人則強調要團結一致打贏這場戰爭,中國因素分別被共和黨與民主黨當作團結與動員的理由。 除此之外,一些自由派媒體亦多次報道中國可能用網絡攻擊影響美國選舉,包括特朗普用私人手機發推特打電話,都被指可能遭中國或俄羅斯監聽。這個場景如同2016總統選舉,只是俄羅斯如今換成了中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每一位新當選的美國總統,都會在任內第一次中期選舉中失去不少議席,連奧巴馬也不例外,因為當選舉口號變成現實,多少會讓一些人失望。但特朗普卻可能是例外,從去年就任以來,一直到現在,特朗普才迎來支持度的高潮,令人擔憂的是,這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比起他做的其他事,相對有更多共識。 儘管民主黨正在積極醞釀「藍色浪潮」,希望在參眾兩院翻盤,卻難以預期民主黨人在貿易戰議題上能與共和黨有多大區別。遏制中國崛起是民主共和兩黨少有的共識,事實上,在奧巴馬第二任期開始沒多久,就已經開始試圖在南海與經貿等問題上施壓,民主黨人並不反對特朗普對中國貿易問題的看法,早前眾議院表決限制中資進入美國市場的法案,壓倒性地以400 比2的票數通過,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選戰中的中國因素, 並不是有些人分析的那樣,是特朗普用來打贏選戰炒作起來的,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源自遊走中美兩國利益集團的不滿,商業是美國政壇最顯著的影響力量,當貿易戰開打,無論民主黨願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他們都得與特朗普搭同一條船。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經轉向,無論選舉結果如何,貿易戰還要繼續。
民政總署正在石排灣郊野公園打造一個「石排灣植物園」,首階段針對公園後方公園徑系統範圍,建設「香徑藥谷生態園區」,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以介紹藥用植物為主題,讓市民認識生活中常用的藥用植物,園區內風景優美,有不少「打卡位」讓市民拍照留念。因生態保育需要,園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平日參觀須透過團體預約申
政府總部於前、昨(周六及周日)兩天對外開放,公眾可參觀禮賓樓及花園部分。兩天開放日合計共有17,405人次入場參觀,有不少市民紛紛在政府總部內擺放的「許願樹」留言,包括「希望有樓住」、「改善交通」等民生問題。 市民及旅客沿途參觀位於地下的多功能廳及蓮花廳,經雲石樓梯步上一樓大廳,繼續參觀以主色調命名的「綠廳」、「黃廳」、「藍廳」,之後前往花園。開放日期間,多功能廳設有澳門行業舊觀圖片展,還有導賞服務,導賞員為公眾介紹禮賓樓一樓的室內陳列,藉此加深遊人對澳門風貌和政府總部的認識。
昨日為政府總部開放日的第二日,記者於下午3時左右到達政總,只見人流如織,不少家庭一家大細、攜老帶幼一起前來,既能了解政府運作之餘又可共享天倫之樂。有不少市民關注到房屋及交通問題,市民李小姐表示,希望當局可改善交通問題,並指「輕軌方面使太多錢」,港珠澳大橋都經已通車,但輕軌工程依然未能封頂,如果將資源投入到房屋方面,應能解決不少人的住屋問題。 市民伍先生稱,一家三口第一次來到政總,感覺大開眼界,伍太太表示,對禮賓府內「藍廳」的葡式磚設計印象尤其深刻;她在「許願村」上寫上願望,希望能早日「上樓」成功,人人有樓住! 剛從外國回流來澳門的陳先生認為,政府應多給機會80後90後年輕人,又指現時本澳物價方面實在太高,冀當局能適時調整有關政策。
經歷去年「天鴿」風災後,民防中心訂定「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將低窪地區受水浸影響居民撤離到避險中心,但在今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澳期間,為保障市民人身安全,民防中心提前一日在9月15日晚啟動「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派員到潛在危險地區將市民撤離到避險中心或是安全地點。當中有人接受了撤離,但亦有人面對十號風球仍拒絕民防中心人員的幫助撤離,選擇留在原地,其中一位在永樂戲院門口露宿十多年的婆婆,究竟是甚麼讓她無懼風王「山竹」的威力,冒著危險仍拒絕撤離?是覺得十號風球不足為懼,還是背後另有故事?
港珠澳大橋前(24)日正式通車, 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嘗鮮,試乘穿梭巴士往返港珠澳三地,單是港澳線穿梭巴士,半日時間已錄得乘客4,742人次。有市民表示,大橋開通為三地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過亦有市民認為大橋開通初期,有關服務仍未完善,所以還是選擇乘船出行。
「民聯智庫」 昨(25)日下午3時假漁人碼頭舉行成立暨首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會長施家倫致辭時表示,希望團結海內外專家學者,強化細分領域的專題研究,透過「以研代訓」機制,培養更多具備開放思維和分析能力的青年人才,進而為振興經濟、改善民生、善政善治提供政策建議,為開拓「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貢獻民間智慧。 施家倫稱,「民聯智庫」 在政策研究方面,首先以兩至三個恆常性研究為主線,結合熱點議題開展不定期研究。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及澳門回歸20周年,智庫將組織嘉賓構建澳門民生指標體系,希望以20年為起點,對澳門市民關心的民生事項展開追蹤調查。 他又表示,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智庫將貫徹各位領導給予的指導意見,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青年人才,加以重點培養,不斷擴大儲備人才隊伍。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等出席就職典禮。
澳門歸僑總會昨(25)日下午假旅遊塔舉行成立50 周年酒會,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及特區政府官員等出席主禮。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歸僑總會開拓多元化的會務工作,希望僑總繼續凝聚僑心、匯集僑力、發揮僑智,加強與海內外華僑的聯繫,為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建設澳門美好家園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表示,50年來,僑總始終堅持團結澳門僑界,發揚愛國、愛澳、愛鄉優良傳統,維護僑益,服務僑眾。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僑總將不忘初心、 再接再厲,繼續團結澳門十萬僑眾,再譜澳門僑務工作的新篇章。 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希望僑總更廣泛地團結澳門僑界同胞,更加堅定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新時代的自強者、奮進者、堅定者,為創造澳門更加美好的明天、推動國家繁榮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路環石排灣業興大廈一房一廳單位經濟房屋,入伙四年後終於可以簽訂《買賣公證書》(俗稱「做契」),房屋局昨(25)日發出新聞稿稱,正發函通知業興大廈一房單位預約買受人,透過新設的「經濟房屋做契文件網上遞交平台」提交訂立《買賣公證書》所需的證明文件,加快審查程序,盡快完成做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