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29)日宣布,已委任劉關華女士代任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職務;同時,梁維特司長亦委任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黃偉麟,暫時擔任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職務。 原貿促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張祖榮及原執行委員兼中葡論壇副秘書長吳愛華,在審批不動產投資移民、重大投資移民及技術移民的申請過程中,涉嫌職務犯罪,上周四(25日)被廉政公署拘捕及移送司法機關,經司法機關批准,已對有關嫌犯採取中止擔任公共職務及禁止離境等司法強制措施。 案中現於退休基金會任職廳長的原貿促局投資居留暨法律處經理甄溢全,亦被廉政公署拘捕及移送司法機關及被採取中止擔任公共職務及禁止離境等司法強制措施。(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上周三通車後,目前惟一連接澳門口岸管理區人工島與澳門半島的行車通道,只有友誼圓形地(下稱「東方明珠」)接駁橋一途,雖然當局指「東方明珠」在開橋前後、非繁忙時段和繁忙時段的車速和順暢度,差距不是很大,慢約一至五分鐘。 但在昨日的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不少現場觀眾及嘉賓對於當局的說法並不認同,並就如何疏導「東方明珠」日益加劇的塞車情況,各抒己見,有建議在「東方明珠」附近道路設置臨時路口,有建議在「東方明珠」建設天橋,亦有建議把「東方明珠」挪走以擴闊路面空間……惟最終方案需由交通局拍板,但交通局局長林衍新昨日透露,對於設計公司呈交的立體交通方案不滿意,當局需要120日研究中長期措施;然而,未來120日可能出現的塞車情況,當局又有何應急措施?
為了展示中醫藥特色優勢、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營造中醫藥事業發展良好氛圍,衛生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的「中醫中藥中國行(澳門站) 」於昨天(28日)正式啟動,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有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和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衛生局局長李展潤等逾千人。
澳門中醫生協會表示,近年報讀中醫科的人數保持在每年約70至80人左右,甚至有輕微下滑趨勢;而每年入行人數不超過畢業人數的三成,協會認為有關現象與就業環境、政府政策因素有關。業界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強扶持,另一方面亦發展多元化的中醫服務,從而改善本澳中醫的執業情況。 澳門中醫生協會昨日舉行「2018中醫持續專業發展講座」暨第六屆理監事就職禮。協會會長周稀鳴受訪表示,本科畢業的中醫生每年約70至80人,但每年入行人數不超過畢業人數的三成;縱觀全澳,現時有逾千名中醫生,但向衛生局登記註冊的僅約400多人,真正執業人數恐怕不超過200 人。 周稀鳴認為有關現象與政府政策、就業環境等因素有關,一方面新入行的中醫生未必有經濟能力自行開診所執業;另一方面,診所對獲聘的中醫生又未必提供到理想薪酬。他又提到,現時保險業界對西醫開出的保險申報額上限亦超高於中醫,這些因素均造成中醫私療市場狹窄。 促中西醫保險申報額同等對待他認為本澳對中醫服務還是有一定需求,建議政府除和保險業界商討,研究中醫和西醫同等對待,將中醫的保險申報金額調升之外,他又提出中醫師相當適合成為全科醫生,服務範圍可由普通的扭傷、跌傷涵蓋至兒科和婦科,建議政府可分流部分使用公立醫療服務的病人予中醫師診治。此外,業界正在研究發展多元化的中醫服務,希望改善本澳中醫執業情況,例如是培育有中醫科知識的陪月員。協會將聯同整個中醫藥業界成立諮詢組織,向市民介紹中醫服務等。
澳門大學與浙江大學昨(28)日簽訂新的課程合作協議,開展「2+4生物醫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課程的人才聯合培養項目,畢業學生將獲得澳大生物醫藥學學士學位和浙大臨床醫學學士學位。澳大表示,協議簽訂將為澳門有志從醫的學子提供進入中國一流大學求學的機會,也為澳門積累基礎醫學教育的人才和經驗,提升澳門整體的醫療實力。 該項目是為期六年的「生物醫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課程」,學生首兩年於澳大健康科學學院進行基礎生物醫學科目學習,對醫學感興趣且成績達到要求的學生將會被推薦到浙江大學醫學院,獲得浙大醫學院錄取的澳大學生將在三年級時到浙大醫學院,完成四年的基礎和臨床醫學課程、臨床實習等專業訓練,畢業生將獲得澳大生物醫藥學學士學位和浙大臨床醫學學士學位。 澳大指出,浙大在2018中國大學排名第三,其醫學院更是國內首屆一指,其臨床醫學學士學位課程每年更吸引眾多國內外頂尖學生報讀。如有查詢,可致電8822 4966或電郵 lornachau@umac.mo,與鄒小姐聯絡。 (澳門大學圖片)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不幸離世,遺體將於近期在內地火化,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中聯辦昨(28)日發出訃告,讚揚鄭曉松忠於職守、敢於擔當,堅持原則、清正廉潔,積極謀劃澳門長遠發展,身患疾病依然忘我工作,為「一國兩制」事業做出積極貢獻,對他的不幸離世深感惋惜和悲痛。
教育暨青年局昨(28)日上午在婦聯學校舉辦「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頒獎以及「家長學園」會員嘉許禮,表揚熱心參與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的家長,共有1,166名家長獲獎。有得獎者表示,兩項計劃提供了多元及切合家長所需的學習活動及分享平台,有助於提升親子溝通、教養的技巧。 出席主禮的教青局代局長江毅致辭表示,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以及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其角色無可取代,而父母與子女的良好關係是最有效的管教基礎。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家長更須與時並進,掌握良好管教技巧,增強與子女的溝通,讓子女感受到愛與支持,構建和諧家庭。而特區政府過往一直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期望透過該計劃讓家長在教養子女的路途上,獲得鼓勵、支持和肯定,與子女一起成長。
由樂施會主辦的第五屆「樂施競跑旅遊塔」昨(28)日上午假澳門旅遊塔舉行,逾320名健兒參加全塔及半塔的賽事。全塔參加者須挑戰1,298級樓梯,登上61樓冒險活動層終點。 活動分為「個人競跑」(全塔61層及半塔體驗賽31層)及「隊際接力競跑」(四人一隊),參加者由旅遊塔地面廣場起步,跑畢1,298級樓梯登上61樓冒險活動層終點。為配合今年活動主題,澳門友邦保險為每位完成1,299步(全塔跑畢1,298級樓梯,再向前踏出一大步)的參加者額外捐出港幣100元予樂施會。參加者每踏出一步,都可推動樂施會的扶貧工作。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主管曾迦慧致辭時表示,本次賽事是樂施會首個在澳門舉辦的體育籌款活動,今年已是第五屆舉辦;今年繼續以「You Fund I Run 」為主題,期望活動能讓參加者完成挑戰外,更可匯聚更多澳門市民攜手為貧窮人出一分力,共建無窮世界。
沉寂一時「祈福黨」近日再現,一名72 歲本澳退休婦人遇騙,損失十萬元,案中暫時無人被捕。 司警上周五透露案情稱,案發在本月22 日上午8 時,居住在氹仔的72 歲女事主途經奧林匹克運動場附近,先後被三名分別操粵語及普通話女子搭訕,詐騙橋段與過往的「祈福黨」相若,聲稱其家人將遇災禍,有人則聲稱認識一名百歲高人,可替人祈福消災解難,此時另一人「好心」提醒事主,其家人將會有血光之災,要求她一起以現金及首飾祈福消災。 事主信以為真後,前往附近銀行提款,同日中午12 時在氹仔四面佛附近旅遊巴停泊區匯合三名騙徒,並將十萬零1,000 澳門元放入騙徒事先準備好的藍色環保袋,經過一輪「祈福」作法儀式後,事主獲返還一個裝有東西的深色環保袋,騙徒又要求事主將環保袋帶回家放上神台供奉,一年後才可打開,即可保全家平安,否則就會不靈驗。 事主半信半疑之下,回家後隨即打開袋檢查,驚見裡面只有兩瓶樽裝水及三盒維他奶,才知道遇上「祈福黨」,於是向司警報案求助。 司警上周四(25)發出警情通告,提醒巿民切勿向陌生人透露家中情況與個人資訊,以免墮入騙局;倘懷疑遇到詐騙或其他犯罪時,請立即致電司警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7777,或24 小時報案熱線993。
一名內地女子來澳經營非法旅館,以年租18萬元租下羅馬街一大廈一個三房一廳單位,由廳到房間均放滿碌架床,治安警近日接報居民舉報,上周四(25日)登門調查,證實為一個非法旅館,發現八男五女共13名內地男女蝸居單位內,13名男女年齡介乎29至48歲,其後被帶返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警方稱,調查後證實其中一名40歲王姓女子為非法旅館經營者,她供稱去年9月透過地產中介以年租18萬元租下上述單位後,在屋內放滿碌架床,以分租形式經營非法旅館,每個床位每日收取100至400港元;此外,警方亦發現當中有一名40歲的馮姓內地女子為逾期居留人士。相關人等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同時旅遊局亦已查封該個非法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