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貪污被判入獄 21年、正在監獄服刑的前檢察長何超明,被提起紀律程序後,被處以撤職處分。 《澳門特區政府公報》昨天(24日)刊登檢察官委員會批示,批示稱,根據《司法官通則》第78 條、第107 條第(一)項、 第(四)項、第84 條第一款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官委員會對任職助理檢察長的嫌疑人何超明提起第1/2015號紀律程序,該紀律程序依法對嫌疑人何超明科處撤職處分。 前檢察長何超明被控涉嫌詐騙、濫用職權、創立犯罪集團,共計 1,092項罪名成立,去年被判入獄 21 年。何超明被判入獄時職階為助理檢察長。 至於被撒職處分會否對何超明帶來其他影響,甚至是一如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被中止四年退休金發放。大律師趙崇明接受本報訪問稱,按《司法官通則》第88條第一款和第五款第三項而言,何超明被撒職七年後,可向法官委員會或檢察官委員會申請提出紀律決議或決定的複查及恢復權利。 至於退休金方面,由於本澳法律並無明文規定,因犯罪或遭紀律處分的公務人員須被取消退休金,因此相信何超明即使已入獄或被撒職,亦不會完全失去「長糧」。
消防局昨(24)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今年1月至9月的出勤數據總數為35,603宗,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9%;其中救護車出勤次數佔比最高達29,735宗(39,516架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27%(5.38%架次);其次為火警共859宗,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32%。 一等消防區長劉皓瑋指,火警出勤總數較去年同期上升101宗,不須要開喉事件為675宗,佔火警出勤總數78.58%,與去年相約,火警上升主要受上月颱風「山竹」襲澳期間所致,而總體火警原因仍以忘記關爐、不小心燃燒冥鏹及不小心留下火種為主,合共340 宗,佔火警總出勤的39.58%。 有關救護車出勤宗數較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81宗至2,247架次,劉皓瑋指,雖然數據錄得下降,但救護資源仍有限,故此,消防局會持續進行切勿濫用救護車宣傳工作,以將救護資源留給有需要的市民。 劉皓瑋表示,今年1月至9月期間,共進行了579次消防安全宣傳活動、155次防火、防災、切勿濫用救護車及正確使用燃料等講座、49次滅火筒實習、81次疏散演習及事故演習,合共派發66,755份宣傳單張;而為了減低火災發生的風險及引致的損失,亦於同期進行了6,384次防火安全巡查,較去年同期增加1,632次,增幅34.34%。 為進一步將消防安全意識帶入社區,消防局將於本周六上午11時至下午5時,於祐漢公園舉辦「社區消防推廣活動」,提高市民大眾在防火、防災等意識。
土地工務運輸局昨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全體會上,介紹「路環船人街及十月初五馬路沿岸整治規劃」。工務局局長李燦烽表示,方案是為提升路環沿岸防洪標準至200年一遇,排澇標準至50年一遇,以及將岸線打造成集綠色景觀和休閒於一體化的特色濱海空間,但由於方案涉及技術性較高,未必進行公眾諮詢;又指由於仍有十幾個相關研究需要進行,因此暫時沒有開展工程的時間表。
本澳日前又發生校園欺凌事件,中葡職業技術學校一名初中女生,懷疑被同校同級另一名女學生在後巷暗角位毆打。其兄長忍無可忍在網上公開事件。無論事件是單一次發生或是長期欺凌,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必須小心處理,才能把校園暴力事件減至最少,而後續處理尤為重要。 本澳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本報今年5月曾報道一名天生患有聽障問題,又有輕微焦慮及抑鬱症的11歲小男生,四年來在一所沒有「融合教育」的學校內,成為同學作弄對象。事主更向媽媽透露想自殺; 2013年,一名學生疑常被同學欺負,一年前在內地購買伸縮警棍打算自衛。直至一次上課時懷疑再受同學欺負,取出警棍打傷對方頸部。 從以上三宗校園欺凌事件可發現,受欺凌者受到欺凌後,往往不敢向老師或家人求助,結果對方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受害人陷入更無助的境地,有人想過自殺,亦有人以暴易暴,結局對欺凌者及被欺凌者都造成傷害,但其實欺凌所引發的漣漪又何止如此? 欺凌因果循環是全球知名的Olweus防治欺凌計劃發起人兼心理學家Dan Olweus提出的概念,他指出,欺凌的影響,不止於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旁觀者都受到影響。有研究顯示,目擊欺凌事件的旁觀者,有更高機率抽煙、飲酒和吸毒。最近發生的女初中生欺凌事件,片段中就有旁觀者叫囂助威,令人心寒。 因此,要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第一步,老師和駐校社工要利用校園欺凌的例子,或在處理霸凌事件時,應該當作全班的事,而不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兩個人的事。應該透過這樣的事件,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正義感。 對於欺凌者的處理同樣重要,一旦處理不當隨時毀了他/她的一生。欺凌者大多在學校不受老師喜愛,成績欠佳,於是為了尋求認同和肯定,通過欺侮他人獲得認同和安全感。因此,只要能和欺凌者「打成一片」,再循循誘導和培養。有時候社工和欺凌者關係好的話,甚至欺凌者會因為和社工的關係而一定程度地改變行為,不但阻止了悲劇發生,亦可以令欺凌者重回人生正軌。
由歐洲內河郵輪「維京郵輪」(VikingCruises)主辦、澳門萬國旅遊集團協辦的「維京郵輪澳門旅遊業界分享會」,前(23)日在友誼大馬路南方大廈四樓舉行。澳門旅行社協會代表許國璇表示,郵輪旅遊市場龐大且前景理想,不乏國際及香港船公司把業務拓展至廣東省範圍,並加強華南地區大型推廣宣傳。近年本澳專做外遊市場的旅行社已設郵輪部,配合市場需要。 他說,郵輪遊漸受澳門居民歡迎,因郵輪配套設施新穎,運動場、俱樂部,美食、娛樂等元素應有盡有。過去郵輪刻板印象屬高端消費,但隨著市場變化,已有不同產品讓消費者選擇。澳人外遊消費力強,自助遊及中高端團成趨勢,郵輪遊正好迎合此客群。 萬國旅遊集團董事兼外遊中心總監梁金成表示,歐洲國家分散,旅行需要長時間坐車,每日更換住宿酒店,旅行勞累,搭乘維京內河郵輪輕鬆抵達下一個旅行目的地,無需舟車勞頓,不用每日收拾行李,舒適愜意。遊輪上提供豐富的中西餐飲結合,岸上精選當地特色餐廳,全程提供全中文服務,中文禮賓岸上協助翻譯溝通,目的地中文講解深入了解歐洲文化。 維京郵輪南中國發展總監歐陽柳毅介紹「維京遊輪」,是歐洲內河遊輪的領軍者,是一家榮獲眾多國際遊輪大獎的全球化跨國遊輪公司。在歐洲主要城市擁有黃金位置停靠權,在全球擁有6,000多名中國員工,為每位客人提供東道主的貼心服務。
澳門設施管理學會上周六(20日)晚假萬豪軒酒家舉行九周年會慶暨理監事就職典禮,會長馮炳秀致辭時勉勵全體成員再接再厲,新一屆理監事能繼承前輩經驗,結合時代發展,繼續推動行業發展,為行業製造更多機會,提升設施管理行業素質,配合政府的施政和發展,為澳門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就職典禮舉行前,該會當日下午舉行「探索設施管理的未來趨勢:朝向工程科技還是服務管理」研討會,邀請內地、香港及泰國等業界代表到場,分享管理設施經驗。中國科協中促會書記王仕軍認為,澳門應要有效推進區域合作與重點產業合作領域,提升和強化產業發展,達至澳門經濟多元化。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研究會理事長滕道陽認為,須把澳門發展成為多元文化旅遊勝地,在經濟中長期還是以博彩業為基石,促進澳門的基礎設施,並結合內地科技力量,為澳門信息化、數據化及網絡化的發展創建平台,使澳門進一步發展。 出席就職禮嘉賓包括中國科協中促會書記王仕軍、國家發改委瞭望中國網廣東瞭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楊美桂、國家發改委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發展網廣東運營中心主任肖麗萍、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研究會理事長滕道陽、一帶一路文化控股集團總裁兼西非經濟共和體駐亞洲首席顧問黃玉青等。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昨(23)日上午10時許,隨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聲宣布,全場爆發熱烈的掌聲,耗時九年建設、象徵灣區未來願景的港珠澳大橋迎來歷史一刻。伶仃洋上,煙波浩渺、雲開日出,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橫亙兩岸。習近平在巡覽大橋時指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也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與復興橋」,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參與大橋設計、建設與管理的廣大人員表示衷心感謝,致以誠摯問候。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3)日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在政治層面來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論和實踐。從工程開展之初就構建了緊密的工作機制,共同協商、解決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難題,實現了建設技術上、政策制度上的新突破。大橋正式開通後,粵港澳三地將首次實現陸路連接,三地無障礙的聯通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創造了更堅實的基礎。
港珠澳大橋昨(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之下,今日正式通車。大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究竟通行大橋有何交通方式? 以下整理出來往三地口岸的接駁交通工具、配套服務、票價,以及通關方法。另外針對私家車與貨車,當局亦公佈行駛速限以及車輛限重相關規定,提醒用路人留意。
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像隱藏在校園內的一株株毒草,隨時向善良的學生伸出有毒觸鬚,毒害青少年的身心。 一名就讀於黑沙環中葡職業技術學校的初中女生,遭同級另一名女學生拖往一街道後巷毆打,視頻在社交網站流傳後,引起坊間極大憤慨,受害人遭對方一記「穿心腿」踢至倒地不起,神情痛苦不堪。司警指出,昨午一名懷疑與案件有關的女學生在家人陪同下到警局協助調查。而教青局表示高度關注,已啟動應變機制處理事件。 然而,縱使疑兇受懲,但專家指出,受害人身體承受極大傷害之餘,更會導致出現羞恥、尷尬、恐懼、自尊心低落、心靈扭曲、憂鬱等負面情緒,同時還會引起逃學、逃家、慢性病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