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監察委員會將在本次兩會期間誕生,而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權責範圍的《國家監察法》草案今日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公布。 《國家監察法》是國家反腐敗的國家立法,而國家監察委員會則將是國家最高監察機關。 這次重大的國家體制改革,引發澳門社會關注,有意見認為可能影響澳門賭收。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昨(12)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國家監察法》是針對內地公務員的制度,不會延伸或列入澳門《基本法》附件,更不會影響澳門賭收。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早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澳門政府對內地官員來澳賭博有監控,「只要對方一坐低,就會收到單位領導的電話」。他昨日澄清,內地與澳門目前並無相關通報機制,而是內地具有高科技監控技術,譬如「刷臉」技術等等,偵查到相關人員來澳門。他強調,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內部管理制度,必須對此保密。 他又補充,「現在去到(內地)那裡刷臉都好容易」,可以看看那些內地公安捉拿罪犯,連戴著眼鏡都可以捉到,他更開玩笑地表示,「所以黃司長(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去咗內地考察後,都話流晒口水」。
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及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昨(12)日下午在澳門教科文中心多功能廳公布最新第18次「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年度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本澳居民整體上網率連續兩年上升,本年達 84%,網民人數超過50萬,與國際比較,本澳上網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54%),排名在全球較前的位置。
在昨日公布的第18次「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年度調查」結果發布會上,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理事長盛綺娜指,目前本澳手機支付用戶規模相對較少,僅19%受訪成年網民有在線下實體店以手機支付,居民在線下實體店使用手機支付存在信任感不足、安全性顧慮、認為保障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阻礙。 盛綺娜建議,從業界推廣和政府政策保障兩方面入手,藉此讓手機支付從現時高認知率向高使用率轉換。 調查結果反映,有72%受訪成年網民知道有手機電子支付方式,但未曾使用過;盛綺娜指,造成此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沒有使用過手機支付的成年網民對目前常用的各種手機支付渠道的信任度評價一般(0至10分中的5.0至5.9分),與曾以手機支付的網民(6.7至7.2分)的信任度評價有所差距;有78%受訪者表示,擔心支付時個人或銀行資料的安全;亦有52% 受訪者認為,澳門進行手機支付保障政策不完善。 針對上述原因,盛綺娜建議,相關單位可以一方面推廣在線下實體店以手機支付的使用方法,增加居民認識,促使線下支付的嘗試,獲取更佳支付體驗;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在技術和法律層面保障支付時的安全性,逐步增加居民對手機支付的理解,解除信任及安全憂慮障礙,從而令高認知率向高使用率轉換。
金融管理局表示,於1991年及1995年,由本澳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發行的十元紙幣,回收期將於今年 5月 26日屆滿。 金融管理局呼籲,持有上述十元紙幣的人士,請在回收期內前往相關發鈔銀行進行兌換,當回收期屆滿後,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將不再進行有關紙幣回收。(金融管理局圖片)
特區政府《公報》昨(12)日刊登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修改《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發放規章》第五條、第七條及第八條,分別將「家庭每月平均收入」、「膳食津貼」、「學習用品津貼」作調升。 新學年(2018/2019)膳食津貼將調升至3,600 元;學習用品津貼幼兒及小學調升至2,400元,中學調升至3,100元。而在學費援助方面,受惠的一人至八人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上限均有調升,其中以四人家庭為例,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上限調升至18,690元,八人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上限調升至28,300元。 據特區政府資料顯示,本澳已實施15年免費教育、或向未享有免費教育學生提供學費津貼,以及向全澳學生提供書簿津貼,因此,學費援助及學習用品津貼申請僅考慮在上述政策執行後,子女就學方面仍存有經濟困難的個別家庭。 而膳食津貼的申請是為協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取得均衡的營養飲食,以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一名25歲內地女子上周六(10日)來澳門旅遊,在搭乘發財巴往氹仔一娛樂場購物期間,被車上四名男子搭訕,事後更獲邀在氹仔一餐廳共進晚餐。女子當晚依約前往,席間相談甚歡,之後同桌的一名陳姓男子提議飲酒助興,女子在喝下兩杯洋酒後不省人事。 翌(11)日女子在氹仔一酒店的房間內醒來,驚覺自己衣衫不整,且昨晚一同喝酒的陳男亦在房內,懷疑自己被性侵,立即衝出房間呼救及報警。司警接報後,現場拘捕涉案陳男,並對其控以「對無能力抗拒之人士性侵」罪送交檢察院偵訊。
涉嫌於去年4月21日早上在路環碼頭執行升旗任務時將國旗倒轉懸掛的海關關員,去年被保安司司長作出批示處分停職80天。惟該關員不服,向法庭申請保全程序,要求中止相關保安司司長的處分,中院敗訴後再向終院上訴,終院昨日作終審判決,將其上訴駁回。 終審法院報告指出,上訴人身為海關關員,本應謹慎執行其任務,以正確方式升起國旗,但該關員在澳門特區「門戶」之一的路環碼頭倒掛國旗的違紀行為相當嚴重,事件在網上公開後,無疑令海關受到輿論的強烈批評和譴責,無疑損害了海關形象,事件甚至牽涉到一個國家的象徵。 此外,涉事關員上訴指,他的薪俸是家庭的惟一收入, 如80 日停職會影響家庭收入。但終院指出,從文件中發現關員還有多筆10,000 元以上的銀行存款紀錄,並且基於卷宗所載資料不足,合議庭亦無法判斷立即執行處罰行為對該關員造成的損失,與「倒掛國旗」在具體情況下所謀求的公共利益受到的嚴重侵害相比,是否更為嚴重且不成比例,故不應批准中止效力。 (資料圖片)
路環黑沙村國有土地被霸佔事件備受關注。立法會議員宋碧琪昨(12)日遞交書面質詢予立法會,表示事件發生多時,但當局僅要求責任人恢復原有地貌,未能提出司法檢控,認為目前監管機制「後知後覺」,促當局檢視現行的土地監管機制是否存在漏洞,避免出現其他非法濫用霸佔情況。 早前路環黑沙村被揭發生「填塘造地」事件,議員宋碧琪昨日就此提出書面質詢,認為事件反映現有國有土地利用監管機制「後知後覺」,嚴重失靈,為土地監管工作敲響警鐘。她指出,事件發生多時,相關部門未能對涉事責任主體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任由非法填湖面積不斷擴大。被社會揭發後,相關部門僅是要求涉事人恢復原有地貌,連被侵佔的土地何時收回亦未知,令公眾大感疑惑。 宋碧琪表示,是次事件的涉事人私自改變政府土地原貌,雖然其真正意圖未明,但可能已經涉嫌觸犯多項行政和刑事違法,按照《都市建築總章程》規定,在沒有准照下開展工程者,可科處1,000至20,000元罰款;按照《刑法典》之侵佔不動產相關規定,情節嚴重者可被處最高兩年徒刑。宋碧琪質疑,為何當局僅要求責任人恢復原有地貌,但遲遲未能提出司法檢控。
有網民前(11)日在社交網站上發帖,指路經白鴿巢附近時,目睹有人從一幢大廈單位內高空掉櫈落街。 治安警獲悉事件後,調查網上有關片段,昨(12)日拘捕兩名涉事男子。 涉案兩人分別姓劉,67歲,本地人;姓陳,46歲,持外僱證;兩人均報稱任職一裝修工程公司。 治安警根據網傳片段,到片中涉事的二樓A室單位接觸屋主,屋主承認涉事單位日前正進行裝修,並告知警方案發時,劉某和陳某正在單位內工作。警方其後聯絡相關裝修工程公司,傳召兩名涉事裝修工人到警局接受調查。 消息稱,上址是一團體會址,所以單位內有多張摺櫈。二人承認事發時正在單位內搬舊物,因一時貪快,合共將20張摺櫈以及八張椅子,由該單位露台直接掟落街。事件中幸好沒 有傷及途人,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治安警已將兩人轉交民政總署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