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上,委員何永康關注愛都酒店活化問題,希望政府盡快完成相關程序,讓愛都酒店得以活化。 何永康指出,當局在2015年中提出活化愛都酒店,並展開公開諮詢,至今已接近三年時間,希望政府加快行政程序,同時不要漠視區內居民訴求,充分評估現時缺乏的社區配套,在活化的同時進行增加設施。此外,愛都酒店外牆的壁畫如何處置,亦是社會關注問題,希望政府深思熟慮有關的保留方案,盡快告知社會,以釋除大眾疑慮。 除了愛都酒店外,何永康亦關注其他空置多年的舊建築活化問題,例如南灣舊法院及板樟堂新聞局大樓。當局對兩者都已經提出活化計劃,何永康認為既然政府已有明確目標,便要加緊進度完成,不要拖拖拉拉、成為社會詬病。 ( 資料圖片)
澳門自來水公司今年將重點推進石排灣淨水廠工程,以及於路氹城區展開智慧水錶先導計劃,配合智慧城市發展,開發更多智能化便民服務,向市民大眾提供更加便捷供水經驗。同時,自來水公司今年亦重點推進石排灣淨水廠工程和第四條供澳原水管,紓解目前供水設施過於集中澳門半島的情況,並增建高位水池,延長突發事故的供水時間,將在今年內完成選址研究。
位於黑沙海蘭花園對面的新警犬隊大樓,預計明年8月落成後,警犬隊計劃人員編制擴充至100人,警犬約150隻,以應付發展需要。新警犬隊大樓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佔地約3,500平方米,比現時警犬隊總部面積大三倍。 治安警察局前(6)日上午於路環警犬隊訓練基地(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內)舉行「警犬隊訓練及發展專題採訪活動」,介紹本澳警犬隊及現役警犬的特性與分工,演示警犬日常警務工作。 五類犬種功能現役警犬80隻,暫時可以應付現階段工作量。警犬隊隊長陳偉賢(圓圖)稱,本澳警犬隊大致使用五類犬種,德國牧羊犬、瑪蓮萊犬、昆明犬、拉布拉多犬及史賓格犬,按功能歸類包括巡邏犬、緝毒犬、追蹤犬、搜爆犬、搜救犬,當中以緝毒組犬隻最多,因應機場24小時駐守工作,約有30多隻。陳隊長表示,警犬對於警隊工作有很大幫助,能夠快捷有效地執行警務工作,例如追蹤工作,當有案件時警犬容易快捷找到嫌疑人逃跑路線,或者在現場留下的物品。 女警領犬員不讓鬚眉本澳女性領犬員有六名,其中余惠儀兩年前加入警犬隊,她拍檔「honey 」是拉布拉多犬,今年六歲,主要工作包括搜爆以及在各口岸安檢等,擅長搜索海洛英、k仔及其他毒品。 「honey 」發現毒品後的反應是即刻坐下,示意給警員知道。余警員稱,與「honey 」最難忘的經歷是第一次發現毒品的成功感。 羅警員在警犬隊七年多,他認為,警犬隊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部門,訓練警犬一般需要12至15星期,在通過考核後警犬可出外執行職務,主要在各大口岸進行緝毒及巡邏工作;他稱,自己曾訓練兩隻警犬,認為領犬員需要有充分的體力與狗隻互動和溝通,他亦表示,當警犬退役後領犬員都傾向領養牠們,但警犬隊隊長陳偉賢則表示,外面的環境其實不太適宜警犬生活,認為在狗房照顧終老較為適合。
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在網絡全球化的年代,每一個微小的網民都被賦予愈來愈大的能力。近期本澳及香港發生的兩件事,都足以證明當網民在社交平台上讚好,或在網上分享訊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背後卻能成就一股驚人力量,足以解決當事人的「燃眉之急」。 在澳門,相信大部分讀者上周末在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上,都一定看過一則有關一位聽障女童遺失助聽器,呼籲網民幫手尋回的帖文。 經過兩日來的轉發及「洗版」,社工局於本周一表示,已主動接觸女童父母,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將透過既有機制,為女童及她的家庭盡快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務。 而在香港,影帝黃秋生去年曾在facebook貼出一張他還是嬰兒的全家福,希望網民可以幫忙尋找他的生父,但可惜一直沒有回音。直至秋生最近接受訪問,再次引起網民關注,不足一星期「秋生尋父事件」就有大進展。有網民竟然能找到一張屬於黃秋生生父的澳洲入境證,發現他早於1966 年與妻兒已回到澳洲生活,秋生亦因此得到釋懷。 網絡上的人數可以億計,集眾人之力可以大規模地集思廣益,上述兩件事件對社會都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彰顯人間有愛。不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於網民留言不用「出面」,僅靠一個「網名」便能通行網路,言論有時更大膽、涼薄及醜化,形成「網民公審」,雖然有部分網民是出於正義感而指證作出有違法律或道德規範的當事人。 但問題是,這種「正義」不是白紙黑字的法律,純粹出於個人道德標準; 而被「公審」的當事人應受到甚麼程度的懲罰,也沒有準則。 結果,這類事件中,事主常得到超越其應得的懲罰,令事件變質成「網絡欺凌」,外國便曾有人因難抵網絡批評,而選擇自殺。因此,如果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少一點「網民公審」,多一點「集思廣益」,現實世界必定會更美好有愛。
警察總局接獲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通報一則陽江核電站運行事件,警察總局昨晚發出新聞稿稱,前天(3月6日),廣東陽江核電廠一號機組按計劃停機檢修,工作人員在執行解除運行隔離在線操作時,觸發監測系統警報,工作人員立即停止操作,監測系統恢復正常。 新聞稿稱,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本次事件被定為「非等級核電站運行事件」,又稱0級運行事件(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把核事件分為1-7級,0級為國際核事件分級以下事件,僅供糾正偏差及經驗反饋)。本次事件對陽江核電站的安全運行、員工健康、周邊公眾和環境無構成任何影響。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今年1月8日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廣東核電站核事故應急粵澳合作共識》,根據《共識》,粵方會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0-7級)和國家四級核應急狀態(應急待命、廠房應急、場區應急、場外應急)向澳方適時通報發生事件,通報範圍是廣東省轄區內已投入運行的核電站。
一扇16吋乘32吋的鋁窗,昨早9時許,在強烈季候風訊號「黑球」高懸時,如一具重型殺人武器,由三盞燈泉仁樓五樓一單位飛墮街心,樓下一名花檔攤販,僥倖只被砸中手臂,倘若稍差數吋,便性命難料,目睹過程的另一攤販,嚇得連連捂胸喊驚。 與此同時,一名女子在河邊新街一大廈12樓抹窗時,未知是否鋁窗不穩固或其他原因,失足墮樓斃命。兩宗事件的發生,正值一股時速逾41公里的季候風吹襲本澳。事件揭示在強大外力作用下,鋁窗的穩固性,備受考驗。 問題是本澳至今沒有立例強制驗窗,不少團體一直催促政府立例強制驗樓及驗窗,惟當局始終沒有表態。有論者指出,若一旦發生石屎剝落或鋁窗墮樓造成人命傷亡,則牽連整幢大廈業主共同承擔法律及賠償責任,而以本澳4,000多幢30多年樓齡以上舊樓的現實狀況觀之,不可能每次都那麼好彩!
澳門昨日再發生一宗鋁窗飛脫傷人事件,過去曾多次向政府提出「強制驗窗」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受訪時表示,目前關於「鋁窗」或大廈外牆石屎剝落傷人事故日益增多,萬一發生人命傷亡嚴重事故,相關業主甚至整幢大廈的所有業主,都可能要共同承擔高昂賠償費用,林宇滔強調「強制驗樓及驗窗」,絕對有立法必要。 林宇滔指出,澳門可以仿效鄰近地區,如香港早在2011年修訂《建築物條例》,引入「強制驗樓及強制驗窗」等計劃,2012年修訂法案時引入「強制驗樓及驗窗」等措施。反觀澳門,目前連相關法例都沒有,但過去多年,在房屋局的推動下,驗樓資助已經規範化,惟資助並非全額資助,業主亦要承擔部分費用。林宇滔建議,大廈業主需要成立「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分擔費用的責任。 另外,林宇滔指出,現時《大廈共同部分管理制度》及《大廈管理公司專業制度》將於今年內推行,雖然未必能夠對樓宇進行有效管理,但有助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樓宇管理責任,以至相對有效監管物業管理公司,最終推動大廈業主進行驗樓及驗窗工作。不過,還是希望房屋局盡快提出立法提案。
為推動業主履行樓宇維修責任、定期進行樓宇檢測,房屋局將於本周六(10 日)下午3 時,在祐漢活動中心舉辦「樓宇檢測維修知多啲」首場說明會,向市民介紹樓宇檢測、申請維修資助計劃等訊息,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房屋局表示,特區政府現正透過《樓宇維修基金》轄下多項資助計劃,對私人樓宇安全及環境衛生的保養及維修工程提供資助。 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累計批核的維修、檢測個案達3,499 宗,涉及澳門幣3 億5,700 萬元。 為持續推動業主重視自身樓宇之保養及維修工作,房屋局還將舉辦另外兩場說明會,同時亦會由本月12 日至5 月25 日期間,於全澳20 多個地點進行「愛惜樓宇定期檢測」巡迴展覽,鼓勵業主定期檢測樓宇的共同部分設施,適時進行維修保養以防患於未然。市民如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瀏覽房屋局網頁(www.ihm.gov.mo),或致電2850 0370 查
早在2008年國家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以來,粵港澳三地已就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展開積極探索,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浮出水面,並在2016年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正式成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大灣區的意義不僅是「一國兩制」的深化,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更是灣區經濟升級、珠三角地區走向國際的重要機遇。經過多年的研究、醞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工作報告中,宣布將出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在同日提交的《國民經濟發展和計劃》報告中,表明2018年將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編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加快建立協調機制。也就是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經呼之欲出。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在《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第二階段諮詢期內,收到很多意見提出將主教山望向南灣湖CD區和新城B區納入景觀視廊,譚俊榮認為相關意見具建設性,他已經和文化局溝通,加入相關景觀視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