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前日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2018至2022年托兒服務規劃方案》, 主要目標包括確保托額的適當供應和合理分配、持續提升托兒所服務質素,以及拓展新型托兒服務及其他育兒支援措施。 婦女聯合總會常務理事呂綺穎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婦聯認同規劃方案的大方向,但同樣關注到托額增加的同時,全日及半日托額分配要滿足實況。 她指出,現時半日托的入托率只有70%,而全日托則有90%,希望政府按照文本推進計劃,進一步增加全日托比例。 立法會議員黃潔貞受訪稱,樂見政府為托兒服務作出規劃,以配合遞增的出生率。她表示,托兒服務不只是福利措施,也是家庭友善的重要政策之一,直接影響到市民的生育意慫。她指出,因現時雙職家庭眾多,對全日托兒服務需求大,建議政府進一步落實調整全日及半日托額分配,同時將現時兩歲幼童入托標準下調到一歲半,減輕家長負擔。她又建議當局每年均可參考該年的出生數字去調整托額,可令規劃更加合適。 黃潔貞並提到,文本中計劃優先讓有特殊需要幼兒入托的做法正確,但希望當局設有明確的輪候機制,讓有需要的家庭等待有期。同時,當局需設評估機制,讓另外一些有急切入托需要的雙職、弱勢家庭等優先入托,確保資源分配公平合理。另外,她又要求當局應對如何監督托兒所及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有更詳細的著墨,明確交代監督途徑。 《托兒服務規劃方案》執行期為五年,分兩階段進行,訂定至2022年托額供應數量目標為三歲以下人口的55%;逐步調整受資助托兒所兩歲全日班及半日班分配比例由現時70%比30%至85%比15%;引入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及透過持續評估,提升托兒所及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等。
為培養學生興趣及促進多元發展,增進學生和家長之間情感互動,第二屆「少年廚神」澳門青少年親子廚藝大賽本周日(24 日)於萬豪軒酒家舉行,得到教育暨青年局大力支持並擔任指導機構,本澳各中小學校師生與家長積極參與。 「少年廚神」澳門青少年親子廚藝大賽,由澳門青少年教育促進會和「學園周報」主辦,參賽隊伍各展才藝,經過一天精彩比賽,最後由東南學校(中學部)和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分別奪得中學組、小學組冠軍;濠江中學(藍隊)和新華學校(小學部)分別奪得中學組、小學組亞軍;新華學校(中學部)和濠江中學附屬小學分別奪得中學組、小學組季軍。 會長陳群頌在頒獎典禮致辭時指出,第二屆「少年廚神」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很開心能看到學生享受快樂的比賽過程,也注意到各隊學生間的分工協作、學生和家長間的互動交流。參賽學生在家長指導下充分發揮創意及巧思,用自己的創造力重新呈現傳統菜式,完全達到活動預期目的。她表示,該會將繼續為澳門青少年學生策劃多種多樣活動,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一起為推動澳門青少年教育發展貢獻一分力。
本澳接連發生多宗煙民亂拋煙頭引發火警案件,司警拘捕一名本地男子及一名內地男外僱,控以觸犯刑法典第264條「造成火警、爆炸及其他特別危險行為」罪,兩人過失引致火警的行為,一旦罪成可判處一年至八年徒刑。司警呼籲廣大煙民,切勿以身試法亂拋煙頭。 本月26日上午11時,友誼大馬路華都酒店旁邊一個空置地盤發生火警,消防到場時酒店保安員已經將火勢撲滅,但消防發現火警並非自燃,認為事件有可疑,交由司警縱火罪案調查科跟進。司警根據現場周邊錄影,發現起火前有一男子將煙頭拋落在起火位置,數分鐘後便出現明火。司警鎖定該男子身份,他是65歲陳姓本澳居民,在案發地點附近一商業大廈工作,任職旅遊車司機,司警於前天(27日)中午將其帶走調查,陳供稱在工作期間到樓下吸煙,之後將未熄滅的煙頭丟棄在案發位置。 本月19日晚,關閘華大新村第二街一個地鋪的卷閘門簷篷發生火警,司警調查後發現,起火前有一男子站在起火位置對出關閘廣場行人道吸煙,之後隨手將煙頭拋落到旁邊地鋪簷篷上,導致垃圾雜物被引燃。司警隨後鎖定該男子身份,為姓鄧35歲內地人,從事送貨外僱。司警前天(27日)將其拘獲,鄧承認當時在案發地點等候朋友,期間吸煙並亂拋煙頭引起火
「不時在想,小說的情節是否真實,假如有一件是真的,那會有多震撼」。一個高中一年級七科全不合格、酷愛倪匡科幻小說的澳門學生,從課外書中的科幻,追逐現實世界的科幻。他是陳文亮,如今他在全球科研最前沿的研究機構繼續探索宇宙的未解之謎,是「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研究員、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團隊的一分子,也是不折不扣的澳門子弟。上周六(23日)他在澳門科學館天文館出席重力波講座,向澳門市民分享重力波相關知識,也希望用自身的經驗,鼓勵更多澳門人發掘興趣,勇敢追逐夢想。 時光回到2015 年9 月14 日,位於美國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成功觀測到黑洞合併引發的重力波現象,印證了愛因斯坦100 年前廣義相對論對重力波存在的假設,憑藉這項發現,LIGO 三位學者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殊榮,當時陳文亮即是LIGO 的一分子,負責重力波數據分析,估算重力波發生位置。 陳文亮在講座結束後接受本報專訪,談到自己有幸見證歷史,認為十分榮幸也十分幸運,他稱更多的感受是為前人的研究與獲獎的科學家感到高興。他謙虛的表示,相較於重力波探測的漫長歷史,自己只是有幸在數年前進入LIGO,貢獻一己之力。 七科「滿江紅」就愛衛斯理談到對宇宙的嚮往與求學的心路歷程,陳文亮坦言自己本不是一個「愛讀書」的好學生,雖然現在正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在就讀濠江中學期間,曾試過七科不合格「滿江紅」,連補考的機會都沒 有,直接留級。他形容自己雖不是「搞事分子」,但上課不留心,食零食睇課外書「樣樣齊」。當時的他酷愛倪匡筆下的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不時在想,小說的情節是否真實,假如有一件是真的,那會有多震撼」。
在LIGO成功觀測重力波之前,「重力波」一詞仍只是愛因斯坦的假設。1916年6月,愛因斯坦根據自己的廣義相對論,預言重力波的存在。但連他自己都認為,人類沒有足夠的技術探測到重力波。 根據廣義相對論,時間與空間並非獨立的存在,宇宙間的星體運動也會影響時間流逝的快慢,由質量造成的時空扭曲,便是重力(Gravity)。假設時空是一張彈床,一顆質量大的保齡球會在彈床中央形成曲屈的幅度,另一顆質量較小的棒球滾過,會隨屈曲的幅度滾動。這些有質量的物體移動時,會在時空中激起漣漪,這就是重力波。
五年多前在香港發生的「DR醫學美容事故」,導致一死三傷。香港高等法院於本月18日作出判決,DR創辦人周向榮被判入獄12年、實驗室技術員陳冠忠被判囚十年,死者終於尋冤得雪。醫學美容近年崛起,內地美容院猶如「雨後春筍」,而然當中不少都隱沒在民居中。而在澳門,近年來亦發生多宗涉及美容院提供醫學美容的事件。有本地業界指出,醫學美容屬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行業的專業操守需要政府把關。 隨著本澳社會經濟發展,愈來愈多大學生及年青一代關注醫學美容及整容服務。醫學美容前景亮麗,不少新人都想加入,但由於本澳沒有相關的發牌制度和方案,有關規管醫學美容的法例已訂立超過20年,監管與執法存在漏洞,阻礙了醫學美客的發展。衛生局強調,美容院屬非醫療場所,若提供藥物注射、填充劑注射、整形手術、抽脂等涉及外科及入侵性的醫療程序均屬非法行醫,須由註冊醫療場所醫生施行。 有議員及美容業界均指出,如果澳門有類似外國高端的醫學美容服務,做好澳門品牌,相信可以吸引內地旅客來澳消費,發展經濟產業多元化,因此,澳門特區政府不應再「一刀切」封殺醫學美容。而必須立法加強監管,令行業具有專業性,包括開設專業美容師考核制度,讓非醫學人員亦能考取專業執照,操作簡單的醫療美容儀器。 此外,政府除監管操作外,還要多了解提供相關儀器的代理商,實行源頭監管,並開放更多權限予美容行業,提升專業水平,而不是直接封殺美容業發展。本澳衛生局早於2015 年曾表示,會研究探討區分醫療程序及美容服務的指引,惟至今仍是「自聞樓梯響」,藉著「DR醫學美容事故」裁決於近期再次喚起社會對醫學美容的關注,當局必須以此為鑑,盡快就本地醫療美容立法,以及加強公眾對醫學美容的性質和風險的認識,防止美容悲劇在本澳發生。
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昨日出席「家協會」活動時表示,爭取在明年以「先導計劃」方式,在康復院舍內設置適當數量的「親子宿位」,盡量安排成年智障人士及其父母在同一院舍內接受服務,以便讓「雙老家庭」在心理上能適應及維持親子關係。目前正就相關事項做準備工作,包括需從總體角度研究牌照、院舍技術條件以及資源方面的調整。 他續稱,從過往經驗看親子宿位需求為個位數,但還需先與有關院舍溝通,才能得出實際需求數量,以及作出跨界別的服務。而在中長期計劃上,則希望安排康復院舍及長者院舍設置在同一座大樓,或同一區域內,以方便「雙老家庭」維繫親情。 根據社會工作局殘疾評估登記資料庫的數據,目前本澳持有「殘評證」的智障人士共有1,600多人,當中年齡在45歲或以上者約有330人。由於智力殘疾及其健康問題伴隨的各種機能障礙與功能問題,致使智障人士會較其他人更早出現老齡化現象,情況相對亦更複雜,對其家庭造成額外負擔。
特區政府早前委託澳門大學進行的《托兒所服務需求調查與政策規劃研究》已完成,並於昨日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2018至2022年托兒服務規劃方案》,作為制訂2018至2022 年托兒服務規劃方案的依據。
為期45日的《最低工資》法案諮詢期至昨日結束,雖然政府推動最低工資勢在必行,但勞資雙方仍然就是否全面實施最低工資意見兩極。諮詢期間,資方代表口徑一致,始終持反對態度,認為對整個行業經營、本地中小企業會產生巨大衝擊,產生「營生危機」,認為「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勞方代表則認為現階段應討論如何完善政策,而非「推唔推行」,勞資雙方在諮詢期間毫無共識,未來相關立法計劃恐會遭遇諸多困難。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建議,政府應考慮循序漸進推行最低工資,切勿「一刀切」。
全面推行最低工資諮詢文本中提到,考慮到家務工作僱員獨特的工作性質、聘請家傭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本地人力資源供需狀況等多重因素,特別提出是否需要將家傭列入豁免試用最低工資的行業。 早前在互聯網上有不實信息指政府對家傭是否適用最低工資、薪金水平等早有定見,勞工事務局昨日特別發出新聞稿澄清,指有關問題特區政府未有既定立場,而是希望透過公開諮詢聽取社會意見。諮詢期過後,勞工事務局將彙整意見,早前代局長陳元童(圖)表示,將在明年完成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