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23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於上周六(9月2日)在北京召開。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出席並在專題演講中,向與會者分享澳門持續推進「旅遊 +」跨界融合發展的工作。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近日查獲一起涉嫌利用跨境客車藏匿手機電容筆1,100支,舊手機829部等物品進境案。
澳門「減塑」行動再次升級,繼推出一次性發泡膠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飲料攪拌棒和刀、叉、匙的管制措施後,按照行政長官批示,明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碟、杯及一次性發泡膠食品托盤。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資料,最新統計全球約有5,000萬個認知障礙症(或稱腦退化症)患者,情況不容輕視。認知障礙症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在中醫學上歸類為「疑難雜症」。家人要留意身邊的長者,如果老人家慢慢變得神態淡漠、寡言少語、反應遲鈍、善忘等,就是早期認知障礙症的症狀。
近日颱風「蘇拉」及「海葵」接連襲澳,再次考驗澳門特區政府應對颱風和自然災害方面的能力及反應,從中也展示出政府有效的預警系統、強化的基礎設施以及積極的應急措施。
暑假過去,政府在開學日高度重視和加強人手,交通基本暢順。但本澳交通壓力大增,如何回應居民和旅客的出行確實是一大難題。按照交通局資料,今年第二季巴士日均乘客量超過58萬人次,幾乎恢復疫情前的水平,巴士經常逼滿人,需要加開班次疏導。部分巴士路線,特別是途經各口岸或新馬路和氹仔舊城區等旅遊點的熱門路線,路程遠且停靠站點多,上落客所需時間增加或遇有塞車等情況,行車時間更長。收到不少巴士前線人員反映工作壓力不少,期間車長除了駕駛,亦要兼顧眾多乘客查詢、留意上落車和車廂秩序等工作,亦有乘客會作出投訴。
一場疫情,為人們造成了不少的困擾,大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在夜生活方面,各地的餐飲業都受到了影響。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便深深體會到這情況。
夜市經濟過去都是本地一大特式,五光十式的澳門夜生活向來都吸引很多旅客;不夜城這個詞在小城充滿著另一個天堂的生活模式,這個特式比很多地方都安全及好玩。我從小在這長大很了解本地同胞也一樣喜愛這種生活習慣,本地人都會知道夜生活對生活及經濟多麼重要,今年疫性復甦後對本地經濟影響一直一步步在回復,由旅遊業帶動回來的旅客一直上升到每天八至十萬人次,今天剛是暑假完畢。同學們都正式上學了,平日的旅客量一定會減退一點,希望星期天的旅客能持續保住入境量推動經濟。
為解決本澳的水浸問題,政府陸續開展了「內港南雨水泵站工程」 、規劃了「媽閣至西灣一帶的下水道整治工程」等渠網項目,並加強了對公共渠網、雨水集水井的排查及清理工作,相關工作值得肯定。政府近期表示經常發現有油脂凝固物、甚至水泥砂漿阻礙下水道,日積月累造成堵塞,最終導致水浸。極端天氣頻發,超強颱風一個接一個,今年6至7月,部分低窪地區雖然有雨水箱涵等設施助力,但霎時間的傾盆大雨,令路面積水嚴重。近日蘇拉颱風抵達前,內港海水倒灌已達半米,居民涉水而行,十分狼狽,鄰近的住戶和商戶對於水浸和風暴潮仍心有餘悸。
受颱風「蘇拉」影響,原定於9月1日開學的學校需延期,當局預計將有九成學校今(4)日開學,政府各部門加緊進行颱風善後及清障除險工作,並將加派人員於交通繁忙點及學校周邊疏導、適時增加及調度巴士班次、籌備應急支援等,協助師生順利安全返校。有學校則稱已檢視校園設施,做好開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