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星期四
溫度:18°C 濕度:87%
預測:多雲
美容業商會理監事就職 調整法規提升同業競爭力
南光定點扶貧獲全國評先進表彰 冀攜手澳門各界振興鄉村
過去兩個月先後發生三宗學生自殺事件,一男兩女年輕人不幸喪生,引起社會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近年政府雖投入不少資源推廣心理健康教育,但悲劇依舊發生,反映相關教育存在不足。
輕軌作為澳門的一項「世紀工程」,在立項之初承載了人們眾多的美好願景,然而隨著興建過程的超時超支一波三折,以及氹仔線落成投運後的超低使用量,難免令人對未來輕軌發展打上一個問號。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下入境旅客大幅減少,對於著重分布在機場、碼頭、大型娛樂場附近的氹仔線來說,可算是 「非戰之罪」 ,但若日後連接澳氹的輕軌東線、媽閣線可以落成使用,又能否提升市民接受度,增加社會效益呢? 若要分析輕軌氹仔線近乎閒置的問題,「不就腳」應是其中一個原罪,也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矛盾。皆因澳門地少人多、密集式發展,居民早已習慣於自駕車出行,或者乘坐四通八達、數百米一站的公共巴士。反觀輕軌,其需要廣闊空間用以設置站點,這就已經決定了選址不會很靠近社區,吸引居民乘搭更是無從談起。 現時輕軌「坐困氹仔」、並非其設計完全體現,討論其成效似乎並不公平客觀。根據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未來將有輕軌東線和媽閣線兩條跨海線路,據其站點設計來看,東線可以將大批旅客從關閘快速運載至機場和路氹城,而媽閣線則是更多顧及下環區大量居民的需求,但夾在兩者之間的中區、南區居民,則可能是「兩頭唔到岸」,日後要過海,似乎還是經亞馬喇的巴士線路更便捷。 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在輕軌出現之前,本澳的公共巴士每年承載了巨量的居民和遊客出行,其站點設置、車輛班次已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驗,雖然得到不斷完善,但似乎並未因應輕軌建設和未來交通系統規劃而作出變革。巴士公司不斷增加班次、優化線路,加上政府補貼而更加便宜的巴士票價,未來的輕軌會否變成 「巴士口中搶飯吃」 的尷尬局面? 公共交通系統的設計,需由當局高瞻遠矚提前規劃。毗鄰媽閣輕軌站的交通樞紐如期完工,未來將成為重要交通集散地,可以此為契機,整合輕軌與巴士服務,推動公共交通導向(TOD)模式發展。
保安司昨(25)日發布2020年本澳罪案數字及執法工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10,057宗,比2019年下降29.1%,整體犯罪數量持續下降,總體治安態勢良好。然而疫情下人們長期「宅家」,去年電腦犯罪上升96.7%,其中涉及信用卡消費案件升幅最為明顯;同時,網戀「殺豬盤」罪案同比亦上升135%。對此,警方加強宣傳力度,透過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提高公眾防範意識。 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減少人群聚集,保安司在網上發布「2020年全年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簡報」。 去年全年本澳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宗,與2019年相比減少4,121宗,下降29.1%。暴力罪案共錄得243宗,下降。其中綁架、殺人及嚴重傷人等案件繼續保持低案發率。 網購醫療物資要留心 去年正值全社會齊心抗疫之時,卻有不法分子藉機牟取非法利益。與此相關的案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透過網絡等途徑假借售賣醫療物品名義行騙的案件,共錄得42宗;另一類是非法使用他人證件購買醫療物資再轉賣的案件,共53宗。 對此,警方加大了網絡巡查與打擊力度,呼籲市民與商家切勿從不明渠道購買醫療物品,並保護好個人證件及個人資料,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透過上述措施,相關案件數量已明顯減少,至去年第四季已未再錄得上述兩類罪案。 疫下信用卡騙案增逾兩倍 去年全年共錄得電腦犯罪531宗,比2019年上升96.7%,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的案件增幅最為明顯,共錄得411宗,上升251.3%。去年疫情爆發以來,網絡購物、網上觀看電影等消費方式更加流行,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機會,利用設立虛假網站、冒充售後服務及傳播木馬軟件等方式竊取用戶的個人資料,從而盜刷被害者的信用卡。 為了提高公眾的防罪意識,避免落入網絡陷阱,警方已透過宣傳圖文、短片等方式於官方網站、社交平台及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詳細說明上述犯罪的手法及應對策略,並於去年單獨或與其他部門合辦了共71場與預防網絡犯罪相關的講座、座談會及工作坊等活動,參與人數近9,000人次。 「殺豬盤」有跡可循勿上當 過去數量較多的網戀詐騙案,持續呈下降趨勢,去年共錄得43宗個案,同比下降,而手段更為複雜的俗稱「殺豬盤」的詐騙犯罪卻增幅明顯,共錄得94宗,同比上升135%。騙徒首先以網戀等手段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再施以小利令被害人相信某項博彩或投資可以產生較高回報,進而誘騙被害人大額買進,最後騙徒再攜款潛逃。對此,警方加強了防罪宣傳力度,並在講座、工作坊等宣傳活動中向參加者揭示騙徒手法,教授防騙技巧。 同時,由於網絡轉賬的金額限制,涉及數額較大的詐騙案中,嫌犯大多會要求被害人透過銀行進行匯款,因此警方與銀行業界合作採取「可疑匯款勸退措施」,於去年成功勸止48宗個案,涉及1,013萬澳門元;而針對跨境匯款後不久即被察覺的案件,警方亦透過與鄰近地區建立的跨境合作機制,採取「緊急止付措施」,該措施去年共成功止付八宗個案,涉及167萬澳門元。
保安司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內地居民涉及刑事犯罪案件1,204宗,較2019年大幅減少64%;涉案人數人,亦較2019年大幅減少3,072人。內地居民所犯主要為盜竊、剝奪他人行動自由、暴利和詐騙等;另外關於證件及身份資料的犯罪亦佔大部分,當中行使或藏有偽造證件共97宗、行使他人證件共九宗、作虛假身份資料及違反驅逐令而再次進入本澳分別為48宗及120宗。 另外,去年全年內地居民涉及其他非刑事違例有宗,下跌至只有2019年10,075宗的13%。涉及違例案件包括非法兌換949宗、扒仔37宗、懷疑從事賣淫活動234宗、黑工67宗,及其他種類111宗。 因應疫情,去年全年約有1,892萬人次內地居民進入本澳,當中旅客約475萬人次、外地學生約41.3萬人次、外地僱員約1,363萬人次,當中持「個人遊」簽註旅客約187萬人次。(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爆發及全球大流行後, 國際航空業及旅遊業備受衝擊, 業務陷於停頓,世界各地已開始逐步施打新冠肺炎疫苗。
一連多宗青年學生自殺引起社會關注。站在個人層面,前線社工認為,任何人出現「不開心」便應注意,輕微的可與身邊人傾訴,較嚴重的便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因為自殺念頭最初往往由「不開心」而起。
澳門國際機場去年(2020年)受疫情衝搫,機場旅客為117萬人次,較2019年下降88%。
司警於2019年接獲舉報,調查後揭發一宗離奇假結婚案件,三名親兄弟關係、任職保安公司的巴基斯坦男子,涉嫌與兩名本澳女子串謀假結婚以取得永久居民身份,日前五人一同被司警拘捕,涉及「偽造文件」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被捕的巴基斯坦裔兄弟姓BUTT,其中大哥49歲,荷蘭園二馬路某保安公司負責人;二弟43歲,保安公司主任;三弟38歲,保安公司主任;三兄弟現均持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兩名被捕的本澳女子分別姓何,34歲,案中大哥的情婦兼三弟假妻子;姓邱,52歲,保安公司兼職員工,案中二弟「假妻」。 風流大哥事業有成助胞弟騙證 案情指出,三兄弟中的大哥早於2005年已來澳與一名女子結婚及取得居留權,由於精通粵語等數種語言,現已成為某保安公司負責人,兩名胞弟現時亦在該公司任職。期間,大哥曾至少有過兩段婚姻及多段感情,涉案的本地女子何某在2011年前明知對方有家室情況下亦與其發展婚外情,二人育有一名八歲大的兒子。 大哥在事業感情均如意之下,設法幫助兩名胞弟取得澳門身份證。2013年,涉案何女應大哥要求,與其三弟在巴基斯坦假結婚,三弟亦如願在2020年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司警又揭發,二哥原來亦早於2009年在巴基斯坦與涉案邱女(保安公司兼職員工)假結婚,2017年取得澳門身份證。 司警經深入調查後鎖定目標,前(24)日採取行動,在關閘、巴波沙及大三巴附近拘捕涉案五名男女。警方正進一步調查案件,包括追查當中具體的利益等。 司警拘捕涉案三名巴基斯坦裔男子及兩名本澳女子,涉及結婚案「偽造文件」罪移送檢察院偵辦。(劉凱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