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基某舊樓日前因電力裝置老舊引致發生火警。事實上,公共電箱老化、外牆剝落等一直是舊區存在的隱患,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不過,由於都市更新工作仍在攻堅克難,舊樓重建開展不易,現階段還需依靠對這些舊樓開展必要維護,以保障居住安全。
文創產業最大的特點在於創新與創意。在網絡時代與後疫情時代,一些具有創新形態的弄潮兒在供應鏈與消費商業之間,以其獨特的和/或更垂直的細分領域,攪動了市場與商業更快速的潮流湧動。如市場行銷領域所言的風潮(fad),其特點就是來去都如一陣風,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該產品的實用性比較小,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真實與持續的需求,而帶不來長命的交易。網紅、爆款的短命和迭代加速就是非常明確的信號。
今年3月份,政府舉辦提升技能的導向帶津培訓《葡語入門及葡萄牙文化課程》正式開班,作為首次帶津培訓的導師,雖有十餘年的成人葡語教學經驗,但也為課程重新規劃大綱,以簡單生動的形式教學不失為一項新嘗試。
國家近年加緊數字化建設部署,為實體零售數字化升級創造了有利的發展環境,無人零售模式更是穩步滲透至更多城市、行業、場景,「無接觸經濟」助推我國數字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隨著《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相繼印發,市場正在醞釀智能社區商店、無人貨櫃零售、無人超市等。
近日鴨涌河公園改為24小時開放了。市政署表示,這是因應青茂口岸通關人流帶動,令公園夜間使用者增加而作的調整,此舉固然能惠及更多市民,然而,卻也可能會影響當區民生,首先恐怕會有更多旅客夜訪公園,令市民不適應,而且近日保安司亦指出之後位處海陸交界的鴨涌河可能會有更高的偷渡、治安風險。因此當局其實也要審慎考慮政策的利弊以及旅遊民生的平衡。
現時世界各地都十分關注如何打造夜市經濟,中央積極推動內需及消費,促進「夜經濟」發展,復蘇消費市場。夜間經濟是促進城市消費的新增長點,也是實現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的一個方向,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夜間消費場所和活動,擴大旅遊客人在澳門停留的時間,還可以促進本地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加強澳門作為文化旅遊目的地的形象,進一步提高旅遊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本澳2017年起重新包裝的「康公夜市」,舉辦至今獲居民和遊客讚賞,然而,目前澳門的夜市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不足之處,且現時康公夜市每年不定期開放給公眾,不少居民及遊客都覺得意猶未盡。未來當局需要科學制定具本澳特色的夜市發展計劃,提高夜市的品質,加強管理和營銷等,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消費者,推動澳門的夜市經濟蓬勃發展。
自內地與及港澳恢復全面通關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旅遊互訪熱度不斷上升,推動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車流持續高位運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達十萬人次,刷新三年來的最高紀錄。有本地旅遊業界代表稱,市況復蘇的確超乎預期,但旅客量並非業界關注的唯一指標。【報道記者郭善如報道】
澳琴聯合招商推介代表團自本月中旬先後到印尼、新加坡進行推介後,代表團日前轉往馬來西亞開展海外招商,組織大型推介會、商業配對專場活動,吸引逾70位馬來西亞當地企業家與22位澳門企業代表現場進行配對洽談,促成80多場商業配對,範疇包括金融、旅遊、會議展覽、貿易、餐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