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日開展俗稱「5G」的第五代流動電信網絡及相關服務牌照的招標,預計最快可於明年首季推出5G服務。政府原來預計批出四張牌照,最後截標日只收到澳門電訊及中國電信(澳門)兩大電信公司的標書,其他公司連參與投標的意願都沒有。缺少競爭的前提下,日後5G服務價格將會如何,真的讓人憂慮。
澳珠口岸恢復免隔離通關後,出入境人數激增。不少人士使用青茂口岸通關,更出現逼爆關的情況,需要警方作人潮管制。但大批出境人士只能在口岸周邊等候,造成群聚外更嚴重阻塞道路,影響周邊居民及交通。事件顯示青茂口岸的周邊配套有必要盡快完善,希望當局利用周邊土地空間設口岸廣場,優化等候空間及分流人潮。
6月突發疫情令澳門經濟比去年更艱難,估計今年GDP只佔2019年的三至四成,對澳門帶來巨大挑戰。筆者感恩,政府三年來動用了約千七億儲備,為民紓困,為經濟輸血。但輸血不是長久之計,關鍵是引入活水造血。澳門線上線下連通內地是注入活水必由出路。誠然,澳門經濟面臨困境:1)疫情反覆使澳門經濟飄搖不定,幾次旺季前都受疫情沖衝影響明顯;2)可減輕疫情影響的數字文創、數字貿易在澳門發展相對緩慢;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飛速增長,社會福利及民生福祉也顯著提升,然而澳門原有產業過於單一的桎梏,並疊加近幾年新冠疫情的反覆衝擊下,令澳門經濟、民生遭受重創,故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是未來實現澳門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理事長林喆豪認為,澳門產業要達致多元化的目標,包括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外匯市場等各種現代金融業態將發揮重要作用,作為除現有銀行業以外的澳門現代金融主要構成要素,有望發展成為澳門的支柱產業之一。
為期三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昨(16)日中午正式結束,珠海市1,200多艘漁船相繼出海開漁,聲勢浩大。相較珠海千船競發的大場面,本澳大部分漁船卻未能開始作業。漁業人士表示,受到周邊疫情影響,珠海方面對港澳漁船限制甚多,連出海駛到內地維修亦不允許,對行業影響很大。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隨著本澳進入常態化防疫階段取消多項疫措,加上珠澳恢復免隔離通關,本澳賭收有明顯回暖跡象。據投行Sanford C. Bernstein Ltd估計,8月第二周(8月8日至14日)的日均賭收約為7,900萬元(澳門幣,下同),較8月首周的日均賭收3,600萬元增長120%,預測本月賭收逾21億元。
二常委員主席陳澤武及秘書林倫偉會後向傳媒總結會議情況。
居住於內地的澳門居民醫療保險津貼計劃自昨(16)日起擴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澳門居民購買珠海醫保後,即可按珠海市有關規定享受同等醫療保險待遇,醫療費用報銷最高可達70%。有長期在內地居住的澳門居民認為,新政有助緩解北上澳人「看病難」、「看急症更難」的現實問題,吸引更多澳人融入灣區。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 》諮詢期即將在本月22日結束,輕軌系統建設是規劃中的重點項目。政府計劃建設輕軌東線,即關閘、經新城A區至氹仔北安碼頭,工程爭取2028年完成,並預測至2030年,輕軌線網規模效益初步顯現,日客流量由2020年日均2,800人次,提升至13.7萬人次,佔機動化出行比例將由2020年約0.2%增長至約9%。規劃在2025年,輕軌橫琴線接入橫琴口岸,並與珠機城際便捷銜接;輕軌東線完成後,本澳輕軌線網里程約24 公里。
前交諮會副主席黃承發冀東線能盡快落實,提高輕軌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