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表示,本澳人口密度較高,面對交通繁忙問題,現時全澳共有126組交通訊號燈系統,當中近32%即40組已引入了自動配時功能,期望車流以及行人可分配合適,當局正爭取今年內將全澳智慧交通燈比例提升至51%。 另外,交通局持續推動電子化服務,爭取年內完成15項服務電子化,包括駕照續期。
交通局爭取今年內將全澳智慧交通燈比例提升至51%。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昨(6)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隨著科技手段日益普及,加上交通局大力推動優化,對本澳的智慧交通持一定正面及樂觀態度,當收集更多路面數據後,相信對優化後的智慧交通有更佳體驗。
本澳上月內接連發生三宗樹木倒塌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中區社諮會委員曾家樺表示,據了解市政署每年都會巡查行道樹包括路旁斜坡樹木近 68,000棵,並適時進行修剪。但在大廈外牆的寄生樹卻未被適當處理,雖然日常影響著鄰近居民,但業主「懶理」,且由於生長在私人地方,政府也束手無策。
勞工事務局昨(6)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恪守輸入外地僱員僅為臨時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政策。在任何情況下,對於本地居民有意向及具條件擔任的職位,企業必須優先聘用本地居民。
亞馬喇前地巴士站及停車場改建工程籌劃多年後宣布擱置。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昨(6)日接受訪問時表示,起初計劃是把部分路線的小巴站遷往地庫一層,而去年6月的暴雨對澳門廣泛地區造成的水浸情況,亞馬喇地下停車場尤其地庫二層有部分私家車被浸,但颱風「山竹」、「天鴿」吹襲本澳時,亞馬喇前地停車場並沒有水浸,因此已擱置有關改建計劃,認為需要全面評估水浸的風險、部分巴士線分流至地下停車場是否對巴士有影響。
環保局日前表示,由4月4日起,青州坊大廈停車場、快富樓停車場及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合共15個電動電單車充電位已投入運作,駕駛者可將電動電單車以充電線連接至充電插槽充電,以便電動電單車補充電力的需要。有市民認為充電位及宣傳仍然不足,政府應多加考慮這兩大因素,從而提升電動電單車的普及率。
內港一帶地勢低窪,是本澳水浸的重災區。下環坊會理事長張振鴻表示,下環河邊新街地處內港水浸災區範圍之內,不管是強降雨水浸還是海水倒灌水浸,區內都是首當其衝。冀加快推進治水工程項目上馬,爭取今年內落實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治水工程項目招標及動工,同時加快推進內港擋潮閘工程可行性研究,爭取工程早上馬並投入運作,徹底根治水患,確保區內居民和商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沙梨頭北街、沙梨頭南街與俾若翰街交匯處一向交通流量大,人車爭路嚴重,容易發生交通意外。筷子基坊會會長鄭鑒康建議於沙梨頭北街建行人天橋,以分隔行人和車輛,緩解交通壓力。
市政署聯同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前(5)日以減少一半人手的情況下,對各屠宰流程進行壓力測試。市政署已聯同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制定防疫預案,一旦出現本地新冠確診個案,即時啟動預案,要求屠宰場員工分兩組錯開上班,避免因個別人員確診導致全體人員被隔離,確保屠宰場正常運作。
為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委員會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持續與加強巡查物價,做好監察工作,並密切留意民生必需品價格與供需等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確保市場正常秩序及民生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