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內地澳門居民醫保津貼適用的內地地區,今起擴展至大灣區九個城市。
因疫情延期的「青年就業博覽會2022 」將於10月8 及9 日舉辦。
交通事務局為提高美副將大馬路的通行能力,自今年1月起分階段把該道路的部份路段由雙線調整至三線行車,於8月15日至17日將調整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至爹利仙拿姑娘街的一段美副將大馬路的道路設施,包括減少五個輕型汽車泊位和增設約十米時限性上落客貨區,以開通三線行車。
一戶通將於10月15日起增加新功能,可透過電子方式出示駕駛執照和車保。
本澳樓宇老化嚴重,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用途房屋政策研究》指出,截至去年6月底,全澳40年及以上樓齡的住宅單位逾三萬個,佔總體單位總數約13.5%,主要集中於新橋區、黑沙環及祐漢區、荷蘭園區、下環區及中區等分區。當中不少舊樓、唐樓消防設備陳舊,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隱患。
澳門的疫情隱定期又過了幾天,需然亦有一兩個感染個案發生,但總算也在隱定中,但24小時核酸過境還是未能開放到48小時或七天的;希望本地能在未來星期多保住隱定。時間過得快過火箭,還有幾天是月中亦是經援向商界公佈發放多少金額,很多企業在等這個經援去看如何支持公司生存多久?真的沒想到澳門的經濟滑落如此,澳門人均GDP的巔峰是在2014年,當時人均GDP高達8.8萬美元以上,在全球的排名穩居前五,雖然GDP高,但全體勞動人口的收入中位數(相比GDP)約每月兩萬多元,但疫情後2020年最底位滑落到3.7萬美元,再在2021年上回4.3萬元美元。人均GDP已跌了一半,所以你看澳門的疫後經濟真的沒想到會這麼差。
早前,廉政公署公布去年的工作報告,其中提及俗稱回頭看的再度審查工作,這對持續完善行政部門的制度相當重要。高效廉政的政府是促進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市民期望當局行使公權力時,能夠確保合法性、公正與效率。特區政府近年在行政改革上還是進行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宣布,中國將於2030年前力爭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而特區政府表示會緊隨國家減排方針,並訂立了一致的減碳目標。而普及電動車是特區政府響應國家環保政策的一個重要措施。
上星期連日下雨,福隆新街及聖祿杞街分別有建築物因日久失修而發生滑瓦及塌頂的事件。雖然相關政府部門已即時聯繫業權人進行了解及後續跟進,亦所幸事件中無人受傷亦無波及其他相鄰建築物,但由於涉事的建築物並非一般老舊建築物,而是屬已被評定為不動產項目清單的建築群,當局對此應加強關注。
不幸有體臭的患者非常影響日常社交生活,而且臭味散發時,常被途人投以異樣眼光。不想做手術治療,或想選擇中醫的患者確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