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同鄉會換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為家鄉澳門進步貢獻力量
「上熱點」APP促兩地交流 嶄新方式記錄貼地生活
「澳門銀河」開幕 10 周年 銀娛與社區及團隊成員同慶
戶外休閒體育總會凱旋榮歸 推澳釣魚運動及旅遊發展
新濠積極實踐對推動澳門中小企繁榮發展的承諾。為支持本澳中小企業開拓可持續發展機遇及多元產業繁榮,持續開展一系列為中小企業而設的支援項目,協助他們增值其業務能力及經濟多樣性,抓緊大灣區發展商機達至互惠共贏,為澳門社區及商界持續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本澳服務出口止跌回升,經濟正處於復蘇交接期。
環保局上月22日起在本澳四個環保站點推行家居廚餘回收,首個月收集到約552公斤附合條件的廚餘。有環保人士認為,本澳首次推行的家居廚餘回收仍在試驗階段,其意義大於實際收集的數字,希望能培養好市民的回收習慣,待日後硬件配套設施齊全,必須配合法規執行「用者自付」。亦有意見認為,單靠市民自發性回收廚餘始終作用不大,目前學校及食肆的廚餘回收成效也不大,當局應著力完善社區的回收條件。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今年4月22日起,環保局轄下四個分別位於台山、青洲、石排灣、永寧廣場的環保加Fun站新增回收家居廚餘(不包括食肆廚餘)。為保持環境衛生,居民需把廚餘盛載於自備的容器內(如可重用的盒、桶、袋),並盡量去除汁液和水分,而每次回收重量上限為三公斤。至5月25日,當局轄下四個環保加Fun站共收集約552公斤家居廚餘。 試驗階段數字意義不大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環保局肯為家居廚餘踏出「第一步」值得讚賞,而是次推行的回收屬試驗階段,不應只著重回收得來的數字。依照首五日收集到60公斤廚餘,也不足本澳現時每日過百噸廚餘的1%。但對於喜好環保的市民,始終是多了一個選擇去實行回收。他亦認同現時全澳僅四個收集點確實是太少。陳俊明稱,很多市民都樂意去做,但「便捷性」是一個關鍵問題,加上廚餘多數是晚飯後,亦不能存放太多,冀當局在第二階段推行時考慮與社團合作,增加更多的站點及適當延長收集時間,以提高回收率。 倡五年後配合法規推行 陳俊明指,廚餘佔本澳垃圾比例大,加重焚化爐壓力,故廚餘回收是各大城市的大勢所趨。 他認為,現時的實驗性階段只是「DEMO 」(示範),離實際推廣仍有一段距離,若要「做好」廚餘回收,必須配合法規實施「用者自付」,令市民投入度更大。他稱,若配合法規推行,污染者自付,必然是帶來不便,除了一些鼓勵政策,政府必須做好配套,盡量方便市民履行責任,「如果咁都唔肯拎落來都無辦法!」很多國家在適應相關措施初期無疑是會有些「陣痛」,措施成功與否跟政府實行的決心也有關,冀當局不只滿足於「做咗」廚餘回收,而是要「做好」相關措施。依照本澳現時興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的進度,加上市民的適應期,陳俊明相信五年後較適合配合法規推行家居廚餘回收。 無著數市民難自覺 冀推社區回收 環保局於2016 年7 月至2017 年6 月在石排灣公共房屋設置廚餘處理機試點(試點工作已完結),處理超過9,000公斤廚餘。同時,自2017年12月開始,與鏡湖醫院合作,除回收其員工餐廳的廚餘外,亦回收其部分員工的家庭廚餘,至今參加家庭超過250個。此外,從2018年第二季開始,過往由市政署推行的(社區廚餘回收計劃)學校及社團機構廚餘,統一由環保局負責跟進。 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直言,要市民自發性收集廚餘後再送到指定站點的做法成效不會太大,因廚餘非一般垃圾,容易發臭及引起衛生問題,「除非係俾錢換廚餘,否則設多十個站點都唔會有人去!」且全澳僅四個站點便利性也不足。他又認為,即使有環保FUN的積分換領獎勵也幫助不大,當局需考慮投放的公帑資源與回收成果是否成正比,否則只是浪費公帑。他又提到,社區廚餘回收計劃成效未如理想,例如學校及食肆設置廚餘回收機需自理,成本昂貴,若以傳統的廚餘桶收集則容易衍生臭味,很多機構都不願配合,導致回收量每況愈下、建議當局先完善社區回收的工作,提供更多指引和協助予學校及食肆配合。 廚餘集中處理設施今年招標 環保局在書面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今年將持續擴大食肆廚餘回收網絡,石排灣廚餘處理機試點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將按各個社區的實際條件,考慮在合適地點設置配合收集廚餘。至於廚餘集中處理設施爭取於今年公開招標,將來經分解的剩餘物會製成有機肥料,設施產生的沼氣會用作發電和供自身運行。當局曾表示爭取在四年內完成第一期設施,預計每天能處理200噸工商廚餘環保局在2017年起就《固體廚餘處理設備資助計劃》進行諮詢,計劃資助有條件就地設置廚餘處理設備的機構購置廚餘處理機及相關輔助設備,從而擴大廚餘回收範圍及增加廚餘的回收量。早前已向相關受助對象如學校、業界和社團舉行介紹會,介紹資助計劃的方案。有關的行政法規草案已完成,預計將於2022年進入立法程序。 珠海下月起實行「用者自付」 不少地區已規定居民垃圾分類,鄰近澳門的珠海將於下月(6月)1日起施行《珠海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屆時全市將全面推行住宅區樓層撤桶,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不得在住宅區居住樓層公共區域設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違者將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人民幣以下罰款。《條例》提出,珠海將按照國家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設定分類,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履行生活垃圾產生者的義務。當中亦規定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單位未按照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至50萬元人民幣不等。個人則罰100至500元人民幣不等。
十月坊會副理事長兼中區社諮委林焯佳認為,本澳「廚餘資源」豐富,冀政府加快設置廚餘集中處理設施,加快完成《固體廚餘處理設備資助計劃》行政法規,加大廚餘回收重新利用,既減少廚餘焚燒二次污染又減輕固體廢物堆填區的壓力。 林焯佳表示,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資料顯示,2019年城市固體廢物總量高達550,249噸,當中有機物固體廢物總量(主要指廚餘)佔35.7%,約為196,400噸,但2019年廚餘量回收約為441.8噸,較2018年有明顯升幅,但所佔比例不及千分之三。換言之,現時本澳的廚餘絕大部分是經城市經焚化中心焚燒處理、既造成二次污染又增加固體廢物堆填區的壓力。 他又表示,環保局日前指,廚餘集中處理設施爭取於今年公開招標,將來經分解的剩餘物會製成有機肥料,所產生的沼氣會用作發電和供自身運行。這是一項重要的環保工作、冀環保局加快推進相關工作計劃,逐步加大廚餘回收重新再利用,不斷加強環保工作。 澳門是國際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廚餘產量將隨著旅遊人數和居住人口的不斷增加而增多,「廚餘資源」豐富,冀政府加快完成諮詢多年的《固體廚餘處理設備資助計劃》行政法規,投放資源、創設條件,鼓勵餐飲業、街市和更多企業等廚餘產量大戶參與到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環保工作中來。同時,冀加強廚餘環保工作推廣,不斷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將來把廚餘回收重新利用計劃逐步推廣到社區。 十月坊會副理事長兼中區社諮委 林焯佳
連接內港碼頭和白眼塘橫街口的火船頭街行人天橋,已使用多年及十分陳舊,雖處在人流密集區,但使用率偏低,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升降機設備,未能充分照顧長者、行動不便者和攜帶行李者的出行需求,兩海坊會副理事長黎健江指出,居民多年前居民已提出安裝升降機訴求,但至今未得到回應,促請當局加快安裝升降機,照顧居民出行需求,改善區內的步行環境,保障行人安全。 主要幹道之一 交通異常繁忙 兩海坊會副理事長黎健江指出,火船頭街、巴素打爾古街和新馬路均是主要交通幹道之一,交通異常繁忙,特別是上下班繁忙時段需交通警員現場指揮交通,特別是十六浦路段的斑馬線和紅綠燈經常人車爭路,亦曾發生過交通事故。然而,與十六浦隔鄰的火船頭街行人天橋,使用率卻很低。該行人天橋橫跨火船頭街連接內港碼頭與白眼塘橫街口,使用率低的主因是天橋只設扶手電梯及步行台階,不便於長者、行動不便者和攜帶行李者使用。 提出訴求多年 至今未有回應 他又表示,火船頭街行人天橋使用率偏低,居民多年前已提出安裝升降機的訴求,以改善區內步行環境,但訴求至今仍得不到回應。因此,冀政府積極回應居民訴求,加快安裝升降機,為行人尤其是長者、行動不便者和攜帶行李者的出行創造良好條件,並對行人天橋進行翻新,進一步改區內的步行環境,減少行人使用巴素打爾古街十六浦路段斑馬線或紅綠燈過馬路,提高行人天橋使用率,更好保障行人安全。
澳門福建體育總會會長嚴耀庭一行,連日拜訪多位社會人士,介紹會務工作及發展目標。 嚴耀庭一行拜訪太陽城集團總裁周焯華,雙方在體育事業發展及合作方面展開交流。嚴耀庭表示,澳門福建體育總會自創會以來,一直為澳門體育界培育和輸送人才,在許多國內外的比賽中均表現出色,為澳爭光。周焯華肯定福建體育總會為澳門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讚揚澳門福建體育總會為澳門從事體育項目的青年造就出一個可以專心致志的體育訓練環境,通過團結和凝聚青年力量,促使本澳的體育培訓得到一個更良好的人才整合。 嚴耀庭會長一行亦先後拜訪利澳董事長呂強光及勵駿集團聯席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榮煉。呂強光讚揚澳門福建體育總會舉辦的武術搏擊比賽觀賞性強,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應該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揚。陳榮煉則表示,體育社團所發揮的作用,比人們想像中的要廣泛得多。福建人歷來有自強不息、愛拼敢贏的優良傳統,澳門福建體育總會成立初衷是創造條件,為年青的新生代搭建一個積極向上、和諧進取的溝通橋樑。 此外,一行人又拜訪世界施氏宗親會會長施少峰,以及華龍集團董事長曾嘉炫,施少峰對總會的會務成果及為國爭光表示認同及肯定,期望總會繼續發揚福建人自強不息優良傳統,為澳門體育培育和輸送更多人才。曾嘉炫對福建體育總會過去一直帶動澳門體育發展,貢獻良多,期望總會未來繼續傳揚屬於澳門的體育精神,加強培養青年體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