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體育局及澳門長者體育總會主辦的「2020全澳長者運動日」昨(6)日上午9時於塔石體育館舉行,今屆活動包括康體項目及體質測試攤位兩大類,吸引約1,500名長者參與。體育局表示,希望鼓勵長者積極參與各項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豐富餘暇生活。 「運動日」活動吸引了大批長者參加,大部分長者集中參與康體項目攤位的活動。康體項目共分八個項目,當中七個以體育運動為主,另一個由市政署提供的大熊貓攤位。長者在參加攤位活動後,可以得到一些餅乾、蛋糕等的獎勵,有些運動能力較強的長者甚至「賺」得盆滿缽滿。另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關係,長者在參與運動日時須佩戴口罩。 至於長者戴口罩參與體育運動,體育局副局長劉楚遠受訪時指出,當局評估昨日長者的運動量不會很大,且參與長者人數較多,評估後認為戴口罩較好。他亦指出,今年長者運動日,同樣是政府與團體合辦。至於活動方面,長者對活動參與踴躍,參與攤位遊戲長者更是絡繹不絕。 「2020全澳長者運動日」攤位遊戲吸引大批長者排隊參與。(陳嘉俊攝)
從今年12月3日起,全澳的士必須裝置「的士車載智能終端系統」(俗稱「車載機」),屆時的士司機必須持有該電子證方可營運。 據交通事務局稱,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5,572名的士駕駛員領取「電子的士駕駛員證」,但仍有超過1,600部的士尚未安裝「車載機」,如未依法安裝「車載機」系統或「車載機」系統未能持續及有效運作情況下提供的士客運服務,有關的士可被扣押,且可被即時中止的士執照;而的士駕駛員如在知悉此情況時仍繼續駕駛該的士提供的士客運服務者,可被科澳門幣30,000元罰款。 交通事務局呼籲的士司機從速申領「電子的士駕駛員證」,的士執照持有人盡快預約安裝「車載機」。在今年12月2日或之前,尚未安裝「車載機」之的士,仍可按現有模式營運,然而一經安裝「車載機」,司機必須憑「電子的士駕駛員證」或透過輸入該證編號,以及透過生物辨識技術登入系統,方能正常營運。(資料圖片)
「澳門福建青年聯會第八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暨新時代澳門青年發展論壇」昨(6)日在科學館會議廳舉行,該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為青年提供協助平台,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為澳門發展、閩澳兩地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就職儀式昨日下午3時舉行,新一屆理監事在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福建同鄉總會執行會長陳明金監誓下宣誓就職。 會長許慶良致辭表示,該會成立23年來,堅持創會宗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開展各項青年事務工作,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增強國家意識,協助澳門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創業。他表示,新時代有新的機遇與挑戰,澳門青年應該勇於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和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理事長陳冰冰致辭表示,長期以來,該會為澳門社會經濟發展、閩澳兩地文化交流貢獻了力量。未來將全力以赴,繼續發揚愛拼敢贏的開拓精神,傳承愛國、愛澳、愛鄉的宗旨,加強與各界青年團體合作,承擔新時代賦予青年人的歷史使命,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在澳門行穩致遠。 同場舉辦「新時代澳門青年發展論壇」,由永利澳門執行董事兼運營總裁陳志玲以及立法議員、科大副校長龐川教授分享有關新時代澳門青年發展心得,並與在場青年互動交流。
拱北海關與珠海公安聯手破獲個活躍於珠澳兩地的水客走私團伙,涉嫌走私高價值貨物進境,查扣高價化妝品、保健品及舊筆記本電腦等約45噸,初估案值約十億元(人民幣,下同),拘捕43人,包括一名負責派貨澳門居民。拱北海關緝私局稱,走水貨團伙承攬貨主訂貨單,將貨主自日本等境外供應商處購買的化妝品、食品、電子產品、寵物用品等發貨至走私團伙在香港倉庫,再以船運到澳門進行集中派貨,隨後透過組織水客採用「螞蟻搬家」方式經澳門偷運入珠,水客包括澳門居民、勞工、學生和境內貨主等。拱北海關稱,受疫情影響,原深港水客走私活動有向珠澳口岸轉移跡象,拱北海關將嚴密監管,重拳打擊。 拱北海關與珠海市公安局上周五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案情,拱北海關緝私局副局長張兵表示,作為全國第一大旅檢口岸,拱北口岸通關秩序及治安狀況一直受到珠澳兩地執法部門高度關注。近期拱北口岸通關人流量出現異常增多情況,引起珠澳兩地各部門注意,珠海市公安局打私支隊聯合有關部門進行分析研判,鎖定了一個活躍於珠澳兩地的「水客」走私團夥。經前期協同澳門海關、珠海警方聯合開展線索經營,掌握一個活躍於珠澳兩地水客走私團伙犯罪規律。7月28日在海關總署緝私局統一部署下,拱北海關緝私局聯合珠海警方出動警力250餘人,分成59個行動組同時在珠海、深圳、杭州等地同步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破獲一宗水客團伙走私高價值貨物進境案。 香港設倉庫船運來澳集中派貨 該走私團伙通過即時通訊軟件等網絡平台承攬境內貨主訂單,從去年6月起,將貨主自日本等境外供應商處購買的化妝品、食品、電子產品、寵物用品等,發貨至走私團伙在香港倉庫,再以船運方式運到澳門進行集中派貨,隨後透過組織水客採用「水螞蟻搬家」方式經拱北口岸走私進境。貨物入境後,再通過快遞方式迅速交付境內貨主,由貨主銷售牟利。 被捕均不屬職業資深水客 案中水客包括澳門居民、勞工、學生和境內貨主等,但均不屬於職業資深水客,反而僱用平時較少帶貨、隱蔽性強的低風險人群,並瞄準高價值、體積小、容易藏匿的日韓化妝品作為水貨「螞蟻搬家」走私到拱北。 水客走私近期出現新情況 拱北海關透露,受疫情影響,水客走私活動近期出現一些新情況,一是港澳等境外化妝品銷售折扣比較大,對境內貨主攬貨、水客帶貨利益誘因增加。二是隨著內地疫情紓緩、內地市場對境外高端化妝品、保健品的消費需求加大。三是活躍於關閘和拱北一帶的水客帶工費有所增多。 四是由於深港口岸對疫情防控要求相當嚴格,深港之間水貨流動受阻,走私分子轉為在香港租倉存貨並以船運方式向澳門轉移,再在澳門派貨由水客“化整為零”及“螞蟻搬家”運入內地。 張兵重申,拱北海關將密切監視水客活動,隨時重拳出擊,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今年首八個月,拱北海關關共立案查辦各類走私違法案件4,396宗,案值48.8億元。
澳門海關、治安警察局與中資(澳門)職業介紹所協會代表,上周五(4日)舉行會議,就有外地僱員從事水客活動情況作深入交流和討論,期望透過職介所向外地僱員加強宣教,藉助社區力量協助警務工作。 會議上,海關代表指出,今年1月至8月,海關共開展逾40次跨部門市內聯合行動,並在各口岸加強打擊水客活動,合共查獲逾3,000宗違法個案,其中逾900宗涉及外地僱員違反《對外貿易法》的個案,查獲物品包括:香煙、酒、海產、美妝產品及電子產品等;當中8月於關閘口岸附近共搗破六間較有規模的水貨店舖,查獲總值超過1,300萬澳門元的物品,共44名涉案人士,部分為外地僱員,海關已根據《對外貿易法》的相關規定作出起訴,一經判罰,最高可被科處澳門幣五萬元罰款,而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同時,海關亦會聯同內地執法部門適時開展打擊行動,有關人士如觸犯內地法律和法規,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外勞走水貨可被逐出境 另外,海關與治安警察局代表亦講解外地僱員如從事水客活動,除可能違反《對外貿易法》外,亦可能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相關規定,一經判罰,最高可被科處澳門幣10,000元罰款。此外,根據《非法入境、非法逗留及驅逐出境的法律》相關規定,外地僱員更可能因多次作出違反法律或規章的行為,影響其在澳門的逗留許可。 海關、治安警察局與中資(澳門)職業介紹所協會代表舉行會議,就有外地僱員從事水客活動情況作深入交流和討論。(海關提供圖片)
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上周五(4日)繼續細則性審議《會計師專業及執業資格制度》法案。三常會主席黃顯輝會後會見傳媒表示,法案主要將現行註冊核數師與註冊會計師兩個制度合併,而由於將兩個制度合併,所以舊有會計師及核數師則將會被廢止,合併後中文所稱的核數師與會計師將會統稱為會計師,但葡文方面則會保留核數師名稱;而法案生效後會計師亦會分為兩種,分別為註冊會計師(與現行註冊會計師無異)及執業會計師(即現行註冊核數師)。 黃顯輝稱,法案中建議設立會計師專業委員會,替代現有的會計師暨核數師註冊委員會,兩者不僅是名稱上的分別,而是在法律上,會計師專業委員會為一個公共監督實體,有相當權力,而該委員會的組成及運作將由行政長官制定的行政法規規範。另外,有關法案中的職業道德守則,委員會認為隨著業界和社會發展,需要與國際標準對接,相關守則的修訂會較頻繁,因此在新法案生效後,有關職業道德守則條文亦會由會計師專業委員會制定及通過。 黃顯輝表示,是次法案主要將現行的註冊核數師與註冊會計師兩個制度合併。 (陳宇東攝)
為更好地掌握澳門濫藥人口的情況和成因,檢視本澳整體濫藥趨勢和調整防治措施,並強化相關服務資源配置,社會工作局自2019年6月委託「亞洲藥物濫用研究學會」開展名為「濫藥趨勢、戒毒服務需求與發展規劃研究」,因受疫情影響,有關調查工作將延續進行,並預計於2021年10月完成。 社工局呼籲受訪市民繼續支持是項研究工作,調查期間所搜集的一切資料會保密處理,僅作為澳門防治濫藥措施未來規劃及服務發展的參考依據。 市民如有任何查詢或需核實調查員身份,可致電研究單位查詢熱線:62305544、66956300;或於辦公時間致電社工局戒毒康復處:28714086。 本澳去年吸毒346人 社工局表示,澳門去年呈報的吸毒人數共有346人,社工局因應不同的對象及毒品趨勢,持續開展多元化的預防教育和文體藝活動。其中,「健康生活教育」及「智Cool攻略」,每年為超過2.3萬名幼高至初中三年級學生提供系統藥物教育課程。 另外,為拓展社區資源構建防治濫藥網絡,社工局聯同澳門工人醫療所及青少年服務機構建立個案轉介機制,為濫藥青少年提供健康檢查及輔導服務,鼓勵社區隱蔽個案及早接受戒毒治療。 社工局呼籲受訪市民繼續支持是項濫藥、戒毒研究工作,調查期間所搜集的一切資料會保密處理。 (資料圖片)
中聯辦協調部處長劉冠宇等9月2日到訪澳門神州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交流座談,讚揚該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積極支援抗疫作出的貢獻……
經歷多年的等待,《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下稱《總體規劃》)及《輕軌東線方案》正式公布,並自今(4)日起至11月2日開展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總體規劃》提出以「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為規劃目標,建議將澳門分為18個「規劃分區」,並按照「土地用途規劃圖」劃分土地主要用途,將商業區、工業區及旅遊娛樂區等三個產業分區做出清晰劃分;同時提出以填海方式連接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填海面積約為41公頃。根據時程,《總體規劃》最終報告將於明年9月呈特首拍板。 特區政府昨(3)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40)》草案,工務局局長陳寶霞、輕軌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何蔣祺、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環保局副局長黃蔓葒、房屋局局長山禮度、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旅遊局副局長許耀明、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以及港鐵公司項目經理曾向強和奧雅納工程顧問城市規劃經理梁銘茵出席會議。 2040年總人口約81萬人 最新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以2020年至2040年作為規劃期限,規劃範圍則為澳門特區行政區域,以及85平方公里海域管理面積、橫琴澳門校區、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等,至2040年總面積為36.8平方公里。而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人口預測,本澳至2040年總人口約80.8萬人。 《總體規劃》草案提出,以結合「國家、區域、自身」三個層次,確立澳門未來發展定位。以「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為規劃目標,提出13條策略指引,在空間結構上打造「兩門戶」、「三樞紐」、「四軸帶」與多核心空間布局。 全澳劃分18區 各有規劃指引 草案提出,將澳門依照人口分布、特色和功能,分為18個「規劃分區」,各個分區依照各自特性有不同的規劃指引。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18個分區是根據各區的功能特性劃分,主要先按統計分區,以方便後續獲得詳細規劃數據。他以北區-2為例,北邊有東線站點,與南邊環境不同,未來在站點透過TOD(公共交通導向型發展)形式增加商業發展予市民使用,而遠離輕軌站的部分,則希望規劃更多綠化用地和公用設施。他認為劃分18個區域後,有助日後進行詳細規劃。 近岸填海41公頃 連接新城A區 另外,草案亦提出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之間以填海連接,有關面積約為41公頃。 麥達堯表示,此部分填海對交通和社區環境有著正面作用,若社會支持相關諮詢內容,特區政府將就填海計劃向中央爭取,隨後再展開具體的專項規劃。 他續稱,建議填海原因是未來新城A區是重要的居住區之一,黑沙環現有的居住人口密度高,友誼圓形地至關閘一帶長期存在交通問題,近岸填海能夠擴寬空間,並增加更多綠化區域,當局現已初步完成水文研究,證實填海規劃是可行的。麥達堯強調,草案規劃填海的大前提是保護海域環境,填海是很節制性的,會將對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40)》草案(下稱《總體規劃》草案),當中明確住房規劃三個重要目標方向,包括居住用地基本滿足到2040年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優化將來職住平衡空間布局;建設宜居新區等。居住空間除新城區外,還將研究在青洲、氹仔、石排灣增加新的居住用地。 在都更方面,則計劃透過土地利用分配,優先發展北區-2、中區-1等發展年期長、建築物樓齡較高的區域。草案預計,基本能滿足2040年80.8萬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 昨日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提出將全澳土地劃分為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旅遊娛樂區、公用設施區、生態保護區、公共基礎設施區、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 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麥達堯表示,現時本澳居住區約佔全澳土地17%,未來希望透過新城A、C和D區,以及氹仔北、石排灣和青洲等新土地的建設,規劃研究增加新的居住用地,逐步緩解現有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偏高的情況。 青洲不再增加公屋 被問及為何仍新增青洲的居住用地,麥達堯回應指,青洲仍有較多未開發的土地,雖然總體規劃希望現有居住區不再大幅增加人口,但不代表所有區域都不作居住用途設置,具體居住容量將在詳細規劃中訂定。工務局長陳寶霞則指出,青洲區用地及氹北用地基本為私家地權,未來不會規劃作公屋用途。 奧雅納工程顧問城市規劃經理梁銘茵則表示,本澳到2040年屬於中程度預測,保守合理估算澳門人口增長將會速度放緩,而總規設有五年檢討機制,未來可到時按實際人口增長幅度調整總體規劃。 考慮北區-2、中區-1優先都更 總體規劃草案提出以都市更新的契機,透過土地利用分配,重新規劃住屋、商業、公用設施、公共開放空間等,提升居民生活素質,強化城市多核心發展。 草案提出未來的18區中,以北區-2及中區-1為都市更新優先發展區域,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表示,北區-2主要為祐漢、台山區;中區-1則東起松山,西至新橋、提督馬路,因為該區建築物較舊及人口密度較高,故建築優先推動都更進程。 麥達堯表示,由於工業對社區有影響,故希望將工業區集中設置。現有居住區附近的零散工業用途希望轉非工業用途,如改為商業用途,因與慕拉士連成一片,希望轉為商業區域。 新城A、D區增大型康體設施 規劃作全澳性且獨立佔地的康體、教育、醫療、文化、社會及市政服務等設施的區域為公用設施區,如體育館、高等院校、醫院、博物館、康復院舍及墳場等。鼓勵複合利用,持續優化公用設施的可達性及與居住區的連接性,以擴大服務覆蓋範圍。規劃構思於新城A區南端及路環荔枝碗新增全澳性文化設施,於逸園跑狗場原址、新城A、D區規劃增設大型康體設施,並於南灣湖C、D區規劃政府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