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膠袋徵費」的《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於去年(2019年)11月18日生效至今已八個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留意到不少居民以環保袋代替膠袋,認同膠袋徵費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計劃是會處理發泡膠飯盒及一次性使用筷子,可能亦是徵費。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則表示,初步考慮以發泡膠飯盒為切入點,以限制入口方式實行,達至源頭減廢目的。不過,有外賣飯盒供應商向本報表示,其發泡膠飯盒訂購量總數的2%,而本報向環保局查詢本澳每年有多少發泡膠飯盒進口及佔外賣盒類數量時,竟著本報向相關職能部門查詢,疑似有「射波」予其他部門之嫌。
澳門不少廢料後期處理都須運去外地,但目前已愈來愈多國家及地區禁止廢料入口,未經分類處理的膠塑餐盒、餐具等所有塑膠產品,不可直接進口。各地廢料入口關卡不斷提升,分類較以往更為繁複,「假設有一天澳門所有廢料沒有辦法出口,這是一個很大問題。
立法會昨(30)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議員鄭安庭就天然氣供氣項目工程的建設進度,以及監管責任提出質詢。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本屆政府同意推行天然氣,惟澳門區礙於道路開挖問題,所以「會難啲」;但有條件爭取在路氹區使用,偉龍公屋便將會使用天然氣。他又指,如專營公司有能力做到,希望可將天然氣管接駁至新城A區,而現時計劃B4、B9和B10興建經屋地段有天然氣和石油氣供應,直言「因為唔知做唔做得切」,他希望未來有把握時可只以天然氣供應,又稱「呢啲先係實事求事」。
立法會昨(30)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都更公司董事會主席林金城在答詢時表示,今年4月9日就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簽署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所達成的共識,將在出讓土地建設集居住、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社區,並將提供約4,000個住宅單位,而在大灣區工作或持居住證的澳門人,將能夠「優先」購買「澳門新街坊」單位。
內地自7月15日起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除旅遊簽註以外的其它各類赴澳門簽註,再於下月12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其它省份居民除旅遊簽註以外的其它種類赴澳門簽註,下一步廣東省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兩地疫情可防可控的情況下,積極支持澳門逐步恢復與廣東籍內地其它省份人員的正常往來。
第五屆淘寶造物節昨(30)日舉行線上發布會,宣布推出全新的創意商家評選機制,以支持年輕造物者及小商家,並且可更加高效地觸達逾8.4億名中國零售市場用戶;淘寶又希望造物節未來能延伸至港澳地區。
近日於社交網站上瘋傳一則貼文,指有一名人士在酒店隔離期間擅離房間「玩逃跑」、還指該人士「無?撘」、「還要比保安追九條街」等內容,有網友留言要求政府部門介入處理並且譴責有關人士。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地海陸空交通行業大受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民航及鐵路,旅遊餐飲業等。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昨日公布資料顯示,澳門國際機場6月升降商業航班有350班次,按年下降94.2%;處理貨物下跌11.5%至2,774公噸,進口(305公噸)及轉口貨物(29公噸)分別減少43.7%及92.4%,出口(2,440公噸)則增加10.5%。上半年升降的航班減少74.3%至9,161班次,空運貨物有13,215公噸,減少28.1%。
在立法會昨(30)日全體會議上,議員施家倫就青洲區環境衛生和安全問題提出質詢,《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於2017年提出第二次修訂至今依然原地踏步,該區現時存在多間修車場及廢車場,對區內環境生態造成污染,亦不利保育,更存在火警隱患,質問當局有何具體有效的整頓措施解決。
立法會昨(30)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有議員口頭質詢政府有關本澳建設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進度,以及會否考慮將新城A區作為智慧城市的示範點。出席會議的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稱,會將新城A區作為智慧城市的示範點,並爭取在A區預留位置放置5G基站及天線,計劃年底修改建築條例相關法規。他稱,若私樓業主不同意便沒辦法安裝,經屋業主亦可能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