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自今年2月份推出有關口罩的防疫措施後維持至今。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昨(24)日表示,本澳正有序推進與內地人員恢復正常往來,為預防潛在風險,認為暫未有條件放寬市民戴口罩措施。 在昨(24)日舉行的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有傳媒問及現時內地各省市正放寬民眾戴口罩的指引措施,本澳的口罩指引何時才作變更。羅奕龍回應表示,澳門的疫情已緩和一段長時間,與內地有序地恢復人員正常往來,對日常生活和經濟有重要作用。正因為推進了人員往來措施,現階段建議市民繼續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和經常清潔雙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基於以上考慮,暫時未看到有空間可不戴口罩,政府會因應疫情和社會運作情況作出具體建議。
為配合特區政府推出第二輪經援措施,透過百億元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擴大對本澳居民、本地僱員及僱主的援助,勞工事務局分別為失業人士、應屆高等院校畢業生、在職人士及自由職業者推出「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當局昨(24)日宣布,兩類帶津培訓計劃下月接受報名。 勞工事務局昨日宣布,「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9月接受報名。其中,「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將採取「先抽籤、後資格審核、再面試」的方式進行甄選;而「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則由不同院校進行甄選。 「提升技能培訓」涵多個範疇 當局與本澳高等院校及專業機構合作開辦「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涵蓋商務、文化創意、旅遊、語言及資訊科技等範疇,對象為本地僱員或自由職業者(以個人名義參與),每間企業可最多獲得五個推薦名額。 如僱主安排其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計劃,由推薦計劃至完成培訓課程期間,沒有降低相關僱員的基本報酬,亦沒有與其協商安排無薪假,按每一名完成培訓並參加考核的僱員計算,僱主可獲發放5,000澳門元的培訓津貼;如僱主安排原已處於無薪假的僱員參加培訓計劃,或自由職業者本人參加培訓計劃,則有關僱員或自由職業者於完成培訓及參加課程考核後,可獲發5,000澳門元的培訓津貼。 「就業導向」最高可獲津貼6,656元 另一方面,為協助有求職需要的居民投身市場,勞工事務局亦設有「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該計劃由「技能培訓」及「就業轉介」兩部份組成,課程由當局提供,學員完成課程及配合就業轉介,可獲得最高6,656澳門津貼。有關計劃的對象為澳門居民,且於2019年1月1日或之後因勞動關係終止而失業,或非處於受僱狀態的2020年高等院校畢業生。 籲受益人及早辦理登記 此外,就培訓津貼之發放,勞工事務局表示,將按受益人於銀行登記收取財政局的退稅金或其他給付金的紀錄存入其銀行賬戶內;未能以該方式獲發培訓津貼的受益人,培訓津貼將按序以其向財政局申報的稅務通訊地址或身份證明局申報的地址,以郵寄劃線支票的方式發放。當局呼籲上述人士可及早到銀行辦理收取財政局退稅金的賬戶登記。 如津貼受益人為法人企業主,培訓津貼將以其向財政局申報的稅務通訊地址,以郵寄劃線支票的方式發放,如僱主需更新稅務通訊地址可及早前往財政局辦理,以免影響到津貼發放。
新學年將於下周二(9月1日)陸續開課,據教育暨青年局資料,大部分學校會在9月初開學,其中9月1日開學的學校逾60%、9月2日約15%,其餘在9月3日或以後開學,大部分學校已配合行政當局的呼籲,於開學日不同教育階段採取分時段或分日期開學,但預計開學首周的道路交通仍會較為繁忙,為免造成擠塞及不便,教青局再次呼籲家長留意行政當局就道路交通和公交安排的公布,以及出門前密切留意天氣消息,預留充足時間提早出門。 交通事務局、治安警察局、教育暨青年局及兩間巴士公司日前召開工作會議,商討新學年開學的交通及巴士服務安排。各方將透過加派人員疏導、加強訊息發佈、增加巴士班次等,盡力保障市民出行便利,同時,呼籲廣大市民屆時提早出門,以熟習路面情況。 為配合新學年開學,交通事務局除協調巴士公司增加班次外,巴士公司亦會調整相關營運計劃,包括在繁忙時間抽調巴士行駛特別班次、定點疏導大客量站點的乘客、在站點加派輔助人員及流動稽查人員、取消人員休假等,治安警察局則會加派警員在各校區指揮交通。 至於道路工程方面,仍有十項涉及主幹道的工程仍須在新學年開學後繼續進行,交通事務局會與相關工程負責單位加緊協調,包括要求相關工程車輛避免在上、放學高峰時段通行,完善有關臨時交通改道措施等,以減少工程對公眾的影響。暑假期間,交局將在學校區開展斑馬線、步行線等交通設施及標誌的翻新工作,為開學做好準備。 交通局、治安警及教青局與兩巴開會,協調新學年開學交通安排。(交通事務局提供圖片)
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澳門清華大學課程校友會承辦、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教青局轄下單位及澳門30個公共部門、私營機構共同參與的「青年善用餘暇計劃2020」圓滿結束。計劃共吸引了1,804名青年參加,經甄選後共有378名青年獲得實習機會。 教育暨青年局表示,經甄選後共有378名青年獲得實習機會,於7月20日至8月14日到不同的公共部門及私營機構進行為期四星期的短期實習。為表揚實習期間優秀的實習生,經參與機構推薦後共有32名獲頒「優秀實習生」獎狀,同時亦向完成整項計劃的實習生頒發證書。 教青局在活動期間為實習生提供了兩場培訓,當中職場禮儀培訓讓實習生投身職場前做好心理建設、了解基本職場禮儀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而生涯規劃培訓亦引導實習生如何從目標設定尋找自我價值,掌握事業關鍵。計劃藉著一系列培訓及職場實習,增加青年對工作世界的認識,鼓勵青年「從做中學」,在過程中學習成長,建立積極正面的處事及學習態度。 「 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共吸引了1,804名青年參加,經甄選後共有378名青年獲得實習機會。 (教育暨青年局提供圖片)
珠澳通關恢復,水客死灰復燃,僅管澳門海關與治安警於20日及22日針對關閘附近一帶「水貨店」進行專門打擊,仍然無法遏止走水貨的歪風。 本報記者昨(23)日再次走訪關閘一帶,發現不但「水貨店」照常營業,且水貨客有增無減,當街執貨的場面仍然出現。不僅如此,面對執法部門的查緝,一些「水貨店」變得更加隱蔽,周圍把風「睇水」的人數還有所增加,顯然是要繼續「頂風作案」。 澳門海關與治安警連日對水貨客源頭進行重點打擊,於20日搜查相關店舖、搜獲貨值約380萬元的美妝產品拘捕15人後,又於22日再次在關閘附近的店舖採取突擊行動,查獲總值約455萬元美妝產品共19,400件,共六人被捕,由海關對其依法起訴。 要「識人」先有貨帶 經過一輪高調打擊掃蕩之後,走水貨的生意本應有所收斂,但本報記者昨日走訪關閘一帶,發現一切如故,排隊的排隊、執貨的執貨,彷彿甚麼也沒有發生。 其中一間被重點打擊的水貨店所在的「關閘天地」附近,昨日仍然有水貨店照常營業。不少「水客」拖著行李箱前去「搬貨」,樓道內有不少「水客」等待取貨,不過運作模式就有所改變。 本報記者發現,一些「水貨店」不再接受散客接貨,必須「識人」才有貨帶,然後事先通知「水貨店」聯絡人,到達某一位置等侯安排。「水貨店」則會長時間關門,等到周圍「睇水」的人認為「安全」,才會開閘讓「水客」取貨。 「睇水」人數明顯增加 在彩虹苑商場附近的「水貨店」亦是如此,店舖門外至少四人坐在人路邊的電單車上「睇水」,每當「水客」走到門前,才會打開鐵閘約五分一,讓「水客」從門縫下爬進店內取貨,取完貨便迅速關門。 本報記者發現,和過去相比,周圍「睇水」的人數明顯增加,幾乎每間店舖門外都布滿「睇水」的人,且作法比過去更加謹慎,會用手機拍攝周圍的可疑人物,向店內通風報訊。 整條街被水客佔領 除了「關閘天地」與彩虹苑商場附近,華大新村一帶的「水貨店」亦相當猖狂,「水客」當街執貨,其中華大新村第二街更是整條街塞滿執貨的「水客」及裝貨的紙箱,一般行人幾乎是寸步難行,整條街彷彿已被佔領。走水貨問題屢禁不絕,除了因為有利可圖,也因為罰則較輕,使得許多人仍然願意干犯法律。 海關於本月20日與治安警察局聯合執法、對關閘附近一間水貨店舖採取打擊行動中,在店內查獲估值約380萬澳門元的懷疑用作為水貨的美妝產品逾5,900件,共有15人涉案,包括一名店舖負責人,三名店舖職員及11名水客,由於有部分水客為外地僱員,有關人士及上述店舖負責人涉嫌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海關已交由治安警察局跟進。 而海關在22日的行動中查獲六名涉案人士,包括一名店舖持牌人,兩名店舖職員及三名水客,撿獲價值約455萬元貨物。其中兩名水客為外地僱員,故有關人士連同上述店舖持牌人和一名店舖職員涉嫌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海關已提起有關程序,並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 海關表示會持續進行打擊水客行動,繼續嚴正執法,市民及外僱人士切勿因貪圖利益而從事相關活動。依照《對外貿易法》有關規定,涉案人士最高可被科處50,000元罰款,被查獲貨物則會被充公。
社屋恆常申請於本月20日起實施,首兩個工作天,房屋局共收到76份申請,當中三分一申請齊備文件,已獲接納,多數申請為一至二人家團。為向公眾進一步講解社屋申請內容,房屋局本月安排兩場社屋申請講解會,在首場講解會中,市民最關注問題是財產申報問題。下一場講解會於本周六(29日)下午3時在湖畔大廈房屋局離島辦事處舉行,有意參與市民請致電28594875報名,或於房屋局微信賬號登記。 社屋申請網上預約系統由8月20日至31日共八個工作日期間,已有550多個預約,平均每個工作日60多個預約。為向公眾進一步講解社屋申請內容,房屋局本月安排兩場社屋申請講解會,首場於前(22)日下午3時在青洲坊大廈的房屋局辦事處舉行,約130名與會者出席。 子女所給家用不屬收入毋須申報出席講解會市民不少人提出財產申報問題,房屋局公共房屋廳廳長陳華強回應稱,持有現金超過5,000元或珠寶價值超過5,000元便要申報;在澳門以外地方持有的物業要提交相關證明、銀行賬戶亦需要申報,才可申請社屋。 有與會市民問及,子女給的家用是否需要一同申報?陳華強解釋,子女所給家用不屬於收入來源,不需要申報,但在申報資産時,持有現金超過5,000元,或將家用存入銀行戶口,便要申報。 境外物業要提交持有及估值證明亦有市民問及,在內地持有的銀行賬戶、房產及金飾是否要作申報?房屋局稱,申請人名下所有個人或聯名賬戶、定期戶口均需申報;一般珠寶價值超過5,000元便要申報,在澳門以外地方持有的物業、銀行賬戶等同樣需要申報。在澳門以外物業要提交持有證明和當地合資格估價公司發出的證明,若價值不超過《社屋法》規定的資產線,便可以申請社屋。 有市民表示,多年前曾因私人原因被拒絕上樓,是否可再次申請?房屋局表示,曾被拒絕上樓人士,兩年內不可申請社屋;如社屋租戶在居住期間違反規定或虛報資料,自當局解除合同日起,三年內不可申請社屋。 陳華強補充,不少已交表申請者,由於未能出示有效的銀行賬戶「流水賬」證明,需要後補文件,他建議市民先到銀行「打簿」,以提供最新資產情況。 十戶「社屋富戶」需繳三倍租金陳華強又稱,按新《社屋法》規定,現時共有十戶「社屋富戶」超出社屋收入上限一倍,需要繳交三倍租金,大多為二至三人家團,其中最高繳付金額為27,000元,最低為10,000多元;未超出社屋收入上限一倍的約有600戶,需要繳交雙倍租金。按照法律要交三倍租金富戶,在一年短期合約後若收入都沒有改變,合同將不會再續期。 陳華強重申,社屋恆常性申請並非先到先得,而是採用計分制。同時強調,當局將優先處理2,000多個仍未獲甄選的社屋輪候家團,再處理社屋恆常性申請。現時空置或維修的社屋單位約1,000個,約2,800個單仍在興建中。
為減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本澳經濟的影響,經立法會通過第6/2020號法律《修改〈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後,特區政府制定行政法規,訂定參加帶津培訓計劃的要件及培訓津貼的發放安排。勞工事務局將於下(9)月起開辦新一期帶津培訓計劃,計劃分為「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符合要件的人士可分別參加兩計劃各一次。勞工局局長黃志雄表示,計劃最高總預算上限約四億3,656萬元(澳門元,下同),包括僱員津貼及院校運作費用。 行政會完成討論《帶津培訓計劃》行政法規草案。在上周五(21日)的行政會新聞發布會上,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勞工局長黃志雄、職業培訓廳廳長張瑋出席。 張永春表示,「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方面,2019年1月1日或之後處於失業狀況,又或於2020年完成高等教育課程且處於失業狀況的澳門居民均可參加。學員在完成課程並參加考核後的兩個月內,成功就業或自己經營業務,又或在配合勞工事務局的求職登記安排下仍未能就業,可獲發放培訓津貼6,656元。如學員因可歸責原因而未能配合勞工事務局的求職登記或職業配對安排,又或曾不接受聘用而未能就業,可獲發放培訓津貼3,328元。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方面,符合規定的商號經營者或聘有僱員的自由職業者,均可最多推薦五名僱員參加培訓,符合條件且沒有聘用僱員的自由職業者亦可以個人名義申請參加。完成課程及參加考核者,屬處於無薪假的僱員或自由職業者可獲發放5,000元津貼;屬僱主安排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且沒有降低僱員的基本報酬,亦沒有與其協商安排無薪假,僱主可按推薦僱員人數計,每一名獲發放5,000元津貼,上限五名。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緩解居民的就業困難及協助對接就業市場,政府今年3月在符合疫情前提下開展帶津培訓。勞工局職業培訓廳廳長張瑋張瑋補充,首期帶津培訓計劃在3月至8月舉行,提供2,000名額,共有4,800多人次報名,最終1,700多人參加,其中1,400多人次完成課程,486人已成功轉介,426人處理津貼發放程序。 議員促增僱員參與計劃名額立法議員李靜儀樂見計劃終於落實和即將開展,但認為每個商戶或僱主最多只可推薦五名僱員參與提升技能導向培訓課程,對一些具規模的企業來說名額實在太少,希望政府能調升名額,或可因應企業規模而訂定相關名額。 另外,針對行政法規草案中指出,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亦會繼續,但收取津貼方面則作了調整。李靜儀表示,有關做法更為合理,如參與計劃的學員有認真出勤及配合勞工局的安排,但卻因市場各種客觀因素影響而未能成功轉介就業,當局是不應此為由不向他們發放津貼;她亦希望未來能繼續做好就業配對,進一步改善本澳居民就業情況。
一名保安員疑因見到年輕貌美女途人,竟「 出手 」拍打女 途人下體作出性騷擾行為被捕。 被捕男子姓洪,澳門居民,64歲。女事主亦為澳門居 民,27 歲,是一名公務員。案情指,治安警於本(8)月 15 日 晚上 7 時許,接獲一名女子報案,稱行途經波爾圖街時,被一 名不知名男子性騷擾,警方於是派員到場接觸到女事主。女事 主稱,當時正與其女性友人行經波爾圖街,期間一名男子迎面 行過來,趁女事不為意時突然用手拍打了其下體一下,其後朝 觀音像方向逃去。 警方隨後透過查看附近商戶攝錄系統,發現有拍下整個 案發過程,並發現嫌犯當時是身穿保安員衣服。警方於案發翌 日繼續在皇朝區一帶展開調查,發現某棟大廈的保安員衣服與 嫌犯相似,並透過保安公司成功接觸到嫌犯。嫌犯經查問後承認犯案,指因見到一名年輕貌美女子,一時按耐不住慾望而作案。警方將其控以性騷擾罪,並已移交檢察院處理。
珠海在本(8)月12日恢復赴澳旅遊簽註,廣東省亦將於後天(26日)恢復赴澳旅遊簽註。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前(22)日受訪時表示,珠海雖已恢復赴澳旅遊簽註,但旅客方面暫時未見很大升幅,相信短期內無論旅客量或酒店入住率方面,都不會有爆炸性提升,仍有待逐步恢復。但她指社會對廣東省即將再開放赴澳旅遊簽註期望不少,未來數月會主力針對吸引內地遊客來澳。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前日出席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她表示,過去一周每日入境旅客量徘徊在7,000至9,000人次左右,旅客人次仍未破萬,以本澳旅遊業來說仍屬低水平。 至於酒店入住率方面亦未見有顯著增加,文綺華指,五星級酒店入住率只有個位數或較低的雙位數;三、四星酒店的情況雖然情況較好,但仍維持較低水平。她又表示,目前仍有兩間酒店及三間公寓處於停業狀態。 廣東旅客佔市場逾四成談到廣東省即將再開放赴澳旅遊簽註,文綺華指業界對此抱有較大期望,因以往廣東省旅客佔所有內地旅客逾40%,佔本澳旅遊業有一定比重。她又稱,今年已不期望有海外旅客來澳,因此未來幾個月主力會針對吸引內地遊客來澳,當局亦會在各大內地社交平台進行推廣;至於香港方面,就目前當地疫情來看,相信仍需一段時間才可回復正常通關。 內地旅客赴澳或有考量不過文綺華亦指出,受疫情影響,旅客來澳均需重新適應新的通關模式,需進行核酸檢測、健康碼轉換等,旅客對此會有所考量;而在內地跨省旅遊則不需要做核酸檢測,因此她強調,澳門在爭取客源方面,仍要再下功夫。 橫琴遊將設兩條路線有關「心出發.澳遊橫琴」項目進展方面,文綺華局長透露,現時已設計了兩條路線,包括一條居民相對熟悉的景點,以及一條新興景點。 她稱,因內地目前只恢復跨省遊,仍未批准跨境遊組團工作,所以仍待內地有關部門安排。她強調,當局目前一切工作已準備就緒,亦在努力爭取中,待內地在政策上能作出配合後便可推出。 至於價格方面,她指雖然橫琴有部分景點門票已提供不少優惠價格,但因兩條路線均包含主題公園,加上牽涉跨境、交通等因素,因此價格會與近期大熱的「直升機團」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