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娛樂集團(下稱「銀娛」)致力推動大眾體育,多年來積極支持不同的體壇盛事及體育活動。
被評定為不動產的青洲山,因擁有極具歷史價值的遺跡、古老樹木及獨特昆蟲品種等資源,其環境問題長期備受社會關注。 然而由於缺乏保育,青洲山部分文物已殘破不堪,修道院被長期霸佔,山腳附近更成為廢車場,環境令人堪憂。去年文化局要求業權人對山體進行恢復,並改善青洲山惡劣環境。時隔一年,業權人代表昨(25)日公布最新修復情況稱,已應文化局要求,上(7)月開始對山上共十處的軍事建築物展開維修,預計下(9)月能完工。 青洲山業權人匯新發展公司代表符偉傑昨(25)日邀請傳媒到青洲山觀察最新環境,他受訪時指出,文化局去年要求該公司啟動維修工程,但受到疫情影響,工程一度停頓,之後公司在一個半月前開始重新施工,如工程順利的話,預計可於下(9)月完成。 古樹保育須專業團體跟進 符偉傑表示,是次主要就受損明顯的軍事建築遺跡進行維修,包括日久失修的碉堡,並會按照文化局指引令有關建築回復原狀,而維修工程費用由該公司負責,符偉傑稱,金額不便透露。被問及長期遭霸佔的修道院情況如何,符偉傑透露,如今修道院仍然被霸佔,故此次維修工作沒有將其涵蓋在內。 符偉傑又稱,青洲山在經歷颱風及暴雨沖刷後,曾出現山泥流失及鬆散情況,更曾有毒蛇出沒,早前已得到市政署協助到山上捉蛇,故需要十分注意施工安全。他又強調,青洲山上的古樹維護需政府制定專門保育計劃,並由專業保育機構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維護,其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無法擁有專業技術以及人力物力去完成古樹保育。 高層建築破壞山上景觀 長期關注青洲山保育問題的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是次業權人響應文化局要求主動維修山上軍事建築物,可見已是釋出誠意及踏出第一步。她透露,業權人早年為清走廢車場雜物垃圾,已出資幾萬元。她續稱,現時青洲山四周不少高層建築物已嚴重破壞景觀,影響山體的保育工作,政府應限制山腳及附近新建項目的高度。她建議政府可思考透過公平公正的土地置換辦法,與業權人協商換地,以便對青洲山腳進行全面整治,不僅能更好地保護青洲山,也能為居民創設更好的居住環境。 坊會冀政府打造教育基地 陳鳳又稱,青洲山文化底蘊深厚,山腳下的水泥廠舊址是中國史上第一間水泥廠;山上亦曾是軍事重地,足見地理位置重要性。加上現時青洲山鄰近青茂口岸,並且接近拱北口岸及關閘口岸,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故她本人及區內不少居民都希望政府將來可以正式接管青洲山。陳鳳認為,政府除可為山體及內部設施提供法律保護外,更能快速修復修道院及活化山上文物遺跡,建議未來將青洲山打造成為教育基地,讓市民和年輕一代認識了解青洲山的文化歷史。 去年啟動強制保養工程程序 文化局於去年8月按《文化遺產保護法》第39條對青洲山啟動強制保養工程的程序,業權人其後就青洲山修道院被霸佔、破壞、偷電等情況提出訴願,文化局就事件提交資料予司警,個案隨後交至檢察院跟進,當時大部分在修道院內居住的人士已遷出。 今年2月,修道院再次發現有近20名外僱入住,其後警方調查證實入住人士為該建築物管理機構的員工。當時文化局實地巡查後發現環境惡劣,並堆放大量雜物及垃圾,存在衛生及消防安全隱患,要求業權人盡快改善情況。
為改善通關環境和旅客出入境步行舒適度、安全性,珠海拱北口岸現正加緊開展風雨廊重建工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拱北海關及珠海邊檢總站特邀監督員劉藝良昨(25)日稱,正爭取在本年年底前或明年年初完成,並會先完成由拱北口岸至澳門關閘的工程部分,其後明年則開展由關閘至拱北的部分,但工期的開展仍需視乎疫情變化而決定。 劉藝良昨(25)日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稱,這段時間珠海恢復赴澳旅遊簽註,廣州出入境管理部門亦於今(26)日起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赴澳旅遊簽註,相信來澳旅客將會逐步增加,但增速應不會很快。他解釋稱,雖恢復赴澳旅遊簽註對澳門旅遊業有經濟幫助及有助本澳經濟蘇,但同時亦要保障居民和旅客的健康,並以此為首要目標,故此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有必要保持一定的通關防疫措施,在一系列的通關防疫措施下,來澳旅客增速難以急劇上升。 劉藝良亦提到,在市民使用健康碼過關初期見到有不少市民都不太習慣,惟經兩地政府加強溝通及協調,特區政府亦有持續呼籲居民要提前「換碼」後,現時居民都已熟悉相關流程,認為兩地政府在相關工作都做得不錯。目前仍需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現階段不能放鬆粵澳兩地核酸檢測或健康碼互認。 上周六發生小型意外另外,雨廊重建工程在上周六(22日)發生一宗小型意外,一個離地約一層樓高的鐵架有部分坍塌,垂落地面,坍塌部分另一頭還與其餘鐵架相連,事件亦導致當日通關者一度受阻。劉藝良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事件並沒有造成安全相關問題,當日有關部門經連夜展開清理,並對通道重新加固處理,同時派員仔細檢查及排除安全隱患,並於翌(23)日上午陸續恢復拱北口岸出境大廳和通道先前的運作。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及「世界地球日」50周年慶典,文化局轄下澳門樂團將與美高梅攜手合作,於本周末(29及30日)下午2時30分於美獅美高梅視博廣場呈獻《世界地球日50周年呈獻——地球之日》音樂會,演奏貝多芬著名作品第六交響曲《田園》,免費入場,歡迎樂迷到場參與。 文化局稱,音樂會將古典音樂融入結合創新科技與自然的現代建築,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交響樂體驗,期望藉著古典旋律讓觀眾在城市中感受自然之美,思考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聯繫,反思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美獅美高梅屆時安排「地球之日X自然之藝」導賞團、「苔玉植物工作坊」及「交響樂下午茶」等周邊活動,詳情可參閱美獅美高梅網頁「www.mgm.mo/zh-hant/cotai」或於辦公時間致電美獅美高梅88023833。 澳門樂團自7月重返音樂廳後,積極復蘇各類古典音樂演出,並於7至8月暑假期間推出「盛夏四部曲」系列音樂會,承接盛夏精彩,澳門樂團將舉行「9月之約」系列音樂會,以精彩的演出迎接2020-21新樂季的來臨,詳情可留意澳門樂團官方微信「MacaoOrchestra」及網頁www.icm.gov.mo/om獲取最新動態消息。
正在文化局轄下澳門檔案館舉行的「澳門水域的海盜(1854-1935)」展覽,展期至明年1月31日。為配合展覽,澳門檔案館將於9月5日(星期六)下午3時,舉辦「澳門近代海盜與經濟轉型」專題講座,另設有周末導賞活動讓公眾了解是次的展覽內容,歡迎市民參與。 專題講座由廣州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擔任主講嘉賓,探討澳門近代海盜與經濟轉型。華南水域的海盜一直以來均是澳門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19世紀,華南水域的海盜活動嚴重地影響了葡萄牙人海上貿易,加上40年代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促使澳門經濟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轉型,即由澳門海上貿易向特種行業為主體的服務業轉型。從此之後,澳門經濟中以賭博業為主體的經濟模式逐漸形成,而澳門的海上貿易也隨之逐步轉型。 特設導賞活動每場40分鐘「澳門水域的海盜(1854-1935)」展覽從澳門檔案館館藏檔案中挑選100多件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海盜活動有關的檔案文獻、歷史地圖及照片,展示檔案的樣性及相關主題的廣泛性,並增進大眾認識有關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初期澳門水域的海盜活動及其對澳門的多重意涵。為讓公眾更進一步了解展覽的內容,於展覽期間逢星期六、日中午12時及下午4時,在展覽現場特設導賞活動,每場導賞約40分鐘。 入場人士須佩戴口罩講座及導賞活動將以粵語在塔石廣場澳門檔案館進行,不設翻譯,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與。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並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講座將安排間隔入座,座位有限,歡迎有興趣人士提前報名參加,額滿即止,查詢及報名,請於辦公時間致電28592919或電郵至「readingroom.ah@icm.gov.mo」。
司警根據國際刑警通報,偵破一宗散播或轉發未成年人性愛色情影片案,拘捕11名在本澳任職保安尼泊爾籍男子,年齡介乎24至36歲,分別在四間保安公司任職,昨(25)日被控以「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罪,移送檢察院偵辦。司警再次呼籲,切勿瀏覽、散播或轉發未成年人色情物品,否則會構成刑事罪行。 司警昨(25)日舉行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案情。司警發言人稱,司警於本月初接獲國際刑警通報,懷疑有人在今年5月至7月期間,在本澳透過通訊軟件向他人散播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影片。司警經調查,發現多宗通報的影片內容相同,有關影片內容涉及一名未成年外籍少女與一名男子發生性行為,片長約2分29秒。由於涉及未成年人的色情物品或對兒童性侵犯的犯罪行為,司警立即展開偵查,經分析及排查後,鎖定多名作案人身份,前(24)日上午,司警前往本澳四間保安公司,分別將11名涉案尼泊爾籍男保安以及他們的電子設備帶走調查。 七人認罪四人否認犯案11名尼泊爾同鄉中,其中七人承認曾發放涉案影片,並供稱影片來源是透過海外同鄉轉發或從不知名網站下載,接收後亦曾將影片發送給其他同事及同鄉,並透過通訊軟件「Facebook」與同鄉互相傳送,但否認從中收取利益;另外四人則否認犯案。司警指,有關影片已被相關通訊軟件攔截及自動屏蔽,而根據涉案影片的內容環境及人物顯示,相信影片是於澳門以外地區拍攝。司警稱將繼續追查其他曾轉發涉案影片的人士身份。
環保局於今年1月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截至7月共回收到45,000多件廢舊電子電器產品,部分經過修復後捐贈慈善機構,其他則拆解回收,作再生及資源化處理。環保局指出,計劃成效超出預期,認為市民對回收廢舊家電的認知比過去有所提升。 環保局自2017年推出「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後,今年1月在此基礎上再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增加回收家居廢舊電子及電器,包括雪櫃、冷氣機、洗衣機、電視機、小型家電、電腦及通訊設備等。 環保局昨(25)日邀請傳媒參觀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處理場,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受訪表示,截至今年7月共回收廢舊電子及電器設備逾4.5萬件,其中大型家電(如洗衣機、電視機、雪櫃等)共有多件,小型家電則有6,000多件,其他電訊設備大約有多件。經過修復並確認可捐贈慈善機構的電子電器,大、小家電分別為十件。 計劃成效超出預期 陳國浩認為,市民在處理廢舊電子電器方面的認知比過去增長不少,上述回收到的大型家電之中,不少是市民以預約形式讓局方上門回收,他稱,今次計劃在短短七個月內就有如此成效,超出局方預期。 現時計劃回收處理範圍已涵蓋一般家庭電器產品,當局目前亦有足夠人手進行回收,局方會繼續審視計劃情況,適時增加人手。至於今年特區政府縮減財政開支,陳國浩表示不會影響回收計劃。 回收物料分銷香港或送往外國 據承判商科域國際有限公司及環保局代表昨日介紹,透過計劃回收的電子及電器,會篩選當中較新的型號,先進行檢查確認零件能否重用,並進行24小時測試,倘符合環保局捐贈要求,經過修復後會捐贈慈善機構。 至於不適合作捐贈的電子及電器,公司會進行紀錄、稱重、拆解、破碎、分選等預處理。當中可回收的物料,例如鐵、有色金屬(銅、鋁等)和塑膠可透過本地銷售到香港;電路板和電池方面則可以透過《巴塞爾公約》運往日本或韓國作後續的再生及資源化處理。在各類回收電子電器產品之中,冷氣機內含有許多散熱用的銅,因此其回收價值相對較高。 廢舊電池每月收近兩噸 在電池回收方面,現時每月所回收的廢舊電池數目逐步增加,由最初的800公斤增加至接近兩噸。現時回收到廢舊電池數目合共約10多噸,當達到20噸時,科域公司就會按《巴塞爾公約》作轉移,首先經過本澳環保局和消防局,以及香港有關部門審批後運送到香港,再等待日本或韓國有關部門審批後,由香港貨船運往日韓。科域公司上一次進行轉移是2018年12月底。
雖然珠海恢復澳門旅遊簽註已兩周,廣東省亦於今日恢復,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亦於9月23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萬眾期待自由行恢復可以重振澳門經濟,但要回復以往興旺情景,尚需一段時間,會否令失業率緩和言之尚早,政府推出屬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的「帶津培訓」計劃,擴大對本澳居民、本地僱員及僱主的援助,在目前就仍存在困難時刻,積極參與「帶津培訓」計劃可自我增值,為未來經濟復蘇重投職場提升競爭力。 疫情之下大企業及中小企同樣面對經營困境,企業顧及員工飯碗雖未大幅裁員,但僱員因被放無薪假收入大減,政府應對這些僱員作出針對性支援,推出「帶津培訓」計劃,助其渡過困境。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的「帶津培訓」計劃,擴大對本澳居民、本地僱員及僱主的援助,為失業人士、應屆高等院校畢業生、在職人士及自由職業者推出「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在提升職業能力之餘,藉著津貼紓緩經濟壓力。 首期「帶津培訓」計劃,市民參與欠積極,2,000個名額未足額,根據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廳數據,首期「帶津培訓」計劃全部課程在3月至8月底舉行,提供2,000名額,個班,報名共有4,800多人次,但最終只有1,700多人參加,已有1400多人次完成課程,其中有486人已成功轉介,426人處理了津貼發放程式,成功轉介率約6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達八個月,嚴重影響本澳經濟發展,商業運作一度幾乎陷於停頓,失業率攀升,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第二期(4月至8月)就業調查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5%,均較上一期(3月至5月)上升0.1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10100人,就業不足率增加0.8個點至3.4%,人數增加3,300人至13900人。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就業市場影響持續,在勞工局登記求職約7,500人,當中約3,000人是六個月非自願性失業,即或因疫情影響沒有工作。 「帶津培訓」計劃是通過「以工代賑」形式,開展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協助受疫情影響本地從業員提升職業技能,提升競爭力,為未來經濟復蘇重投職場打下基礎。同時結合學員的就業意願,進行就業轉介,協助投入相關職位,達致培訓及就業之間銜接。
如同網上「 裸聊勒索 」案一樣,利用網上社交平台藉詞提供優惠匯率兌 換貨幣行騙案近日頻發,司警近日接連收到在網上兌換貨幣被騙案報 告,最新一宗是一名 20 歲女留學生,誤信留學生聊天群組內一賬戶可 提供優惠匯率兌換貨幣,最終被騙去人民幣 10,200 元。司警接報進行調 查,暫未有人被捕。 案情指,20 歲的女事主四年前加入一個外國留學生聊天群組,當時 已知悉群組內一名不知名用戶能以優惠匯率兌換外幣,事主曾主動聯絡對方,雙方同意以 8,600 元人民幣兌換一千英鎊,並透過網上支付成功 交易。 今年 7 月 2 日,事主再聯絡對方兌換英鎊,以同樣方式將 8,600 元人 民幣轉入對方戶口,對方稱要等到 21 日方有英鎊到賬。7 月 15 日,對方 又表示急需人民幣,於是將 200 美元轉給事主,要求事主匯款 1,600 元 人民幣,事主不虞有詐,答應對方要求。但在本月 3 日,事主發現 200 美元被對方申請退回,但事主卻已匯出 1,600 元人民幣。 事主其後欲聯絡該用戶了解情況,發現聊天群內有多人表示欲兌換 貨幣,但匯款後收不到錢,懷疑受騙,於是報警。司警不排除有更多受 害者。 司法警察局在接獲多名巿民報案,指透過網絡社交平台兌換人民 幣,結果被騙取款項後,早前發出呼籲,提醒市民須加強防騙警惕。 事主被騙過程大同小異,於網絡社交平台發現貼文,聲稱可以兌換人民 幣,並提供內地匯款服務;事主根據貼文上二維碼成功添加發貼人為好 友,並與對方商討以優惠價兌換人民幣;事主收到對方發來的銀行賬戶 號碼後,透過網上銀行將款項匯入對方賬戶,及後收到人民幣款項;事 主見成功兌換貨幣,便再次與對方兌換更大額款項;結果對方收款後, 立即將事主帳號「 拉黑 」;事主未能收到款項,察覺被騙,馬上向警方 舉報。 司警局提醒市民須加強防騙警惕,如遇到類似情況,切勿輕信,更 不要應陌生人的要求轉賬或匯款,以免被騙。
由新青協、勞工局及學聯主辦的「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將於本周末(29至30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假澳門科技大學R座綜合教學大樓舉行。博覽會參展企業及機構逾60間,合共提供超過3,000個職位空缺,現場亦提供就業指導服務,以及多場就業講座。 主辦方昨(25)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勞工事務局就業廳代廳長黄少君、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會長劉佐春、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阮舒淇出席介紹本屆就業博覽會。黃少君表示,今屆博覽會主題是「疫境前行,職就未來」,期望在疫情下能為青年提供不同的就業支援,協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工作職位或發展方向,企業亦能成功物色到合適人才。 逾3,000空缺平均起薪14,600元 今次參展企業及機構逾60間,涵蓋金融、資訊科技、休閒娛樂、設施、工程、銷售、酒店及餐飲等15個行業領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就業博覽合共提供超過3,000個職位空缺,相比往屆下跌約1,000個,平均起薪點則為澳門幣元。 活動亦請來內地企業參展,包括阿里雲、淘寶網、字節跳動、騰訊等,以及九間大灣區企業,讓青年深入了解內地就業機會。現場亦將提供就業指導服務、職業技能展示及體驗區,以及多場就業講座,幫助青年人檢視自身的知識及技能,做好應徵及面試準備,有助他們更好地規劃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