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務局昨(25)日宣布,巴士班次由今(26)日起恢復至7月份時的水平,即每日增加約200個班次,以配合新學年於9月1日開學及公眾出行需要,並於9月1日起適當增加各路線班次,並同步恢復10X路線運作。交通局並強調,會持續與兩巴合作,留意本澳各區巴士路線及站點的運作情況,適時調節,回應公眾出行所需。 交通事務局於本(8)月1日起調整巴士路線班次,較7月份每日減少約200班次。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在本月2日的記者會上稱,調整巴士班次後,多條路線晚間候車時間由原本數分鐘到十多分鐘,改為半個小時,而平日尖峰時段候車時間則要增加兩分鐘至九分鐘不等,巴士公司每日提供8,500班次,調整減少約200班次,預計可節省約200萬元。他稱,因疫情關係,現時巴士搭乘人次由往年的每日64萬人次下降至每日平均不到40萬人次。 班次每日約8,500 隨著新學年即將開學,交通事務局今日起將巴士班次恢復至7月份時的水平,每日提供約個班次,以回應新學年開學後公眾出行需要。為應對新學年開學公交需要,交通事務局、治安警察局、教育暨青年局及兩間巴士公司早前召開工作會議,商討新學年開學的交通及巴士服務安排。各方將透過加派人員疏導、增加巴士班次等,盡力保障市民出行便利,同時,呼籲廣大市民屆時提早出門,以熟習路面情況。 為配合新學年開學,交通事務局除協調巴士公司增加班次外,巴士公司亦會調整相關營運計劃,包括在繁忙時間抽調巴士行駛特別班次、定點疏導大客量站點的乘客、在站點加派輔助人員及流動稽查人員、取消人員休假等,治安警察局則會加派警員在各校區指揮交通。 開學首周道路交通料繁忙 據教育暨青年局資料,在9月1日開學的學校逾60%、9月2日約15%,其餘在9月3日或以後開學,大部分學校已配合行政當局的呼籲,於開學日不同教育階段採取分時段或分日期開學,預計開學首周道路交通仍會較為繁忙,為免造成擠塞及不便,教青局呼籲家長留意行政當局就道路交通和公交安排的公布,以及出門前密切留意天氣消息,預留充足時間提早出門。
行政公職局與郵電局昨(25)日在科學館演講廳舉行特區政府電子政務座談會,就配合《電子政務》法律於9月27日生效,推進公共部門數據治理及共享,加快公共服務電子化等工作,與300多名公共部門代表進行交流。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座談會上表示,公共部門在過去一段時間持續推動電子政務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隨著《電子政務》法律法規的生效,標示著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特區政府具備條件打破以往法規及技術上的障礙,明確公共部門的分工及合作,加快推動電子政務。 張永春表示,行政長官賀一誠多次強調必須加強公共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打破「訊息孤島」。 推動落實電子政務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需要各個公共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在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也可減輕公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此外,行政公職局日前舉行公文卷宗交流會,就行政公職局以雲端技術開發的公文及卷宗管理系統,和逾百名公共部門的系統操作人員進行交流,分享實務操作經驗。
珠澳兩地通關措施陸續恢復正常,特區政府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24)日宣布,自明(26)日上午6時起,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港珠澳大橋口岸及關閘口岸開放粵澳兩地牌車輛通行,毋須再通過網上預約登記系統進行預約。不過,由於關閘口岸容量有限,為控制關閘車流,將採單雙號限行措施,當局呼籲市民盡量使用橫琴新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通行。 為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復內地與澳門人員正常往來,經澳門與珠海兩地政府溝通協商,決定自26日起恢復兩地牌車正常通關,不過關閘口岸就需要按照內地車牌尾號進行單雙號限行措施,橫琴新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則可正常通行。此外,粵澳兩地牌車輛司機及隨車人員入境珠海後,應嚴格落實防疫主體責任,嚴格遵守健康管理服務有關規定。 通關將花費更長時間 澳門海關口岸監察廳代廳長殷鎮玄昨日在應變協調中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於需要遵守防疫措施,通關將需要更多時間,請市民耐心等候,尤其關閘口岸容量有限,呼籲駕駛者應盡量使用港珠澳大橋口岸或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出入境。當關閘口岸的離境車道區域車流過多,現場警員及關員將進行截流及分流,通關的駕駛者應充分配合,維持關閘口岸通關及周邊交通秩序良好,確保通關車輛安全有序。 他呼籲,合資格但尚未辦理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通關加註的2,500多輛兩地牌車車主應盡快前往有關部門辦理加註,以便有更多出入境口岸選擇,便利出行。 車上人員須嚴格遵守兩地防疫措施 他又提醒所有兩地牌車輛駕駛者,於口岸車道離境時必須攜帶車輛邊境通行證(俗稱白卡),車上所有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兩地政府的防疫措施規定,並須已取得規定期限內之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以及做好「澳門健康碼」及「粵康碼通關憑證」的轉換和出示有關的手機截圖。 此外,通關人士亦應留意電視、電台、手機即時新聞推送及使用治安警察局的「出入境事務站實時資訊平台」,以掌握各口岸的實時情況,避開出入境高峰,選擇人流車流較少的時間及口岸通關,以保障通關行程暢順。 粵澳兩地牌車輛自上月24日起陸續恢復通行,首階段開放每日700個兩地牌非公務車輛通關,入境珠海後14日內限於大灣區九市內行駛,車主需於衛生局「粵澳兩地牌私家車通關預約系統」進行預約登記,由澳門特區政府審核、珠海市政府確認後納入名單管理方可通關。有關系統開放首日,僅僅20分鐘700個名額即告額滿。鑑於需求強烈,兩地政府又於本月4日上午6時起將每日名額增至個,入境後可行駛範圍亦擴大至廣東省全境。至昨日正式宣布全面放寬,毋須再上網登記。
兩地牌車自明日上午6時起,經珠澳口岸通關不再需要進行預約登記,不過,為控制關閘及拱北一帶車流,關閘口岸實施車輛單雙號限行分流措施。按內地車牌號最後一為阿拉伯數字(尾數為字母的,按字母前最後一位數字),實行單號單日行駛、雙號雙日行駛的措施,粵澳兩地牌大型車輛則不能由關閘口岸出入境。
為鼓勵超市業界推行減廢回收,實踐環境管理,從而推動市民養成綠色消費習慣,環境保護局首次推出「環保超市」嘉許計劃,共有13間超市83間店舖參與,經過評定,新苗超級市場(下環街嘉興樓店)奪得金獎,另有11間及49間店舖分別獲得銀獎及銅獎,活動頒獎禮擬於下(9)月舉行。 2019「環保超市」嘉許計劃設有金獎、銀獎、銅獎及參與獎,有效期兩年。超市須在過去一年推動「減廢」、「減塑」及「回收」等環保措施,其後主辦及支持單位定期派員探訪超市進行交流,並按照超市的環保工作推行情況作出評審,最後評選店鋪獲得的獎項。 環保局稱,超市業界持續推動減少包膠、廢紙回收、環境管理等工作,並參與環保局舉辦的電池回收、利是封及月餅盒回收等環保活動,逐步推行環保文化。有關是次計劃的得獎名單可瀏覽環境保護局網頁(http://www.dspa.gov.mo) 。 當局派員了解超市業界環保工作,逐步推行環保文化。(環境保護局提供圖片)
統計暨普查局昨(24)日公布第二季零售銷售資料,受 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按年下跌 61.3% 至 69.2 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銷貨量指數亦下降 61.5%。其中鐘錶珠寶、皮具及成人服裝按年跌幅均超過 70%,但超級市場銷貨額則按年上升 13.7%。 數據顯示,與2019年同季相較,主要零售 行業中鐘錶珠寶銷貨額下跌87.3%、皮具 下跌72.8%、百貨和成人服裝分別跌71.7%和 71.2%。超級市場則錄得 13.7% 的按年升幅。同 時,受惠於有大型零售場所在第二季開業,家具 及照明用品銷售額上升 91.3%。 上半年零售銷售額 180.8 億元銷貨量方面,鐘錶珠寶(-89.0%)、皮具 -72.2%)、百貨(-70.2%)和成人服裝(-67.3%) 的銷貨量指數均錄得同比跌幅,超級市場則錄得12.7%升幅。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為180.8億 元,同比下降 52.8%;銷貨量指數亦下跌 52.7%。 銷售額較首季減少 38%與首季修訂後的零售業銷售額(111.6億 元)比較,第二季銷售額減少 38%,當中鐘錶珠 寶、皮具和成人服裝分別下跌74.1%、52.9% 及52.3%。銷貨量指數按季減少39.0%,鐘錶 珠寶、皮具和成人服裝的銷貨量指數分別減 少76.2%、53.4%及51.7%, 車 用 燃 料 則 上 升 6.6%。 逾五成商戶料第三季更差綜合零售商戶意見,有72.1%商戶預計 今年第三季貨物銷售量將比去年同季減少, 20.2%認為銷售量同比相若,預期增加的佔 7.7%。 與此同時,有 76.7% 商戶預測第三季銷售價格將維持在去年同期水平,認為價格會下跌的佔,而預計上升的佔 4.8%。與第二季比較,約 51.6% 商戶預計第三季經營情況轉弱,而認為預期經營情況保持穩定(28%)或理想(20.4%)的共佔 48.4%。
為協助自由職業者應對疫情衝擊,緩解財務壓力,「自由職業者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今(25)日起接受申請。合資格的自由職業者,可就一筆由澳門銀行批出、並非用於購買不動產或金融投資產品的貸款,申請上限為四個百分點的利息補貼,補貼年期為兩年。行政法規訂定,未有拖欠特區政府債務的澳門居民,於今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向澳門銀行申請並獲批的貸款,且貸款非用於購買不動產或金融投資產品,可透過貸與銀行向澳門金融管理局申請利息補貼。申請者必須於申請時,為已登記職業稅第二組納稅人,或持有交通事務局所發出的士駕駛員證且經核實從事的士客運業務,但的士車主除外;申請者只可就一筆貸款申請利息補貼,可獲利息補貼的貸款金額上限為十萬澳門元,補貼期由貸款動用日或授信額度起計最長兩年,利息補貼率上限為四個百分點,補貼金額不可超過申請者實際支付的利息金額,每宗最高補貼8,000澳門元。 獲許可的補貼款項,將由澳門基金會透過貸與銀行直接存入受益人的賬戶。初步預計合資格的申請人士約有15,000人。
為期15天的2021人口普查試查資料收集工作已於22日順利完成。統計暨普查局於黑沙環馬路及慕拉士大馬路附近指定範圍內約9,000多個住宅及工商業用途單位進行資料收集。調查的整體回應率達94.9%,其中,有21.8%的住戶透過網上系統填報資料,試查的整體運作情況理想。 統計暨普查局昨日表示,透過試查的經驗將有助檢視人口普查整個工作流程及問卷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對完善2021人口普查十分重要。為答謝住戶的合作和支持,凡於8月8日至17日期間完成填報網上問卷的住戶即自動進入「網上填報愈早愈著數」抽獎,得獎名額共80個。此外,所有在調查期間(8月8日至22日)完成問卷的住戶將自動進入「合作住戶大抽獎」,贏取豐富獎品,得獎名單將於9月30日後公布。 統計暨普查局表示,明年將進行的2021人口普查是本澳最大型的統計項目,調查範圍涵蓋全澳單位,統計暨普查局藉此呼籲市民繼續支持2021人口普查資料收集工作。
澳門特區《公報》昨(24)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行政法規草案,將於下(9)月15日生效,由警察總局負責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防政策,為確保 公眾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資訊權利,以有效採取預防及自我保護措施,設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系統,預警按突發公共事件狀態分級。 於下月15日,《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與《民防法律制度》法律同日生效。現行民防規劃在行政法規生效後一年內配合適用的法例。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上周五 (21日)的行政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行政法規引入突發公共事件風險的預警制度,建立與突發公共事件狀態相對應的五級預警體系,明確評估民防風險和發布預警的主體責任,訂定預警的發布及後續程序,以便政府與公眾因應不同的預警級別作出應對。 不同管理環節訂明主體責任 張永春稱,行政法規規範編制民防規劃,對政府制定民防規劃,舉辦防災和應對事故的演習等作出規範,強化政府在民防活動中的角色和責任,檢視各協作單位的行動和協調能力;訂立志願協防管理,就志願者的申請、評估、培訓、認可、登記、保障,以及志願協防的組織和管理等作了基本規定,並就不同管理環節具體訂明責任主體,確保志願協防制度依法地有序建立。同時,行政法規亦訂定志願者保險的受保範圍、保額等具體內容,保障志願者有效提供服務;恆常開展公民教育,明確訂定政府須長期開展民防安全教育工作,以不斷提升居民和社會的危機意識和自救意識,共同積極地預防和應對災害。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調查本澳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狀況後發現,過去一年僅38%受訪者曾參與職業培訓,未有參加任何職業培訓課程僱員大部分因為無時間,其次是公司沒有提供培訓,近期因應疫情,部分服務性行業或要集中精力應對防疫,員增加了不少工作壓力,因而更減少培訓意欲。工會認為要吸引僱員參加職業培訓極需要公司配合,建議政府引導企業訂立僱員參與職業培訓的機制,鼓勵帶薪培訓,為僱員參與職業培訓提供充足時間和保障。 服務業總工會昨(24)日上午在工聯驛站三樓禮堂舉行調查報告發布會,調查於今年4月透過各工會向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和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回收到1,00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包括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及飲食業,近60%為25至44歲青年人。調查結果顯示,62%受訪者過去一年沒有參加過任何職業培訓課程,當中超過50%表示因為沒有時間;逾30%指工作單位沒有提供培訓。調查又發現,74%受訪者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生活感到壓力偏大。 為保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調查又發現,近54%受訪者未來一年不準備參加職業培訓課程,表示會計劃參與的佔46%。工會指有關數字較去年實際參與職培課程的受訪者人數(38%)上升近一倍,認為受訪者未來一年對參與職訓的意欲有上升。另外,疫情亦影響僱員參與意欲,僱員在壓力下只求保住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事宜。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理事長鄺子豐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實施至今已16年未曾作出檢討,對於提升職業培訓參與率有著較大影響,期望當局適時檢討。同時建議政府因應職業培訓需求,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統籌規劃,指引職業培訓課程可持續發展方向;逐步實施在職帶薪培訓;鼓勵行業認證,逐步推行社會認受性較高的職業資格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