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於昨晚11時30改掛八號風球,預料將維持至今日上午,發出九號風球可能性中等至較高。 強烈熱帶風暴「海高斯」今(19)日清晨在本澳東南約100公里內掠過,其中心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92公里,大致趨向珠海至茂名一帶。今日剛為農曆初一,正值天文大潮,澳門氣象局在昨晚8時30分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預測今早5時至中午12時低窪地區會出現嚴重水浸,水浸高度介乎1至1.5米之間。民防中心昨晚8時30分已啟動撤離計劃。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澳門於前(17)日發出一號風球,直至昨(18)日下午3時30分改掛三號風球,因應風勢持續增強,於晚上11時30宣布改掛八號風球。氣象局續指,本澳昨晚至今日早上風力顯著增強,吹七至九級偏東風及有陣風,且有頻密的大驟雨及雷暴。 昨晚啟動撤離計劃料涉2,800人 民防行動中心昨(18)日就氣象局發出風暴潮警告舉行新聞發布會。警察總局局長、民防架構聯合行動指揮官梁文昌表示,昨晚8時30分已按橙色風暴潮標準啟動撤離計劃,而該計劃屬呼籲性,而不是強制性。梁文昌預料涉及2,800人和個商戶,他又呼籲大眾留意官方媒體消息和颱風動向。同時因應風勢增強,以及驟雨及雷暴來襲,警方已派員到低窪地區呼籲居民離開。 設四站點接載居民往避險中心 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鄺偉卓表示,已協調巴士公司安排車輛,在四個站點接載有需要人士前往避險中心,包括下環街市、營地街市、沙梨頭衛市青洲避風中心。另外,20個低窪地區停車場於在9時30分關閉,而所有路邊夜間停車位亦即時開放給有需要車輛停泊。 八號風球後一小時巴士停駛 鄺偉卓續指,本澳發出八號風球前20分鐘,所有巴士路線會陸續發出尾班車,發出風球後一小時所有巴士路線會停駛。昨日開通前往橫琴新口岸和蓮花大橋的701X路線,亦會因應蓮花大橋封閉而停駛;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方面,平日尾班車約晚上8時許開出。至於跨海大橋將於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後1.5小時內封閉,而西灣大橋下層車道會在一小時內開放。 發布會上,出席的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表示,17間避險中心昨晚8時30分投入運作,社工局已安排130名工作人員當值,正積極安排避險中心各項物資、設備運送,管理平台準備就緒。 商戶:預咗會浸 希望損失少啲 氣象局預測今早5時至中午12時低窪地區會出現嚴重水浸,水浸高度介乎1至1.5米之間。昨午時分本報記者到內港一帶觀察,發現仍有不少的商戶自身沒有安裝防水閘。有商戶坦言,即使安裝防水閘亦不一定對商戶有用,事關「倒灌」問題持續,海水及污水依然會在室內的沙井湧出,他失望地表示,現時唯一解決方法,只能將貨品抬高,以減少經濟上的損失,他笑言:「預咗會浸,但只希望損失少啲啦」。 另有部分商戶於昨日中午時分,已陸續開始裝設防水閘以及把部分貨品抬高,亦有市民用繩索將路邊的垃圾桶與欄杆綁緊,以防水浸時被沖走。有裝設防水閘的商戶擔心水浸而造成經濟損失,故在昨午預先裝設防水閘,且將商品放在高位,而在凌晨時分亦會有員工駐守店內,以防有突發事件。他又指是次颱風似乎來勢較慢,認為有更多時間做好準備。
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考慮到颱風期間的行車安全,昨(18)日發出新聞稿,就颱風期間輕軌系統服務作出安排。當氣象局發出一號或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輕軌系統將會維持正常服務;若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發出時,輕軌服務將會暫停,並關閉車站。尾班車將會在八號風球懸掛前半小時,分別由「氹仔碼頭站」和「海洋站」開出。 籲公眾留意最新發布信息 八號颱風信號過後,氣象局改掛三號或更低風球時,輕軌公司將會檢視沿線通行狀況,並移除可能出現的障礙物後,列車服務會陸續恢復正常。一般情況下,列車服務將會在改掛三號風球後半小時重開。輕軌公司補充,該公司將分別透過網站發布最新的相關信息,敬請公眾留意。 曾就颱風進行演練 達預期效果 輕軌公司與運營團隊於本月初就上述颱風安排進行演練,模擬運營團隊因應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而暫停輕軌服務和後續跟進工作,以及於改掛三號或以下風球後排查路軌情況及再度發出列車,以熟習颱風信號轉換期間的具體操作及各項信息發布安排,期間演練過程順利,並已達到預期效果。
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所有受資助托兒所今年1月29日起暫停服務,並呼籲私人托兒所跟隨暫停服務。社工局局長韓衛昨(17)日透露,局方較早前已經與托兒所召開會議,新學年下(9)月開課時,「確定了基本有條件復托」,但仍要參考應變協調中心及衛生局意見,亦要視乎教青局整體開學情況。局方會參考教青局開學時間作一定安排,相信會採用保險做法即以循序漸進方式,逐漸增加復托名額,避免「一窩蜂」投入服務。 今年1月28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由1月29日起本澳所有受資助托兒所暫停服務,恢復時間有待通知同時呼籲私人托兒所暫停托兒服務。歐陽瑜指,明白不少雙職家庭需要托兒服務,但經考慮幼兒的人身安全後,決定暫停受資助托兒所服務。 本澳有不少雙職家庭需要托兒服務,社會工作局了解到有部分家長於疫情期間,在照顧幼兒上有一定困難,有見及此,當局與部分托兒所商討推出「友善措施」。受社工局資助托兒所自6月22日起陸續推出友善托兒服務,以減輕疫情期間家長照顧幼兒壓力,推出「友善措施」為原先在托幼兒提供基本日常照顧等友善服務,但過程不設培育及互動性活動。 復托具體方案已準備好社工局局長韓衛昨(17)日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關於復托安排,除政府意願和疫情考慮外,還要視乎托兒所特殊措施執行情況和家長意願,他稱,友善服務托額足夠,但有家長以安全作考慮有一定比例的學兒未返回澳門。 他透露,局方較早前已經與托兒所召開會議,「確定了基本有條件復托」,但仍要參考應變協調中心及衛生局意見,亦要視乎教青局整9體開學情況,局方會參考教青局開學時間作一定安排,相信會採用保險做法即以循序漸進方式,逐漸增加復托名額,避免「一窩蜂」投入服務。 此外,韓衛還透露,具體方案已經準備好,待各學校具體開學日期,料有一至兩周時間錯開復托時間,避免令交通等方面造成較大壓力。
街總氹仔日昇長者中心昨(17)日開幕,為年滿55歲或以上居民提供便利及優質支援服務,包括開展教育、發展及社交康樂活動,提供膳食服務、護老者支援服務、個案輔導及資源轉介等,以達到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推動社會共同建立互助關懷的社區為目標。社工局局長韓衛出席並主持開幕儀式,他指出,特區政府自2016年開始落實《2016至2025年的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持續增加長者服務範疇的資源投放,透過與民間機構共同合作開展多元化長者服務,以回應長者的各種服務需要。 韓衛相信日昇長者中心投入服務,可以為日昇樓以至鄰近屋苑長者提供服務,同時能藉社區推廣活動,提升長者對特區政府政策和服務的認識,為他們的「原居安老」提供更有利條件。 街總理事長吳小麗致辭時表示,街總率先引進新的護老科技元素,把智慧科技輔具與遊戲相結合並應用於失智症長者的治療當中,讓他們更享受治療過程,同時開展「玩具圖書館」服務,讓長者「寓遊戲於健腦」以預防和延緩失智症。 此外,街總也十分關注長者精神健康,特別是社區仍存在一批隱蔽及缺乏社會支援長者,透過舉辦「關愛社區大行動」,由商戶、義工和學生等組成的發掘社區隱蔽長者大行動,使一些尚未接受社會支援服務的長者及時得到社區的關愛。
針對本澳近期發生多宗墮樓事件,當中一宗涉及社工局屬下院舍,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昨(17)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社工局接獲通報後即與有關院舍溝通,院舍有做必要個案紀錄,強調院友每次申請外出都經過嚴格評估,院舍內並沒有出現不適合出院的情況,但他表示,不適宜透露出院後遇到的特殊情況。韓衛又表示,疫情及多個危機下,市民定必產生更多擔憂,例如與家人相處、生活節奏產生較大變化等,對一般人都會造成一定的生活壓力,他呼籲市民要關心每一個家庭成員。他又指,社會環境與以往幾十年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環境改變是客觀存在,在這個改變下一定會對人的心靈、情緒以及身體產生壓力」。他期望大家要正視,「唔好覺得我無事啊,但有啲嘢係會爆煲嘅」,市民要做好生活安排。若覺得有任何適應不到,希望大家可向社會服務中心尋求協助,相信有專業的協助是具有很大幫助。 另外,受疫情影響市民經濟壓力大增,因此有網民質疑永利棄嬰案與此有關,對於疫情下申請經濟援助有否上升。韓衛回應指,棄嬰個案在本澳屬於低出現率情況,疫情下有部分市民對未來比較擔憂,故向社區中心查詢了解經濟援助申請以查詢資料較多,但符合條件而獲得援助金支援數目與去年相比沒有明顯增幅。他相信只要本澳疫情控制好,經濟及各方面跟上,應對新環境,期望下半年做得更加好。
為完善本澳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加強防範外地廢紙進口及轉運對本澳造成環境風險,經參考鄰近地區對廢紙的管制方向及綜合分析本澳的實際情況,《特區公報》昨日刊登第166/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禁止外地廢紙的進口及轉運,以保障本澳環境質素及回收處理措施的有效運作。有關批示於今(18)日起生效。對此,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昨(17)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澳根本沒有可能入口廢紙,回收業一值是想方設法將廢紙運出去,認為有關措施是象徵大於實際,但對長遠來講也是好事。 何偉添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時本澳所有的廢紙均只是出口,根本沒有可能入口廢紙;因本澳一直沒有大型存放場地,也沒有相關處理企業或生產場地等,所以何來進口廢紙。 本澳廢紙只出不入何偉添指,本澳回收業界一直都是想方設法能讓廢紙運出去賣,因此早前內地收緊了有關洋垃圾的入口,令澳門的廢紙只能賣到一些資源緊絀的地方。他相信現時本澳每年入口廢紙的數量為零,但廢紙出口的數量就有不少。 長遠有利於澳門他續稱,雖然有關批示目前來說是「象徵大於實際」,但亦難免日後會有廢紙欲入口本澳,因此由現時起禁止亦並非壞事,長遠來說此做法也是有利於澳門。另外,因廢紙的入口過程中可能夾雜一些有害生物、細菌等,所以禁止入口對本澳環境衛生來說是好事,並且亦不會增加本澳土地的負擔。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本澳經濟,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扶助中小企業的措施。經濟局全力加快各項扶助中小企業計劃的審批工作,推出兩項臨時性的支援措施,協助中小企取得流動及營運資金,以解燃眉之急。 自2月1日至8月15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以及「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合共接收逾11,000宗申請,當中超過80%個案已獲批,為澳門中小企業注入超過70億元的流動資金(包括18.1億的政府貸款及52.1億的銀行貸款)。臨時放寬申請條件擴大支援範圍為擴大支援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特區政府臨時放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條件,營業滿一年且符合其他資格的中小企業,亦可因應疫情影響而提出申請。自2月1日至8月15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共收到6,464宗申請,已批准5,009宗(約78%),批准貸款金額約為18.1億;其中,769宗獲批申請受惠於臨時放寬措施。 「利息補貼計劃」89%申請已獲批而為增強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特區政府推出臨時性的「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透過提供上限為四厘,貸款上限為200萬元,補貼期最長為三年的利息補貼,讓中小企業取得銀行的抗疫貸款時減免利息負擔。利息補貼計劃自3月17日推出至8月15日,已接收4,598宗申請,批准4,069宗(約89%),獲補貼的銀行貸款金額約52.1億澳門元,涉及的利息補貼約為3.2億澳門元。 「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臨時放寬申請條件的實施期將於9月10日結束;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的申請期亦將於9月17日結束。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可透過經濟局網頁了解計劃細節並及早提出申請。
疫情數個月以來旅客絕跡,本澳經濟大受打擊。經兩地政府積極協商,本月12日起,珠海市率先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本月26日、9月23日廣東省及內地所有地區亦將依次恢復簽註,為本澳經濟帶來曙光。然而,廣東在時隔三個多月後再出現本地確診個案,社會關注會否對自由行安排造成影響。澳門衛生當局昨(17)日回應指出,廣東省已採取了積極和有效的防控措施,若未來疫情沒有太大改變下,自由行措施會繼續實行。在昨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 布會上,有傳媒關注日前廣東汕尾市及深 圳市出現本地確診病例,本澳會否對來自兩地的 旅客或返澳居民實行特殊檢疫措施。傳染病防制 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回應指,當深汕 兩地出現新確診病例時,當地很快已啟動應急機 制,例如深圳在很短的時間中,已對於初發病例 所居住地和工作地方的所有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僅在一日時間中已對八萬多人進行大範圍的核酸 檢測,同時對確診患者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方進行 清潔消毒工作。 而在汕尾方面,對患者居住地的居民和醫護 人員進行大範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追蹤,發現三 例無症狀感染,均為患者家人。梁亦好指出,現 時廣東進行大範圍的核酸檢測工作情況下,未發 現有更多的病例,當局會繼續留意情況,但相信 疫情已受控,如有需要時將會調整防控措施。 預料不影響廣東自由行現時廣東省未見繼續出現新病例,有傳媒關 注本月 26 日恢復廣東省居民來澳旅遊簽註措施會否有變。梁亦好指出,當地政府已採取及時有效 措施,而目前距離 26 日仍有一段時間,當局將會 密切留意情況,如疫情沒有太大改變,相信旅遊 簽註措施會繼續實行。 有居民反映在內地不少居民外出不會佩戴口 罩,擔心訪澳旅客入澳後亦不佩戴口罩。梁亦好 表示,現時澳門有很多防疫指引,包括要求所有 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士需佩戴口罩,司機起督促作 用。梁亦好強調,市民如何做好自身的防疫工作 尤為重要,包括戴口罩、勤洗手、與他人保持距 離等。返偏遠地區應帶備紙質報告自本月 12 日起澳門居民進入內地各省可獲豁 免隔離醫學觀察,然而有居民反映前往黑龍江等 地區仍需被隔離 14 日。對此梁亦好指出,中國內 地面積大,涉及省、市、村等不同地區,訊息傳 遞或有延遲誤差。近日相關查詢已減少,相信是 內地各省市已陸續接收到相關措施的信息。 梁亦好建議,市民到內地較偏遠地區時,應 帶備衛生局發出的紙質核酸檢測報告,以及國務院頒發的相關公告,以方便當地查檢。檢測報告 亦印有本澳衛生局的查詢熱線,有需要時可供當 地人員致電查詢。 此外,由於本地疫情持續緩和,現時每星期 一、三、五舉行的應變協調中心發布會,將於本 周開始調整為每周一、四舉行,時間不變。
被稱為新《社屋法》的《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於去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公布日後一年正式生效,也就是將於本周四(20日)起正式實施。未來租賃社會房屋申請將屬恆常性機制,合資格者將可於任何時間向房屋局提出申請。 規定申請計分方式、租金計算公式及收入上限標準等的《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施行細則》於昨(17)日正式公布。根據細則,新的租金計算方式較過去更加簡化,約12,000戶租戶將獲得租金下調,而收入低於維持生計開支的租戶則將免繳租金。 新《社屋法》上路在即,《特區政府公報》昨日刊登《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施行細則》及四個行政長官批示,包括每月總收入及總資產淨值金額、家團維持生計開支標準、社屋申請計分表等多份文件。 至此,新的社屋法律制度已完整呈現在公眾面前。新《社屋法》及社屋恆常申請制度將於本周四正式實施,本澳房屋政策邁入新的里程碑。 一人家團月收入12,750元為限 根據公布的每月總收入及總資產淨值限額,未來社屋申請者若為一人家團,則月收入應低於或等於12,750元,總資產淨值以27萬元為上限;三人家團為總月收入26,020元及總資產56萬元。其中「每月收入」是計算申請家團提出申請日前12個月的收入平均值計算,「資產淨值」則是以提出申請日前一個月的最後一日淨值為準。值得注意的是,正輪候社屋申請的家團,計算標準也以最新批示為準。 家團收入低於維持生計開支可免租金 另外,與租金計算方式密切關聯的「維持生計開支標準」也正式出爐,一人家團維持生計開支為4,350元、三人家團為11,020元、七人或以上家團為18,580元。 根據《細則》,租金計算方式為家團總收入減掉維持生計開支後的17.5%,若家團總收入低於維持生計的開支,則租金為零。房屋局表示,約有12,000個租戶將會獲得減租。 本月舉行兩場社屋申請講解會 房屋局局長山禮度今年5月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表示,社屋恆常申請能為經濟薄弱的家庭解決居住問題,承諾能讓申請者在少於四年的時間內上樓。 房屋局表示,社屋申請恆常化後,並非先到先得,有意申請者應先透過社屋申請專題網頁(www.ihm.gov.mo/zh/ahsp)了解內容,備好所需文件,毋須急於申請。房屋局將於本月舉行兩場社屋申請講解會,首場講解會於本月22日下午3時在青洲坊大廈房屋局辦事處舉行,第二場於29日下午3時在湖畔大廈房屋局離島辦事處舉行,有意參加的市民可致電28594875報名,或於房屋局微信賬號登記。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委員會上周的一份文件,披露了近幾年本澳外匯及財政儲備的回報率,其中一項教我們吃驚,原來財政儲備當中,竟有一半是放在銀行存款,金額達到3015.5億元(澳門元,下同),佔整體儲備的52%。 再看看文件中的資料,由2015至2019五年裡,由於銀行利率低,存款有四年也跑輸通脹,差距由0.3至厘,只有2017年是輕微高於通脹0.3厘,換言之我們有逾半的財政儲備長期被通脹蠶食。別少看區區零點幾厘,因財儲金額龐大,動輒就是數億至數十億元。 更教人氣餒的,財政儲備少部份用於投資,但由2012至2019年的平均回報竟然只有2.2%顯然未能跑贏通脹。即使香港的外匯基金期間也有2.975%回報,若與中投公司的6.25%及新加坡淡馬鍚控股的6.8%比較,可以說落後一段距離,更別說挪威政府退休基金的13.3%回報。 為何我們的回報如此低企?一方面可能是投資能力較別人差勁,但另一方面明顯是怕輸怕虧損,怕被市民指責,於是投資極為保守,只求表面沒輸錢就算有交待,實則被通脹逐漸蠶食。 今年新冠肺炎打擊下,本澳封關,賭收即時大插水,政府及市民不斷檢討,大呼小叫要多元化經濟,不能單單靠賭收;但現實係過去政府也不斷嘗試,甚麼會展、中葡平台、特色金融、開拓中藥研發,可多年過去,錢就花出去,回報似乎遙遙無期。 我們係時候要想想出路,那一方面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也不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又可以有實質的回報。其實前面提到的數據,可供本澳政府參考。 從中投到淡馬鍚,再而挪威基金,回報都完勝澳門,可見籌組主權基金是值得參考,與其將過半數儲備放到銀行收取似有若無的利息,倒不如放胆成立主權基金,或許是經濟適度多元的出路。 當然,沒有投資是無風險,但我們可先拿出十分之一或二的儲備,在市場進行操作,即使初期會有困難或挫折,損失也不會太大;但作為汲取經驗,特別是疫襲時本澳財政收入苦無出路下,是值得邁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