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填海C區海事工程陸續展開

海事局加強監管海上施工船安全

因應新城填海C區及各海事工程陸續展開,為保障海事安全,海事及水務局加強對施工船隻的巡查監管工作,確保施工船隻按照通航規則進出澳門海域,並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工程。 海事及水務局表示,一直致力保障海上航行安全,並要求海上作業人士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通航指引。鑒於新城填海區C區工程已陸續展開,數量較多的外來工程船隻進出澳門海域和新城填海施工區。 為了保障船隻航行和施工安全,局方近年加強了對施工區的工程船隻的定期及突擊巡查行動,檢查船上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由於現時新城填海區C區多數施工船是外來船隻,海事及水務局在巡查工作中會檢查施工船隻有否按要求懸掛旗號、船上的安全和救生設備是否符合規範、船上有否備齊各項相關的工程准照等,確保工程船隻具備安全條件和施工資格,同時向船員講解進出澳門海域和大橋橋孔時應遵守的規則、注意運泥船的運載量及潮汐情況,以免發生擱淺等意外。同時,局方亦會派船進行突擊巡查,監察船隻的施工情況,保障海事安全。 海事局轄下的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亦會24小時對航行船舶進行監察,對於不遵守相關海事法規規定的船公司、船舶和人員,局方會依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局方呼籲海上工程業界在船隻航行和作業期間均應做好各項安全措施,共同保障本澳的海事安全。

09/04/2019
23190

融資租賃兩法

今起正式上路

為積極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推動融資租賃業務發展,《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及《融資租賃稅務優惠制度》法律由今(9)日起正式生效,以助滿足現今融資租賃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強本澳在融資租賃產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吸引融資租賃公司落戶以及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重新定義為金融機構按新修訂的第6/2019號法律《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特區政府對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管要求作出適度放寬。在牌照種類方面,融資租賃公司重新定義為非信用機構的金融機構,不適用於《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對信用機構的規定,例如資本充足率及對單一客戶風險敞口的限制等,使對融資租賃業務的規管更貼合實際的發展需要。 資本要求降至1,000 萬元在公司形式方面,允許融資租賃公司以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公司形式設立,以在公司的形式選擇上提供彈性。此外,對融資租賃公司的資本要求,由3,000 萬元降至1,000 萬元,透過降低准入門檻,便利符合要求的參與者進入市場,也要求融資租賃公司具備適切的風險管理措施。新法也允許獲許可在澳門經營的銀行或融資租賃公司,在預先向澳門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作出書面通知後,可設立單純持有及管理單項融資租賃項目的融資租賃項目子公司,為銀行及融資租賃公司的相關業務經營提供便利。

09/04/2019
35686

英國脫歐

鬧劇的代價不菲

英國首相文翠珊的「脫歐協議」四度「食白果」,國會如何脫歐毫無共識。而英國若在4月12日前未能向歐盟交出新方案,就會面臨「硬脫歐」。不過這鬧劇對英國的打擊已經「有數計」,一些國際大企業已開始從英國撤離,包括Sony 將歐洲總部遷至荷蘭、Dyson 將總部搬往新加坡等,英國脫歐鬧劇的代價不菲。 英國國會及人民這種拖拖拉拉的態度,其實頗具傳統文化特色。歐盟1958 年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運作時,英國就先反對其包括農業自由貿易,僅開放工業產品自由貿易。但在眼見EEC 成功後,卻立即入紙申請加入; 結果要被法國連續拒絕兩次,才能在1973 年獲准加入。英國過往在歐盟的重大議題上,特別是農業補貼,往往斤斤計較其參與歐盟的得失,只想要效益,卻不想付出代價。就連現時脫歐亦反映這種心態,既排斥歐盟繁複的法規融合及共同政策,卻捨不得整合提高的效益。 高盛以2016 年6月脫歐公投以來計算,英國已經損失2.5% 的GDP,即時平均每周損失六億英鎊,而且英國經濟動盪已經影響全球經濟。高盛認為如果英國真的發生硬脫歐,英鎊將會大貶17%。紐約時報亦道出,英國金融服務業產值約佔經濟產值12%,超過100 萬人從事金融業。從脫歐公投至今,英國銀行就有8,000 億英鎊流走轉至歐陸,損失約5,000 個工作機會; 英鎊兌美元亦已下跌10%。 而最難以估計的是整個脫歐過程不斷在損害英國被認為是務實、優越交易場所的聲譽,連帶貶值導致英國境內水果、蔬菜、機械等各種商品價格上漲, 對民眾亦是一種傷害。還有可想像的未來在英國與歐盟之間的人員、貨品、資金及資訊的交流會衍生出多大的「交易成本」,而這可是幾十年來費力調整才獲得的成果,現在卻一朝廢棄。 歐盟及英國關係密切的成員國,如荷蘭、法國、愛爾蘭、西班牙等,已在大量增加海關人員,以準備可能馬上要增加的機場、港口或邊境的入關查驗工作。現在「硬脫歐」對英國最直接得益是對歐盟繳交的年費180 億英鎊,扣除100 億的回收後,可以慳80億英鎊,但對比已失去的及將失去的,這80億意義有限。

09/04/2019
6830

行政長官核准

「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標誌

《特區政府公報》昨天(8 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核准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簡稱「政發局」)的標誌,由蓮花,書有「至善為公」中葡文字的綬帶,以及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及「DSEPDR 」(政發局葡文簡稱)弧形文字及圓圈組成。標誌的顏色採用代表生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澳門綠」。 政發局稱,政發局標誌總體設計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的特點相呼應。標誌上的蓮花圖案主體由兩片蓮蓬和九片蓮花瓣組成,象徵大灣區中的兩個特區和九個城市,寓意澳門通過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國家定位、更加繁榮昌盛。 因政發局是直接受行政長官領導,為行政長官決策、政府施政、特區建設發展等提供理論、決策研究和各種諮詢支持的公共部門,故必須具有不同於一般政府職能部門的政治思想和職業倫理要求。「勤謹精誠、至善為公」既是對團隊全體人員的要求,也是政發局這個機構應該具有的思想或精神境界。綬帶上的「至善為公」,宣示政發局的基本政治理念和職業倫理。 圖案中心的白色蓮花,寓意作為行政長官直接領導下的工作團隊廉潔奉公、嚴格要求自身的品質。「至善」是表達一種理念、格局、擔當和工作目標。政發局的工作性質要求團隊成員必須勤勉嚴謹、精益求精,竭誠盡職、恪守規則,以最大的努力,爭取最佳的工作成效。「為公」是將奉公為民作為一切工作和服務的宗旨,要求所有團隊成員要具有公僕精神,以服務社會、市民和大眾利益為根本宗旨。 政發局由一名局長領導、兩名副局長輔助,下設三廳六處,包括政策研究廳,下設政治法律處及經濟民生處;區域發展廳,下設協調發展處及交流合作處;綜合支援廳,下設行政財政處及宣傳推廣處。政發局人員編制為120 人。

09/04/2019
1299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