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澳門賭收陸續向下調整,零售業表現也有下行態勢,但原來跌幅最嚴重的是汽車業,市場淡風彌漫,首八個月銷售下跌近兩成,難怪從事汽車銷售逾廿年的吳先生(化名)也大呻:「今年新車銷售簡真是跌勢誇張」。業內人士或專家也預期,澳門車市未來情況也不容樂觀,全年有機會下跌兩成
今年首八個月新車市場銷售情況不理想,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本澳零售市場也是旺丁不旺財,似乎市場購買力仍是向下滑。展望未來,專家均認為車市的銷情仍充滿壓力,預計全年會下跌超過兩成。 澳門機動車入口商會理事長鄭穎堯指出,未來中美貿易戰等不明朗因素依然存在,宏觀經濟環境會影響銷售市場,預計市民消費趨向較為審慎,縱觀2019年全年,估計銷售數字會下降20%以上。 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也認為,未來本澳車輛增長情況要視乎澳門經濟表現,如果經濟前景不樂觀,預計市民都會「慳得就慳」而不買新車。 消費者理念改變除了經濟放緩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相應出現變化,影響市民未來買車意欲。交諮委辜文達指出,市民開始思考買車究竟是生活的奢侈品抑或必需品。從道路使用情況來看,本澳平均每公里約有500多輛車行駛,密度較高,加之整日開展的道路工程,使用私家車出行的意欲會受到影響。 凌世威也認為,伴隨著本澳路面擠塞情況愈來愈嚴重,以私家車作為代步工具的作用也在逐漸減小,不少市民會放棄駕駛私家車出行,也間接影響購買新車意欲,新登記機動車數量減少屬可預期的正常現象放寛行車有利銷售至於電動車普及化,又會否剌激換車而帶動銷情?辜文達指,電動車雖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現時澳門電動車充電樁等相關配套都未普及,一部分未有迫切換車需求的市民,皆在觀望相關配套是否完善。 未來新車銷售,或許要看大灣區的發展,凌世威指出,澳門車輛密度高,24萬機動車輛行駛在420公里道路空間的比例,在全球皆屬前列。現時來看,本澳機動車數量不會有大幅度增長趨勢,但是未來放眼大灣區,一旦放寬單牌車入內地,或實施駕照互認,將會打破現狀,便捷的跨區交通有機會吸引本澳有工作或生活需要的市民購車。
從「舊區重整」到「都市更新」,十餘年來,澳門的都市更新工作可謂備受關注但又欠缺進展。繼《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案出台後,昨(10)日行政法務司司長統籌的聯合法規草擬小組,宣布今日起針對《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法案開展為期60日的公眾諮詢,期間將設三場公眾諮詢會及三場專場諮詢會,收集社會意見及建議。其中,最受爭議的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建議按樓齡而訂定,其後或以「樓換樓」、「補償」等形式處理舊區重建。
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10)日下午舉行平常會議。議程前發言上有委員關注到祐漢區都市更新,冀在展開的公開諮詢中可釐清業權比例等核心問題。此外,亦關注到區內的地鋪和樓上鋪問題,建議當局提出妥善解決方案以增業主參與都市更新的積極性。 委員許治煒、張森華、蔡思偉在聯合發言中表示,即將展開《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的公開諮詢,希望可釐清業權比例等核心問題。同時,他們又關注到區內地鋪及樓上鋪問題,指祐漢區內地鋪及樓上鋪共有112個,雖有關鋪位登記顯示為住宅單位,但都能夠申請M1註冊公司,當中有不少鋪位從事餐廳及零售行業等,有商戶擔心重建後會因住宅問題而無法繼續營業,冀當局能正視相關問題。 就此,三位委員建議政府在開展都市更新時,根據各區的實際情況就「假鋪」、樓上鋪等問題提出更妥善的處置方案,確保區內業主實際利益不受損,以便更好地調動居民支持和參與都市更新。
被形容為澳門回歸以來最嚴重家暴事件,發生在去年7月12日因離婚問題爭吵時引發的「滾油通渠水淋妻案」,昨(10)日下午3時30分在初級法院宣判。31歲受害人劉夢瑩的丈夫黃智杰(約40歲)涉嫌用滾油及通渠水淋潑妻子,致其頭部、臉部及身體45%以上皮膚被灼傷,法庭宣判被告「加重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罪名成立,考慮到案件嚴重性及故意程度高,重判被告13年徒刑,並判令民事請求人(被害人)的民事賠償金額合共為1,289萬6,901元,附加該金額自判決作出至完全支付賠償之法定利息。
數據顯示今年澳門總體經濟有下行壓力,加上外圍不確定因素,令消費者情緒趨向理性及避險,其中一樣介乎於「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間的商品——私家車,在今年銷情同樣遇冷。然而,在社會逐漸注重環保、政府出手大力控車、公共交通運輸日臻完善的當下,新車銷售回歸冷靜又似乎是一個必然現象。 澳門的情況並非個例,內地車市遇到的困難似乎更大。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汽車產量及銷量分別為1,593.9萬輛和1,610.4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1%。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9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6%,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有業界預測第四季度國內車市將繼續下滑。 為了控制車輛增長,內地消費購買力旺盛的大城市多年前紛紛實施汽車限行、牌照搖號(抽籤)等措施,加上為了治理空氣污染,又出台了被認為是全球控制汽車污染物排放最嚴格的「國六標準」,因此汽車銷量應聲下跌。反觀澳門,除了同樣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收窄環保車稅務優惠範圍外,政府亦採取了其他行政手段控制車輛增長,令2012年至2014年期間每年有近萬輛輕型汽車「落地」的情況不再。 值得指出的是,澳門車市在遇冷的同時,困難與機遇並存。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首8月新登記輕型電動汽車就有171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114輛。隨著電動車技術飛速發展,其在能量密度、成本效益方面大大進步。電動車零排放的特性,可大大減少空氣污染,而且其動力十分適合澳門這種短途、擁堵、頻繁上下坡的道路環境。 現時本澳市場上可選擇的電動車型不多,業界可以參考內地「百花齊放」的電動車市場,引入更多更實惠的車型。目前本澳共有約170個公共輕型汽車充電位,交通事務局未來將按照使用情況進行調整,當局可考慮出台更多鼓勵政策,引導業界和消費者逐漸接受電動車
一名本澳男子,未知工作需要還是個人貪杯,惟酒後仍繼續違規駕駛,結果先後在氹仔撞倒兩輛的士,事件更涉及醉駕傷人後不顧而去,最終被治安警拘捕,控以「逃避責任」及「過失傷人罪」。 治安警昨(10)日透露,涉案男子姓鄒,40多歲,報稱職業酒吧經理,已被移送檢察院法辦。 治安警表示,涉案鄒某前(9)日凌晨在路氹連貫公路駕車時撞倒一輛的士後,造成的士車頭損毀,被撞的士司機報稱意外是因對方過線所致,而意外發生後鄒某只逗留五、六秒後便迅速駛走、逃離現場;同日稍後時間,治安警再接報鄒某駕車在路氹連貫公路一酒店對出撞倒另一部的士,意外導致的士右邊車身損毀,的士司機更受輕傷。 交通警員趕抵現場處理,發現駕駛汽車的鄒某滿身酒氣,經檢測,證實他的體內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為2.56克,涉嫌醉駕。鄒某承認犯案且曾飲用含酒精成分飲料,但自稱第一次撞車後不知道為何會駕車離開。
北區社會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昨(10)日舉行,市政署代表列席,就路面鋪設技術、施工質量監管及導盲磚的改善工程進行討論。 有居民反映路面經常出現「甩甩漏漏」,社諮委倡引進鄰近地區鋪路材質與技術,並進一步加強驗收程序。 社諮會副召集人梁彥邦於會後引述市政署代表表示,市政署在路面鋪設技術方面主要分為混凝土和瀝青兩種,混凝土較耐用,但施工期長及較難修補,而瀝青則相反,耐用度則較低,市政署會因應不同的路面情況而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鋪設工程。會上又提及有不少居民反映道路經常會有「甩甩漏漏」的情況,當局解釋因本澳大部分主要幹路因時間關係均是以瀝青鋪設,而瀝青本身遇高溫會易溶和耐用度約為二至五年,但強調在巡查及驗收方面是有嚴格監管。 梁彥邦稱,社諮委建議當局日後在路面鋪設可引進新的技術與材質,因現時本澳的鋪路工藝較傳統,建議可參考引進鄰近地區所使用的技術及材質,令路面更為耐用;另外有電單車駕駛者反映路面經常有高低不平情況,社諮委亦促當局要進一步加強驗收程序,重視上述問題,又呼籲市民可善用「市政在線」等途徑向當局及時反映相關題。
市政署作為山林及濕地保育的職能部門,一直致力保護本澳生態環境,守護本澳的生物多樣性,定期開展各項物種的調查工作,以及收集不同物種的標本,作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之用。
太陽城集團第66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今年11月14日至17日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昨(10)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敘。與一眾本澳傳媒以輕鬆氣氛交流今屆大賽車的相關知識,以及解答大家心目中的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