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在昨日的特別新聞發布會上稱,36歲疑犯姓顧報稱地產經紀,本澳居民,他涉嫌觸犯「嚴重傷害他人身體完整性及因結果之加重罪」,昨日已被移送檢察院羈押。司警發言人凌錦倫昨日表示,疑犯犯案動機「微不足道」,疑犯落網後亦承認犯案,並稱當時一時氣憤。
市政署正在內港巴素打爾古街一帶開展第二期「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不過眼見風季雨季即將到來,《特區政府公報》昨(29)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有鑑於急需解決內港水患問題及提升該區的排洪能力,需保證有關工程如期完成,因此許可市政署自昨日起計30 天內,豁免《噪音法》規範,可於包括公眾假期及星期日在內,每日上午8 時至晚上10 時加緊施工。
經屋青洲坊大廈今年初爆出以4,000 萬元「天價」更換269 樘防火閘,引起社會爭議,之後當局再公布最新方案,改為更換大廈地庫停車場約100 樘防火閘。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昨(29)日前往青洲坊大廈參觀防火閘設施,並與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政府官員交流座談。當局表示,更換防火閘工程爭取在6 月完成,但因仍需招標管理實體,預計年內仍未能投入使用。此外,青洲坊巴士站、大廈裙樓及公共設施層今日起開始驗收,預料巴士站可較快啟用。 委員會主席李靜儀在參觀後表示,大廈停車場所更換的100樘防火閘中,有68樘為單簾式捲閘,32樘為雙簾式捲閘。李靜儀引述政府代表稱,以往投標時單簾式捲閘每平方米約1.3萬元至1.4萬元,而現時青洲坊大廈停車場的單簾式捲閘價格為每平方米10,000元或以下,雙簾式的價格是單簾式的五到六成。由於雙簾式所佔空間較多、停車場空間有限,因此較多採用單簾式。 李靜儀又引述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指,現時的新工程已經按照新標準進行,不會再出現批則和驗收標準不符的情況。 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表示,大廈的地庫公共停車場內將更換100樘防火閘,現時已經更換約八成,餘下部分爭取在今年6月完成更換。至於裙樓部分的14樘防火閘,由於裙樓需交由有關部門裝修,因此建設辦經過協調後決定以防火分隔室作為替代,相關工程已經完成。兩項改動工程共耗費約1,200 萬元。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受訪表示,現時新工程均需要按照防火安全規章標準進行,雖然不排除某些現時正在進行中的工程會有不符,但當局會著手處理,不會留待收則時才發現問題,希望不會再出現青洲坊大廈此類情況。
內港擋潮閘的環評首階段公示已於日前完成,其中設計年最高潮位高程為3.85米,有意見認為此高程加上本澳陸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距1.8米,即達到5.65米,僅僅略高於「天鴿」最高潮水高度5.58米七厘米,認為設計欠缺前瞻性考慮。 工務局局長李燦烽昨(29)日回應,指設計標準並不等於最終擋潮閘高度,而是會再加上額外安全高度,現時仍處於初步設計階段,日後相關高度可能再有調整。 李燦烽表示,內港路面高程約為1.2米至1.3米,而擋潮閘高度將會比路面高出超過四米,同時亦需要配合周圍海堤的條件,因此最終具體高度、總體預算等仍有待日後具體方案出台。李燦烽又指,任何的安全系數提高都會令費用、投資相應提升,在安全第一的原則下,經濟上亦要合理。 此外,工務局計劃朝建設堤岸及景觀湖兩個方向整治路環荔枝碗沿岸,有意見質疑兩個方案都會破壞荔枝碗船廠片區水體。李燦烽表示,現時仍處於方案比選階段,不排除任何可行方案,會繼續聽取社會意見。他直言,任何工程方案做得好就是優化,做得不好就是破壞,相信最終可以優化周邊環境、增加活動空間、以及照顧文化需求。
內地「五一黃金周」將至,群力智庫昨(29)日舉辦論壇,討論旅客分流措施。群力智庫理事長、立法會議員何潤生表示,今年「五一」當局預料有較高旅客增長,但許多商戶與居民反映,至今仍不清楚當局的人流疏導措施,何潤生希望當局不要各自為政,從整體上化解居民與旅客的矛盾。 此外,何潤生又指旅遊局推出的「智慧客流應用」網站,缺乏向旅客宣傳,且只顯示景點擁擠程度,沒有交通分流訊息,影響旅遊體驗。 旅遊局昨日晚間則發出新聞稿強調,當局已為「五一黃金周」積極做好準備,除了智慧客流預測工具外,也在旅遊局網站提供治安警察局「邊境口岸實時資訊平台」連結,可透過手機或電腦進入網站查看,靈活選擇出入境時間。旅遊局建議,旅客可使用建議步行旅遊路線「論區行賞」APP,以及關注旅遊局官方微信帳號。此外,亦將設駐點提供查詢及分流服務,持續優化旅遊環境及服務質素。
為令南海一帶海域的魚類有休養生息,以及維持長遠產量,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由明天(5 月1 日)中午12 時開始至8 月16日中午12 時結束,為期三個半月,包中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漁船暫停在南海捕魚作業。
內地樓巿除對調控限購限貸政策敏感外,對地方以優惠房產政策吸人才亦十分重視,但事實上「用樓留人」」是偏方,應以改善當地經濟發展環境為目標,才是長久留人之策。 日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呼和浩特市大學畢業生安居工程(試點)實施辦法》,提出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往屆三年及以內),滿足一定條件,可半價買樓。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不少社會迴響。 各地引進人才的初衷是希望穩定當地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朝好的方面發展。由於當前內地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疊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易,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傳統的要素投入並再創新驅動,成為當前一大主要任務。 人才毫無疑問是創新及發展的最佳資源及要素,如果能夠吸引更多人才到當地就業,那麼就有可能形成更大規模的新經濟新業態,從而更好更快地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最佳例子就是深圳,一個由外來人口建立,從漁村變成今時今日的一線城巿。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不少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出現大幅下跌,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人口淨減少的問題,這意味著消費需求的減少。如果能夠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到更多人才,則不僅能化解人口下降與老齡化帶來的衝擊,還能擴大消費需求。 但如果將引入人才與當地的樓巿「去庫存」掛鈎,甚至將引入人才當成樓巿「去庫存」的一種捷徑,那就偏離了政策的初衷。這背後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較高,樓價波動引發地價波動,進而導致土地財政收入表現,因此往往將穩定當地樓巿價格當作穩定當地經濟發展的指標。 但諸多影響人才流動的因素中,樓價只是其中一個考慮的因素,但並非是決定性的。事實上,當地經濟發展的環境及用人環境才是人才去留最關注的要點。 樓巿不能流動,但人才是流動的。如果當地經濟及用人環境惡化,那麼人才外流的可能性就很大。縱使當地的樓價再平,買樓政策再優惠,估計人才也不會理會。所以人往高處走,這個「高」指的是更高更好的發展環境,而非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