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學館舉辦為期近半年的「奇異物質展」在G2展覽廳舉行,至今年10月14日,展出逾40件互動展品,帶領觀眾進入神奇的物質世界,深入認識材料科學怎樣應用在日常生活上,提升大眾科技水平,展覽還包括介紹材料科學的最新發展,解釋新材料的設計和實際應用,讓觀眾體驗材料科學的樂趣。 科學館館長邵漢彬表示,是次展覽為啟發小朋友多見識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而未來材料的趨勢亦會對將來生活的模式帶來很大影響,希望透過活動,令小朋友親自動手接觸不同材料,實現他們的想象空間。館方亦設有「館校合作計劃」,巡迴到各學校做科普教育,希望可更直接接觸學生需求。
繼「六警案」、「三警案」後,縱使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去年曾稱,「絕不容許保安部隊人員作出違法行為,保安當局不怕揭醜,有一單處理一單,不怕數字上升」;就在本月初,再有一名司警人員涉嫌收受犯罪集團利益,以職務之便,登入司警內部電腦查閱案卷,然後向三個犯罪集團提供情報。 這名「無間道」是司法警察局博彩調查處一名首席刑事偵查員,年方40歲,正值「當打、紮職」之年,由於他職務中觸及敏感的博彩範疇,是否收受的利益豐厚,令他甘願「出賣」警隊,還是有重要「痛腳」被人抓住,不得不從?以至外洩的資料,會否對相關案件有影響?有待司警進一步調查。
博鰲亞洲論壇昨日在海南省展開,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的演說備受矚目,外界多半預期他將會重申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的決心,同時宣布新的對抗措施。 除了時間點使然,地點也是這次論壇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博鰲所在的海南省,今年是建省30周年,外傳當局有意拓展開放藍圖,將海南經濟特區建設為自由貿易港,比照香港模式,享有更大的自由度,開放程度甚至超過上海。然而一個自貿區或自貿港的成敗,當地政府及中央政府只能促成,關鍵條件仍然是地緣政治因素。海南位處東協最前線,卻也處在南骸議的風口浪尖,這使得海南建設自貿港,不僅是一項經貿議題,也是一項政治議題。 中美貿易戰喊得震天價響,目前仍處在敵不動我不動階段,沒有哪一項關稅措施真正實施。貿易戰是特朗普上台以來中美對抗中的一環,他並未如外界預期,改變前任奧巴馬重返亞太的路線圖,而是透過連繫印太合作,以國防和安全繼續圍堵中國,維持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中美之間的角力,貿易戰是其一,南海則是其二。特朗普上台以來,不斷派遣軍艦進入南海海域,六次闖入中國領海,次數比奧巴馬八年任期的五次還多。 美軍用航母與艦艇咆嘯「航行自由」,挑戰中國的主權,也為了遏止中國的海洋活動。 其中,海南是南海艦隊潛艇的母港,鄰近多個南海島礁,也與廣東雷州半島隔著瓊州海峽相望,東側是南海,西側則是與越南比鄰的北部灣,東南方還有菲律賓,每年世界貿易額約三分一需要通過附近相關水域,其島礁、水道主權的爭議從未平息。而海南島則是中國支援南海建設的橋頭堡。 南骸議的焦點,不在於是否開發無人居住的島礁,而是從中折射出的中美對抗本質。海南處於中國經濟圈與東南亞經濟圈的連結點,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建設自由貿易港能夠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優勢。貿易本身就是一種對話,一種談判也是一種妥協,透過深化與東南亞的經貿交流,將海南變成「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之一,便能在南海問題上取得更多對話與互信。而當海南島透過開放自由貿易,令自身及鄰國經濟獲得助益時,南海局勢的話語權便能掌握在中國手中,美國「印太戰略」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30周年,外界將習近平此行比喻為鄧小平90年代南巡。 當年鄧小平向外界宣誓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如今習近平要在此捍衛自由貿易的價值。而面對更加複雜與多變的區域局勢,「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便是中國最佳的回應。
工聯離島辦事處、工聯氹仔湖畔綜合服務中心上周六(7日)下午2時發布《氹仔湖畔大廈社區設施需求及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住戶(68.3%)對湖畔大廈整體表示滿意,但是大廈走廊甩磚、電梯時常失靈等問題最受關注。工聯希望藉此收集區內居民意見並撰寫成報告提交政府作為施政參考,也希望政府加強重視及規劃解決有關問題。 在大廈管理及維護問題上,「走廊甩磚」、「電梯時常失靈」最受關注, 分別佔39.1% 及38.6%; 交通配套方面,由於48.6%受訪者「沒 有任何車輛」,「難截的士」、「巴士路線不完善」分別以23.8%和23.2%比例位列急需改善問題的第一、二位。 工聯表示,湖畔大廈走廊甩磚已成慣例,2016年開始幾乎每年一修,雖然有關部門安排修補工程,但工程的灰塵和噪音對居民卻構成一定影響。此外,湖畔大廈電梯維修頻繁,基本每月都會壞兩到三次,其中第五座光2月份就壞了五次,令住戶苦不堪言。
從全國各地居民區、到巴黎羅浮宮、俄羅斯紅場、紐約日落公園,甚至海上郵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可以見到廣場舞的蹤影,退休未老的大媽大叔藉此運動社交,已經成為華人世界最常見的風景。然而廣場舞地點多半靠近居民區,高分貝的音樂聲也令許多人痛苦不堪,廣場舞因此被貼上「擾民」的標籤。 本月2日,祐漢公園一群廣場舞大媽遭人用氣槍射擊,還使用了殺傷力強大的鉛製BB彈,兩名大媽分別肩膀、腳部中彈流血,疑似就與廣場舞聲浪擾民有關。運動社交本來無罪,卻漸漸演變成一場社會矛盾,如果能解決噪音擾民的問題,是不是就能皆大歡喜呢?
氣象局預測,今天(6日)晚上氣溫會顯著下降,最低溫度為16℃,明日最低溫更降至14℃。 近日氣溫暖和,昨日街上不少市民已經穿起短袖,相信亦有市民收埋冬天衫,但是,俗稱「未食五月糭,寒衣不入櫳」,氣溫今晚會顯著下降。 氣象局表示,一道冷鋒將帶來清涼空氣,於今日抵達華南沿岸,氣溫會顯著下降,並有幾陣微雨,最高氣溫約為25℃,晚間氣溫將下降至最低16℃。而明天(周六),最低氣溫更只有14℃,呼籲市民注意保暖。(梁啟迪攝)
近期在內地校園興起一種稱為「水晶泥」玩具,內地稱為「史萊姆水晶泥」;澳門則有「鬼口水」稱號。這種物質類似泥膠亦似啫喱,可塑性高且非常黏手,是不少兒童的最愛,但看似只是一件平平無奇的小孩玩意,標籤上亦標榜「環保、無毒」,但原來背後隱藏著「中毒」危機,「水晶泥」含有一種名為硼砂的有毒物質,誤食會引起中毒,輕則會影響人體生殖系統,嚴重則可能致癌。
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環境研究院院長王志石教授(圓圖)接受本報訪問稱,以往「硼砂」會加到「油炸鬼」等食物中,令食物變得更好看好食;亦可在醫治喉嚨腫痛的中藥裡找到「硼砂」,但現時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列明不可將「硼砂」作食品添加劑,因「硼砂」輕則會影響人體的生殖系統;重則可能致癌。 他稱,若小孩身上有損傷,「硼砂」可能藉由傷口感染;若小孩把水晶泥放到嘴裡,亦可能透過口腔黏膜感染毒性。成人若攝入一至三克「硼砂」就有可能中毒,而攝入15克更可能致命;小孩吞下二至三克就可能引致死亡。 王志石教授更指出,就記者買到的「水晶泥」來看,包裝上未有清晰標明所有成分,其中可能包含有重金屬等致癌物質,不排除有人故意隱瞞;呼籲家長謹慎提防,避免小孩玩這種「水晶泥」!
2018/2019學年「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學校已完成首次報讀幼兒教育階段的入學面談,並將於下周一及二(9及10日)公布正取生名單,教青局提醒家長可於即日起至14日期間,到各區自助服務機列印「註冊憑條」,並於指定日期遞交給決定入讀的學校,以完成入學手續。「註冊憑條」適用期至本月30日。每張憑條僅供使用一次,家長遞交前務必認真考慮及選擇入讀的學校。 教育暨青年局稱,若幼兒為澳門居民,家長只須持子女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到各區的自助服務機列印「註冊憑條」;倘幼兒為非澳門居民且已辦理中央登記,家長可登入教青局網頁,輸入子女的證件號碼及手機短訊驗證碼,以下載及自行列印「註冊憑條」,倘家長未能成功列印,可於本月30日前親臨教青局或該局轄下成人教育中心或氹仔教育活動中心專櫃辦理。 擬入讀本澳學校的非澳門居民,必須具澳門有權限實體發出超過90天的在澳居留或逗留許可,倘有關非澳門居民符合在澳就讀的條件,但沒有辦理中央登記手續,則須帶備幼兒及其父/母/監護人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以及澳門逗留許可憑條等文件,親臨教青局專櫃列印「註冊憑條」。 學校將自本月16日陸續公布候補生錄取名單,家長可按學校指定的時間遞交「註冊憑條」或辦理轉校手續。倘幼兒於本月16日後尚未獲學校錄取,又或家長擬轉報其他學校,可自當天起於教青局網頁查閱各校幼兒教育一年級的學額情況,並自行到仍接受報名的學校報讀。 教青局資料顯示,2018/2019學年幼兒教育一年級共有學額7,500個,完成中央登記的幼兒有6,500 多人,學位充足。
昨日清明節,天氣晴朗炎熱,但無阻孝子賢孫對先輩的懷念之情。早上新西洋墳場人流如織,市民紛紛帶着祭品前往墳場拜祭先人,現場更有治安警架起鐵馬管制人潮,維持秩序。衛生局預防登革熱小組亦在清明節宣傳預防登革熱及寨卡病毒,昨日早上在新西洋墳場向市民派發宣傳單張,呼籲市民在拜祭後要清理好物品、花瓶等容器,切勿留有積水,防止蚊蟲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