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債務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來到133%,很多事情已經身不由己,即使是國會改選,也不會產生太大改變。意大利3月4日的大選就凸顯了這個超現實又危險的一面,選舉前夕,意大利新法西斯主義藉由一宗移民謀殺案掀起高潮,對意大利法西斯與墨索里尼的推崇來到二戰以來的高點。這種外人看來荒謬又危險的現象,在本地人眼中是理所當然。然而即使是墨索里尼死而復生,恐怕都不能拯救現在的意大利於萬一。 過去四年60萬難民湧入意大利,是新一波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高潮的原因,反移民、反歐盟的議題佔據意大利選舉的主旋律,他們認為難民與歐盟是導致意大利經濟停滯、民眾失業率高企的罪魁禍首,甚至帶來毒品、娼妓與暴力分子。在極右翼政客的煽動下,意大利街頭出現動亂、各種示威及普遍的不安。除了對極右派復辟的擔憂,無力改變的現狀更是讓意大利人憂鬱。 事實上,民主黨執政下的意大利在2017 年取得不錯的經濟成績,1.5% 的GDP 及4.9% 的工業生產率增長,對意大利而言宛如久旱逢甘露。 然而失業率與薪資凍漲仍然拖垮民眾對政府的信任,15到24歲青年人口中有三分一失業,許多參選的政黨無不將之當做競選口號,主張增加政府開支、吸引投資及擴大就業。 但並不是左派政府樂意樽節,而是意大利欠下的大筆債務迫使政府樽節。政府必須創造財政盈餘,才能令債務維持在受控制的範圍內,避免歐債危機再度爆發,也避免意大利走向希臘的命運。 事實上,意大利真正的危機不是移民湧入,而是人才湧出。意大利曾是世界聞名的工業大國,自從加入歐盟、使用歐元後,工業生產率開始節節衰退,加上意大利企業的家族式管理,令獲利愈來愈困難,首當其衝的便是薪資停漲,失業率開始上漲。當收入變少,消費與生育也變得奢侈,當前1.37 的生育率令意大利原生人口不斷老齡化,而有能力的人開始選擇移民。前往德國或在德國工作,是意大利高技術人才的首選。愈來愈少的人口,讓希望愈來愈淡薄。 生產率低落、人口外移、生育率降低,是導致如今局面的連鎖反應。2017 年的亮眼成績單,其實受惠於美國與歐盟的擴張與低廉的油價,以及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令債務利息減少。然而美國經貿政策愈來愈保守,量化寬鬆政策也正一步步退場,屆時意大利要如何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呢? 意大利選舉的各政黨,都沒有正視危機中的根本原因,不是譴責歐盟就是怪罪移民,增加政府開支不過是空頭支票,最終可能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意大利的命運仍掌握在歐洲央行與債權人的手中。如今的歐洲早已沒有法西斯主義崛起的條件,如同希臘一般尋求債務赦免或是另談條件,積極應對歐洲一體化機制帶來的可能性,並試著將新移民化做人口紅利,才是意大利唯一的出路。
澳門特區政府確定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市政署」將於明年元旦設立,屆時民政總署將被撒銷,民署人員將全部過渡「市政署」,原有薪俸和福利待遇不得因轉入市政署而減少。 行政會上周五(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梁慶庭稱,行政會已完成討論《設立市政署》法律草案,法案建議於明年1月1日設立「市政署」。法案建議市政署的職責基本保留民政總署現有職責和增加其他有助促進社區和諧、加強與居民的聯繫、滿足民生需要的職責,並應特區政府要求或在其職責範圍內根據工作需要向特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同時,為完善民生服務和優化諮詢體系,未來「市政署」職責將著重於協助落實跨部門公共服務的實施機制,以及透過多種途徑建立與居民、社區溝通及意見交換的管道。 有關「市政署」組織架構,法案建議下設市政管理委員會及市政諮詢委員會。市政管理委員會為管理機關,具職權領導「市政署」所有工作,負責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作出決議,並確保有關決議的執行。市政諮詢委員會則為諮詢機關,負責就有關事務提供諮詢意見。 「市政署」成員產生方式,法案建議市政管理委員會由不多於八名成員組成,市政諮詢委員會則由不多於25名成員組成。兩個委員會成員皆由行政長官在具有服務社會、服務市民的熱忱和履歷,且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的合資格人士中委任。其中,建議市政管理委員會成員,從具備公共管理經驗和能力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則從具備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和服務能力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
路環黑沙村國有土地疑被霸佔事件愈揭愈臭!據立法會議員李靜儀及梁孫旭昨日表示,早前已收到黑沙村民投訴,兩人已於上月13日去函工務局反映,但一直沒得到回覆,直至日前傳媒大肆報道,工務局才出來澄清,指已勒令涉事人停工,惟對方橫蠻懶理,繼續非法工程。梁孫旭指出,問題是政府有否落實執法,豈能任由惡霸挑戰政府權威! 多名記者昨日隨兩位議員到黑沙村實地了解,據兩人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原來不止30,000平方呎魚塘被人非法填平,魚塘右側靠近黑沙海灘的50,000平方呎綠化帶亦遭人鏟平,數不清的工程車、挖泥機、建築物料、鐵皮屋在此列陣,一項「宏偉」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倘若興建高級別墅,價值會以數十億元計算!兩位議員促請政府盡快處理事件,追究相關人士的違法責任。
去年「8.23 」風災為本澳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不僅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連帶地也為本澳山林生態與市面綠化造成嚴重破壞。風災過後,本澳約有500公頃山林、50多萬株樹木受到損害,10,000 株樹木倒塌、4,000 株嚴重損毀需要移除,當中更包括20株古樹。無論是山林或路樹,遭破壞的綠化都亟需恢復生機。民政總署於去年風災後展開恢復綠化工作,昨日召開記者會介紹相關工作,民署管委會副主席羅志堅表示,今年首階段將補植約2,000株路樹,並展開十年計劃,重新優化山林樹種。
本屆綠化周將於17日下午4時在塔石廣場開幕,開幕日活動豐富,現場有景觀及花壇設計比賽作品展,以及多個主題攤位,包括保護紅樹林、樹木全接觸、種植講場、綠色加油戰等等,同時設有綠茵茶座及派送植物活動等。有興趣參與的市民,可登入民政總署網頁、第37屆澳門綠化周網頁 http://nature.iacm.gov.mo/greenweek2018,或致電28337676、2888 0087 查詢相關活動資訊。
本報一名讀者投訴,其位於龍嵩正街舊司警局對面龍嵩街大廈的二樓單位,房間一幅牆壁昨(1)日早上突然倒塌,疑因大廈旁正在施工地盤,因倒水泥過重「壓塌」牆壁所致,不幸中的大幸是當時户主經已外出,家中無人才可避過一劫,「執返條命仔」。 事發單位户主李先生表示,早於農曆新年前已經發現房間內牆壁穿了個「細窿」有水泥溢出,敲牆聲由實變虛,當時已心知不妙,馬上向施工地盤工頭反映,當時得到回答是「唔怕嘅,第日整好之後個牆仲實淨啦」。 怎料「福兮禍之所伏」,李先生稱,通常平日早上10時或11時才起身,但因昨日要北上出席喜宴,所以9時許已出門,但剛到內地口岸出關時就收到電話傳來壞消息,地盤工頭話「大件事啦,我哋啱先倒水泥好似整塌咗你幅牆」。李先生當時心情有如「晴天霹靂」,馬上趕回家,開門已見一片狼藉,房間內整片牆壁完全倒塌,穿了大洞可直通旁邊地盤,房間所有物品均被水泥埋沒。 李先生稱,當時馬上報警求助,警察及消防已落案處理,並協助與建築商討論賠償問題,但因點算財物等損失需時,所以就賠償金額仍未有共識,警方亦會繼續協助跟進事件。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昨(1)日在中土大廈舉行全體會議,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等列席會議,介紹了2018 年13 項工作計劃。今年社協工作包括檢討最低工資法案、討論澳門職業司機行業整體發展現狀、引介《勞動關係法》(簡稱《勞工法》)七項優先修訂法案等。 勞工局代局長、社協秘書長吳惠嫻會後向傳媒總結稱,會上勞資雙方已同意通過今年13 項工作計劃,「咁多項項目無分先後次序,每項工作需要收集的數據或處理的法律程序不相同」,強調一完成就會與勞資雙方介紹。 對於政府曾表示去年底完成《勞工法》七項優先修訂的諮詢總結報告,至今並未對外公布。吳惠嫻回應,在諮詢期收到1,200 多份書面意見,內容均非常仔細,當中不少市民都提出了具體方案。局方重視所有意見,每項意見需作審慎研究,故分析時間比預計長。她承諾最遲5 月初對外公布總結報告。 至於社會關注的職業司機問題,吳惠嫻稱,當局發現勞資雙方在司機供求上出現結構性不一樣,局方不會有任何預設立場,今年會將委託高等院校進行的「澳門職業司機行業整體發展現狀」研究,及去年兩場輕型送貨職業司機配對會的情況,一併交給社協討論,讓勞資雙方充分發表意見。
澳門賽馬會前日獲政府給予24年半續約期。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日受訪表示,澳門賽馬會雖然長期虧損,但同時為澳門博彩多元化及非博彩元素有促進作用,希望馬會在加大投資後能增加非博彩元素。 澳門賽馬會承諾將會加大投入15億元資金,並獲得為期24年半的續約期。梁維特指出,與馬會續約因有關投資者承諾願意加大投入約15億元的情況下,政府亦要預計其回本期需要一定時間。希望投資能增加馬會的非博彩元素,提升澳門的吸引力,因此,希望讓馬會能「計到條數」。 他又稱,與之續期同時亦會對其進行監管,包括壓縮馬會拖欠政府稅金的還款期,馬會亦需要將資金分三次準時到位,以便政府驗資,保證馬會有足夠能力繼續落實發展。
根據博監局昨日公布的數字,2月份本澳整體博彩毛收入為243億元,按年上升5.7%,是連續19個月錄得按年升幅;但按月計算則下跌7.4%。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持表示,賭收升跌不應以單月作準,應作綜合研判更為科學。 博監局作日公布,澳門今年 1至2月累計博彩毛收入為 505.6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19.7%; 2月整體博彩收入為243億元澳門幣,按年上升5.7%,是連續19個月錄得按年的升幅,但按月比則下跌7.4%。有意見指新春假期未能為賭收帶來大增長。 梁維特司長認為,不應單獨以春節假期的博彩收益作準,加上每年新春假期不定,假期前後都會對市場產生影響,因此不同意單獨以1月或2月的收入作準,並強調過去已多次表示,賭收應以一季作綜合研判更為科學。
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蘇朝暉日前在一個電台時事節目表示,畢業後初入社會職場的本澳大學生,近63%薪酬稍低於本地工資中位數18,000元,但三年後情況相反,近60%收入高於中位數。對此,立法會議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靜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大部分年輕人在找工作時,除了薪酬外,都會著重行業發展階梯,能否讓自己看到未來、看到「機會」,現時初入職的「新鮮人」,薪酬都未必合乎理想,但如果入職的行業能讓年輕人看到未來發展路向,大多年輕人都會願意「留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