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4%,較上月的2.1%升幅進一步擴大。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為2.7%,亦較上月的2.4%為高,主要是由於私人房屋租金、鹹水魚價格以及旅遊費用升幅擴大所致。根據中原地產新簽租約統計,2018年6月份私人住宅實用面積平均租金錄得港幣36.9元,較5月份36.5元上升1.1%。租金連創歷史新高,並持續兩個月升幅顯著,5月份升1.4%,6 月份升1.1%,兩個月累升2.5%。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今年以來經濟環境維持強勁,6月消費物價通脹略為上升。展望將來,鑑於環球通脹上升以及早前新訂住宅租金上升的影響繼續浮現,通脹壓力在短期內料會較上半年有所增加,惟通脹率在今年全年應保持在溫和範圍。
人民幣匯價昨日先升後回軟,在岸價(CNY)早段一度逼近6.74,最新再度跌穿6.79,離岸價(CNH)亦跌穿6.81。截至昨日澳門時間下午5時40分,離岸價報6.8124,昨日曾升穿6.76,高見6.7558;在岸價報6.7974。 昨日在岸價早段高見6.7403,其後回軟,收報6.7834,較上周五(20日)下午4 時30 分收報6.7795, 跌39 點子或0.06%; 較晚上11 時30 分最後成交價6.7864,走強30點子。昨日官方中間價連跌七日後回升,報6.7593,較上周五中間價6.7671,上調78 點子或0.12%。 有分析員指,上周人民幣跌勢如瀑,基本逆轉機構觀點,做淡人民幣情緒逐漸聚集,儘管早段技術性反彈,但午後美元續回升,購匯情緒亦隨之上揚,人民幣匯價轉弱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股匯上周波動亦比較大。昨日港股表現反復,恒指早上升過百點後一度倒跌過百點,中午收報28,266點,升41點,半日波幅300點,全日收市報28,256點,升31點。
日本流行簡約輕便的生活方式,譬如丟掉生活中不必要的多餘雜物,家裝設計亦走實用簡單風格,雖然沒有過多裝飾,但這種俐落的簡單更令人感到舒適。是次介紹的設計個例屬於日式風格單位,雖說面積不算太大,但設計一切從簡並且實用,將330呎的空間性能發揮盡致。 (文:蘇祺 圖:相關機構提供)
早前珠海揚名集團欺瞞業主,隱瞞已出售商鋪早已被抵押的事實,導致逾50名本澳苦主損失約人民幣3,000萬元,相關款項一度追討無果。除商鋪外,商品住宅、寫字樓等物業糾紛在內地也不少,不由得讓有意在內地置業的人心生猶豫。好在內地相關法律法規也已在逐步完善,前幾日《珠海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正式施行,意味著預售金監管從此將更加規範有序。 (文:胡夢然)
祐漢區人口多夠熱鬧眾所皆知,民生配套齊全,關口及港珠澳大橋落腳點又近在咫尺,區內單位有價有巿。不過區內新樓不多,普遍以舊樓為主,但勝在多選擇,價位不高。區內的威龍花園屬於經濟房屋,大廈內一低層建築面積412呎單位現正放盤,一房間隔,實用率七成,賣港幣338萬元,平均呎價港幣8,200元,單位在上手租客搬後,內部裝修仍然新簇,投資自住都可以節省一筆裝修費。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樂觀言論,確認美國今年或會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並支持美元向上,投資者購匯情緒增加,昨日人民幣匯率則持續向下。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報6.7066,再創去年8月9日以來最低,較上個交易日貶152點子,連跌六日。離岸、在岸人民幣跌跌不休,離岸人民幣(CNH)早段在6.73至6.74水準上落,但之後隨著在岸人民幣(CNY)開市後迅速貶值,午後進一跌至6.78,創超過一年新低,大瀉316點子。 在岸人民幣亦不見樂觀,一度跌279點子,見6.7424,創近一年低,收報6.7223。 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價差近日持續擴大,推動更多套利交易,亦一定程度對在岸人民幣施壓,昨日 兩者一度相差逾350點子。 有分析指,人民幣與很多新興市場貨幣一樣依然受到外部因素影響,這反映在匯價下跌走勢中。 美元受到加息預期有力支撐,同時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對市場人氣產生負面影響,人民幣短期內料進一步走軟。 如果人民幣繼續穩步貶值,市場對中國政府樂於看到人民幣進一步疲軟的猜測將會升溫。
澳門住宅買賣交易今年上半年持續上升。受2月份住宅市場調控政策影響,潛在買家趕在政策正式實施前物色合適的物業。據數據顯示,今年首六個月共錄得6,790宗住宅成交,按年升16%。有中介公司表示,次季住宅成交量環比下跌近兩成,樓價方面環比跌幅約4%。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帶來的利好因素,相信第三季樓價下跌機會較微。
澳門商業銀行於昨(18)日推出該行首張World MasterCard信用卡。執行董事招煜輝在致詞時表示,是次推出之World MasterCard是專為本地崇尚優質生活的高端客戶群而設,提供多項升級優惠及環球禮遇,為客戶打造更優越地位及消費體驗,更為該行高端信用卡市場發展奠下另一個里程碑。招煜輝相信World MasterCard的推出,能结合該行其他高端市場產品和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優質及個人化的銀行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