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現已實現全國聯網,內地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這意味著,自2007年提出的「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在經過將近11年的努力後,終於真正獲得了實現。不動產登記制度並不直接影響內地樓價,但從長遠看,對樓市健康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文:胡夢然)不動產登記信息全國聯網意味著任何一名中國公民,其名下擁有的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已經確權的不動產(包括房屋、土地、草原、海域及林地等),都可以在自然資源部的系統上看得清清楚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對房地產市場而言,不動產登記聯網將有利於摸清樓市「家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預期。雖然不動產登記本身並不是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直接影響到樓市,但可以借此實現更多更快的樓市調控效果。他表示,這一政策是房地產調控從之前的交易環節調控轉變到存量環節調控的重要標誌性事件,對市場的影響將非常大。 過去一直有聲音認為不動產登記將成為讓樓價快速下跌的一劑猛藥。但就短期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出臺並不直接影響樓價。張大偉稱,事實上樓價本身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形勢、金融環境、供求關係乃至相應的政策等。而不動產登記聯網僅是工具,且還未完成全面登記,各種政策快速落地可能性亦不大。 有助明確住宅「空置率」不動產統一登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反腐敗。不動產登記聯網意味著居民擁有房屋的情況更加透明。如果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依法查詢的話,可以迅速查詢到個人名下所有不動產,這自然會對貪腐官員起到震懾作用。像過去屢屢見諸內地報端的「小官巨貪擁有上百套房」的情況,或可杜絕。?? 不動產統一登記還為徵收空置稅提供了便利。內地目前到底有多少空置住宅,各方說法不一,界定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關於空置率的各種數據都有,莫衷一是。而不動產登記體系全面運行將讓樓市變得空前透明,空置率也將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另外,不動產登記體系全面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房產稅的出臺提供了支援。房地產稅遲遲無法推出,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各相關部門無法對房屋持有人的情況有全面了解,房產稅徵收存在難度。不動產登記體系全面運行後,個人擁有的住宅數量將一清二楚,這無疑為房地產稅的出臺提供了先行條件。 不動產登記制度並不直接影響內地樓價,但從長遠看,對樓市健康發展起著積極作用。(互聯網圖片)不動產登記聯網意味著居民擁有房屋的情況更加透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反腐敗。 (互聯網圖片)不動產統一登記為徵收空置稅、房產稅提供了條件。 (互聯網圖片)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條件不動產登記信息全國聯網意味著所有居民的不動產信息在自然資源部的系統裡將顯示得一清二楚。但因涉及個人隱私等問題,平時這些信息並不可隨意查詢,若有查詢的需具備一定條件。 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權利人可以查詢、複製其不動產登記資料,也就是居民個人可以查詢自身的房產信息。另外,因不動產交易、繼承及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可以查詢、複製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與異議登記等狀況。這也保障了住宅交易中雙方的利益,方便糾紛的處理。權利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查詢與複製不動產登記資料,須證明有利害關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是查詢申請書;二是查詢目的的說明;三是申請人的身份材料;四是利害關係人查詢的,提交證實存在利害關係的材料。 不動產統一登記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不動產所有權的保障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這只是個開始,相信在制度逐漸完備的趨勢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發布的統計顯示,至2017年12月31日,澳門居民持有由境外無關連實體發行的證券投資,以當天市場價值計算為6,629億元(澳門元,下同),與2017年6月30日及去年同期比較,分別錄得13.8%和36.8%的升幅。 在各類證券投資中,股權證券(包括互惠基金與投資信託單位)、長期債券及短期債券的市值分別為2,404億元、3,933億元及292億元,較2016年底分別上升30.8%、37.6%及95.4%。 按地區劃分,亞洲仍佔澳門居民境外證券投資的最大比重,達59.9%,其餘則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15.1%)、歐洲(11.9%)、北美洲(10.5%)及大洋洲(2.2%)等地。投資於中國內地實體發行的證券(包括在中國內地以外交易所上市的證券)繼續處於領先位置,佔澳門居民境外證券投資的43.1%。澳門居民投資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包括中國內地)證券的市值較2016年底上升22.6%至214億元。投資在葡語國家證券的市值約為9,100萬元。 投資於中國內地實體發行的證券繼續處於領先位置,佔澳門居民境外證券投資的43.1%。(互聯網圖片)
澳門近日不少賭場內的珠寶店及押店的銀聯終端機陸續被銀行收回,市場認為對本澳博彩業或有輕微影響,加上世界盃的舉辦對博彩需求亦有影響。各投資銀行都對6月本澳博彩收入作出預測,表示本月賭收會有所增長,但幅度有限。 (文:蘇祺)
中國人民銀行24日宣布自7月5日起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總計將釋出約7,000億元人民幣資金。這不僅遠高於外界預期,亦創下今年以來單次降準釋出資金的最大規模。星展香港董事總經理張建生認為,人行的做法有利於促進市場流動性及貸款需求。內地過去一年持續去槓桿,導致中國企業借貸有困難,相信措施可讓企業「鬆一口氣」,雖然今次降準規模不大,但有助中央向市場釋放會隨經濟表現適當運用金融政策,讓市場平穩發展的訊號。他又指,定向降準有助改善近期內地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的問題,但相信違約問題主要集中在債市及質素欠佳的企業,而公司客戶集中在大型國企及高質素民企,料影響不大。 道富環球市場亞太區宏觀策略主管預計內地降準將會成為趨勢。另外,他認為中美貿易摩擦非今次降準的直接原因,只是加快人行降準的決定。現時中國已由出口主導轉為內部投資和需求主導,貿易摩擦對中國直接影響較小,亦對經濟增長影響不大。
近年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樓巿景象不俗,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柬埔寨是中國經濟戰略政策,包括「一帶一路」及「泛亞鐵路」等的覆蓋點之一。在金邊能體現中國對當地經濟支持是內地房企的投資開發;有關銷售亦得到不少華人投資者關注,皆因看好當地樓巿前景。廣州發展商富力地產金邊第一個項目「金邊富力城」第一期將於今年7月初公開發售,一房細單位每平米平均價約2,300美元(折實後少於2,000美元,總售價約十多萬美元。 (文:洪偉順 圖:劉志衡)
恒指上周五低開80點, 即失俗稱牛熊分界的250天線(29,295 點),開市後曾挫206 點,見29,089 點,創去年12月18 日以來新低,之後表現反覆,上午一度轉升6 點,未能坐穩250 天線。之後復挫過百點,中午跌78 點。大市午後反覆造好,恒指升穿上午高位,尾段曾升140 點,見29,436 點全日高。恒指收報29,338 點,升42 點或0.1%,守250 天線,大市成交額990.45 億元(港幣,下同),較上一日減少約44.27 億元。大市上升股份比例為51%,下跌股比例為49%。
香港利嘉閣近日表示,自今年開年,香港一手盤市場表現較為慢熱,而受惠樓換樓退稅期限放寬至12個月,刺激二手市場業主增加放盤,令沉寂多時的二手池昌略見活躍,造就價量齊升的走勢。利嘉閣預測下半年一及二手私宅合計買賣登記量將維持平穩微升,料錄3.2萬宗,當中焦點將重返一手新盤。至於價錢方面,在中美再次爆發貿易戰及香港勢必將展開加息周期的環境下,中小型住宅下半年料僅升5%,即全年累計升15%;而豪宅下半年則料升8%,全年累計升16.5%。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即將進入下半年,樓市利好及利淡因素並非一面倒,因此下半年樓市表現將比較反覆,惟大勢料仍向好,但樓價升幅則未必能如上半年般長驅直進、只升不跌。上半年新盤市場交投量火熱,不過在發展商慣於下半年追落後下,焦點或將重新落入一手市場,料交投量較上半年明顯上升。最後他預計下半年樓價在反覆中升5%,全年累計樓價預期升15%。
本月初至今珠海只有四個項目開盤加推,整體推新單位221套,而上個月整月的推貨量則達到2,607套。 業內人士指出,經過了5月份的優惠促銷後,開發商資金壓力有所緩解,因此目前處於自然銷售的狀態,沒有大規模推盤的慾望。預計下半年樓市供應量會比較大,橫琴、金灣航空新城及唐家灣北圍等區域都將有大量的新盤入市,市場可能會延續局部優惠促銷的走勢。 (文:胡夢然)
小米作為香港首隻「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新經濟新股將在7 月9 日上市。小米已展開國際路演並表示將引入七名基石投資者。根據外電報道,小米IPO 合共認購5.48 億元(美元,下同)股份。小米招股日期由下周一(25 日)至周四(28 日);下周五(29 日)定價,預計將於下月9 日掛牌。 外電指出,小米每股招股價17 至22 港元,發售21.8 億股,當中5% 在港公開發售。其中65% 新股,35% 為舊股,集資額介乎370.6 億港元至479.6 億港元,每手200 股,入場費4,444.34 港元。 該公司估值介乎539 億至698 億元,行使超額配授權後,估值為543 億至703 億元。 其中,CICFH Entertainment 認購1.92 億元、中國移動及高通則各認購一億元、CDB PrivateEquity 認購6,600 萬元、保利集團認購3,200萬元、順豐及招商局團分別認購3,000萬元及2,800萬元。在集資所得款項當中,逾30%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內部產品、約30%用於擴大及加強主要在物聯網及時尚產品,以及互聯網服務領域的生態系統;約30%用於全球擴張,餘下約10%則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早前,有消息透露小米原計劃在中港兩地上市,合共集資100億元,有望成為自2014 年阿里巴巴以來全球集資規模最高的新股,但擱置發行中國預託證券(CDR)後,小米整體集資額明顯「縮水」至現時最多約480億港元。對於小米撤銷CDR申請,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CDR本是複雜議題,規則短時間出臺,他估計小米於中證監及上海交易所已詳細討論過,認為「太多事情放在一起,風險太大」,故決定撤銷CDR計劃。
近年柬埔寨在中國「一帶一路」及「泛亞高鐵經濟圈」等戰略利好下,加上自2008年經濟開放後,成為東南亞地區中擁有經濟政策最開放的地區之一。柬國政府預計未來幾年的國家經濟增長都維持在6至7%,人均收入2020年估算可達1,900美元,在消費能力增強,以及外資湧入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看好首都金邊的娛樂及餐飲行業前景。當地華商表示,金邊作為首都,亦是柬埔寨最重要的城巿,人工及租金成本對比港澳地區低一大截,使到生意回本期縮短,擴充分店的計劃亦早於預期能實行。 (文:洪偉順 圖:劉志衡、洪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