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政策研究主任高勝文表示,認同及支持計劃,並讚揚當局聽取社會意見,切實回應了居民的訴求。同時,他冀完善相關計劃,並加強對特別群體的支援,促經濟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將結束他上任後首次的亞洲行,此行他會見了新上任的韓國總統尹錫悅。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防疫政策的影響,外籍家傭供不應求的情況已多時了。
疫情之下,健康碼成為出入境必備之物,有不肖人士竟動起牟利的念頭,向未有核檢結果的人士兜售虛假健康碼,並收取一定費用。
政府代表昨(23)日向立法會介紹《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並表示於今日起公開諮詢,為期60日。規劃提出,預計2024年前將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2025年前完成石排灣線和橫琴線;爭取2028年完成東線工程。當局又指,若輕軌西線連接媽閣至關閘,預估輕軌日客流量可達24.2萬人次。不過當局強調,只是提出想法,未來十年難以將輕軌西線納入規劃。
政府代表昨(23)日向立法會介紹《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並表示於今日起公開諮詢,為期60日。交通局表示,將修訂完善《道路交通法》及其補充法規,提升交通安全查處執行力,探討引入「扣分制」的可行性及適當性,並計劃修訂《道路交通規章》及《駕駛學校及教學規章》等配套法規,並因應社會發展需要制定其他相應的補充法規。
政府代表昨(23)日向立法會介紹《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會上,交通局局長林衍新回顧過去十年間交通運輸政策執行情況,林衍新指出,特區政府在《政策2010-2020》 框架下,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巴士線路由61條增至85條,客流由37.1萬人次/日增至62.7萬人次/日。「控車輛」方面,機動車總數由19.6萬輛增至24.4萬輛,機動車年增長率低於3%。
在昨(23)日舉行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介紹會上,多位議員先後發言關注澳門巴士路線以及路況等問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表示,本澳現時有85條巴士線及400多個巴士站,直言:「無可能繼續加巴士線及巴士站」,若開一條路線就要刪減一條,公交運力已達到瓶頸。他又稱,今年會開展輕軌東線招標工作,有信心氹仔線明年會連接至媽閣,後年去到石排灣及橫琴,屆時本澳各出入境口岸能全部連接起來。
昨(23)日是「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的首個領取日,金融管理局通報,截至昨日下午5時,逾20萬居民已領取優惠,過程順暢便捷。
統計暨普查局昨(23)日公布,上(4)月CPI(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3.56,按年上升1.06%,升幅主要由家傭薪酬和外出用膳收費上調,以及汽油、電力和機票價格上升帶動,而住屋租金、通訊服務費用和豬肉售價下調緩減了部分升幅。各大類價格指數中,家居設備及服務和交通兩個大類分別按年上升11.02%及7.64%,通訊大類則下跌10.34%。甲類(103.32)及乙類(103.87)消費物價指數分別上升0.73%及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