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疫情趨緩,外界關注何時放寬通關核檢有效期,對此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24)日表示,當局會持續評估,有消息將會盡快公布。另外,當局調整入境檢疫措施,自本月28日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和中國以外地區入境人士,須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直至進入澳門後14天,並須在結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日起再接受七天嚴格自我健康管理。
就氹仔舊城區塌樹事件,市政署昨(24日)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在現場進行調查。倒塌的細葉榕位於氹仔告利雅施利華街一食肆的後花園內山坡,初步懷疑細葉榕被人為損毀樹根及破壞生長環境導致倒塌,市政署已做筆錄,並報警追究。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做(24)日繼續就《信託法》法案舉行細則性審議,二常會主席陳澤武會後向傳媒表示,會上有議員建議政府釐清《信託法》中合同信託及遺囑信託有關受託人和受益人的關係、識別等條文。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表示,「關前薈」活動今 (25)日起開展第二期活動,將續辦 三個月至 6月下旬結束,會加入更多 AR (擴增實境) 互動項目,參與商戶增加一倍至 30間。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24)日繼續與政府代表細則性審議《升降設備安全法律制度》法案,法案建議保險實體必須購買有效的民事責任保險。出席會議的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會後透露,經前日與相關部門及保險公會開會商討後,日後電梯保養實體將不需強制購買民事責任保險,將刪除有關條文。
為落實「預防優先,妥善醫療」施政方針,特區政府根據現時防疫接種的實際情況及需要,制定新的《防疫接種制度》第5/2022號行政法規,將於下周五(4月1日)起生效。
因應鄰近地區近期疫情持續反覆,為降低因人員和貨物不正常流動而產生的病毒傳播風險,澳門海關針對「水客」活動保持高度打擊態勢,持續透過全鏈條的執法策略打擊「水客」活動,針對進口本澳貨物源頭進行排查,對懷疑與「水客」活動有關的進口貨物加大抽查力度,前(23)日透過風險管理系統預警布控,對內港碼頭一批可疑貨物進行檢查,發現四箱未經申報進口貨物,經點算,為48支護膚品,估值約18萬7,000澳門元。
俄烏戰事持續近一個月,兩軍在各個戰線上仍呈現膠著,雖然戰場不見太大進展,但在外交場域,雙方陣營則交手激烈,彼此你來我往。有別於歐美與東北亞國家的明確表態,東南亞各國在這場戰爭中卻不見明顯聲量,除了新加坡第一時間譴責俄羅斯以外,多數國家保持沈默。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公開喊話,如果有國家支持俄羅斯逃避制裁,也將遭遇相同的懲罰,這意味著東南亞國家保持「中立」的空間正在收窄。
每年一度「南海休漁期 」快將到臨,勞工事務局、海事及水務局和澳門漁民互助會過去每年均合辦「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2022年度培訓計劃正接受報名,歡迎16歲或以上、持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現職漁民並從事漁業工作人士報讀,學員在完成培訓後,可獲發最高10,000澳門元培訓津貼,出席率達70%或以上並參與課程考試者,可按比例收取培訓津貼。
為參與社會事務,關愛弱勢群體,工銀澳門近日開展系列「慈善關懷送暖」活動,工銀澳門客戶總監、康樂委員會會長兼澳門立法會議員羅彩燕,康樂委員會理事長黃敏賢,工銀澳門新馬路(議事亭)分行行長甄慶業丶新濠影匯分行行長王博丶濠景分行行長梁家威及銀河分行行長黃素樺等一行,分別前往本澳多家社服機構進行探訪交流以及關愛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