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30)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受訪表示,由於疫情影響,現階段來澳旅客主要為內地客源,為促進旅客量及刺激消費力,當局將於9月初推出新計劃,旅客可透過關注旅遊局微信公眾號,即可每星期獲得抽獎機會,贏取酒店預訂優惠,冀藉此讓旅客在澳停留時間變長。 文綺華指,現時每日旅客量約為10,000人,仍處較低水平,當局會繼續留意相關情況,並會持續與內地各平台推出優惠及宣傳合作,同時亦有線下合作陸續推出,未來偏向內地項目會較多。文綺華又表示,除光影節舉行在即外,旅遊產業博覽會將安排在11月舉行,12月份亦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影展活動,而購物節和美食節等均會如期舉行。 早前當局透露將推出「澳遊橫琴」路線,但礙於內地暫未開放跨境組團,不太適合開展接團業務,暫未有推出時間表。 此外,「世界地球日50周年呈獻——世界之日」音樂會於前、昨(29及30日)兩日在美獅美高梅舉行,美高梅與文化局轄下的澳門樂團攜手合作,讓古典音樂走出氣氛莊嚴的演奏廳,在視博廣場演奏貝多芬名曲,引領觀眾思考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聯繫,藉此推廣世界地球日訊息。 文綺華局長表示,當局將於9月初推出新計劃,藉著酒店優惠抽獎希望旅客在澳停留時間變長。(馬曉珠攝)
由勞工事務局、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合辦的「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於昨(30) 日圓滿結束,活動反應踴躍,吸引逾4,000人次入場,兩日共收到3,339份應徵表格,企業即場面試193人次,有61人即場成功獲聘。 今屆就業博覽有60間企業參與,涵蓋金融、資訊科技、休閒娛樂、設施、工程、銷售、酒店及餐飲等領域,提供超過3,000個職位空缺,亦繼續邀請內地多間名優企業來澳參展。為協助青年職涯探索、讓青年了解行業最新資訊及掌握大灣區的就業政策和現況,場內舉辦多場與就業相關的講座,包括互聯網金融、雲端計算、新網絡媒體及灣區發展資訊介紹等,六場講座累計有373人參與。 在外國修讀國際關係畢業回流澳門的許同學表示,有意從事酒店餐飲工作,他認為外國疫情未穩,在澳工作較安全,期望薪酬約15,000元;修讀傳播的曾同學希望找尋與專業對口工作,她明白目前經濟環境較差,薪酬待遇及是否實習職位都不介意,找到興趣所在便可。 有參展企業認為,青年就業博覽會是很好的平台,讓企業了解青年人的就業心態,亦可向青年人宣揚企業形象;有應屆畢業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青年可集中了解不同企業的求職資訊,而透過使用勞工局的就業支援服務,可協助掌握面試技巧及撰寫履歷要訣,從中找到自身需要改進之處,提升面試技巧,增加受聘機會。 一連兩日舉辦的「 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 」圓滿結束,逾人次入場參與,有61人即場成功獲聘。(勞工事務局提供圖片)
統計暨普查局日前公布批發零售業、運輸通訊及倉儲業、保安服務業和公共污水廢物處理業今年第二季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統計對象不包括自僱人士)。在第二季末,批發零售業有64,628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1.8%;其中零售業有40,189名,減少2.2%,全職僱員今年6月平均薪酬(不包括花紅及獎金)為12,290元(澳門元,下同),下跌11.8%。 運輸通訊及倉儲業在職員工按年減少5.7%至13,265名,全職僱員平均薪酬下跌至20,030元。保安服務業有13,530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9.7%,全職僱員平均薪酬元,下跌4.8%。公共污水廢物處理業有926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2.4%。全職僱員平均薪酬為18,450元,下跌1.7%。 零售業人資需求減少 零售業(1,513個)和保安服務業(1,030個)的職位空缺按年分別大幅減少1,525個和226個;運輸通訊及倉儲業(678個)則增加15個。零售業的職位空缺率(4.3%)及僱員僱用率(3.4%)按年分別下跌4.0及4.3個百分點,反映該行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有所減少。運輸通訊及倉儲業的僱員流失率(7.0%)按年上升3.2個百分點,僱員僱用率(3.1%)則下跌2.2個百分點,空缺率(5.1%)與去年第二季相同,顯示該行業的職位空缺未被填補。 在招聘要求方面,保安服務業(91.8%)及批發零售業(43.4%)大部分的空缺僅要求初中或以下學歷;而運輸通訊及倉儲業有34.7%的空缺要求高等教育學歷。語言方面,零售業有及62.0%的空缺要求懂普通話及英語,保安服務業相關比例分別為55.3%及43.2%。 疫情下零售業大受打擊,今年第二季人力資源需求減少,平均薪酬下跌。(資料圖片)
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前(29)日出席「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本澳總體失業率連續第六期上升,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3.8%。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又謂昔日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會聘請外僱,但目前如有本地人想做,則會以本地人優先,當中以工程類工作居多。 黃志雄指出,年初至今共有3,458人非自願離職,並已取得當局發出的失業津貼證明書,局方會為失業人士進行職業培訓、就業輔導、面試培訓等工作,但會向失業人士明言目前就業市場處境,或要將薪酬待遇期望值降低。 黃志雄又指,目前畢業生實習計劃有1,700多人登記,並成功對接1,500多人,其中有五名實習生轉為正職。他又指無意再加開畢業生實習名額,局方傾向舉辦就業博覽等活動,幫助青年找尋工作。 黃志雄續稱,局方先後推出兩輪「帶津培訓」,冀為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提高競爭力,首輪逾1,500人完成培訓,當中910人接受轉介,567人成功就業,就業率逾60%,其中以工程類居多。有意見指「帶津培訓」應涵蓋家庭主婦,黃志雄回應指局方一直有為失業人士作職業配對,但當下正急於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勞工局局長黃志雄(中)表示,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年初至今有3,458人登記非自願離職。(陳立行攝)
澳門工商聯會為慶祝成立11周年,於日前假JW萬豪酒店舉行周年會慶,超過一百位聯會領導及會員出席,眾人並冀望在新的一年,孕育新的目標和希望。
中澳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澳台文化體育聯合會、中澳青年文化聯合會昨日(8月27日)在好世界酒樓舉行。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來勢洶洶侵襲本澳,至今已達八個月時間,無論是團客還是自由行旅客都一度被隔於一關之外。在遊客絕跡情況之下,本澳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本澳居民失業率更上升至3.8%,總體失業率升至2.7%,為2011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市民林先生向《力報》透露,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失業至今,要養活一家四口的他,多年來的儲蓄已幾近耗盡,迫於無奈只能返回內地家鄉暫住。他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本地居民失業情況,幫助一眾失業者尋找工作。 在本澳從事珠寶行業的林先生,原本工作穩定,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擊倒」。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2月連同幾位本地員工被原公司要求「清假」,之後均在3月突然被解僱。一直是家中「頂樑柱」的林先生,兒子仍在讀書階段,太太已多年沒有工作,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父親,一家四口努力節省開支,每月開支仍約需超過一萬元,有一定的生活壓力。 林先生怒斥公司解僱數位本地員工,卻留下大部分外僱,他指出,外僱的作用是在本澳人力不足時進行輔助,然而如今公司卻本末倒置,想方設法留下外僱,本地員工卻可有可無。對此他強烈要求政府檢討外僱退場機制,「依家疫情首先要保障本地人嘅飯碗吖嘛!」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本澳失業率從年初開始一直持上升趨勢,雖未達到本澳歷年最高峰,但已創近年數據新高。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關鋒指出,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一直在其預測範圍內,現時數據屬於正常。隨著未來自由行逐步開放,商機有所恢復後,相信失業率會相對下降。他並預測今年第四季經濟表現理想,但仍無法填補前三季經濟下跌造成的缺口,因此全年經濟只會負增長。 因應本澳失業率升至近年新高,經濟學者關鋒表示,本澳總體失業率最高曾達到約7%,因此現時情況未算太差,本地居民失業率或會介乎於3%至4%,「要出現7%至10%嘅機會唔高,除非有突發事件。」 未來訪澳遊客消費或謹慎 早前政府放出利好消息指,自由行將會逐步開放,9月23日將會恢復所有內地居民往澳門的旅遊簽註,關鋒表示,屆時旅客數字有望慢慢增加,對經濟逐漸復蘇有正面的作用,本澳失業率有機會回落。但他指出,希望社會不要認為自由行恢復後,本澳經濟能夠馬上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實在差太遠,我地依家跌幅太大」,加上內地經濟同樣受疫情影響,旅客來澳消費會比較謹慎,並估計商家均寄望於「十.一國慶黃金周」,「我相對認同喺疫情冇重大變化底下,可能第四季有比較理想嘅經濟表現。」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昨(27)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直至前(26)日,政府為本澳各娛樂場前線員工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的工作基本完成,六家博彩企業共53,025名前線員工已接受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還剩少數前線員工將於未來幾天接受檢測。 另外,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表示,在新學年簡化檢測費用的報銷程序,以及減省學校的額外行政事務。經教青局與衛生局及內地衛生部門協調,新學年將優化跨境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檢測程序,將安排於珠海指定的五間醫院,包括:珠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高中學生、所有教職員)、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初中學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幼三、小一至小三學生)、珠海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小四至小六學生)、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北院區(幼一、幼二及特殊教育學生),按所屬教育階段於相關醫院的網上或微信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而未能或沒有預約者須按所屬教育階段於辦公時間內前往指定醫院現場登記檢測,費用全免。 龔志明指,即新學年開始,學生及教職員工不用拿單據回校作報銷,直接憑學生證或教職員證件到指定的醫院並預約,即可免費檢測。 羅奕龍醫生表示,六家博彩企業共53,025(右)名前線員工已接受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新學年將於下周二(9月1日)開學,教育暨青年局昨(27)日上午於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舉行非高等教育學校開學工作會議由教青局局長老柏生主持,局副局 長梁慧琪、龔志明和部門主管、學校領導和代表約170人出席,會議討論了有關幼兒教育階段的安排,經綜合考慮衛生防疫政策,尤其三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因此,新學年開學時仍未滿三周歲的1,000多名幼兒需要分批開學,須在滿三周歲後有序安排上學,主要涉及幼一年級。 教青局副局長龔志明表示,已與學校及教育團體達成共識,幼兒、小學、中學及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起陸續開學。因應衛生局最新防疫指引,三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的措施及不適宜長時間逗留於校園,因此規定年滿三周歲幼兒方可回校上課,未滿三周歲幼兒則分批開學。家長可應個別情況申請合理缺勤,當局希望學校作彈性處理。 千多名幼兒分批開學 他補充,9月開學時仍未滿三周歲的涉及1,000多名幼一年級的幼兒。而三周歲是以學生的出生年月日計算,每月約有500名學生可回校上課。同時,龔志明強調,學生不會因遲了十多日或數月上課而影響學習進度,加上幼稚園不設留級制,所有幼一年級的幼兒將跟隨升上幼二年級。 對於被指未滿三周歲學童需分批上學措施安排過於倉猝,龔志明表示,大部分學校在9月1日至9月16日開課,整個預案需要按疫情和學校準備安排作動態評估,並就防疫指引與校方溝通交流,如很早訂立指引也未必貼合最新情況,因此在開學前一至兩星期才公布有關安排。他稱,明白有關安排會為家長帶來不便,但疫情是不可抗力,最重要是保護學生安全,以及避免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出現漏洞。 受資托兒所暫不全面復托 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表示,為保障幼兒健康和安全,同時考慮到三歲以下幼兒基於身體特質與行為特點,在不宜佩戴口罩的實際情況下,容易發生病毒交叉感染問題,因此,全澳受資助托兒所目前暫無條件進行全面復托。 為配合衛生防疫政策有關3周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的措施,教育暨青年局及社會工作局合作,會協助未滿三周歲,且計劃在本年9月至12月入讀幼兒教育的學生家長提供特別安排,家長可向託兒所申請友善措施。 可申請友善措施照顧幼兒 對於所有未滿三周歲且原計劃入讀幼兒教育階段一年級的幼兒,倘曾於託兒所參加友善措施者,家長可向所屬託兒所申請繼續有關服務,已退出的家長亦可重新申請,其他沒參與但有需要的家長亦可向託兒所提出新申請。教青局及社工局將全力協助有需要的家長安排有關服務,同時呼籲有條件的家長儘量安排幼兒留家照顧,以配合在家防疫措施。 家長如有疑問或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教青局熱線電話:83972309,或社工局熱線電話83997783。